成人之媒 第一卷市井篇(TXT全文字手打) 第二百四十三章 往事如煙陳鞘釋懷
    第二百四十三章往事如煙陳鞘釋懷

    佳音眼珠子忽而一轉:「公主,不然我給你做媒罷,可好?」

    見永泰久久不語,佳音一鼓作氣說道:「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公主尚且年輕,大好的年華不該用作傷感緬懷逝者,我想,便是駙馬在天有靈亦不願見您終身鬱鬱,真心愛您的人,更希望您得到幸福,希望有人替代他呵護您,愛您,給您一生喜樂。」

    公主似有所動,張嘴欲說什麼,又只是歎了一口氣:「再說吧,造化弄人,豈能盡如人意。」

    佳音被公主一句話觸動心思,亦是喃喃:「是啊,造化弄人。」

    公主打起精神,乜斜佳音一眼:「說你的事,你真不肯原諒皇弟?」

    佳音黯然:「這不是原諒不原諒的問題,他的行事方式實在讓我難以苟同,以後便是嫁給他也免不了有所分歧。」

    公主想了想,道:「你們的事我並不是很清楚,不過我看皇弟待你的確是用心的,若你是為了父母的仇怨不肯嫁他,我還能理解,可你說他的行事方式有問題,我就不明白了。」

    「公平地說,我父親謀逆造反的確是殺頭的死罪,歷朝歷代的例子放在那裡,他殺我父母,理由十足,我無話可說,不過畢竟心裡還是有芥蒂。」

    「阿音,道理你都明白,你又何苦耿耿於懷呢?」

    佳音苦笑,低頭不語。

    「皇弟他和你定親之後,從不曾有過取消婚約的打算,就算你父親當時造反,許多大臣上折子諫言,他亦不為所動,這份情意,你也不感念麼?」

    「他不取消婚約並不是因為我,江南一帶的局勢明擺在那裡,便是我一個從不關心時局的人也看出來了,那婚約不過是一個權衡的籌碼罷了,換另外一個女子,只要是平南侯長女,他仍然會娶她為後,而我湊巧,就是平南侯的長女。」

    永泰搖頭:「我不信,剛登基的時候,他留著那個婚約或許是有所目的,可這幾年他已用得力的人取代了不少江南舊臣,逐漸掌握了江南兵權,可以說,江南已不足為患,憑幾個平南侯舊部想興風作浪怕是不容易。」

    佳音反問:「那公主您說他不肯取消婚約是什麼緣故?」

    「皇弟是我自幼看大的,最知道他的性子,看似無情,卻最重情,他曾說過,若上天憐見,能教他遇見動心的女子,必以後位相待,所以才留著婚約做筏子,免得眾臣有借口逼他選後。」公主微微一笑:「只是母后和我都沒想到緣分天注定,教他動心的人依舊是平南侯長女。」

    佳音呆住,折實不想到陳之祺是此種心思,她半信半疑,沉吟良久,到底不肯原諒陳之祺所作所為。

    不管怎麼說,婚姻原本是兩個人的事,他先瞞真相,後屢屢單方面決定婚事,從不曾問過我的想法,他太獨斷專行剛愎自用了。」

    想起陳之祺第一次決定婚事是在封妃大典上,第二次是在婚介所被燒,她又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後,第三次就是今天,她眾叛親離,剛從天牢出來……三次都是在最意外最震驚的情況下,皇帝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本事每每教佳音措手不及,到現在,她折實提不起結婚的興致了。

    永泰自幼長在深宮,視皇家權威至上,自然猜不出佳音的心思,想了許久,只得拿其它閒話勸慰佳音,也不過是隔靴撓癢毫無作用罷了。

    又說了一會閒話,佳音告辭,出公主府回紫菱巷。

    正是傍晚時分,平常這時候,總有不少人回家路過,此際巷子卻空蕩蕩的,各家各戶緊閉門戶,佳音略一思忖,便猜出幾分緣由,從宮輦下來,也不管一群執儀仗的太監宮女,兀自踏上台階敲響自家門戶。

    老莫像是一直在門後面守著,立刻就開了門,佳音閃身進內,往內院走,聽老莫在身後嘮叨:「小姐,今日好些大臣派人來投名帖送禮,都被我推辭了,可心裡總不踏實,您說他們再來可怎麼辦?」

    「明**關緊門戶,誰叫門都不要開。」

    秀秀幾個正在飯廳吃飯,起身迎道:「早知你回來,我們就該多等一會。」

    佳音道:「你們吃你們的,我不餓,只喝一碗粥就好。」

    吃過晚飯,佳音商量著送金蓮回太原城。

    現在佳音已經出獄,且被封了平南侯,金蓮也沒什麼可擔心的,當下高高興興地答應,回房和柳兒幾個準備上路的東西去了。

    翌日一早,果然又有人投帖子拜訪,佳音膩味,起意要去竹園住幾日避避清靜,因此越發急著打發金蓮先走,和香草等人張羅了一上午,吃過午飯,才急匆匆地趕出城去送幾位江南老臣。

    佳音沒想到陳鞘也來了,昨日聖德宮文武百官皆在,兩個人雖然打了照面因人多不曾說話,此際再做不認識的樣子便有些說不過去。

    下車看見陳鞘也在場,佳音不由訕訕的,硬著頭皮上前施禮道:「王爺。」

    陳鞘不冷不熱地抱拳:「平南侯不必客氣。」那平南侯的封號明明就是個擺設,做不得數,且既便是一品大員的品級亦比不上王爺位尊,陳鞘一向不羈,因此他的態度別人都沒覺出什麼,只佳音心裡愧疚,因為中秋節的事梗在心裡頭,越發不敢想從前一樣隨意。

    其實中秋節的事因太后嚴令不許外傳,所以清楚內情的人並不多,江南舊臣奉旨送行的幾位京城官員皆以為他二人不認得,見場面冷清,忙說笑幾句,方才把此事撂過不提

    靠城牆侍衛戒嚴百姓避行,搭著十里黃幛,由此可見皇帝對江南舊臣十分重視,眾官簇擁陳鞘和佳音在長棚內落座,舉杯端酒為江南舊臣敬送行酒。

    酒過三巡,大伙少了拘謹,場面漸漸熱鬧,尤其幾位江南舊臣見著佳音有十二分的感概,話題繞著烈騎大將軍的事跡說個不停,又感念馮家如今枝葉凋零,獨留佳音一人孤苦無依,那意思竟是為佳音打抱不平。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