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入聊齋 第三卷:天劫 第一百五十七章:行令
    日落西山,趕在浙州城門關閘之前,陳劍臣一行堪堪入城府,

    一路不作停留,直奔開泰書院。

    開泰書院位於浙州城府東城,佔地二十餘畝,幾乎比明華學院大上一倍,其內綠樹成蔭,宛如一個大大的莊園子,景se宜人。巨大的院門坐北向南,右側之處,和明華書院一樣,豎立著一座筆直莊重的聖律碑。

    碑上的書院戒律似乎比明華書院還要多幾分,一眼掃下來,不下五百條。

    一這些戒律,都是很有歷史來歷的,然而傳承至今,有不少都名存實亡了,生員可以用捐錢的辦法抵消部分律令的約束。

    比如在明華書院,本來每個生員每個月請假的數額都有限制,但現在只要交納翻倍的請假費,就可無限制請假,書院學監才懶得多管。

    進入書院,開泰方面早安排了專人來接待,把他們帶到西面的迎賓區去。迎賓區以書院為大單位,劃分成一個個的獨門獨戶的院落,因為明華書院的人最少,就被安排在最邊上的一座小院子裡頭。

    住宿環∼不錯,每個生員代表都有獨立的房間。至於飲食,被發放了一塊木製的「名刺」等若是身份證明了。

    有證明,就能在開泰學院裡的食堂內免費用餐。

    安頓完畢,顧學政吩咐陳劍臣和蕭寒楓兩人要好生呆在院子裡,不要亂闖,然後他就和兩位先生出去應酬了。

    「留仙學長,請過來一下,我有一幅畫要請你題字!」

    吃過晚飯後,蕭寒楓叫道。

    陳劍臣走過去他的房間,就見書桌上鋪開一幅畫,走近些一看,顏se鮮艷,惟妙惟肖,正是一幅生動的春宮。

    蕭寒楓畫春宮不奇怪,奇怪的是這一幅畫上的內容,卻是兩名光溜溜的妙齡男子在一棵柳樹下的草地上「幹活」草地之上,還點綴著幾朵小黃huā呢。

    至於另一邊,則是一脈溪水在潺潺而流。

    一自從被王復帶上道,蕭寒楓就很少畫純潔的肖像了。一幅人物肖像最多兩三百文錢,可一幅精美春宮都是五百文以上,價錢差太多,他當然選擇春宮。

    陳劍臣似笑非笑地看著他,道:「寒楓學弟。你什麼時候改好這一口了?」

    蕭寒楓當然不能回答說是受到你和書僮的啟發,隨口道:「做我們這一行的,也要與時俱進,不斷進行創新,這才能保持銷路。」

    陳劍臣啞然失笑,問:「你要我題字?」「正是。學長書法上佳,正是不二人選。」

    字畫字畫,兩者往往不可分割。特別是畫上,如果被題上一首好字好詩,身價倍增。

    陳劍臣道:「題字可以,但我不會留印章。」

    蕭寒楓笑道:「這個無妨。」他自己同樣沒有留下印章的,為的就是減少某些麻煩。

    於是陳劍臣提起筆,微一凝神,下筆就寫了八個字:伊人何處吹簫起?隔江愛弄後庭huā!

    蕭寒楓讀了一遍,拍手讚道:「好字!好詩!學長何不再寫兩句,合成一首七絕?」

    陳劍臣笑著放下毛筆,道:「興盡矣。」負手走了出去。

    蕭寒楓又讀了一遍,心中頓時一歎:若不實踐入微,又如何能寫出如此妙句?一「吹」字,一「弄」字,意境盡出,實在深得其中三味,妙哉……

    出到外面,陳劍臣尋思現階段距離競賽正式開始還要三天,這三天時間正好可以過去金華一趟,看望聶小倩。

    想到這裡,他決定明天向顧學政告假,離開浙州。

    夜幕下的開泰學院分外的熱鬧,近日來,受邀的各地書院代表都紛沓而至。正式的才藝競賽還沒有開始,sī底下書院生員代表之間的「以文會友」就已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了,或即席賦詩,或對聯,或猜謎,各種形式,層出不窮。據說其中很是出現了幾個驚采絕艷般的才子,有來自湖州岳麓書院的塵依,有來自杭州舜天書院的易風,有來自衡州石鼓書院的莫遠等,都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屬於競爭「天下第一才子」頭銜的有力人選。

    當然,除了他們,開泰書院本地的生員實力也不俗,另外,別忘了國子監那邊的代表呢。

    然而對於這些熱鬧,陳劍臣根本沒有多少興趣,一路顛簸,正需要休息,故而連每晚習慣xing的讀書練字的時間都砍掉了一半,早早ang睡覺。

    「公子,你是不是另外有事才來的浙州?」

    黑暗中,另一邊的嬰寧忽然開口問道。

    「嗯!」

    「如果有什麼要嬰寧做的,公子不用客氣,直接吩咐即可。」

    陳劍臣又是「嗯」了聲,因為有些話語,本來就不用說出口。

    一夜無事,革上天我到顧學政請假,尋了一個要到浙州觀摩的理由。不料當即被顧學政拒絕了:「留仙,你第一次到浙州來,如何能亂跑?此事勿要再提,還是安分留在開泰書院裡吧,今天本大人要帶你出席一個宴會,不可缺席。」

    學政大人不同意,陳劍臣也不好偷偷跑掉,想了一下,便轉一個方式,親筆寫了一封信交給嬰寧,要她帶去給聶小倩。

    以嬰寧的本事,讓她去送信簡直小菜一碟,做起法來,速度更是無以倫比。嬰寧接過信,嘻嘻一笑,道:「公子放心,嬰寧一定會把這信送到的。」

    稍作收拾,出門而去。

    顧學政所說的宴會就在黃昏之時舉行,原來是一場比較正式的洗塵宴一今天,受邀的二十家書院代表全部到齊了,濟濟一堂,自然要大擺筵席,讓大家互相碰個頭什麼的。

    宴會定在浙州的摘月樓,三層全部包下,一樓讓大家的僕從書僮飲食,二樓則以各方才俊為座上賓,而三樓卻是官員先生們的地方。

    這一趟藉著建院三百週年的機會,開泰書院別出心裁地舉辦一次「天下第一才子才藝競賽」可謂出盡風頭,引得天下無數的目光注視。就連當今聖上正明帝都雅興大發,親筆寫了一幅「天下第一才子」

    的匾額,讓國子監的代表帶來,送到主辦方手裡,說不管誰在競賽中折冠,便將這副匾額獎勵給他。

    聖上御筆所寫的匾額,而且匾額內容為「天下第一才子」份量之重,重於萬鈞,這實在是一項無以倫比的榮譽,等於是由皇帝金口御賜的一個封號了,萬金不換呀。

    消息傳出來後,所有的生員代表幾乎都為之瘋狂起來,眉飛se舞,摩拳擦掌,定要奪得那「天下第一才子」的名頭。

    宴席開始,安排在二樓的各書院生員代表有七十餘人,分桌而坐,一邊吃喝,一邊談笑風生。

    陳劍臣和蕭寒楓同坐一桌,另外還有四名來自兗州北苑書院的生員代表一兗州和江州相鄰,俱屬於北方,地理偏僻荒涼。北苑書院名聲同樣不顯,基本為三流水平。

    而在東面臨窗處的桌子,四名青年書生據坐而飲,風度翩翩,神態傲然,卻是來自國子監的天之驕子。

    啪!

    就在此時,其中一名身穿藍衫的書生把手中折扇打開,站起來,向周圍團團作個揖,朗聲道:「不才鄭書亮,來自國子監,今日有幸,能和天下才俊同聚一堂,來,大家乾了這一杯!」

    說著,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諸人自不會拂了他的面子,紛紛舉杯迎合。

    這鄭書亮玉樹臨風般,舉手投足間,天生一種領導的氣質,無論身在何處,都會是焦點。對於國子監四名生員代表的來歷,在他們來到的當天晚上就被人打探了出來,這鄭書亮原來是鄭國公的孫子,在國子監內,屬於不折不扣的「保送生」。而其他三個雖然也有來頭,但比起鄭書亮來就遜se許多,國子監如此安排,顯然就是以這鄭書亮為核心,另外三人則屬於保駕護航的存在。

    無它,國子監作為天下書院的翹楚,除非不派出代表,既然有人來了,那豈能讓這「天下第一才子」的名頭落入他家之手?

    這一點,很多人都心知肚明的。

    喝了一杯酒後,鄭書亮目光炯炯地掃視了一眼,又道:「今晚良才雲集,又有明月照人,飲酒豈能無詩?不如我們來行酒令助興如何?在下不才,可忝作令官。

    宴席之間,行令飲酒乃是常例,所以鄭書亮要行酒令助興,在座個人並無異議,反而躍躍yu試,看有沒有機會表現一番。

    鄭書亮又笑吟吟道:「今晚的行令,就以詩令為主吧,以書院為單位,只要其中一名代表回答得出來,就算過關,過不得關的,每人當罰酒三杯。」

    聽到那些曲折的規則,陳劍臣大感頭疼,他還真沒玩過這些,便對蕭寒楓道:「寒楓,等下輪到我們的時候,你上呀。」

    蕭寒楓苦著臉道:「學長,我也是半桶水而已。」

    陳劍臣道:「要不直接棄權吧。」

    「這樣好嗎?如果被學政大人知道,定然會斥責我們的。」

    其實這時候,三樓的官員先生們早聽到了風聲,並派遣僕從下來打探消息了行詩令,或妙語雙關、或雙聲疊韻,或頂針迴環,千變萬化,很是複雜,最考人的才華,乃是正式競賽前的一次大檢驗。

    相信這一場酒令之後,有資格競爭天下第一才子的人選基本就浮出水面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