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清王朝 第三卷 物華天寶 第二百八十四章 佔領
    施世膘傳回廣州的消息並沒有詳細說明他與那只西班牙艦隊戰鬥的起因與過程,只是簡短的描述了一下是那只艦隊首先對他所率領的南海水師無故挑釁,他為了天朝顏面,才不得不與之一戰。

    不過,事情終究還是有能夠弄清楚的時候。

    這也是為什麼維金斯等西班牙人感到輸的冤枉的原因。

    呂宋離得淡馬錫其實並不是很近,可馬六甲海峽畢竟是海上要道。以前,那些殖民者們也並不是沒有看到淡馬錫的重要性,關鍵是他們在東南亞各方勢力相差無幾,誰有那個實力敢把那裡封住?那樣的話,他們只會招來各方一致的攻擊。而且,歷年以來,歐洲人眼中的殖民重地一直是美洲大陸和非洲大陸,在那裡,他們有著絕對的優勢,兩片大陸每年也都向歐洲輸送巨額的款項,遠非東南亞以及與清朝的貿易可比。所以,也就沒有必要為了一條通往東方的道跑而激起各國之間的敵意了。當然,這裡面最重要的還是東南亞只是些島嶼,不能與大陸的地位相提並論。

    而地位相對而言的不重要,也自然就代表著在這裡各國艦隊都並沒有多大的實力。一隻殖民地的小型艦隊跟大清國四大水師之一的精銳對上,也難怪維金斯會鬱悶的不行。

    不過,這還不算是最讓西班牙人難受的,最讓他們難受的是,這場冤枉仗本來是不必打的。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施世膘佔據了淡馬錫之後,一面派人通知柔佛國王,希望取得在淡馬錫的駐兵以及築城權;一面派人安營紮寨,建立軍營,希望能盡快地先把碼頭和營地建立起來。

    本來,在派人探察南下的海路的時候施世膘就已經派人跟柔佛國王談好了地。

    柔佛國王雖然以前沒見過清朝人,只知道清朝是北方的一個大到不能再大的龐然大物。連他們眼裡的強國安南和遣羅,都遠遠比不上,還要對這個大清國俯首稱臣,年年納貢,所以,如果能傍上這麼一個大樹,自然十分有利於日後過活。於是,柔佛國王沒有多做考慮就同意了施世膘的請求。甚至於。這位國王還派了一些人去幫著施世膘建造營地。

    可是,柔佛王國並不是與世無爭的。這些年,這個王國一直在在跟荷蘭人、葡萄牙人還有一個叫亞齊的國家交戰,而且還是處於劣勢。所以,聽說柔佛人居然在淡馬錫開始建立要塞,那些一直與之交戰的荷蘭人就發火了,立即就開著船要去搞破壞,而且,他們還挺狂妄,就只開去了一艘戰船。這一下。這些人撞到了鐵板上。雖然施世膘地手上沒有滿洲水師那樣的大型戰船。可他他這回帶來的依然還是有十幾艘戰船。所以,當他派在外面巡邏的那艘戰船受到荷蘭人的攻擊敗逃回來之後,他立即帶隊反攻了回去。十艘對一艘。施世膘就算再屁也不可能打輸。所以,那些荷蘭人被打跑了。

    事情就是在這裡發生了變化。

    如果一切不變的話,頂多也就只是荷蘭人,大不了再加上葡萄牙人跟施世膘結些仇怨,可是,那艘被打跑的荷蘭戰船偏偏就遇到了正在拉練的西班牙呂宋艦隊。那個帶頭的荷蘭人頭目看到有五艘大型戰船為主力的呂宋艦隊,便以一袋寶石為代價,要求那只艦隊地指揮官幫他剿滅一幫「土著」。在他看來,五艘大型戰船,足以消滅施世膘率領地那只「海盜」船隊。拿人錢財。與人消災,那呂宋艦隊的指揮官也挺實誠,接過那荷蘭人頭目的錢之後,立即命令艦隊轉向,兵發淡馬錫。

    本來,如果那個指揮官能夠心細一點兒地話,還不至於將事情搞到那麼糟糕的境地。可是,事實是不幸的。或許是狂妄地過了頭,施世膘的兵與柔佛王國的土著之間那明顯的區別居然愣是沒有人注意到。要知道。呂宋跟隨中國大陸不能算遠,海盜與清朝海軍之間的明顯差別,這只艦隊的指揮官並不陌生,相反,他應當是能夠認得清楚的。可他卻沒有把此事放在心上。當然,或許他注意到了,可是,呂宋艦隊的小船也不比施世膘地主力戰船小,所以,他們可能是存著殺人滅口的心思。畢竟,在呂宋,華人因為沒有人撐腰,地位並不高,也一向為西班牙人瞧不起。再加上淡馬錫跟隨大陸很遠,南洋也大多是西洋人的地盤兒,他也並不怕走漏消息。

    但是,事實總是讓人感到無可奈何。狂妄的西班牙艦隊沒有料到,最終的戰果卻是施世膘以損失一半的戰船為代價,幾乎全殲了他們的呂宋艦隊。

    為什麼會有這種戰果?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施世膘的船小炮少!

    因為船相對而言較小,再加上火力不足,所以,施世膘在一開戰就放棄了跟呂宋艦隊的正面對決,而是用主力戰船全力纏住呂柬鞭隊,然後,利用「五點梅花陣法」將呂宋艦隊地,「線形隊列」分成幾段,形成局部圍攻以後,用輕巧的快船架設火炮進行艦射。這正是當年鄭成功以絕對的劣勢打敗了荷蘭人的艦隊所用的戰法。施世膘的老子就是施琅,在戰術上一脈相承,自然不可能不會這一套。而呂宋艦隊卻一直沿用線型隊列,只想依靠火力來跟施世膘的水師來一場火炮對射。所以,他們敗了。五艘主力戰艦三沉、一傷、一逃,其餘小些的戰船也是或逃或降。

    本來,五點梅花戰法需要有長射程的大炮來放到小船上做為主要火力,鄭成功用的是一種「龍慎炮」,射程據說達到七里,遠超當時荷蘭艦隊的艦炮射程。不過,施世膘雖然沒有射程達七里的好炮,可南海水師初建的時候,康熙還是分給了他二十多門奉天炮廠製造的長射程火炮。這一次南下,他可是把這些心肝全都帶來了。結果,正好發了利甲。

    ……

    呂宋艦隊的失敗很是刺激了一下那位西班牙派在呂宋的總督。由逃回的士兵那裡他得知打敗他們的是清國地水師,可是。那位呂宋總督卻絲毫沒有因為對手的來歷而感到驚疑不定,相反,他只有憤怒。在他眼裡,向來只有一些平底船或者舊式戰船的水師能打敗西班牙艦隊只能算是走了狗屎運。雖然以前他也聽說過一些海盜在清朝的福建省被一隻來歷不明的大型艦隊打敗過,可是,海盜怎麼能跟正規軍相比?再者說了,那些海盜都打到了清國的家門口,自然不可能有好果子吃。可到了海上。並且還遠離了中國本土,還有什麼可怕的?所以,他決定報仇。於是,他十分迅速的組織了一隻擁七艘主力大船地艦隊,打算趁著施世綸實力大損的時候將其一網打盡。

    可是,這位總督大人沒有料到的是,他才剛帶著這只臨時組建的艦隊出發離開呂宋沒有多久,另外一支規模更加強大的艦隊便氣勢洶洶地撲到了他的家門口。

    四個月了。

    自從接到武丹的快馬急報,康熙便立即下令滿洲水師南下!途中經過了一些人事上的調整,帶頭的已經變成了萬正色那老頭。

    這段時間以來。福建水師一直虎視眈眈的瞪著日本。南海水師又在施世膘地帶領下來了個先斬後奏,打得痛快淋漓,萬正色這老頭早就憋得滿身冒火。而他手下又大都是於中一手帶出來地滿洲貪人集團,聽到了施世膘派人送回來的消息之後哪裡還會客氣?立即就從廣東出發,以獅子搏兔之勢,直撲呂宋。

    這次南下的清軍水師規模極為龐大!本來,由於南洋廣大,遠超其他各海,所以,伊桑阿在接到康熙地旨意之後,一時也不知道該派多少兵力為好。可時間不等人,他可不想才上任沒多久就擔上一個「貽誤軍機」的罪名。所以。他在看到滿洲水師已經完全控制了周圍海域的形勢之後,乾脆一發狠,一下子派出了四十艘的海防和海狼!這些戰船,再加上中間萬正色補充的一些,光是兵力就幾乎達到了驚人的三萬!比當初那一次於中傾巢而出打日本還要生猛好幾成。而且,滿洲水師由於出自八旗嫡系,裝備也遠遠超過其他三大水師。

    各式火炮積累起來,竟有將近兩千門!

    這麼一個龐大的水師編隊,根本不用開炮。就嚇得留守在呂宋的西班牙人開城投降。至於被那位總督先生帶著離開家還沒有多久的新編艦隊,還沒有開到淡馬錫,就被從後面發狠猛追的萬正色給追上了,然後,就被包了餃子。

    而一向稟承於中地行事守則的滿洲水師將領們自打佔住了呂宋之後,便再也沒有了離開的意思。相反,他們還把那裡當作了自己的家,開始四處剿滅海盜!只是,他們剿滅的多是一些西洋海盜。至於那些和他們同種同源的海盜們,反倒是大多數搖身一變,也成了水師官兵,成為了他們巡行南海的「導遊」!

    最後,施世膘因為遠洋千里打了勝仗被升了一等定海伯,又因為擅自出兵被康熙罷了南海水師提督之職,召回京去了,南海成了萬正色的地盤兒。而早就被於中和藍理勾得眼珠子紅得發亮的萬老頭也帶著那只打遍南海無敵手地艦隊,配合著淡馬錫修築的港口要塞,幾乎徹底地將南洋變成了清廷的花園。

    當然,萬正色是受到北京的遙控的。由於南洋勢力分佈比較複雜,所以,康熙採用費老頭的辦法,採用了分而制之的策略。首先,將在東南亞勢力最大的西班牙人跟荷蘭人的大部分勢力趕出了南洋,並且斷絕跟兩國之間的貿易,對其他各國卻採取相對溫和的態度;其次,跟東南亞各土著王國聯繫,使其承認天朝上國,自認為中華藩屬,接受清廷冊封,從根本上奪取歐洲各國在東南亞的勢力基礎。

    這個策略很快就取得了效果。由於地緣以及兵力上的巨大優勢,再加上那些歐洲人的始料未及,除了一些在印尼的荷蘭人之外,東南亞的其他地方很快被萬正色帶人踏遍,西班牙人跟荷蘭人的勢力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而對這種活動比較有興趣的並不只是萬正色,荷蘭人因為跟日本幕府關係不錯,在日本地勢力也不小,結果,這成了年羹堯和藍理動兵的借口。他們在等待了將近兩年之後,正式向薩摩藩動武,開始將手伸入九州島。而收服東南亞各國的行動進行了也十分順利。歐洲人在南洋可沒幹過多少好事,自然不受當地人待見。蘇祿國王甚至還主動上表康熙,請以蘇祿國土地、丁戶編入中國版籍(這是史實,發生在1754年,只是乾隆那蠢蛋拒絕了)。

    萬正色在那裡幹得興高采烈,可歐洲那幾個國家卻是無不吃味兒。尤其是西班牙和荷蘭。可是。清廷派了三千人的部隊鎮守淡馬錫,再加上柔佛王國的鼎力支持,已經徹底控制住了馬六甲海峽的門戶。他們就算是想報仇也沒有門路,何況,他們又哪裡敢在中國的大門口跟中國的艦隊開戰?所以,事情最終只能不了了之。

    不過,這還沒有算完。

    在佔領了淡馬錫還不到一年,逐漸開始有中國地商船到達印度。這終於引起了還在為西班牙人和荷蘭人的遭遇而幸災樂禍的英國人的恐慌。

    印度在英國人眼裡就是一塊閃閃發亮的巨型寶石!只是這塊寶石還不完全屬於他們。在很多年以前,就有葡萄牙人在印度的沿海地區建立過據點。不久之前,他們也還正在跟法國以過片土地進行著激烈的爭奪。法國一向以來的勢力都很強。英國只是佔據了海上優勢。現在,難得路易十四發了瘋,帶領著法國跟幾乎整個歐洲開戰。使得法國在印度的勢力一再受到英國的打擊,眼看著英國即將成為在印度最大地嬴家,爾後就可以利用印度地分裂與不統一,通過離間、分化、以夷制夷等方法,不費多少時間就將其徹底地掌握在手裡。可是偏偏在這個時候,中國人卻來了!

    中國人在南洋一帶近乎瘋狂的擴張讓英國人一直有些頭皮發麻!

    他們就算再強,難道還能強得過這世界第一強國嗎?尤其是中國跟印度之間的距離是那麼地近……不僅是在海上。在陸地上,中國與印度這兩個國家也是緊緊相聯。最可恨的是,中國遠非印度可比,這個國家擁有著極度強力的中央集權。雖然現在還算開放,可在開放的同時這個國家還極度保守!歐洲的各種勢力,從來沒有哪一家能真正滲透進這個國家。就連天主教,在前些年也因為過度的狂妄而被中國的皇帝給轟出了國門,而那位皇帝的所作所為卻沒有引起哪怕一丁點兒宗教紛爭,這在西方是不可想像的。

    現在,如果中國也開始打印度的主意,那麼,英國該怎麼辦?而最讓英國人恨到咬牙切齒地是。哪怕他們從來都無懼於哪一個強大的勢力,跟中國人動武的可能性依然是無限趨近於零!

    最後,經過英國政府的多方考量,理查德被派到了東方。

    英國政府給理查德的任務就是打探明白清國對印度的態度,然後反饋回英國本土,由英國政府具體考慮該怎麼辦。而如果一切順利的話,英國人還希望取代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在東南亞的地位,擴大同清國之間的貿易!當然,如果這兩樣都能達成地話,英國政府還希望理查德向清國政府提出允許英國商人進入清國內陸,「考察」的,「願望……」

    理查德身負重任,所以,一路上他都在不斷研究中國,研究中國人,思考該選用哪種談判策略!好在許多年前曾經有過清國的一位高級官員去過歐洲,所以,歐洲對中國人的瞭解已經不像以前那麼空洞,至少還算是有據可依。

    由於淡馬錫被清國封鎖,護送理查德的英國軍艦無法通過,再加上一時又碰不到英國的商船,所以,理查德不得不僱傭了維金斯。不過,理查德選擇的登陸地點卻是上海!一個新興的商業港口!本來他是想著上海差不多處於清國南北方向的中央,如果受到康熙的召見的話,他可以很快地到達北京,而且,這裡交聯中國各地,消息暢通,便於他比較方便地瞭解到各方的消息。可是,他卻不知道,在這裡,他首先要面對一個人,這就是江南總督……馬德!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