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育兒寶典 卷二 日暮鄉關,何處家園 第一百零九章 小魚兒
    因思及李復起就在府內,李月荷也不敢去睡,只怕出了什麼岔子。正在房內和碧玉說起送往清姑娘那裡的東西可有疏漏了什麼,忽聽到一陣吵嚷聲,兩個人大驚,忙出門口去看發生了何事?

    卻見李復起的貼身侍衛來傳李月荷說:「大王請郡主過去!」

    李月荷驚疑不定,忙隨了侍衛過去。來到清姑娘居住的廂房中,只見滿室狼藉,清姑娘倒臥在地,臉色青紫。李月荷心突突的跳,別轉了臉,也不敢高聲,只是問:「發生了何事?她死了麼?」

    李復起沉著臉說:「該死,白忙了一場,終是阻止不了她服毒自盡。」

    待明白了清姑娘是南明派來的奸細時,李月荷的臉煞白了一下說:「大王,此事我全不知情,還請大王徹查清楚!」

    李復起點點頭說:「這不關你的事,你且放寬心,至於清姑娘之死,一時還不宜外揚。」

    周稻天等人趕來時,見清姑娘已死,也不由歎息道:「此女倒烈性,死的如此乾脆!」

    李復起問明白了周稻天等人也抓不到清姑娘的同黨,不由怒道:「此事如此周密,為何還是讓他們跑了?」

    周稻天稟道:「他們應是做好犧牲清姑娘的打算,無論清姑娘行刺成功不成功,終難免一死。清姑娘一行事,他們終會被查出。所以只等清姑娘這頭一動手,他們那頭馬上就撤退了。」

    李月荷到底還是明白過來了,原來李復起並不是迷戀清姑娘,原來懷疑她是奸細,因而設下一個圈套讓她鑽進去罷了。*

    等李復起領了眾人撤退後,李月荷才醒悟過來,忙令府裡幾個侍衛進去整理清姑娘住過地房間。把一些清姑娘的物事燒了才完事。

    第二天起來,李月荷還覺得夜裡發生的事恍若做了一場夢,有點不真實感,及至小榮佳大聲嚷道:「娘,不是說今天去池溏裡釣魚的嗎?還不走?」李月荷才回過神來。

    到了外面。見天氣還涼爽。便令人拿了釣魚的魚桿等物出來。小榮佳摸了摸釣魚桿,有點疑惑的問:「這鉤子彎彎的,小魚就不知道是要釣它地嗎?它真的會上當嗎?」

    李月荷不由笑了說:「小魚會上當的,只要是魚,都有可能上當的。」

    說完便沉默了下來。自己何嘗不是一條小魚?命運安排自己在何處上別人的當呢?

    釣完魚回來時,郡主府裡卻來了幾個南明地使者,使者上前頒了旨。原來是唐子儀下旨令李月荷即日起程回南明,李月荷只說準備幾天就起程,一面令人領了使者下去休息。

    等使者下去後,李月荷對蘭蘭說:「聽人報說周先生今早又回了府,可人此事?你去看看,若是他還在。就請了他過來這裡。就說我有事請教。」蘭蘭應了一聲去了。

    周稻天昨晚領著侍衛在郡主府裡出現,身份本是暴露了。今早只是來收拾幾本書就想跟李月荷告辭地,看到蘭蘭親來請他,周稻天忙把手裡的書放下了,跟了蘭蘭到大廳裡見李月荷。

    李月荷見他來了,只說請坐,又令人上了茶,這才說:「南明有旨意令我速回,我心裡猶豫,因上次聽了你對形勢的分析,這回想請教一下你的意見,還望你能給我一些忠告。」

    周稻天「哦」了一聲說:「郡主這回不攆我走,還來請教我,倒令我受寵若驚了。」

    李月荷拿起杯子喝了一口茶,沉默了一會說:「上次是我過份了一點,但依我當日的處境,心力交悴中,難免出言不遜,你若要計較,我也沒法子。」

    周稻天笑了一下說:「我跟郡主說著玩呢,那裡敢跟郡主計較起來了。」

    李月荷想了想說:「你來我府裡也有一些時日,應看出我不是那等爭權奪利地人,只想安安穩穩的過日子。但目前正是多事之秋,我前有虎,後有狼,進退維谷,難以抉擇,雖說請教你有點交淺言深之嫌,但……」話到此處,卻再也說不下去了。

    周稻天點點頭說:「郡主肯與我商議此事,可見郡主是信得過在下。我說過,若郡主有事,我定當出力,此話並不是胡亂承諾的。並不是我有所圖,而是這世道象郡主這樣地人不多見,我不願見其就此消失於世間。」

    李月荷感慨道:「我不過是一個弱女子而已,被放置於這個高位,卻是飽受煎熬,不能自主。」

    周稻天抬眼看著李月荷說:「不日兩國將交戰,郡主還是暫緩回去的好。自《育兒寶典》在此處刊行後,郡主民望日高,只怕回去便會變生不測。」

    李月荷苦笑道:「然則,若兩國開戰,我何以自處?」

    周稻天站了起來,背著手踱了幾步,見丫頭都隔得遠遠的,聽不到說話,這才說:「小公主還小,應不會引致民眾的仇視。兩國開戰時,郡主若能聲稱與南明君主恩斷義絕,自能保得平安。」

    李月荷咬牙說:「目前誰勝誰負還不一定,若如此,只怕小榮佳永無回國認父之日!」

    周稻天歎氣道:「如今是什麼形勢,郡主自己開眼看一看,清姑娘一樣的下場就是一個明證。」

    李月荷以手撫額說:「難道再無其它的法子了麼?」

    周稻天沉吟半晌說:「如今兩國兵力相差並不是很大,我父親本不願兩國開戰,一個弄不好,會再給大清一個可乘之機。無奈大王統一天下之心日切,父親力勸不聽,只得整頓兵力以候出戰。郡主往南明通婚,唐公主來北順通婚,本是兩國締結百年之好地,如今唐王后恩寵日盛,而郡主卻滯留於北順不回南明,無論是何種情況,都是北順佔著先風了。」

    李月荷說:「大清還在悄悄伺機而動,兩國一旦開戰,局勢難料,難道大王一意孤行,就再沒人勸得住了麼?」

    周稻天凝視了一下李月荷說:「大王既是下了決心要開戰,誰人能勸得住,一場醞釀了這麼久地戰爭,那是容易勸得下的!郡主若不想兩國交戰,倒還有另一個法子。」

    李月荷道:「你且說來聽聽!」

    周稻天半晌方說:「就是郡主冒險回南明,力勸太后把當初地紀將軍召回朝廷,那時,大王自然不敢輕易冒犯南明。」

    周稻天口中的紀將軍,卻是南明開國將軍紀魁。紀魁於南明開國之時立下汗馬功勞,百戰百勝,神勇無雙。南明開國之後,適逢當時的奪後封嫡之爭,紀魁有一女也入了後宮封了貴妃,與當時的李貴妃,也就是如今的太后爭寵,試圖毒殺了李貴妃腹中的胎兒被下了冷宮,不久自殺身亡。紀魁受牽連,於一系列政治爭鬥中被貶到邊遠地區,但其親信大將還是在等他回來。這麼多年過去了,紀魁的威名也還在。

    其實當時的實情卻是唐明良防備著李貴妃,因為李貴妃代表的是北順國,若是生下了男孩,那北順國定會這個孩子坐上皇位,基於此點,唐明良才會放任紀貴妃下手毒殺李貴妃的胎兒。李貴妃手段非凡,不但保住了胎兒,還打擊了紀魁,在後來的奪後之爭中也脫眾而出。

    李月荷站了起來說:「聽說太后恨紀將軍入骨,有勸說讓紀將軍回朝廷的人沒一個好下場。但這回事關重大,再如何,我也只得勸勸了。」

    周稻天說:「這就要看郡主的外交手段了。」

    兩個人商議了半天方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