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秦 第一部 隴西烽煙 卷八 征伐四野 【第142章】 假道伐魏
    韓國陽城,城西十里秦國大營。

    此次赴韓,由於大軍全員皆是騎兵,以此秦軍雖未攜帶足夠的營造兵編製,但還是隨軍配置了匠人部隊。

    古時的營造兵等同於現在的工兵,閒時負責軍營帳幕的搭建拆裝,戰時則修路架橋,及維修軍械車輛等等。抵達陽城城下之後,秦軍便選擇在陽城上游十里的穎水之畔搭建大營,不過三日時間便修建起一座偌大的木柵城寨,使得陽城附近的韓國民眾紛紛側目。

    古時兵寨,基本上有幕府連營、木柵城寨和土城鹿巖三種區別。幕府連營多是大軍行進晚間修整駐地的搭建規模,也就是隨便搭建帳篷安歇一晚,翌日開拔便拆卸的帳篷營;而木柵城寨則是帳篷城的升級版,其特點便是大量砍伐樹木削成木樁將整個營地圍繞起來,可抵禦輕微程度的攻城衝擊;至於土城鹿巖,則需要建造簡易的土石城牆作為防禦工事。

    山東各國禮制不同,以此各國都有針對外國客軍的一些規程,而在韓國人眼中看來秦軍擅自在韓國通衢大城之外搭建木柵城寨,頗有圖謀不軌別有用心的嫌疑不說,還亂砍亂伐,破壞生態環境,因此陽城附近民眾之中微詞頗多。無敵一身戎裝,正在幕府之內查看著剛剛送達的軍事情報。七日前,魏國將軍魏壽率領十二萬大軍移至齊魏交界的樞紐通衢桂陵與齊軍對峙。

    魏壽這個人,在無敵的記憶中並沒有關於他的一絲半點印象。似乎在秦孝公時代,作為秦國大敵地魏國。只有公叔痤和龐涓能算上人物。上次少梁之戰讓老公父飲恨少梁山地便是公叔痤。這次讓嬴渠梁、嬴虔兄弟二人吃癟的則是龐涓。目下公叔痤屍骨已寒,龐涓被牽制在華山,魏國只能派遣魏壽這個既是國族,又曾經在公叔痤軍中擔任中軍司馬的宿將出掌帥印。

    眼下齊軍已然拿下了魏國東部地區的大小十六座城池,正屬於消化階段。此時魏壽前往對峙。自然顧全了齊魏兩國人民的期盼和平地感情,倒也符合了後世「擱置爭議,他國開發」地「國策」!

    無敵指尖輕輕在一面羊皮地圖上划動著曲線,細細思量著其中關竅,一旁正踞案大嚼的光頭莽漢卻是滿口肥羊肉含糊不清的嚷嚷道:「狼主,老譚和兒郎們都快憋死個鳥哩!」

    無敵聞言一樂,突然反問:「到底是憋死你?還是憋死你的鳥?」

    「呃!」西單于譚雲聽聞一愕。不知作何回答。

    無敵面上雖然還帶著笑意,但語氣卻是肅然道:「大秦軍律:不可劫掠百姓!違抗軍規,該當如何?」

    「大秦軍律:凡劫掠百姓者,殺無赦!」無敵身旁的鐵衛大聲應道。

    譚雲聽來面露不忿,只得親身嘟囔道:「兒郎們並非劫掠秦人!」

    此次無敵攜兩萬餘戎狄騎兵來韓。一路上自然少不了用秦軍的軍規制約管束。戎狄部族天生狂野,不論老少皆是上馬為兵下馬為牧的草原健兒,惡習自然也是頗多,其中最為突出地兩種劣行便是劫掠和姦淫。

    但頗值得玩味的是,不論是秦國還是山東各國,軍律之中都有關於劫掠百姓的罰則條文,但無一例外的是:這些條文只針對本國百姓。

    也就是說:秦軍若是劫掠秦人。殺無赦!秦軍若是劫掠外國人。則人人視若不見!

    要戎狄蠻人改掉姦淫擄掠的習性,並非是一頓說教或是一朝一夕便可功成地。無敵也無暇和他說些道理。只得把話題岔開道:「右軍司馬,陽城之內可有女閭?」

    女閭又稱女市,用後世地俗語來稱便是:「妓院」。

    《戰國策.東周策》記載:管子治齊,「女閭七百」。林雷《堅瓠續集》卷一載:「管子治齊,置女閭七百,征夜合之資,以充國用,此即教坊花粉錢之始也。」又《列女傳.夏桀末喜傳》記載:「桀既棄禮儀,淫於婦人,求美女積於後宮,收倡優、侏儒、狎徒能為奇偉戲者。」王宮中的妓女,稱為宮妓。同時,諸侯士大夫在家裡也養有一批妓女,稱為家妓,算是「床奴」。

    右軍司馬這便答道:「陽城大市,昨日末將入城採買,見城北有女閭市。」

    「夜資如何?」無敵問道。

    右軍司馬面露尷尬神色,抱拳回道:「末將不查!」

    無敵點頭,吩咐道:「軍中不是還有數車刀幣麼?至明日起,每日可遣五百軍士入陽城女閭市,每人三個刀幣,應夠合夜之資吧。」

    「每人三個刀幣?」右軍司馬聽來急忙澄清道:「君上,韓國不比秦國,便是稚妓也不可得。」

    「稚妓不可得?」無敵聽來大汗,看來這韓國的消費很高啊!敢情這時候蘿莉還不值錢咧!略略思索後,無敵便道:「明日你可去女閭市尋訪商家,我有兩萬大軍,不怕商家不肯隨行就市。」

    「是!」右軍司馬滿頭大汗的點頭應道。

    此事才吩咐下去,便聽轅門處有軍士飛騎來報道:「報!韓侯使者來見,韓侯攜齊國特使出鄭!」

    無敵聽來暗道一聲好,這便命人整備營務,準備迎接韓國的國君和那齊國特使慎到。韓仁敬四年九月二十九,陽城秦軍大營。

    十里通衢,無敵身著金甲,立於大纛戰車之上,目視著通往陽城的車馬大道。陽城方向。千餘騎綠衣騎兵護衛著兩輛軺車緩緩而行。當先的是一輛以牛牽引地軺車,只見此車轅木漆黑,御者服飾粗鄙,連傘蓋也是木製地,牛車行動之際傘蓋搖晃如顛浪。咯吱聲遠遠傳來。甚是刺耳。一名綠袍中年默然矗立車轅,只見他面色沉凝,不苟言笑,頭上地綠色高冠卻是在起伏如浪地牛車上巍然不動,顯出此人非同一般。

    而牛車之後,則是一輛雙駒牽引的大車,車上銅飾繁多。很是華麗,一名老者正眉開眼笑的向無敵這邊殷切相望,正是齊王的座上賓,法家名士慎到。

    無敵既然相迎,自然遵循禮數。驅車上前見禮道:「見過韓侯!」

    「秦公有禮!」韓侯不動神色,拱手為禮。

    而後無敵又對慎到行禮道:「見過慎夫子!」

    見嬴無敵不稱慎到齊使而稱夫子,韓侯眼中當即閃過一絲異色,慎到則立刻拱手回道:「齊使慎到見過秦公!」

    韓侯的詫異自然被兩人看在眼裡,無敵與慎到心照不宣地對過眼色之後,無敵這才問道:「四公主可安好?」

    「無恙!不日便來陽城!」慎到緩緩作答。

    略略寒暄之後,便由無敵引領兩人直入秦軍大營。

    戰國時代。天下各國地軍政交往大多遵循著一個「信」字。簡略的概括起來也就是所謂的「君子坦蛋蛋,小人藏**」。(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因此,即便韓國參與了六國伐秦的聯盟,和秦國存在政治分歧和軍事衝突的情況下也會同意秦國的國君率領大軍來韓國腹地迎親,更是放心大膽地只帶一千親衛便敢直入秦軍大營這個有可能成為狼窩虎穴的險地。

    一個「信」字,正是中華燦爛文明地精髓根本!

    入得大營,自然是在幕府帥帳列席開筵,主客入座之後寒暄碎語自不多表,卻說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無敵跟慎到一個勁的扯些什麼臨淄風景、稷下軼事、齊國新聞,頗有一副老友多年未見的架勢,一直耐著性子和無敵玩深沉的韓侯實在對無敵和慎到兩人表演的行為藝術看不下去,出言向兩人問道:「秦、魏、齊三國,孰強?」

    聽地韓侯此問,無敵與慎到皆是一呆。雖然老早兩人便想要引出韓侯的話頭,卻不曾想竟是以如此話題展開,當下兩人對視一眼,無敵答道:「齊強!」

    (奇強洗衣粉所屬南風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請聯繫本人給付廣告費!)

    韓侯聞言,又問:「秦魏孰強?」

    無敵答:「魏強!」

    韓侯逐問:「何以魏不得滅秦?」

    無敵便答:「天意如此!」

    韓侯啞然失笑,再問:「秦齊已何盟誓?」

    無敵坦然笑答:「此為遠交近攻之策也!」

    「遠交近攻?」韓侯大驚,竟是倏然立身而起,將面前長案撞翻。

    (戰國策秦策三》,范雎諫秦昭王曰:「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韓侯開口便問秦魏齊這三個國家誰更強大一些,答案自然是顯而易見的。雖然魏國得李悝變法、吳起強軍,眼下確實很強大,可跟老早便得管仲變法強盛起來的老牌強國齊國比較起來,不過是一盤小菜。之後韓侯又問秦國和魏國比較如何,無敵自然回答魏國比較強大,於是韓侯便問既然魏國比秦國強大,為什麼魏國卻滅不了秦國,無敵則避實就虛,戲言「天意如此」。

    而最為關鍵之處就是韓侯問無敵,秦齊兩國結盟,用什麼來作為盟約得以實現的見證和憑證,誰想無敵竟然直言出「遠交近攻」的策略。

    能當上韓國的君主,韓仁敬自然也不是一個傻子,僅從字面上他便迅速地領悟出「遠交近攻」這句話地含義。便如後世中文裡本沒有「網絡」一詞,當「Internt」出現之後,用「網」和「絡」造出這個詞以後,即便是那些從未見過「Internt」的人也能從字面上領悟出它地含義。

    遠交近攻,是指當實現軍事目標的企圖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難以達到時。應先攻取就近地敵人。而不能越過近敵去打遠離自己地敵人。為了防止敵方結盟,要千方百計去分化敵人,各個擊破。消滅了近敵之後,「遠交」的國家又成為新的攻擊對象。

    「遠交」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避免樹敵過多而採用地外交誘騙。

    見韓侯失態。無敵急忙命人為韓侯更換案席。韓侯也借此機會掩飾面上地驚疑和窘迫。待雙方在此坐定之後,韓侯便持爵道:「本侯失態,自罰一爵!」言畢便掩袖而飲。

    無敵、慎到自然作陪,而後韓侯便直言道:「秦公此來,究竟意欲何為?」

    見韓仁敬已然入彀,無敵也不遮掩,開門見山:「其一、秦韓修好。其二、借道伐魏。」

    韓侯聽來再次大愕。便拿眼去瞧慎到,哪知慎到面上非但並無驚疑之色,竟還向秦公微微點頭微笑。此次來見無敵本就是秘密探訪結盟抗魏之事,因此韓侯並未帶上謀臣,並且韓國宮闈內鬥。大臣們私相授受,狼狽為奸,也並沒有什麼賢臣名士團結在他周圍。也因如此,日後申不害被他任為丞相之後,所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斬殺那些「不臣」的貴族元老和大臣。

    當下韓仁敬略微思量之後,也試探著問道:「秦韓修好如何?」

    韓國與魏國,雖說不上世代修好。但也是有所邦交的。而且就韓國民間的觀點認為。如果不是魏國一直攻伐秦國,使得秦人無力東進。只怕韓國早就被秦國蹂躪殺戮了。以此韓國民間和百姓民眾們向來都不太看得起秦人,反倒是對富庶的魏國多有嚮往。

    無敵當下直言道:「若韓侯意願與秦修好,則秦一日不滅魏,便一日不征韓。」

    韓侯聽來立時怒起,直斥道:「空言!」

    無敵這話之意,是說只要秦國不滅魏國,便不會和韓國開戰,言下之意,顯而易見是說一旦秦國滅得了魏國,勢必會對韓國開刀,韓侯聽來自然是要大怒了。

    無敵卻是笑道:「聽聞魏王欲以韓之軹道與鹿,換取韓國三城之地,韓侯允呼?」

    韓仁敬聽來面色一寒,冷冷道:「未允!」

    當即無敵大笑道:「哈哈!我老秦人有句古話,叫做「已彼之骨,煎彼之油」。換地之舉,於魏國而言可是一樁上好買賣,可見魏王已得此語之精粹也!」

    「啪!」一聲悶響,韓仁敬大怒之下拍案而起,卻又不知以什麼借口怒斥無敵,立時僵在原地,慎到見狀自然要來做和食佬兒,這邊急忙上去勸慰,魏韓兩國向來也非相敬如賓的友好睦鄰,春秋至今,大戰十數,小戰百千,兩國之國土犬牙交錯,也是拜此所賜。而且,目下魏國先滅秦再滅韓地戰略謀劃也可謂是婦孺皆知,秦國開出的「不征」條件也並不過分。

    在慎到的再三勸慰之下,韓仁敬也之好順坡下驢,再次列席就坐。不待無敵說些場面話,直接問道:「借道伐魏又如何?」

    無敵也不廢話,命人取來一幅韓魏兩國的地形圖,指著上面一座城池向韓侯笑道:「本公所借之道,一如魏王所謀,正是馳道。」

    言畢,秦公嬴無敵的手指,狠狠往地圖上地大梁城戳了下去。

    馳道,據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道」,最早始於春秋時期,也有說始於秦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第二年(222),就下令修築以咸陽為中心的、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當時著名的馳道有9條,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陝北)的上郡道,過黃河通山西的臨晉道,出函谷關通河南、河北、山東地東方道,出今商洛通東南地武關道,出秦嶺通四川的棧道,出今隴縣通寧夏、甘肅地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從《漢書.賈山傳》中得知,秦馳道在平坦之處,道寬五十步(約今69米),隔三丈(約今7米)栽一棵樹,道兩旁用金屬錐夯築厚實,路中間為專供皇帝出巡車行的部分。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國道」。

    以下字數免費!

    近來在河南南陽的山區裡驚奇地發現有古代的「軌(鐵)路」。經碳14測定,系2200多年前的秦朝遺留。原理和現代鐵路無異,還是復線,只是不是用蒸汽機車牽引,而是用馬力拉動。專家們都驚歎我國古代2200年以前竟然已經有如此先進的交通設施。這將是比兵馬俑更驚人的大發現。

    現在鐵路不是鐵鑄造的,而是軋制的鋼軌。秦始皇的「軌(鐵)路」當然也不是鐵鑄造的,而用木材鋪設。作軌道的木材質地堅硬,經過防腐處理,至今尚完好。不過枕木已經腐朽不堪,顯然沒有經過防腐處理,材質也不如軌道堅硬,但還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樣來。

    路基夯築得非常結實,枕木就鋪設在路基上。專家認為枕木的材質比較軟,不僅是為了減少工程量,也不僅僅為了廣泛地開闢木材來源,而是有意識地選擇的。比較軟的枕木可以和夯築得非常堅硬的路基密切結合,從而使軌道平穩,車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穩地行駛。爬^書^網,本章節由""首發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