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不走門——鬼吹燈同人 第一卷 十三里鋪 第二十一章 滑動的石棺
    大大們,別急哦,我一定會盡職盡責地寫完這本書,真滴,抱石是個本份人,賺到錢是中標了,賺不到錢,也能賺到大大們的追看,有時候追看比賺錢還要快樂。

    請收藏啊!

    ——————————————————————

    大救星是孫菊靈嫣。

    她站於太陽升起的東方一處高崗上引吭高歌。

    我不得不承認,她來的太是時候了,這直接觸使我猛地從地上站起來,義正辭嚴地拒絕了武川真由美嗲聲提出的抱抱的過分要求。

    這一次較量,算我勉強取勝,而武川真由美卻露出意味不明的微笑,扭著楊柳般的細腰,裊娜地去了。

    孫菊靈嫣如風般奔至我面前,鼻子聞,兩手摸,還稍帶著逼問,檢查我喪沒喪失國格人格。

    一無所獲後,又質問我有沒有思想犯罪。

    我誠懇地回答:有。

    在遭受了她強烈的鄙視憤恨的眼光炮彈後,我立即投入了她所佈置的檢查鬼跡的工作中。

    夜裡想不明白的事,突然一下子想通了:范鋼大哥說過,好幾次倒斗都碰到了武川真由美這幫子少女鬼盜,她們能這麼高度關注十三里鋪的地下舊物,踩點那麼準確,弄不好手裡頭也有一張渡邊加乃之給我的地下墓葬圖。

    也許她們已經挖了好多地下通道了,要不然她們怎麼像鬼一樣地跟著我,而不顯出身形。

    孫菊靈嫣先發現了一個下水道式的地道口子。

    經粗略計算,大約是每五十米一個外出口,距地面大都是1米左右。

    打著手電,在地道裡探查了三四里路,發現地道最後竟通向了新娘棺洞。

    這一發現,我和孫菊靈嫣都著實吃了一驚:「新娘棺洞的內墓道竟在旋轉著下沉,木門已經完全看不到了,只看到一個個巨大的石棺在順著金字塔式的環形軌道慢慢地下滑。而滑行後的墓道隨即被土石掩埋。

    看到這情形,孫菊靈嫣比我還緊張,大聲道:「必須向有關部門匯報,搶救國家的珍貴文物資源!」

    我們要出地道時,發現已處在另一條旋道上了。未曾細查下,不知不覺地站在了土石層上,滑行了五十多米。

    再要回去已是不可能了。那條偽裝得看不出痕跡的通道撤掉了,看來是武川真由美處心積慮設的圈套。

    這麼緩慢地滑行在千年古旋道中,我忽然想到了那次在一個特大的城市滑滑梯,那是我很有限地在城市裡給人看陽宅的風水。那位把一家幾千萬的機床廠只花幾十萬就弄到手的暴發戶,賞給我和四娘一千塊錢,於是,我終於象城裡的孩子一樣,吃著5塊錢一盒的冰淇淋,嗚嗷著滑了好幾個小時,真痛快,痛快得我都想喊毛主席萬歲,偉大的改革萬歲!

    想著想著,我竟然笑出了聲,一不留神之下,立身不穩,滾到了石棺邊上。

    孫菊靈嫣卻在忙著鼓搗她新弄來的微型手機。

    (第一代手機是磚頭式的蜂窩煤型,那時候,只要見誰拿了那玩意兒,絕對是一超大款)

    一番忙活以後,她失望了,歎道:「完了,咱們要被活葬了,」她轉頭看了看我,又道:「你小子還笑,可惜了啦,我還沒嘗到人生真諦呢。」

    在石棺上發現新大陸的我,顧不上聽她的臨死之言,很好奇地順著石棺上的台階往上走。

    好高的棺石,得有七八米高。

    走到頂上,我又順著台階往下走,孫菊靈嫣高聲問我。

    我回她,天無絕人之路,光明就在棺材裡,讓她快點跟上。

    走下兩米多,我發現了與那座能映天際的墓室壁畫類似的一些壁畫。人物形象倒似在誦經苦讀,而且似乎在講述一個大型典籍搬遷的故事。

    費了一番周折,找到了開棺機關,左五右三地摁了八個石鈕後,一個大型的墓陵圖書室呈現在我面前。

    有點失望,本來以為是金碧輝煌的皇家寶貝呢。

    孫菊靈嫣呼呼地跑上來,略帶讚譽地道:「沒想到你小子還有點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大丈夫氣概。」

    我大言不漸:「在死神面前,只要你保持不屈的鬥志,任他泰山壓頂,百魔抓心,亦能巋然不動,死何懼有之,只不過是生命的另一種生存方式而已。」

    看到一層層的滿棺室的書冊,孫菊靈嫣就要飛撲而下,我趕緊一把拉住她,取了吸盤軟梯,對她道:「這種事,還是爺們先下,女人的陰氣往往會引發不可想像的災難。」

    沒容她分辯,我動作麻利地在智能軟梯的慢放中進了棺室。

    經過幾次欲死還生的探墓考驗後,我發現自己處變不驚的本事見長,竟能在未知石棺最終劃向何處尚未測知的情況下,泰然自若地在滑動的石棺中實施較為細緻的觀察和揣摩。

    墓室中的書冊都擺在專用的石盒裡,石盒做得非常精緻,有點像現代建築裝修常用的大理石,但細看那些紋理,卻又比大理石還要細膩,當然,也不是漢白玉。

    石棺的長度,估計得有六七十米,寬也有三十多米,弄不好是典型的七三比例。

    誰能下這麼大功夫,弄這麼一堆堆的書,究竟要做什麼用?

    我拿起一本,看到在書的左下角有「文淵閣」三個字。

    當時,我不知道「文淵閣」是收藏《永樂大典》的。史稱,明末文淵閣被焚,世上最浩繁的《永樂大典》可能毀於大火中,清乾隆年間,整理過一次,但八國聯軍時期,此書又遭浩劫,大多散佚。

    《永樂大典》始纂於永樂元年(1403),永樂五年完成。計22937卷。主編為解縉、姚廣孝等。《永樂大典》編纂之初,定有凡例21項,對材料的取捨、分類、排比等都有明確規定。全書按《洪武正韻》的韻目編排,以韻統字,以字系事。舉凡天文、地理、人倫、國統、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聞異見以及日、月、星、雨、風、雲、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隨字收載。全書分門別類,輯錄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8000餘種古書資料。凡入輯之書,不許任意刪節塗改,必須按原書一字不差地整部、整編、整段分類編入。這種編輯方法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學、歷史、地理、語言、文學、藝術、宗教、科學技術等方面豐富而可貴的資料。

    沒想到,我這一歪打正著的發現,又引起了一場八國聯軍式的明爭暗鬥,我差點小命嗚呼,皮教授差點被逐出科考院。

    http://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