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風流 第三卷 初涉管理 第二百六十章 江南人喝江南啤酒
    了五月底,黃雲逸總算舒了一口氣,農村包圍城市的些效果的,除了北山能佔到百分之八十的市場份額外,市裡另外五個區狀態也不錯,不過南山區卻被華州和雨山瓜分了,江南啤酒在那裡連百分之五的市場份額都不到。

    不過除了坤安市,其他七個縣級市都不錯,也算市新興市場,去年這些縣級市的銷量少的可憐,今年已經進步很大,有的甚至都番了幾番,不過即使市番了幾番,量也不大,畢竟基礎薄弱,人口少消費能力不強。

    按照現在這個狀態下去,今年的銷售額達到6萬噸應該還是沒太大問題的,但是七萬噸的話,還要繼續努力,至於十萬噸,那就要開闢另外的戰場了,郊區市場容量有限,做的最好,也有個極限了。

    黃雲逸腦子中盤旋其實在去年就有了一個策劃,只是不知道今年前幾個月的銷售情況會如何,所以一直沒有和大家說起。現在看來情況還是比較穩定,在小範圍內,黃雲逸把自己的想法通報了一下。

    沒有想到,黃雲逸的策劃想法一說出來,這些剛從一線回來的銷售組長,對外應該叫銷售經理一個個,馬上又興奮了,眼睛裡放著光,一個個像狼一樣要叫起來。

    黃雲逸要的就是這股氣勢,有了這股氣勢,啥事情也能幹成,這樣的其實和目光更加堅定了黃雲逸推行這個方案的決心。

    先找了個機會,在黨委會上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自然又是全票通過,銷售上的事情。你黃書記說了算,要不是要形式上過過,你只要只會一下我們就行了。用不著開黨委會討論。

    話當然是這樣說,不過黃雲逸可不敢這樣,一來是自己謹慎慣了。是現在大家都好說,很團結很協作,也沒必要這樣,開會說說也耽誤不了什麼,這樣還能增進感情,頭腦碰撞之後,也能擦出一些火花。

    既然黨委會通過了,那就是干了。不過這裡經費是一個很大地問題,黃雲逸先和老謝關在辦公室研究了好幾天,這才確定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費用限度。

    黃雲逸先開了一個前期總結會,總結經驗,休整一下隊伍。補充一些糧草,讓小組長提前和同志們做好思想工作,準備迎接下一輪的宣戰。

    帶著幾個骨幹。在自己地辦公室熬了幾個通宵,江南啤酒一個叫「我是江南人」的策劃案出爐了。

    策劃抓住江南人,特別是華州人特有的地理優勢,打一個江南人喝江南啤酒的這樣的口號。

    華州人對自己這個城市有一種特別的優越感,在他們眼裡,華州比上海舒服,筆上海精緻,這裡的生活非常的悠閒舒服;華州比蘇州杭州更美,這裡不但有蘇州杭州一樣的歷史文化,更有比蘇州杭州更加漂亮的城市風景。特別難得地是華州的城市管理非常好,這是一個上等人居住的地方,他們認為華州是天堂中的天堂。

    唯一能讓華州人覺得有點羨慕的城市。那就是北京了,畢竟這是首都。是現在地政治文化中心,這可是啥好地方也沒法比擬的。

    這些年,華州的經濟發展非常快,城市建設也日新月異,很多城市公共設施地建設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這更讓華州人和華州政府感到自豪,特別有優越感。

    特別是從去年開始,華州幾大平面媒體開始選著華州特色的本地文化、本地餐飲、本地時尚等等,反正只要能和本地搭上的,都有可能被華州的每天打炒一番。

    比如都快要消失了的華州醃菜,在媒體的大肆炒作下,居然又在華州流行起來,成了居家和出去酒店餐館請客吃飯必不可少的一道華州特色菜了。

    黃雲逸還專門去吃過一次華州醃菜,其實感覺和湖南老家的醃菜沒什麼區別,或者說和全國各地的醃菜也沒什麼區別,但是被華州地媒體一炒,在華州人那種特有的優越感一擺弄,就連醃菜也只有華州生產的才是世界上最好地。

    由於華州啤酒和朝日合作,剛合作那兩年,華州老百姓可是特別反感的,甚至在朝日和華州啤酒簽訂合作協議地時候,華州啤酒有幾個老工人還到市政府門口靜坐抗議,罵市領導市賣國賊,認賊作父,當時還弄的滿城風雨,使得華州啤酒隨後兩年裡買的很差,這也是華州啤酒合作到現在,雖然有市政府各種政策,但銷量才達到十萬噸的主要原因,這些年華州外來人口多了起來,才有所好轉。這都是因為抗戰當年,華州雖然沒有被象南京一樣屠城,但華州老百姓也死了不少鬧的。

    這是華州啤酒的一個死結,黃雲逸決定死死抓牢這個,雖然感覺有些卑鄙,可只要手段合適,應該對江南啤酒不會有什麼影響。而且今

    是抗戰勝利六十週年,而就在上個月,南京和杭州還日本相機等產品有缺陷而被拒絕更換的事件,被媒體炒的沸沸揚揚的,這都是好機會。

    這陣子,華州的幾個媒體就開始進行相關日系列產品的反思,一系列一系列的報道,一個一個的黑幕,搞的華州人民有些想像當年一樣,拿起大刀飛舞起來。

    黃雲逸讓專門負責媒體宣傳的楊剛負責燒上一把火。

    也活該華州啤酒倒霉,這個骨節眼上,楊剛的火還沒開始燒,華州啤酒朝廠裡居然出了一個員工被日方管理人員很中國人很忌諱的詞語罵的事件,而且還被旁邊一個員工用手機拍錄了下來,雖然有些模糊,但是罵人的語言卻聽得很清楚。

    錄像上傳到華州最大的論壇——江南春色之後,迅速引起了網友的憤怒,一時之間,這個帖子的點擊上了百萬。而且從江南春色論壇通過各種網友不停地向其他各種論壇轉貼,就連很有名氣的天涯上也引起了一個高潮,一下子全國各地的網友都過來華州啤酒廠被罵員工威權。

    隨即。網上迅速出現了什麼狗滾出華州,從此不喝狗日地華州啤酒這樣的口號,這個開罵的帖子,一下子就成了這次事件的主題,而且各種揭露華州啤酒廠小鬼子劣跡的帖子跟了出來,不到兩天,這個帖子就成了華州最旺盛的帖子,成了華州人見面的口頭禪。

    楊剛也絕,讓那一百多號大專實習銷售員全部上網,鋪天蓋地的進行這樣口號的粘貼。到這樣的帖子裡去進行煽風點火,本來就已經高漲地情緒,在媒體的炒作下,一下子沸騰了起拉。

    華州的媒體最喜歡搞這種事情了,連續三天作了很深刻的報道。將抗戰當年的老底都哇了出來,將日資企業各種毛病都找了出來,這兩天只要和日字搭地上關係的東西。都不太好過日子。

    就這三天,華州啤酒銷量下降了三分之。

    就在第四天,也就是6月1日,華州所有媒體,包括報紙視,包括公交車載電視,包括馬路上指路牌上的電視,刊登了一個大幅地「江南人喝江南啤酒!」

    黃雲逸這次算是大手筆,一口氣砸出了六百萬的廣告費。一下子華州所有媒體鋪天蓋地都是江南啤酒的宣傳。

    江南啤酒採取了系列漸進式的宣傳策略。

    第一天,把江南啤酒幾十年來的沉浮變化和人文歷史淵源進行敘說,而且敘說不是由江南啤酒自己敘述。而是找一些華州市有名氣的,特別是在華州人眼裡有些本地貴族味道的老人進行敘說。

    第二天。刊登的中央首長的指示,同時還找出了很多當年的老照片,在媒體上刊登,這次順帶著宣傳江南啤酒採用地是玉龍山的礦泉水,生產線是德國原裝進口。加上了皺媚的那套說法,當然也不是以江南啤酒地口氣說的。

    第三天,講地自然是江南啤酒的質量,對江南老百姓,對華州老百姓是如何的負責,江南啤酒是國有企業等等,這天宣傳多少有些直接針對華州啤酒的味道。

    第四天,江南啤酒向全國各地徵集抗戰英雄故事,在華州各大報紙上進行連載,對於真正的還活著的抗戰英雄,由江南啤酒出錢,將在抗戰勝利紀念日到華州來團聚,紀念抗戰勝利晚會。

    第五天,那就是江南啤酒打出了響亮的口號:中國人,民族產業!江南人喝江南啤酒!

    然後從江南人華州人是如何的愛國,如何的愛家鄉進行系列的宣傳,搞的似乎回到了某個年代一樣,當然最後自然少不了一句,愛國就民族品牌。愛家鄉就喝江南啤酒!

    在作宣傳的同時,江南啤酒的銷售從郊區縣市撤回來了一大部分,全部在市中心四個區域集結,配合宣傳攻勢,開展了店門終端促銷攻勢。

    江南啤酒依然採取直銷的形式,不設任何經銷商,除了北山。

    俗話說,終端為王!

    市中心的啤酒銷量佔了華州的一大半,華州、雨山、雪花品牌經營了很多年,有很多已經根深蒂固,剛開始的時候江南啤酒進入終端非常困難。

    雨山等啤酒在江南啤酒發起宣傳攻略之後,也進行了轟炸式的宣傳,只有華州市最大的受傷者,半個月不到,日銷量就下降了一半,在餐館飯店裡,顧客,尤其是華州本地顧客,直截了當的說不喝華州啤酒,那是日資企業,喝一瓶啤酒,或許能讓他們賺的錢造一個導彈出來,說不定幾十年以後,這個導彈就可能又打在了華州,說不定就打在了自己子孫的身上。

    這個說法非常毒。

    正好,華州啤酒留下的這個空隙,逐漸被江南啤酒佔據了。

    除

    被其他品牌買斷的終端,江南啤酒採取了當年小日本政策,他們採取的是三光政策。江南啤酒採取的卻是三到政策,人到,獎金到,啤酒到。

    每個終端。看大小,配備充足的促銷人員。

    給服務員兌換啤酒蓋的這一招,黃雲逸一直保留著。現在繼續推行,而且力度非常的大,大得服務員們都有些不好意思不推銷江南啤酒。同時,給終端地費用也要比其他品牌多,因為沒有了經銷商這一層,黃雲逸確定的價格是,能保證不虧本就行了。

    經過兩個月的苦戰,江南啤酒逐漸站住了腳,從原來百分之一不到地市場份額,基本達到了百分之十左右。而這個百分之十都快要比得上江南啤酒在郊區縣市走的量了。

    這個戰鬥是非常艱苦的,黃雲逸直感覺到有些筋疲力盡的感覺。

    唯一值得欣慰的,那就是江南啤酒原來在華州還有很深厚的基礎,加上這次華州啤酒真是背,碰上了所有中國人都會憤怒的事情。所以這次戰役才能最終取得小勝,不然只怕投入最多的廣告,不管仗打的多少艱苦。只怕收效也不會有這麼好。

    總結好兩個月的戰鬥之後,黃雲逸開始忙碌著815地晚會。說實話,有些書生意氣的黃雲逸,對這個晚會非常的看重,晚會是和幾家媒體一起搞的,這幾家媒體的老總和黃雲逸聊過幾次之後,都被黃雲逸感染了,加上媒體人本來都一幫熱血人,一下子全心身地投入策劃中去。

    晚會非常的成功,從全省找來的十多位抗戰英雄景況不一。黃雲逸在晚會舉行之前,就瞭解了他們地狀況,深深感動。和柳經理謝經理商量之後,決定拿出一百萬來資助這些可敬的老人們。

    柳經理和謝經理瞭解了他們的狀況之後。也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電視台的導演決定重新搞一個募捐活動。

    募捐非常成功,江南啤酒廠的一百萬是第一筆款子,隨後華州市,以及江南市的老百姓們看了晚會和電視台報紙的老人們狀況的系列報道之後,都打電話到電視台和報紙,要求捐款,到8底半個月,捐款就達到了一千萬。

    這可又是一個大問題,黃雲逸提議成立一個基金會,由媒體慈善人士和政府共同管理。隨後這筆錢就到了慈善機構,設立了專門的基金會,是專門資助抗戰老戰士的基金會。

    因為這個基金會,黃雲逸和江南啤酒再一次被推到了前台,因為這個晚會和第一筆錢,以及這個基金會,都是由啤酒廠和黃雲逸提議地,加上啤酒廠的廣告,一時間江南啤酒的曝光率非常地高,而且是一個正面的形象,對銷售還是印象滿大,江南啤酒也慢慢地在華州有了一席之地。

    轉眼,已經是九月中旬了,啤酒的旺季都快要過去了,按照這個情況,七萬的銷售量肯定是沒有問題的,至於十萬能否達到,就要看這兩個月的最好決戰了。

    雖然可以放鬆了,可黃雲逸並沒有輕鬆起來,繼續督促各小組再接再厲,搞定最後兩個月,達到今年的終極目標。

    還有一個黃雲逸很掛心的事情,那就是顧嵐正給他看著的期貨,前幾個月大麥期貨價格慢慢的漲著,這兩個月期貨沒有動靜,忙著晚會的事情,沒有事件考慮是否要套現了再說。

    現在告一段落了,就必須要好好研究一下這個事情。

    每天和顧嵐及時交流信息,晚上就到他們家去,和她在電腦前研究相關的資料,研判後面的走勢。

    經過一陣子的分析研究,兩人基本上判斷後面的走勢至少不會下跌,大漲的可能性非常的大,現在啤酒廠不要用錢,那就不如讓期貨放著,說不定過了一個月之後就能大賺一筆。

    九月的後半個月,黃雲逸到覺得自己和顧嵐的關係真有點迅猛發展的味道,雖然每天只是在電腦前研究期貨的信息和行情,因為是在他們家裡,加上黃雲逸沒有也想著公司裡的事情,還要惡補期貨的相關知識,還真沒什麼心情想什麼。

    但是這樣每天耳鬢相磨,聞著她身上淡淡的清香,交流著期貨上的理解,直感覺兩人越來越默契,用流行的話說,那更是越來越和諧了。和顧教授合作的論文也有了眉目了,黃雲逸將這兩年來的在啤酒廠的感悟和實踐,全部一股腦的抽空寫了出來,顧教授用他的理論提煉了起來,形成了一篇10來萬字的論文,居然將黃雲逸的名字署在也是他後來才知道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