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風流 第三卷 初涉管理 第二百一十八章 江南啤酒
    第二百一十八章江南啤酒

    一個月過去了,集團公司對黃雲逸要嚴肅處理的消息一現,既沒有追加處罰,其他的消息。

    這天,黃雲逸去集團公司開會,碰到了陳總裁,陳總裁看了看四周,見沒什麼人,就問了一下他最近情況如何。黃雲逸說還在黨宣部,依然做著原來的工作。陳總看了一眼手錶,自言自語似的說,上次王蕭燕說要給你壓壓擔子的,怎麼還沒讓你下去啊?年輕人是要壓壓擔子的,下午再給王蕭燕打個電話,可不能耽誤了年輕人的前途啊。

    黃雲逸聽得出,陳總那是說他已經給他擺平了,連忙謝了陳總,心裡還琢磨著,這件事情估計這個陳總肯定起了作用,不然這半個月肯定要來更嚴厲的處罰的。

    「黃雲逸,經黨委研究覺得,調你去江南啤酒廠做書記,你有什麼想法沒有?有什麼想法,可以提出來,公司黨委會盡量考慮的。」見到陳總裁的第二天一早,鄭書記和韓書記,還有王總三個人就找他談話。王總眼裡有些疲憊,看了一眼黃雲逸,似乎再說,去把,去把,先去了再說。

    黃雲逸自然沒什麼想法,表態說服從黨委和領導的安排,一定向啤酒廠的班子學習,努力把工作做好。

    談了話,調任文件就由他自己擬定了,任命黃雲逸同志為江南啤酒廠黨委書記。同時,行政也擬定了一個文件,任命黃雲逸同志為江南啤酒廠副經理。當然,還有其他五六個調動人的任免文件也一併由黃雲逸擬定,這也算是黃雲逸在黨宣部長上的最後一件工作。

    這個江南啤酒廠說起來兩年前還不是華達公司的下屬企業,而是和華達同一級別的企業,他們現在的廠長其實依然還是集團公司的中層。不過其他幹部經過兩年已逐漸變成了華達的下屬級別了,有些能耐有些關係的人都已找關係調了出去,員工反正只要有工資發,什麼級別都無所謂了。

    江南啤酒廠生產的「江南啤酒」,曾經輝煌過地。一直是省人民大會堂宴會用酒,又是江南省省委省政府各種宴會的特供酒。曾經還招待過來視察地中央首長。當時首長還說,這江南啤酒味道不錯,那幾年這句話就成了江南省和華州市喝啤酒的最高指示了,那些日子,要進江南啤酒廠,找關係把,沒有過硬的關係你別想進來。

    可是曾經闊的日子慢慢的過到頭了。從九十年代末開始,國際國內的大品牌的大舉入侵華州,而且還上演了各種啤酒企業「大魚吃小魚」地購併、重組。就拿江南省來說把,外資巨頭的美國AB、日本朝日、三得利等,通過資本蠶食了幾個小型的啤酒廠,華州啤酒廠也被日本朝日收購,而青島、燕京、華潤等國內大型品牌啤酒公司也進駐華州,一時之間華州的啤酒市場一片狼藉。

    江南啤酒廠本來為了應對挑戰,也提出重振雄風,打造江南第一啤酒品牌的口號。在集團公司和有關領導的下,貸款5000萬,從德進口了一套生產設備,將江南啤酒的口感提高到和雪花、燕京一個檔次了,技術是上去了,錢也都到位了。

    可也不知道為什麼,幾年下來,華州人民就是不買江南啤酒的賬。走高層路線把,酒店飯店裡付了高額的進場費,可就是沒人喝江南啤酒,覺得品味不夠。走酒吧路線把,雖然相對百威、燕京來說便宜點,可年輕人又覺得江南啤酒老土,不夠勁。走底層老百姓路線把。江南啤酒定價還是有點高,比雪花和燕京也沒的便宜,人家更喜歡便宜一些地華州啤酒。

    一年一個銷售策略,三年的折騰來折騰去,這啤酒的銷量是每況日下,不要說新設備的錢賺不回來,而且每年還要往裡扔不少的錢,到了第四年由於啤酒原輔材料價格持續上漲,銷售出去的啤酒居然不夠成本了,更不要說給員工發工資了。

    一時之間。有門路的人早就看行情不對,找關係調到集團公司其他的下屬企業下面了。前幾年每年扔進去地錢都夠多的了,集團公司再也不能往這些啤酒花裡面扔錢了,可是又不能不管,所以沒有辦法,只好將江南啤酒廠劃入一向以收破爛攤子出名的華達公司,讓華達公司對它進行一些內部消化,吸收一部分的員工到華達其他下屬企業去,避免了下崗,避免出現大的群體上訪事件。

    到了華達,華達實際上並沒有獲得對江南啤酒的控制權,江南啤酒廠也只是名義上屬於華達管理,只是當時汪老闆為江南啤酒爭取到了一個政策,那就是華雲集團每年發的飲料就全部採用江南啤酒了,華雲集團還專門下文要求,各下屬企業在用公費進行宴請時,必須用江南啤酒,當然這也只是一個文件而已,到有些地方去吃飯,根本就吃不到江南啤酒,因為人家沒有進江南啤酒。

    讓黃雲逸去這樣一個企業,那倒是大家都沒有想到地,說不清楚這是好是壞,這江南啤

    到華達之後,書記已經換了三名,副經理已經換了八某種意義上,這個廠集團公司也進行管理,似乎有點雙頭管理,兩個婆家的味道。

    也可以說是重視,讓他去鍛煉,危難時刻最能鍛煉幹部了,再說這個地方也說不清楚將來是否還要另外在劃出去,如果劃出去了,級別就上去了。如果賣掉了,那日子肯定是超級的好過,華雲集團下面有幾家公司進行了改制或者是合資,也全部賣掉的,現在看來,改制的日子好比原來的好,合資的要不改制的好,賣掉的要比合資的還好,有地領導甚至自己就成了老闆,一下子就成了富豪。

    當然,也可以說是將他打入冷宮,這樣的地方是沒人願意去的,去了也沒什麼好處,升職沒那裡的份,只有挨罵的份,發錢沒那裡的份,只有討錢的份。

    是好是壞。這個就要怎麼看了,就要看站在什麼立場。要看對江南啤酒廠瞭解多少。其實,當時王老大提出三個地方,還有兩個是一般的單位,不好也不壞,讓黃雲逸選擇。

    黃雲逸向伊姐請教,伊姐覺得各有好處,到兩個小單位去就是穩定。對他現在地情況來說比較合適。汪老闆卻一口要他去江南啤酒廠,而且還說這個提議是他向王蕭燕提議的,你去那裡才能鍛煉你地能力,把啤酒廠搞好了,就是你的能力,沒有搞好不是你不行,是啤酒廠太差,大家都搞不好,憑什麼你就一定要搞好。至於將來啤酒廠其他的事情,和黃雲逸以後是否會一直呆在那裡養老的事情。汪老闆倒是根本也沒有考慮,黃雲逸總也不好問這樣的問題了。

    章書記也是這樣想的,黃雲逸想了半天,覺得汪老闆說的對,反正現在自己年輕,不如啤酒廠博一把,或許能把自己這些日子地壞影響消除一些,也能給那些眼紅的人感覺自己是被打入冷宮。少些關注,自己就可以全心全力的去江南啤酒廠工作。

    任命文件公佈之後,華達公司引起了一點議論,那就是黃雲逸是一個犧牲品,而且王老大提出的三個單位,以及包括去出租車公司的消息都在四處傳播。大家覺得現在這個結果,表面上看是黃雲逸那一巴掌打出來的。實際上應該是兩位女人較量的結果,現在看來,王老大算是失敗了。

    只是大家有很不明白,王老大怎麼會願意去為黃雲逸和鄭書記較量,難道黃雲逸和她真的有什麼內幕不成,不然他原來的靠山汪老闆可是王老大的死敵。

    由於最近公司進行整風運動,這些議論都秘密很多,那些無中生有地東西也說的要少很多,即使說也不能說誰誰,最多手某個某個。基本上是用了省略號。

    而黃雲逸卻在去江南啤酒廠前的三天,通過各種途徑,對江南啤酒進行了深入的瞭解。現在的江南啤酒班子只有一個管生產的副經理和一個管理財務的副經理,一個原本是書記和經理都兼著的經理。

    江南啤酒廠是華雲集團內部叫叫地,對外江南啤酒廠全稱是:江南啤酒有限責任公司。所以班子成員在最輝煌的時候,是叫某某總經理的,後來效益不行了,集團公司在任命的時候才改成經理、副經理這樣的稱呼。現在內部雖然叫廠,卻依然用經理的稱呼,經理叫柳,五十多歲了,當年江南啤酒最輝煌的時候,他就是廠長了,一直到現在還是廠長。

    這柳廠長為人非常地正直,傳說當年進口德國生產線的時候,有代理公司想給他送紅包,結果都讓他給退了回去,退不掉的,直接交紀委,害的當時江南啤酒廠班子幾位領導也都不敢手什麼紅包禮物。

    這分管生產的副經理可一直是技術派的,是一位啤酒界有名的教授級高工,別的啤酒公司都花重金挖他,但他一直相信柳經理一定能重振江南啤酒的雄風,所以就一直沒有跳槽,哪怕是去年有家啤酒公司願給50萬的年薪請他去當總工,他也只是動搖了一下,但是最終.:去。

    分管財務地副經理叫謝雲龍,年齡不大也不小,四十多歲了,黃雲逸就是有些奇怪,憑他的資歷,怎麼就沒有跳槽,他要是跳槽,肯定也是年薪50萬以上了。謝經理一直主張將江南啤酒廠賣掉,或者是和別的巨頭合資,可柳經理一直不同意,由於他在公司上下的威望,這個扯皮一直扯了五六年。

    或許關鍵問題還是出在這問題上,分析了很多資料,黃雲逸發現其實不管是江南啤酒廠,還是集團公司,對江南啤酒廠的態度也是這兩種。以為柳經理為代表的觀點自然是,要繼續發揚江南啤酒廠「艱苦創業,開拓創新,爭先創優」的「三創」精神,克服目前的難關,江南啤酒廠一定會走出困境的。

    他們的依據是,江南啤酒廠前身本來是一個連年虧損靠補貼的牛奶公司,就是堅持「三創」,靠著江南啤酒人的努力,它取得過這麼輝煌。

    另外一幫以謝經理為代表的人物,覺得柳經理已經是老皇歷了,現在是市場經濟了,國際和國內啤酒巨頭紛紛進入華州,江南啤酒不要說三創,就是十創。也比不過這些啤酒巨頭,不如應順時代潮流。和華州啤酒廠一樣,和國際或者國內啤酒巨頭合資,或者讓他們兼併,這才是江南啤酒廠的出路。

    集團公司也是分成兩派,年長一些的人,絕對相信只要在集團公司給予,在柳的帶領下。繼續發揚三創精神,通過自立更新,艱苦地再創業,一定能重振江南啤酒的雄風。

    而另外一派,基本上是一些年輕點地人,極度的鄙視這些老傢伙,什麼自立更新,早過時了,現在講究的是改革開發,只有賣了才是江南啤酒廠的出路。

    而老一派的人物雖然現在沒有當權。但畢竟是曾經當權過,有很多的關係網絡,上面的領導還是會聽聽他們地,加上柳坐在那個位置上,死活就是不肯將江南啤酒賣了。所以這個事情雖然談了很多次,也和很多諸如美國AB、日本朝日等國外巨頭談了幾次,最終不了了之,本來日本朝日是很有誠意。給出的條件也非常的好,可老傢伙們覺得將這麼好的東西賣給日本人,那是賣國,而這個帽子罩的比較大。最後朝日還是和華州啤酒廠合資了,這五年下來效果不錯,華州朝日啤酒公司生產的華州啤酒已經成為了華州的第一品牌,年銷售額都達到了10噸。

    而雖然沒有賣掉。可現在當權的都是年輕的,要想給江南啤酒廠弄一些資金,讓它重新振作起來,那就卡在了賣掉派的手裡了,他們自然不肯,每年都要投入這麼多錢,再也不能投入了。

    就這樣,兩邊各說各有理,今天三創派地佔了上風,那就進行創業。賣掉派也沒有辦法,多少給弄點錢下來,這樣也能渡過一段時日。

    明天賣掉派佔了上風,就找些人來談判談判,現在的情況是,真正的啤酒公司,都不願意來和江南談了,因為他們已經談了不少次了,到最後都沒有結果,他們扯不起這個皮了。

    現在倒是有不少家投資公司對江南廠很感興趣,一來江南廠有幾塊地皮很是不錯,二來江南廠的這個啤酒生產線也值一些錢,這段時間是屬於賣掉派佔上風的時候,所以現在和江南廠談判的人也比較多,聽說謝經理每天都要接待一幫考察的人。

    經過找人調來江南廠領導班子每星期重要事情安排,對照這幾年頻繁換來換去的書記和副經理,黃雲逸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除了這三個人毅然不動之外,其他不管是書記也好,還是副經理也好,或者是副書記也好,更換地時間和三創派與賣掉派相互佔上風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三創派佔上風了,派去的肯定是那種紮實肯幹的幹部,如果是賣掉派佔了上風了,派去的肯定是那種年輕精幹,更側重於進行資本運作的幹部。

    後來田力也證實了他這個判斷,在集團公司做投資開發的他,對江南啤酒廠也比較看好,覺得這個廠基礎好,品牌在華州還是有一定地影響力的,只是這幾年下來沒有找對銷售方法。這個和黃雲逸想到了一處,可黃雲逸對這個銷售是一點也不懂得,也就沒有多聊這方面的東西,現在首要的就是弄一些啤酒有關的書來看看,學習學習。

    不過田力從集團公司投資和財務的角度考慮,那覺得還是賣掉江南廠比較合算,不但可以甩掉那個包袱,甚至還能賺一些錢進來。如果不賣掉,每年還要投入進去,而且都不知道投到什麼時候,說不定就是一個無底洞,所以從經濟的角度來說,田力也賣掉江南廠。

    他覺得黃雲逸去江南廠是一個苦差事,讓他去了啥也不要做,也不要想著幹活,既不要做三創派,也不要做賣掉派,我就來做逍遙派,反正你是個書記,不如就去冷靜冷靜反省反省把,有時間就學習學習,沒心情學習,可以抓緊時間把你的個人問題解決掉,這個問題解決了,你以後的麻煩事情也少了,然後再找個時機調到別的地方去。

    既然集團公司沒有繼續追究處罰你地意思,那你打人的事情肯定是過去,既然能過去,那肯定是你小子後面有什麼人撐腰,既然有人撐腰,在那裡呆不了多久,你就能另外找個更好的地方,實在不行到我這裡來作個科長還是大有前途的。

    黃雲逸似乎從田立的話裡聽出還有什麼內幕,只是田力不好明說,看來自己去了之後,還是要小心謹慎一些,有機會要好好向田力聊聊江南啤酒廠的情況,盡量挖一些內幕出來,不然一步小心踩在地雷上,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