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新傳 第八卷 一統中原 第十二章 聲東擊西
    在孫傳庭對太原緊張萬分時,唐軍卻只是對太原虛晃了一槍,大軍分成三路,一路三萬大軍直取壽陽,陽泉,一路三萬大軍直取遼州(今左權縣),而李鴻基中軍的七萬大軍直接繞過壽陽,沿桃河,溫河,直攻真定衛(今石家莊附近)。而留下二萬大軍對太原保持壓力。

    孫傳庭大吃一驚,若是壽陽,陽泉一失,河北的大門就為唐軍趟開,唐軍沒有後顧之憂,真定和保定府也不可能擋住唐軍太久,京師就會遭到唐軍的直接進攻,孫傳庭不敢怠慢,他從太原親提五萬大軍要救壽陽,只要擊敗了進攻壽陽的隊伍,唐軍就面臨後路斷絕的危險,即使攻下真定,也不得不返回。

    可是孫傳庭剛要出城,就被晉王派人攔住,救兵如救火,孫傳庭也顧不是什麼番王了,他將晉王的人打發走,帶兵避開唐軍南門的兵力,想從東門出城,到了東門,孫傳庭的隊伍卻被晉王朱求桂親自帶兵堵住。

    晉王算是最幸運的番王,朝庭失陷在唐軍和義軍手裡的番王眾多,最慘的莫過於吉王和蜀王,吉王被張獻忠沉入江中而死,蜀王是自己被部下所逼,跳下井中身亡,愛妾還被人污辱,而秦王,襄王,肅王等人雖然性命無憂,家產卻全被唐軍沒收,他們的領地和王府都被唐軍所佔,全家只得寄食在北京。

    而晉王雖然做了俘虜。可是太原竟然還被官軍奪回,他地王府唐軍絲毫沒有破壞,當然。累積數百年的家產沒了,可是他的封地許多還在,比起以前地生活雖然不如。可是比起寄宿在北京的其它番王來說無疑要好許多。他怎麼也不願第二次落入唐軍手裡。雖然性命無憂,若是不能過那種人上人的生活,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晉王一聽到孫傳庭要帶兵出城,他就緊張萬分,孫傳庭一走,唐軍來攻怎麼辦。他怕自己派去地人攔不住孫傳庭,估計孫傳庭肯定會帶兵從東門出去,他親自來東門等候孫傳庭,這他倒是算地挺準。

    要讓明朝地文武官員對番王有好感。那確實很難,歷代蜀王都稱賢王,尚且遭到部下如此忌恨,其他番王在百官心目中的形象可想而知,孫傳庭本不想見晉王,只是晉王將門堵上,他想不見也不成了。

    晉王一見孫傳庭到來,馬上哀求:「孫愛卿,不要丟下太原,不要丟下孤王。」

    見到晉王臉上一片惶恐,彷彿他一出城太原馬上就要失陷,孫傳庭只得安慰晉王:「殿下放心,本督並沒有丟下太原,太原還有三萬精銳人馬,還有艾萬年這樣的勇將,有他們固守,殿下完全可以無憂。」

    孫傳庭沒想到自己出兵去救被攻的縣城還會被番王攔阻,不由有點哭笑不得,心裡湧起了一個念頭,要是唐賊沒有將晉王放回多好,這個念頭把他嚇了一大跳,這可是對皇家大不敬,自己可不能壞了君臣綱道。

    孫傳庭的安慰一點效果也沒有,晉王乾脆拉住了孫傳庭的衣服:「孫愛卿,只有一個艾卿家太過單薄,如果孫卿一定要出城,不如把賀人龍,猛如虎一起留下來如何?」

    孫傳庭聽得差點要吐血,賀人龍,猛如虎都是勇將,若是都留下,他手下就只有一個李卑還能戰,難不成讓他這個五省總督親自上陣撕殺不成,孫傳庭搖了搖頭:「殿下放心,太原穩如泰山,至於殿下所說地二人,他們另有安排,恕微臣不能從命了。」

    朱求桂不死心:「孫愛卿,那你給太原多留下一點兵馬,六萬就成……,五萬……,至少也得四萬。」

    孫傳庭終於失去了耐心:「來人,送晉王殿下回府。」

    唐軍一路偏師的力量都有三萬人,他帶五萬人不一定是對手,只盼能逼退唐軍就算勝利,若不是擔心太原的安危,他恨不得將八萬兵馬全部帶上,哪裡還能減兵。

    晉王見孫傳庭不肯給太原增加一兵一卒,反而要將自己趕走,他也氣得直哆嗦:「孫伯雅,你好,你坐看番王失陷,我要上京師向皇上告你。

    孫傳庭知道他這卻是要向京師逃跑了,沒有再理他,晉王走了也好,沒有晉王在城中,他倒是毫無顧忌,若是五萬人馬不能建功,他可以再從太原抽調二萬人馬。

    晉王嚷的雖然大聲,見孫傳庭不理他,他也無可奈何,番王地位雖尊,卻無權干涉地方官行事,何況孫傳庭還是一個五省總督,見孫傳庭派出衛兵來請自己回府,他哼了幾聲,也就自己上了馬車,喝道:「回府。」

    他上車前,瞥見孫傳庭身邊地官軍看著他全是嘲笑的目光,自覺失了臉面,在車上自言自語道:「孫伯雅,你等著,得罪了孤王,以後有你好受的。」

    和晉王的這一頓糾纏,又擔擱了半個時辰,孫傳庭出城後,就急忙朝壽陽趕去,壽陽兵不過二千,唐軍這次準備充足,大炮,火藥帶了很多,只是轟擊了數個時辰,壽陽知縣就頂不住,出城投降,接著陽泉也是如此,孫傳庭剛出太原城時,兩縣其實就落到唐軍手裡。

    孫傳庭也不指望能救的了兩縣,只是這兩個要地無論如何不能讓唐軍佔據,他出城後,急奔了大半天,走到離壽陽還有一半的路程就命令士兵停下了腳步,派出斥候搜行,同時命令士兵開始埋鍋造飯。

    指揮攻打壽陽,陽泉兩縣的主將是田見秀,左光先兩人,壽陽和陽泉只是一個誘餌,唐軍若要攻打這二個縣,一萬人都嫌多,真正的目標還是太原,畢竟唐軍雖強,放任八萬精銳的敵人在自己後路也會不放心。何況太原還可以從武寧,大同等地調來援兵。

    不過,唐軍沒有時間慢慢先攻太原。再掃平山西,李鴻基出動了從未沒有過地十五萬精銳軍隊,就是要一舉滅明。所以兵分多路。讓孫、傳庭不得不救。只要伺機吃掉孫傳庭派出的援軍,山西拿不拿下都無關緊要了。

    壽陽縣境內四面環山,中間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是山間盆地。整個地形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傾斜,一般海拔在一千一百米以上。最高峰為北部的大威山,海拔一千七百一十四米。其他山峰東有虎神廟巖;南有大塔山、聖山;北有牛金山、方山;西北部有罕山等,海拔均在一千四百米以上。

    這種地形最適合打埋伏,唐軍攻壽陽。陽泉兩縣時,官兵毫無防備,唐軍毫髮未傷,若是讓官軍有備,雖只有數千人,唐軍要攻下壽陽,不付出千把人地傷亡根本拿不下,田見秀和左光先拿下壽陽後,縣城只留一千人防守,其餘主力都埋伏在離城十里左右的樹兒嶺,等待太原的援軍過來。

    樹兒嶺並不高,下面地勢開闊,並無任何險峻之處,不過,整個壽陽縣地地勢決定了東高西低,若明軍前來,唐軍地騎兵藉著地勢正可以一衝而下,根本不需要埋伏,這樣地地方三萬唐軍衝擊起來,絕對會是明軍的災難。

    孫傳庭本身是一員宿將,田見秀並不寄希望於在什麼地方能夠伏擊到明軍。乾脆來個硬碰硬,除非孫傳庭能夠看著李鴻基的大軍一路橫掃,殺上京師,否則,他必須在樹兒嶺經過,擊敗上面的唐軍。

    孫傳庭果然夠小心,他派出的斥候甚至連一個小小的丘陵也不放過,直到確認無事大軍才前進,這也大大擔擱了時間,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到樹兒嶺前面。

    明軍地斥候到了這裡就再也不能前進了,明軍派了三撥斥候都被唐軍斬殺,孫傳庭已知道了唐軍肯定就在前面等著,他命令隊伍停下來,叫來賀人龍,李卑,猛如虎,賀無敵等大將總兵商議。

    孫傳庭先開口道:「各位,前面數里就是樹兒嶺,我們的斥候出去數批都沒有回來,毫無疑問,唐賊就在前面等著,我們馬上就要和唐賊接戰,這仗該怎麼打,大家有什麼好的想法沒有?」

    眾人心中都是一凜,這些人和義軍作戰時雖然猛勇難敵,但在曹文詔和陳奇榆手下時都屢敗於唐軍之手,到了孫傳庭手裡,雖然沒有敗過,但那是唐軍從沒有主動和他們接戰,此時昔日的猛將都有了懼意。

    賀人龍接道:「總督大人,唐賊都是騎兵,樹兒嶺東高西低,正適合騎兵衝擊,若是在那裡接戰,對我軍很不利啊。」

    賀人龍一說話,李卑也道:「大人,我軍騎兵只能二萬人,若是平原,我軍五萬對唐軍三萬還有勝算,可是在樹兒嶺這個地方,我軍就是五萬全是騎兵也打不過人家居高臨下地三萬人。」

    其餘將軍也說在樹兒嶺決戰官軍毫無勝算,孫傳庭自己也是動搖,他身邊的一位幕僚喬良獻計道:「大人,莫如我軍渡過白馬河,將唐軍繞過,攻下了壽陽,那時就變成我軍居高臨下,佔據地利之便了。」

    孫傳庭還沒有開口,他的另一位幕僚就反對:「大人,不可,唐軍已經發現了我們,若是半渡而擊之,我軍立馬就要大潰。」

    喬良道:「有何不可,我軍可佯裝駐紮在這裡,派人到前面破壞道路,到時唐賊即使來攻也好過在樹兒嶺決戰,如果他們不動,那我們再過河,唐賊也奈何不得。」

    孫傳庭點了點頭,白馬河屬汾河水系,此時正是枯水季節,河水並不深,士兵涉水即可過,不可現在水太冷,真要涉水,恐怕到了對岸,一大半人也都要倒下了,還是得扎木伐才行。

    孫傳庭一聲令下,前面的官軍開始在地上挖坑,破壞道路,另外的人則伐木作舟,準備渡河。

    田見秀和左光先兩人帶著數萬名唐軍在樹兒嶺上吹了一夜的冷風,心中窩火,好不容易等到明軍來到,只殺了十幾名斥候,明軍就又不動了,田見秀等得著急,反正已暴露,那乾脆也派出了斥候。

    斥候不久就帶來了回報:「將軍,明軍已經停了下來,他們在路上挖坑,還有一些人在伐木。」

    田見秀和左光先同時說出兩個字:「渡河!」

    田見秀冷笑一聲:「想得美,若想在我們眼皮底下渡河,那就小看我軍了。」轉身向左良玉道:「左將軍,看來他們是不會來了,那我們去會會他們。」

    左光先吃了一驚:「田將軍,我們若前去豈不是沒有了地利,他們反而可以以逸待勞。」

    田見秀罵的一句粗口:「什麼地利,以逸待勞,統統見鬼,我軍遠比對方優勢,他們要避,我們偏不讓他避,堂堂正正一戰,我們一樣能贏。」

    左光先還想勸田見秀等等看,田見秀已舉起了刀:「敵人就在前面,跟我衝!」帶頭從樹兒嶺衝下去。

    後面的唐軍等了一夜,全都不耐煩,全軍二萬九千人跟著大喊:「衝!」滾滾煙塵朝前方駛去。

    正在指揮士兵挖坑的猛如虎抬頭看見煙塵,大吃一驚,趕忙向孫傳庭回報:「總督大人,唐賊衝來了。」

    孫傳庭微瞇著眼,看著前方的煙塵,離此地不過四五里,很快就會來到,此時明軍路上才剛剛開挖,不足以抵擋騎兵的衝擊,孫傳庭也暗自佩服對方將領的當機立斷,他們若遲疑半個時辰,明軍就可以將道路全部破壞,那時騎兵如此衝鋒,即使能衝過,也會損失慘重。

    不過,此時不是佩服對方的時候,孫傳庭趕緊下令:「快,收兵,列陣。」

    聽到收兵的鳴聲,剛才正在挖坑,砍樹的士兵趕忙聚籠,而明軍的騎兵已擺成了突擊的陣形,將兩翼護住,等到唐軍來到一里開外,雙方已可以看清時,明軍的陣形已擺好,孫傳庭接手的部隊雖然屢受挫折,到底是精銳之士,底子還在,後面加入的士兵經過孫傳庭的整訓,也可算得上是精銳之師,才能如此快整理好隊形。

    田見秀見到明軍的陣形已擺好,中間正是厚重的長矛陣,兩陣的騎兵護翼也是殺氣騰騰,這樣的陣形正是最適合對付衝擊的騎兵,騎兵等於拿自己的身軀去撞敵人的長矛,田見秀卻絲毫沒有猶豫,高舉長刀:「殺!」

    後面數萬唐軍齊喝:「殺!」向官軍厚重的長矛陣撞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