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握天下 第三卷 權重之意 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
    「古曼也出兵了!」接到戰報,紫蘇很滿意地笑了,看完便遞給尹朔與謝清,「繞過青湖和胡興嶺,直逼周揚的都城,佔領了周揚最富庶的三河平原。」

    「看來成佑皇帝已經默認了我國的行動。」尹朔笑言,紫蘇笑著搖頭

    「怎麼可能?這會兒,周揚的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城下之盟是不得不簽,古曼的大軍恐怕已經開始轉向了!」

    「要不要讓永寧王也調轉方向?」謝清明白她的意思,但也沒什麼好主意。

    「還不可以!」紫蘇還是搖頭,「除非古曼大軍撤出東境,否則不能動!」

    「那景瀚不是太危險了嗎?」謝清一驚,「易州只有五千守軍!便是從蒼州調兵,也不足一萬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紫蘇用力地拍了一下書桌,很堅定地說「他一定可以的!一定可以!」只是不知道這些話到底是對謝清說的,還是對她自己說的。

    「就是這裡!——哈蘭!」齊朗指著地圖上的一個點,「這裡是一個乾涸的湖,四周有一些土丘,可以埋伏一些人,但是不會很多,不過,我想應該足夠了!」

    「齊相,古曼軍隊很強大,就算出其不意。我們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啊!」一旁的將領提出異議,易州易攻難守,每次古曼南下侵擾,易州都是首當其衝,這些將領都是經驗豐富,對古曼軍力的瞭解甚至超過自家的家底。

    「沒錯!」齊朗點頭,笑著說出自己的計劃,「所以,我不僅要出其不意,還要讓他們自亂陣腳!——我要火攻!」

    「火攻?現在正值乾旱,倒是可以這麼做,只是,古曼軍紀嚴整,即使用火,他們可以很快地應對啊!」

    「如果是越救、火勢越大的火呢?」齊朗輕笑,看著不解的眾人,揚聲喚人進來。

    「啟稟元帥,古曼仍在撤軍,大軍正往居雲集中!」偵察的軍士回營稟告,夏承正微微點頭,又命令「繼續偵察!」

    「是!「

    「元帥,很明顯,古曼要進攻易州,我們不立刻馳援嗎?」有將軍提出疑問。

    「還不是時候!」他起身看著地圖,「我們不能功虧一簣,到這時候,如果古曼反擊成功,我們還有什麼臉回京啊?必須等他們的大軍全部轉移,我們才能動!」

    「可是,萬一易州失守……」

    「不可能!」永寧王搖頭,對這一點十分確定,「齊相是個很聰明的人,本帥已經將制勝的方法告訴他,他一定能夠很好地運用的!」

    「這是什麼?」

    「看上去不像墨汁!」

    「有點像油!」

    看著碗中黑漆漆地東西,所有人都很好奇,一時議論紛紛。

    「是什麼?你們就不用管了!反正,這就是可以制勝的東西!」齊朗抬手阻止眾將的議論,「將裝著這些東西的大缸用投石器擲到古曼大軍的中間,埋伏的軍士就開始射火箭!」

    「是!」

    「將投石器安放在哈蘭的兩邊,看令旗行事!」

    崇明四年四月二十七,周揚與至略、古曼簽訂《景城和約》,向至略割讓胡興嶺以南的所有土地,將三河平原割讓給古曼,並向兩國支付大筆賠款。

    崇明四年五月初一,成佑皇帝以至略違背盟約為由,向至略宣戰,即日進攻至略易州。同日,永寧王率半數軍力馳援易州。

    崇明四年五月初四,易州守軍於哈蘭大敗古曼,古曼前軍幾近全滅。

    崇明四年五月初五,永寧王抵易州,與守軍會合。

    崇明四年五月初七,仁宣太后知會古曼「勿以小事損兩國大利」。

    「太后還是不想與古曼翻臉啊!」齊朗看著照會的副本,對永寧王輕歎。

    永寧王對此十分不解,皺眉問齊朗「這是為什麼?一鼓作氣拿下格桑高原,不好嗎?」

    齊朗搖頭,還是歎了口氣「不行的!到底我們與古曼有盟約,如果現在與古曼反目,很可能會使古曼與周揚聯合,到時候,我們可就四面楚歌了!」

    「那麼,現在怎麼辦?」永寧王反問,「古曼軍可還沒有撤出易州呢?」

    「我想,現在,我們要給成佑皇帝找個台階下!太后應該也是這麼想的!」齊朗揣度著紫蘇的意思,「我看,不如藉著傳達照會的機會,犒勞一下古曼的軍隊,而且,太后娘娘還會後續動作,我們先等等看!」

    「易州軍務是你在督理,你看著辦!只是犒勞的時候,可別忘了我們自己的軍隊。」永寧王笑說。

    「是,王爺。」齊朗答應,隨即便離開永寧王的行轅。

    就如齊朗所說的,紫蘇這時的確在想著如何讓這場衝突體面地結束,而且不能使古曼背棄盟約。這是一場打勝了也會輸的仗,紫蘇不想看到那種情況發生,因此,她不得不連日與議政重臣商議,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完滿的解決方式。

    在這段時間中,兩軍在易州對峙,並沒有任何大規模的戰鬥,只有一些零星的挑釁叫陣,成佑皇帝並未踏上至略的土地,他坐鎮在古曼邊鎮——鴻泉,冷淡有禮地接受了仁宣太后的照會,有分寸地表示出自己對至略擅自出兵的不滿,這也讓元寧朝廷相當愉悅——這表示,在初戰失利的情況,成佑皇帝已經開始重新考量盟約了。

    因為成佑皇帝表達了這種和解的意願,仁宣太后也很大方地表示,由於北原的旱災,作為古曼的盟友,至略可以向古曼提供一些支援,但是,就在這時,一向與至略交好的普蘭卻援引很早之前與古曼訂立的條約,以支援古曼為名,出兵至略,強行攻打連安、永昌兩港,這讓事態開始惡化,也讓成佑皇帝再次決心開戰。

    「普蘭!」紫蘇氣急敗壞地扔下剛送抵的戰報,本以可以平息戰事,與古曼重結盟約,沒想半路上插入一個普蘭。

    「太后娘娘,不僅是連安、永昌一帶的海港受受侵,東部沿海也有普蘭的軍船巡曳,因為尚在警戒線外,守軍並未試探,不過,情況真的很嚴重。」謝清拾起奏章,從容地又補了一個壞消息。

    發了一通火,最初的怒氣也就過去了,但是,隨即而來的卻是更深的恐懼與自責——也許從一開始就不該試探古曼的底限,不該給第三方有可趁之機,如果因此……

    「太后娘娘,現在必須考慮的是,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敏銳地察覺到紫蘇不安定的心神,謝清用最直接的問題拉回她的思緒——就算真的是錯了,她不必追悔,更何況,有些對錯是根本無法分清的。

    紫蘇點頭,收報心緒,思考應對之策。

    「易州有齊朗與永寧王在,絕對不會有問題,可是普蘭的海軍之強絕對不是我們可以抗衡的,若是西郡失守,軍心、民心,都會動搖。」謝清冷靜地分析,紫蘇只是聽著,漸漸理清了自己的思緒。

    「當務之急是普蘭。」紫蘇低語,想到前幾日康焓的一份奏章,「隨陽,上次給你看的那份奏章,你還記得嗎?」

    謝清一愣,隨即想起來,不禁又是一愣。

    「『非常事,當用非常法。』也許他說的有道理。」紫蘇慢慢地道出。

    「普蘭擁有世上最強的海軍,連安同守率軍支撐了五天,已於前日殉國,連安守軍只剩下不足百人,恐怕要支撐不住了!」尹朔惶恐地上奏,讓坐在御座之上的陽玄顥一驚,仁宣太后卻沒有回話,沉默地看著殿中表情各異的朝臣。

    「尹相!戰況軍報本屬機密之事,你卻在朝堂上如此宣之於眾,難道你有什麼圖謀嗎?」沉默之中,陽玄顥忽然發作,讓朝臣全都一驚,尹朔也惶恐地跪下,發覺自己犯了大錯。

    「陛下恕罪!臣驚惶之下,才會如此失態,請陛下恕罪!」

    「尹相!」這一次回答他的是紫蘇,「皇帝才九歲,都已經知道機密之事不可宣之於眾,您是顧命大臣,難道不清楚嗎?驚惶不是什麼理由!」

    「自太祖皇帝以來,戰事從不在大朝會上討論,你身為議政首臣,不會連這點都不知道吧?」紫蘇冷冷地斥責,話鋒隨即一轉,「既然你說了,也就不是什麼機密之事了,哀家不妨告訴眾卿,對於普蘭,哀家已經有了應對之策!而且,如果古曼以為普蘭攪進來了,他們就可以渾水摸魚,那麼,他們就一定會知道,他們錯得有多徹底!——不過,尹相,你也該知道下不為例!」

    說完這番話,紫蘇便放緩了語氣,問眾人「各位卿家還有別的事嗎?」

    回到中和殿,尹朔與謝清兩人都靜靜地站在階下,紫蘇也沉默著,摒退宮人之後看都不看他們一眼,也許更多的是不想看尹朔,這讓尹朔再次跪倒,誠惶誠恐地請罪「太后娘娘,臣罪該萬死!任憑娘娘處置!」

    「你能死一萬次嗎?」手重重地拍在茶几上,紫蘇狠狠地怒斥他,「就因為你說的那幾句話,有多少人會對哀家、對皇帝產生懷疑?如今,謠言恐怕已經滿天飛了!如果這幾天沒捷報傳來,整個民心也許都會動搖!皇帝年幼,哀家又是一介女流,這樣的朝廷本就不容易讓民眾信服!——別說你死不了一萬次,就算你真的死了一萬,也贖不了你今日動搖人心的大罪!」

    「臣……臣……」尹朔自然也明白自己錯得有多嚴重,一時也說不一句話來了。

    「太后娘娘,尹相應該也是擔心會貽誤軍機,才如此做的,雖然有欠考慮,但是也不會有什麼惡意,請您以寬容之心原諒他這一次吧!再說,謠言止於智者,將情況說得危急一些,待捷報傳來,民眾的欣喜之情也會更加熱烈!對娘娘來說,這也是有益無害的!」謝清也不忍見老人家太過狼狽,而且,紫蘇的怒氣也確實有些大了,便出言安撫。

    紫蘇看了謝清一眼,按捺下怒氣,自己也覺得對尹朔有些過份了,於是輕歎了口氣,上前扶起尹朔,溫和地安慰「最近的情況的確很複雜,哀家的心情不是很好,說得太過份了,尹相不要放在心上!」

    尹朔很慚愧地低頭「臣的確有錯!請娘娘重罰!」

    紫蘇笑了笑「不必了,就如隨陽說的,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尹相就不必自責了!」

    「太后娘娘,臣天生愚鈍,年過不惑方得先帝賞識,委以重任,臨終又加顧命輔政之托,輔佐陛下與娘娘,但臣以老邁之軀,實在是難堪此任,如今又失密軍機,動搖人心,娘娘若不加以重罰,日後如何統御群臣,又何來威信啊?」尹朔彷彿是打定了主意,言詞懇切,甚至道出請辭之言,讓紫蘇一驚。

    謝清也是一驚,勉強地笑道「尹相是先帝指定的顧命大臣,您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陛下尚未親政,您如此的話,實在有負先帝的厚望啊!」

    「沒錯!」紫蘇也點頭,「尹相若是累了,可以休息休息,瑣碎之事讓其他人去辦就是,您畢竟是兩朝元老,朝廷需要您啊!」

    「謝太后娘娘如此厚愛,臣定當肝腦塗地,為娘娘效力!」尹朔幾乎是感激涕零地退出中和殿。

    看著尹朔退下,紫蘇的臉色立時冷了下來,謝清也不解地看著尹朔離開的身影。

    「他這是跟哀家討價還價啊!」紫蘇冷言,也是氣極,卻又不好發作。

    「娘娘近來的心情是有些不好!」謝清卻說起了旁的,尹朔的反應並不意外,畢竟,在紫蘇有意無意地架空老人家的權力之後,老人家自然也會有所反彈,因此,謝清才會如此說。

    紫蘇聞言一笑,卻也沒有解釋,隨即道「隨陽,你去查查,尹相最近和什麼人往來!」紫蘇有種很不好的感覺。

    「臣明白了!」謝清領命。

    因為先帝留下的五位顧命輔臣中,謝遙與湘王都已被罷黜,永寧王與齊朗資歷太淺,只有尹朔,出身寒族,卻相當老成持重,又德高望重,紫蘇不得不用他,但是,尹朔畢竟不是她的親信,為人又過於圓滑,在很多時候,紫蘇對他還是十分戒備的,在許多重大事情上,更是頻頻越過他這個議政首臣,直接與齊朗、謝清商議,有意架空他的權位,而且,在齊朗返回後,更是有意無意地加重他的權力,再加上謝清的暗中,齊朗幾乎已經掌握了議政廳的實權,這次六部尚書的調換,更是讓尹朔的影響力進一步降低,而內閣之中,永寧王與齊朗已經使尹朔失去了發言權,這讓他的不安日益加重。

    這也是他急於得到紫蘇承諾的原因,因此,一向謹慎的尹朔借這次的「疏失」有意試探紫蘇,結果自然也讓他滿意,只是,這也加重了紫蘇對他的不悅。

    這也是後來,在崇明皇帝的立後風波中,紫蘇對他袖手旁觀的原因。

    「康焓有沒有上新的戰報?」走到一旁的地圖前,紫蘇淡淡地問他,謝清在一旁回答「還沒有,不過,按速度算來,南疆派出的援軍應該已經到連安了,三天之內就應該會有消息。」

    「大哥與景瀚那邊呢?」

    「一樣沒有新的戰報!」謝清搖頭。

    「古曼兵分三路,攻瑞安、安陽、遂城,不知道大哥會怎麼應對?」紫蘇是憂心忡忡,雖然知道易州會沒事,可是,在那裡的是她的兄長與齊朗,這兩人都是她不能不牽掛的人,因此,相較於南疆危險的局勢,紫蘇還是更關心易州的情況,最近這幾日,她根本連覺都睡不安穩。

    「啟稟元帥,瑞安守軍與我軍同時出擊,古曼圍城的五千將士已被全殲!」

    「好,轉道西北,迎擊正向安陽進發的古曼軍隊!」聽完戰報,永寧王讚了一聲好,便立刻下令。

    「是!」傳令官立刻奔馳而出,傳達帥令。

    「王爺當真是神機妙算!」見計劃成功,齊朗笑說。

    所有人都以為永寧王會先救遂城,因為,遂城距兵營最近,但是,永寧王卻選擇了離敵軍大營最近的瑞安先行救援,古曼軍一直所向披靡,瑞安的久攻不下已經讓軍隊產生了倦意,士氣也日漸低落,而安陽離古曼最遠,解救瑞安後,轉道西北,正好可以在五里原攻擊長途奔襲的古曼軍,以逸待勞,又挾初勝之威,想必也是必勝,成佑皇帝要是還想一爭天下,必然不會再投入珍貴的精銳之師,北倫也一直在看著呢!因此,齊朗便先道賀了。

    永寧王向來拙於口舌之辭,這一次卻十分認真對齊朗搖頭,清楚地解釋「不是什麼神機妙算!打仗是不可能取巧的!只要有五倍於敵的軍隊、充足的情報,再加上命令傳達的暢通無阻,就不可能會失敗!」

    「王爺是說,戰爭的勝負終究是實力的比拚,沒有技巧可言,對嗎?」齊朗對他的意思心領神會,永寧王點頭,一改平素的淡然,神色嚴肅地對他說「無論你們有多少雄心壯志,戰爭都不是兒戲,沒有強大的實力,就談不上勝利!」

    齊朗微微一笑,看向眼前無垠的草原大漠,語氣平淡地道「永寧王認為朝廷不該總將目光放在邊疆,內政是不該輕忽的關鍵。」齊朗很清楚地說出他的想法。

    「既然如此,王爺為什麼不上疏太后呢?」

    永寧王也是一笑,平靜地回答他「我一直認為,對於這些事,你們應該比我清楚,我只是一時感觸,多說幾句罷了!——攘外必先安內嘛!」

    齊朗失笑「太后娘娘怎麼會不知道這個道理啊!您以為前一陣子質王的案子是看著好玩的嗎?再往前,去年為慶祝戰勝周揚,減免賦稅、徭役,普天同慶,您以為只是太后的一時興起嗎?」

    說完縱馬而去,永寧王笑了笑也揚鞭趕上他。

    紫蘇和謝清本來都以為,應是連安的捷報先到京,但是,事實上,先到京城的紅羽捷報是來自易州的——兩天之內,先是瑞安大捷,接著又是五里原大捷,成佑皇帝不是莽夫,隨即便撤回了圍攻遂城的軍隊;當然,連安方面的捷報只比易州的慢了一天——利用小舢板夜襲普蘭的重艦,僅僅兩天,不勝其擾的普蘭艦隊便退離至略的海域,普蘭向元寧派遣的使臣抗議元寧使用海盜的戰術,主持外政廳的謝清直接回敬「敝上與小臣都認為,對待一個侵入者,任何的反擊手段都是可行的,只要能夠達到成效!」——其實,這句話是康焓向紫蘇推薦此戰術時所說的。

    這是各國第一次見識到仁宣太后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只要能夠達到目的,她不會在乎使用怎樣的方法,在捍衛的時候是如此,在進攻的時候也是如此。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