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中轉站 正文 第四十九章 唐朝村
    幸好黑寶一路上,在歐三元的懷中躺著,非常的乖巧,不然,肯定有得歐三元煩的,不過,黑寶卻不是「狗眼看人低」,見到這麼多的人,它看上去反而有點害怕,一個勁的往歐三元懷裡擠,不過,冬天就有這點好,可以把黑寶當成一件皮草抱著溫暖。b111.net

    一人一狗是下了公車上客車,下了客車又上班車,下了班車又轉三輪車,真是折騰得夠戧,早上十點出發,下午近17點才達到原始森林的邊沿,這一路上,歐三元都盡量的乘坐汽車的後排,就是為了照顧黑寶,免得它大小便的時候,影響到另外的乘客,這還是歐三元多加了錢,而且一再的保證絕對不影響其它人的情況下,才勉強的把黑寶帶到了三江縣城。

    上次歐三元也只是在森林的外圍處徘徊而已,根本就不敢深入到裡面,這還是因為是冬天,蛇類已經冬眠,他才敢在外圍走動,不然,再借給他一百個膽,他都不敢在這種地方長待。

    不過,現在歐三元可以使用紅色能量,想來這次的森林之旅也應該算是多增添了一些保障,這次可以多深入一些原始森林的範圍。在家的時候,歐三元就檢查了一下自己體內蘊藏的紅色能量,經過這麼一段時間的消耗跟積累,仍能讓自己使用五次左右,相信應該足以應付這次尋找野山參會遇到的危險了吧。

    那些野獸,野狼,野豬什麼的大型動物,歐三元倒是不怕,來一個滅一個,來兩個就滅一雙,再說,現在這種已經不能稱為真正的原始森林,又怎麼可能有那麼多野生動物呢。反而是那種毒蛇,毒蠍,毒蜘蛛什麼的小動物讓歐三元感到恐怖,因為就算他再有力量,如果連防備都來不及,還談什麼運轉太極紅色能量呢?

    所以,歐三元在三江縣城的時候,也買了點各種應急藥品還有一把開山刀,全副武裝,看他那走路的囂張樣,估計就算老虎來了,他都敢鬥上一鬥。

    黑寶畢竟還小,走不遠就開始勞累,吐著小舌頭,看上去可憐巴巴的,所以,歐三元只能是走一段抱一段的,幸福的黑寶在他抱著的時候,還經常伸出舌頭舔著歐三元的臉,在不斷的賣乖。到了森林的外沿,天色雖然還挺亮的,不過,看了看時間,歐三元放棄了立刻進入森林的打算,晚上的森林是人呆的地方嗎?說不定睡一覺就起不來羅。

    歐三元沿著森林的外圍走了一段,不遠就看到一個不小的村落,估計有那麼上千戶人家吧,遠看上去,星羅密佈,縱橫交錯,他們的房屋結構造型很是跟歐三元平時見到的不一樣。

    平時歐三元沒怎麼留意,只是隱約記得三江就是因為有三條大江河穿過整個縣城而得名,這裡是一個自治縣,好像是叫侗族自治縣,整個三江縣城最出名的要算是程陽風雨橋,歐三元倒是在一些旅遊節目還有一些旅遊雜誌上見到過,看上去確實挺新穎,不過其它的情況他就不知道了,還好,歐三元這個人有一個好習慣,就是不懂的東西,如果確實是感興趣的話,他過後也會看一看,下面就是三江縣城最出名的風雨橋的一些情況,湊字數也好,能讓大家學到點東西也罷,反正都是不收費的,不是嗎?如果看一本書,能得到一些的收穫,也算是讀者們不虛此行吧。

    程陽風雨橋是建築的集大成者,集橋.廊.亭三者於一身,在中外建築史上獨具風韻。建於1916年,是侗寨風雨橋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風雨橋,是侗鄉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木建築中的藝術珍品。據有關資料記載,該橋與我國的石拱趙州橋,鐵索瀘定橋以及羅馬的鋼樑諾娃上的沃橋齊名,為世界四座歷史名橋之一。橋面架杉木,鋪木板,橋長64.4米,寬3.4米,高10.6米,橋的兩旁鑲著欄杆,好似一條長廊,橋中有5個多角塔型亭子,飛簷高翹,猶如羽翼舒展;橋的壁柱.瓦簷.雕花刻畫,富麗堂皇。整座橋雄偉壯觀,氣象雄厚,彷彿一道燦爛的彩虹。它的建築驚人之處在於整座橋樑不用一釘一鉚,大小條木,鑿木相吻,以榫銜接。全部結構,斜穿直套,縱橫交錯,卻一絲不差。橋上兩旁還設有長凳供人憩息。遊人坐在凳上向遠處放眼,只見林溪河蜿蜒而來,橋的兩旁,茶林滿坡,翠木簇擁;田園耕地,農夫勞作;河邊水庫,緩轉灌溉。

    風雨橋大多架設在村寨下方的溪河之上,既做交通之用,又有宗教方面的含義。它象徵飛龍繞寨,以保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吉祥幸福。故人們稱之為風雨橋,永濟橋等名。

    歐三元好不容易來一次三江縣城,卻不能到風雨橋上走走,沾沾福氣,看來還真是一件很是遺憾的事情哦,這一次肯定是不行了,因為除了要找到至少一株野山參外,還必須吸取到足夠的綠色植物能量,兩天時間已經算是緊巴巴的。

    歐三元看著面前的這一大片應該叫做侗寨的侗族民居建築,也很是驚訝,看上去基本上是木質結構的房屋,最讓歐三元驚奇的就是每座房屋那獨有的吊腳樓,他記得十幾年前在柳州市區都還存在過這種吊腳樓,不過,現在一切都成了鋼筋水泥羅。

    說實在話,歐三元對這種民族習慣啊,風俗什麼的,興趣也不是很大,他本身是漢族人,雖然生活在廣西這個壯族自治區,但是很多壯族的風俗都一知半解的。也許這也是跟他本人的生活環境有關吧。不過,壯族同胞們有一個風俗習慣他還是知道,就是跟主人一起吃飯的時候,大家要互相的敬酒,在壯族味比較濃郁的地方,敬酒的時候是用瓷調羹,可不像我們平時喝酒用酒杯,而且這個瓷調羹還是一桌人公用的,敬酒的人,先用這個瓷調羹從裝著酒的大碗裡盛滿一匙,然後把盛滿的瓷調羹送到被敬的人的嘴邊,喂對方喝下,這才完成這個敬酒的過程。回敬的人也是用這同一個瓷調羹。當時歐三元看著都覺得有點尷尬,不過,這些都是風俗,既然到了人家的地頭,那就得按風俗來嘛。

    雖然不知道這種風俗有什麼含義,不過,既然它普遍存在,相信總有它存在的理由。

    看著面前的侗寨,歐三元今晚也只能住在這,不過還好,侗寨的人家挺好客的,當時歐三元進入這一片村落的時候,就挑了一家看上去更乾淨,更新的房屋去借宿,當然了,現在是市場經濟,錢還是要付的,總不能白吃白住啊。就算是屋主不介意,歐三元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晚餐也不算豐富,唯一的肉食,就是一條魚,還配上酸菜,至於是什麼魚,我們的小白歐三元怎麼看都不認識,算,乾脆不問,反正就算這次問了,下次再碰到還是不認識。哪又何必辛苦自己的大腦記憶呢。最後聽那個男屋主介紹才知道,這就是侗族最有名的菜,酸菜魚,但是可惜的是,歐三元不怎麼吃得慣,就連黑寶似乎也食慾不振,最後從挎包裡拿了它的營養餐出來,才讓它胃口好了起來。

    吃了飯後,膽小的黑寶也只是在歐三元腳邊來回的蹭,稍遠的地方都不敢去,歐三元看著也沒辦法,不過,也懶得抱它,隨它轉吧,就當它是做飯後運動。

    反正吃了飯後也沒事,歐三元就跟男屋主在堂屋裡坐著聊天,兩人都是煙癮之人,很快就在一起吞雲吐霧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歐三元抽的是過濾嘴,而那屋主是竹筒煙,就是抽起來有「咕嚕,咕嚕」的水響的那種,好像有的地方叫水煙,說實話,歐三元還真沒抽過,也不知道味道怎麼樣。這一晚聊天下來,歐三元還是有收穫的,就是聽說了一個他們這個叫做唐朝村的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侗族節日——「趕賊節」。

    每逢中國傳統佳節大年初一,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唐朝村的侗族民眾,便聚在一起舉行獨特的傳統避邪節——「趕賊節」活動,企盼著來年歲歲平安。

    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唐朝村是個侗族風情非常濃厚的村寨,地處三江縣的北部,與貴州.湖南省交界。全村二千三百多人口,居住著楊.吳.龍.陽.夏.湯六個姓的侗族民眾。「趕賊節」是三江縣唐朝村獨有的傳統節日,是1952年起每年大年初一都必須舉行的節日活動。「趕賊節」源自唐朝村解放前,由於山高林密,經常受到山賊的騷擾,解放後,為了避邪,同時也為了教育子孫後代不要做傷害他人的事,寄語來年歲歲平安。

    由於以前山賊進村搶劫時,是龍姓的人把山賊趕走,同時由於龍是中華民族的吉祥物,所以唐朝村的侗族民眾定下規矩,「賊王」必須由龍姓人來扮演,預示著龍可以化邪為吉祥。其他賊則由村裡的年輕小伙子扮演。唐朝村分為上中下三個鼓樓片區,每年輪到一個片區的村民扮演山賊。

    「趕賊節」活動開始後,侗族民眾就開始放鳥銃,意在用槍聲趕走山賊。1997年後,由於當地政府開展了收槍制爆活動,侗族民眾的鳥銃被收繳。現在只能用爆竹聲來趕山賊了。

    「山賊」被趕跑後,可在寨外「偷」青菜回來做百家宴,到晚上,每家拿出一碗糯米和一斤白酒,然後聚在鼓樓裡吃百家宴。

    PS:下雨天,柳州冷了許多,讀者朋友的推薦票能不能讓我溫暖一下下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