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鼎 正文 第553章 滄州(1)
    0553)

    「鷹揚軍越來越強大了啊!」

    隨著鷹揚軍大隊騎兵的出現,耶律撒刺的眉頭,情不自禁的皺起來。

    遠遠的看過去,藍色的海洋,幾乎佔據了南皮的整個南方地平線,將天地連接的地方,從原來的黑色變成了蔚藍色。藍色的軍旗,藍色的制服,藍色的盔甲,看起來相當的明亮柔和。鷹揚軍騎兵到來的時候,速度很慢,宛若步兵。隊伍之間緊靠,氣定神閒,有條不紊。

    然而,從軍事的角度來講,這種明亮的柔和,卻是契丹騎兵不願意看到的。這種緩慢的前進步伐,同樣是契丹騎兵不願意看到的。因為,只有穩操勝券的軍隊,才會表現此氣定神閒,如此的有條不紊。要是鷹揚軍騎兵上來就猛衝猛打,耶律撒刺反而放心,因為如果是那樣的話,說明鷹揚軍想要快速結束戰鬥,不想和契丹騎兵糾纏,這樣,契丹騎兵就有戰勝對方的機會了。

    偏偏鷹揚軍做好了和契丹騎兵打持久戰的準備,讓耶律撒刺覺得甚是不安。

    數年前,耶律阿機可以用一萬的騎兵,就在中原地區來去如風,無論是宣武軍還是鷹揚軍,都抓不到契丹騎兵的影子。即使面對兵力數倍於自己的鷹揚軍,契丹騎兵考慮的,根本不是勝利的問題,而是如何將戰果擴展到最大的問題。

    但是現在,幾年的時間過揚軍的騎兵隊伍如此雄壯了。根據情報顯示,鷹揚軍的騎兵總人數,居然接近了十萬人,這對於任何的遊牧民族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令人震驚的數字。如何一個遊牧民族領,在這個巨大的數字面前,都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考慮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一直以來,在兵的問題上,慣例都是漢人缺馬,遊牧民族缺人。漢人擁有大量的人口資源只要解決馬匹的來源問題,兵員是絕對不會缺乏的,無論在戰場上損失多少,馬上就可以彌補回來。倒是遊牧民族的人口增長數量緩慢人口基數少,如果損失的人口比較多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彌補回來。

    當初在王滿渡決戰中,厥人就遭受了大量的人口損失,結果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培養一匹戰馬最多只要三年的時間,但是養育一個善戰的騎士,卻至少需要十五年的時間。由於衛生條件差,遊牧民族的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往要比漢人的孩子經歷更多的病痛,一不小心會夭折。比如耶律撒刺自己,生了十幾個孩子終活下來的,只有七個而已。

    從揚軍騎兵出現地情形來看們在和突厥人地戰鬥中。顯然是取得了決定性地勝利。他們地士氣顯得非常地高漲。面對列陣地鷹揚軍騎兵。也大有滅此朝食地氣勢。那林立地馬刀。不經意地透露著凜冽地寒光。在這樣地氣勢面前。耶律撒刺情不自禁地再次皺了皺眉頭。

    韋國是好對付地人。

    他地用兵方法。就和自己一樣。講重。講究粗略。講究按部就班。有條不紊。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要比楊鷺颯還難對付。

    楊鷺颯地用兵方法。喜歡劍走偏鋒。喜歡飄忽。固然能夠給敵人造成巨大地損害。但是一旦遭遇真正地對手。劍走偏鋒就很難取得機會。最終一番較量下來。失敗地往往是喜歡劍走偏鋒地人。耶律撒刺深信。如果是自己對陣楊鷺颯。一定不會給他找到一擊必殺地機會。只要堅持下去。楊鷺颯就不得不撤兵。

    然而。對於韋國勇來說。耶律撒刺就沒有充足地信心了。

    兩個用兵方法基本相同的人,都將古老的兵法揮到了極致,短時間內想要分出勝負,是不可能的。這時候考究的,更多是整個軍隊的實力,整個軍隊高層的策略。耶律撒刺和韋國勇的對抗,乃是契丹人和漢人整體力量的對抗,注定了是要曠日持久的。

    耶律阿保機顯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因為自從韋國勇出現以後,鷹揚軍的反擊,顯得更加的猛烈,更加的富有體系。契丹騎兵雖然勇猛,奮不顧身的衝擊鷹揚軍的防線,可是除了給鷹揚軍造成一定的損失之外,根本無法觸及防線的實質。繼續衝擊,已經沒有任何的意義。無論往堅固的石頭上砸多少的雞蛋,石頭都不會有太大變化的。

    「撤!」

    耶律阿保機心有不甘的下達命令。

    契丹騎兵緩緩的撤回本陣。

    初步統計傷亡數字,竟然損失了三千多人,其中還有四個千夫長。

    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契丹騎兵就損失了三千多人,實在是令人咂舌。在過去的戰鬥中,契丹騎兵還從來沒有損失過這麼多人呢!當初耶律阿保機率領契丹騎兵支援宣武軍作戰,到宋州境內大肆耀武揚威,一番龍門陣下來,損失的契丹騎兵,還不到五百人。

    看來,鷹揚軍的三眼銃,殺傷力實在是太大了,契丹騎兵根本不可能和他正面交鋒。然而,如果契丹騎兵不和鷹揚軍騎兵正面交鋒的話,只怕本身的士氣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這不是明擺著告訴鷹揚軍,我們契丹人不敢和你們正面作戰麼?契丹人崛起以來,還從來沒有遭遇過這樣的憋屈呢?

    不知道鷹揚軍

    有多少,想來應該比契丹騎兵多一點吧?但是這樣經讓耶律阿保機覺得非常的不爽。一直以來,契丹騎兵還從來沒有畏懼過任何的對手呢!今天這一戰下來,契丹騎兵的損失,完全超出耶律阿保機的預料範圍,實在是不可思議。

    耶律阿保機一直堅信,契丹人有很多部落是最能打仗的遠是他們的部落。當初攻打州和雲州的契丹騎兵,其實都不是耶律撒刺的直轄部隊,是屬於其他部落的,結果被突厥人打得灰溜溜的縮了回去。在耶律阿保機的心目中,那些契丹騎兵,只知道搶功,打硬仗是絕對不行的。要是耶律撒刺的部隊親自去攻打州或雲州,肯定不會被突厥人打敗的。

    耶律阿保機對於契丹騎兵取得最後的勝利,依然充滿信心,契丹騎兵還有非常充足的兵力有他們最引以為豪的機動性。南皮周圍都是廣袤的平原區域,最適合騎兵的機動了。既然正面作戰不能撼動鷹揚軍,那咱們就來個機動作戰好了。

    鷹揚軍,我們就在南皮好好的周旋吧!

    此刻鷹揚軍的騎兵隊列裡面,鷹揚軍的高級將領聚集在一起,研究分析當前的局勢。

    鶴字營指揮使祥鶴也從本陣來到了韋國勇的身邊,匯報了剛才的戰況。剛才和契丹騎兵的一番激烈對抗,鷹揚軍自身的損失,也超過了千人。契丹騎兵的確驍悍,士氣也遠比突厥人要高漲。如果不是有威力巨大的三眼銃恐怕鶴字營現在已經頂不住契丹騎兵的奮勇衝擊了。

    韋國勇的臉色,還是一貫凝重素來不肯輕易言。對於鶴字營的傷亡數字,韋國勇認為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畢竟揚軍騎兵是新組建的部隊,論作戰技巧、戰鬥經驗、指揮水平完全比不上連年征戰的契丹騎兵,和契丹騎兵作戰,想要不付出一定的傷亡,是絕對不可能的。

    他對耶律撒已經進行了全面的研究,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要想在戰場上徹底的打敗耶律撒刺,很困難。耶律撒刺兵精將廣,富有雄才大略,懂得合縱連橫,旗下的耶律阿保機,更是一代天驕。現在契丹人的整體勢力,也正處於上升階段。戰場上的交鋒,鷹揚軍並沒有充足的把握言勝。

    契丹人和漢人的對抗,是持久的,艱苦的,複雜的,絕不可能一蹴而就。誰要是急於求成,反而容易被契丹人鑽空子。耶律撒刺不是李克用那種喜歡意氣用事的領導,他很懂得分析契丹人的長處和短處,懂得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才是最恰當的。在這樣的背景下,鷹揚軍和契丹人的對決,必定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艱苦。

    韋勇曾經給劉鼎去信,分析了契丹人的各項優缺點,最後建議,要徹底的打擊契丹人勢力,一定要雙管齊下,在加強外部壓力的同時,分化契丹人內部,刺激乃至是誘導契丹人生內訌,通過他們自己消滅自己。現在契丹人內部有些部落領,對耶律撒刺其實是敵視的,鷹揚軍務必利用這一點,為耶律撒刺樹立更多的敵手。

    否則,到耶律撒刺徹底的統一契丹各部落,實力陡增,那就更難對付了。

    這封信交上去以後,就沒有了下,好像鷹揚軍高層根本就沒有收到。但是韋國勇相信,劉鼎已經明白他的意思,並且做出了相應的安排。堅固的堡壘,最容易從內部被攻,劉鼎肯定明白這個道理。

    張歸厚自言自語的說道:「契丹人不肯走。」

    霍存慢悠悠的說道:「沒關係,我們可以等。」

    是的,鷹揚軍完全可以等。

    因為,在滄州,大量的鷹揚軍步兵,正在攻打滄州。

    契丹騎兵不去救援滄州,反而在南皮和鷹揚軍騎兵對峙,擺明了是不管朱溫的死活了。只怕此時此刻的朱溫,已經恨透了契丹人了吧?當然,他恨的主要是耶律撒刺,而不是所有的契丹人。有情報表明,當初朱溫是在用大量的金銀財寶,收買了契丹人的其他部落,試圖從契丹人那裡購買大量的戰馬,大量組建宣武軍自身的騎兵隊伍。

    別的契丹領,由於收受了朱溫的錢財,都同意賣給宣武軍大量戰馬,可是耶律撒刺不同意。他堅決反對賣給宣武軍任何的戰馬,堅決反對宣武軍擁有自己的騎兵隊伍。在他的壓力下,別的契丹領,不得不終止了朱溫的協議,可是從宣武軍這裡取得的錢財,卻一點都沒有歸還。朱溫怕怕的被契丹人敲詐了大筆財富怎麼能善罷甘休?

    朱溫帶著僅存的不到兩萬的宣武軍入滄州以後,立刻瘋狂的進行抵禦鷹揚軍追來的工作。他們拚命的抓緊每一分鐘的時間,利用滄州城內外的資源,加固工事,安設防禦措施。朱溫還下令在滄州城內外不斷的抓丁,以增強宣武軍的防衛能力。

    現在的宣武軍,事實上已經和當初的淮西軍,沒有多大的區別了,只要是能夠拿起武器的人,都被宣武軍抓起來了。現在基本上都是朱溫在布命令懷貞、楊師厚、李建及等人直接執行,很少經過敬翔和謝瞳的討論了,因為他倆都不願意參與到抓丁等殘酷的運動裡面去。

    尾隨

    鷹揚軍,很快集中了飛營、勇字營、武寧軍、千牛隊上火字營的支援,對滄州展開了激烈的爭奪。野外的爭奪武軍根本不是氣勢如潮的鷹揚軍對手,很快就喪失城外的全部據點,現在的宣武軍除了守城之外,什麼事情都不能做。

    鷹揚軍不斷的試圖靠近城下,大量的鷹揚軍將士,往滄州城的南門不斷的輸送炸藥。同時字營也從城外架設投石機,向城內拋射震天雷礙宣武軍破壞鷹揚軍的炸藥包。連串的爆炸,將整個滄州城籠罩在暗黑色的煙幕當中。

    宣武軍當然知道一旦被鷹揚軍得手的後果,因此們也是瘋似的組織起來,對鷹揚軍進行兇悍的攔截,康懷貞、李建及、楊師厚等宣武軍將領,深知要是不能攔住鷹揚軍的炸藥包,他們就要全部葬送在滄州,所以,他們都顯得非常的瘋狂,督促士兵不斷的向城下放箭,士兵稍有猶豫,立刻就被他們拿鞭子抽打,甚至是直接殺死。

    楊鷺颯來到滄州城下的時候,鷹揚軍正在抓緊時間輸送炸藥。南門外的戰鬥,非常的激烈。鷹揚軍的震天雷不斷的拋射進去,對宣武軍進行殺傷,同時,宣武軍也隱藏在城垛的背後,不顧一切的放箭。在城下,用濕棉被和盾牌保護起來的鷹揚軍,則源源不斷的往南門搬運炸藥包。

    站在某個茅草屋裡面,楊鷺颯看著四周高高的篙草,歪著腦袋不知道想什麼。河北地區的荒蕪,要比中原厲害得多,光是看這些篙草就知道,至少荒蕪了五六年的時間了。路上也沒有看到什麼耕種的農民,恐怕都被不同的勢力來回殺得差不多了。

    內政部門到來後,只怕要頭大,找不到人開墾荒地,展生產,到時候又責怪是軍隊殺人太多,將勞動力都殺光了。現在劉鼎那裡,關於他楊鷺颯大開殺戒的彈劾,恐怕至少有半個手臂厚吧?唉,軍隊不殺人,難道去拜佛嗎?

    各個部隊的指揮官,都要鷺颯的面前來匯報情況。根據各部隊的描述,他們已經自的將滄州團團的包圍起來,就是一隻蒼蠅,都不可能飛進去,也不可能飛出來。朱溫想要再次逃跑,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這次抓到他,非得看他的好戲不可。

    楊鷺颯淡淡道:「虎頭,把你的部隊都調到西門來。」

    劉虎一愣,下意識的說:「那……北門呢?」

    楊颯不動聲色的說道:「放棄。」

    劉虎身邊的人面面相覷,懷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放棄北門?

    讓朱溫逃跑?

    「放棄?」

    「放朱溫逃跑?」

    「讓朱溫帶著宣武軍逃跑?」

    幾乎是不約而同的,各個指揮使出了問,其中以劉虎的問最大。

    楊鷺颯看著劉虎一眼,重複自己的命令:「放棄北門。」

    劉虎急忙立正:「知道了,讓開北門,圍三缺一。」

    楊鷺颯淡淡的說道:「去吧!」

    劉虎立刻親自安排部隊去了。

    他以為楊鷺颯放棄北門,是準備實行圍三缺一的戰略,要將城內的宣武軍,引誘到野外加以殲滅。

    然而,他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楊鷺颯在這個時候,還要圍三缺一。

    一般來說,圍三缺一策略的執行,乃是因為雙方的實力相差不多,防禦方借助堅固的防禦工事得進攻方短時間內無法破城的時候會進行這樣的安排。其最根本的原理,就是利用各種假象,各種誘騙手段,威逼利誘守軍脫離堅固的工事,進入攻擊方提前布設好的陷阱,然後輕鬆的加以殲滅。

    可是,現在鷹揚軍明顯是佔據了絕對的兵力優勢,整體實力完全超出滄州的宣武軍數倍,就算不採用圍三缺一的戰法,同樣可以輕鬆的擊敗宣武軍。甕中捉鱉到擒來的事情,為什麼還要這樣大費周折呢?

    再說,圍三缺一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殲滅敵人的因此,在實行圍三缺一的同時要在北門的野外埋伏伏兵,等敵人慌慌張張的棄城逃跑時,一躍而出,將其全部殲滅。但是,楊鷺颯卻沒有安排伏兵,顯然是真的放棄北門。

    放開北門不是讓朱溫逃跑了嗎?

    鷹揚軍怎麼可能讓朱溫跑掉?

    劉鼎又怎麼可能讓劉鼎跑掉?

    楊鷺颯怎麼會下達這樣的命令?

    但是懷歸懷,命令歸命令深信楊鷺颯和朱溫之間,絕對沒有任何聯繫道命令是當著其他指揮使的面下達的,他事後更加沒有抵賴的可能。因此鷺颯放走朱溫,絕對是有深意的。

    搖搖頭,劉虎拍拍腦袋,飛快的去了。

    不久以後,北門附近的鷹揚軍,就全部都轉移到了西門。

    不但劉虎奇怪,就是楊璧鱗、劉知俊等人也都覺得奇怪,不明白楊鷺颯為什麼要將北門的鷹揚軍全部撤掉,而又不在城外的野地安排埋伏,這是非常不合常理的,甚至可能引起別人的誤會。

    然而,楊鷺颯是前線總指揮,他的命令,他們必須執行。

    在驪山會議的時候,劉鼎已經說得很清楚,楊鷺颯的命令,必須無條件的執行。因

    管他們覺得這道命令存在疑問,他們還是忠實的執疑問,則深深的埋藏在了心底。

    楊鷺颯不理會他們懷疑的目光,舉著望遠鏡看了一會兒前面,隨口問道:「炸藥準備的怎麼樣?」

    南門是勇字營的攻擊範圍,負責炸開城門的,也是勇字營。

    楊璧鱗說道:「佛頭正在組織輸送,應該很快就好了。」

    楊鷺颯說道:「各部隊都自己組織好,聽到爆炸聲,就準備行動,不用等命令了。」

    各個指揮使都奮的回答:「是!」

    一會兒之後,楊佛午來報,藥包已經輸送完畢,請示是否現在引爆。

    楊鷺颯皺眉道:「炸啊!還請示什麼?」

    楊佛午急忙回去了。

    轟隆隆……

    片刻之後,一聲巨響傳,滄州的南門被炸開了。

    劇:的爆炸,將滄州周圍的土地都震得輕微的顫抖起來,茅草屋上面的灰塵,更是悉悉簌簌的往下掉。幸好楊鷺颯等人早有準備,早就撤離了這個茅草屋,要不然,這時候身上肯定掉了一層的灰土了。

    城門開以後,嚴陣以待的勇字營戰士,立刻蜂擁而上。

    鷹揚軍的軍旗在最前面奮力飄,指引著鷹揚軍前進的方向。

    「殺!」

    楊佛午一馬當先,搶先躍出。

    一路上,劉知俊帶領的武寧軍,搶了勇字營和飛營的不少風頭,讓楊佛午和劉虎等人,都覺得有點憋屈。除了武寧軍之外,還有千牛軍的李福神和王景仁也是,這兩人也是打仗不要命的主,讓楊璧鱗和劉虎等人都深深的感覺到了後來的威脅。

    勇字營和飛營都是鷹揚軍最早建立的部隊之一,以前鷹揚軍作戰,每次都是他們的戰功最大,甚至比罡字營的戰功還大,可是隨著騎兵的建立,隨著不少新部隊的建立,他們這兩支老部隊,出彩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現在不抓緊機會重新塑造自己的老部隊形象,以後恐怕要更糟糕,被邊緣化絕對是有可能的。

    踏著缺口處的廢墟,楊佛午等人很快進入了城內。缺口周圍的宣武軍,基本上都被震暈過去了,少數有幾個清醒的,也跟著被密集的箭射死。楊師厚本來組織了幾百人要反撲,可是還沒有來得及反撲,鷹揚軍已經找上了他們,一番廝殺下去,宣武軍大潰敗,楊師厚再次狼狽逃走。

    攻入城內的勇字營官兵,迅速向東門和西門擴展。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將東門和西門打開,將城外的部隊放進來。宣武軍當然知道這一點,所以拚命的抵抗,可是,他們的士氣,完全不如氣勢如虹的鷹揚軍,一會兒的功夫,就被先後殲滅,殘存的見機不妙,紛紛逃入了大街小巷,脫下軍服,冒充平民百姓。

    吱吱嘎嘎!

    隨著門閂被拉開,東門和西門先後被打開,城外的飛營和武寧軍,都蜂擁而入。

    西門是飛營的作戰範圍,他們早就等在城門的前面了,城門打開,立刻好像潮水一樣的湧上來,頓時淹沒了為數不多的宣武軍。

    「殺!」

    劉虎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氣,率先衝在最前面。

    東門是武寧軍、千牛軍的作戰範圍,劉知俊、李福神、王景仁等三人,也在城門外等了很久很久了。

    「殺!」

    那邊劉知俊不甘落後,搶在李神福和王景仁的前面,衝入城內。

    他這個新加入鷹揚軍的人,只有拚死戰鬥,才能出人頭地,否則,等鷹揚軍一統天下,自己就再也沒有出頭的機會了。那天一箭射向劉鼎以後,劉知俊很清楚自己的處境,鷹揚軍不少人都恨不得生剮了他。劉鼎放過他,乃是因為他還有用武之地,他必須證明自己的價值,否則,必定凶多吉少。

    戰功,只有戰功,才是他最好的護身符。鷹揚軍已經雄霸大江南北,統一全國已經是指日可待,剩下的戰鬥不會很多,他要是不抓緊每一分的戰鬥機會,以後的日子就難過了。然而,想要立下更多的戰功,談何容易,鷹揚軍不但有劉虎、楊佛午這些老將,還有李神福和王景仁這些新生代,不容易啊!

    更有傳言,在明年,孟知祥、郭崇韜、趙宋這些屁大的小孩,也要組建自己的部隊了。他們才多大啊,最多也不過是十五六歲而已。偏偏他們都是劉鼎的身邊人,很得鷹揚軍指揮使大人的寵愛,要是他們自己獨立組建部隊的話,出來作戰,肯定會拚死搶功的。不要小看這些小屁孩,據說他們的水平還是非常不錯的,其實想想也是,整天跟著鬼雨都訓練的人,水平能夠差到哪裡去?

    對於任何一支部隊來說,什麼都不重要,只有戰功最重要的。好像飛營這樣的兩頭野部隊,之所以能夠被領導看重,最主要的還是戰功,要是沒有巨大的戰功,他們早就被解散掉了。整個鷹揚軍裡面,紀律最好的,莫過於鶴字營,可是由於鶴字營的戰功不卓著,他們的指揮使張祥鶴,根本沒有什麼出彩的機會,鶴字營的軍官提升,也幾乎是最慢的。(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章節更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