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鼎 正文 第545章 冰山上的來客(6)
    0545)

    然而,維持安西四鎮的負擔也是非常沉重的,沒有強盛的國力,是無法應付的。西域畢竟距離中原太遙遠了,交通非常不便,運輸成本非常高。絲綢之路為什麼會成為絲綢之路,就是因為絲綢販賣的利潤很高,而重量卻很低,即使走過如此遙遠的路程,也能夠獲取足夠的利潤。要是換了糧食等物資,還沒有到鳳翔,恐怕就要虧本了。

    想要解決西域問題,最關鍵的乃是糧食。

    由於西域的糧食產量很低,自身的糧食嚴重不足,需要從內地轉運大量的糧食,這成為唐帝國非常沉重的負擔,一直以來都被人詬病不已。每次唐軍在西域動戰役,都要用至少六個月的時間來籌備糧草,大的戰役,甚至要用兩三年的時間進行準備。

    軍事法則第一條就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只有做到突襲,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可是,由於需要準備大量的糧草,很容易被對手覺察到唐軍的動靜,從而提前做好準備。唐軍每次在西域戰鬥失利,總結經驗教訓,裡面肯定有一條是加強保密。然而,如此繁重的糧草運輸,如何保密?

    根據當初在大非川征討吐蕃人的統計,供應前方一個唐軍將士的糧食,後方需要至少六名民夫參與運輸。換句話來說,在前線聚集五萬大軍,後方就要準備三十萬的民夫。若是聚集十萬大軍,就需要六十萬的民夫。不論在哪個時代,這都是一個非常碩大的數字,這個數字不但會引來沉重的成本,而且還看你引暴亂。

    由於路途遙遠,量的糧食耗費在路上帝國帶來沉重的糧食壓力。帝國的財政赤字,逐漸增加。其實自從高宗時代以來,關中的糧食供應就不足,需要從關外運糧。供應西域的糧食是必須從江南運來,然後通過關中轉運到西域,路程超過三萬里。

    王孝傑收復安西四鎮的候,有人詳細的計算過。當時江南的糧價比較低,每斗大概十文錢左右。然而,從江南每斗十文錢買來的糧食,輾轉運到涼州等地,價格至少翻了十倍不止。換句話來說,前線唐軍將士每人每天的耗費是糧食一項,每天的耗費,就超過五十文錢。這還是最理想的情況,如果有意外,成本還要更高。因此,即使是天朝難以長期承受這樣的財政負擔。

    吐蕃人也常聰明,他們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專門襲擊唐軍的糧道,消耗唐軍的糧食。當時吐蕃的贊普墀德祖贊,最喜歡用的就是這種斷絕糧道的辦法,而且現這種辦法屢試不爽是就在吐蕃軍隊裡面推廣開來,到後來,所有的遊牧民族,都掌握了這種戰法的精髓。

    不得不說,這種作戰方法常簡單非常有效。唐軍研究了幾十年的時間,都沒有辦法破解。因為唐軍遠征吐蕃途遙遠,運輸線實在是太長了本不可能面面俱到。面對如此複雜的地形,唐軍就算全部都部署在糧道上無法應付過來。糧道的安全,困擾著唐軍每個前線指揮官,他們為之絞盡腦汁,最後卻遺憾的現,他們找不到有效的解困辦法。

    對於吐蕃人來說。只要唐軍缺糧。就得不撤退。這是他們對付唐軍地最佳策略。因此。他們在戰鬥中。不斷地改良偷襲地方式。偷襲地時間。偷襲地地點。做到一擊必殺。他們地目地。並不是唐軍部隊。而是唐軍地糧道。攻擊起來難度自然小得多。很顯然。他們用最小地代價。換得了最大地戰果。

    面對這種無地局面。儘管唐軍將士很英勇。儘管前線地唐軍指揮官。個個都是身經百戰地。經驗異常地豐富。然而。他們想要取得勝利。難度實在是太大了。哪怕是薛仁貴、劉仁軌這樣地名將。也無可奈何。一不小心。他們還在吐蕃人地面前馬失前蹄。一生英明盡喪。薛仁貴地最後一仗。就是敗在大非川。敗在糧草問題上。

    有關大非川之戰地失利。有原因。其實。大非川戰役地過程並不是很複雜。薛仁貴率軍經州(治西都。今青海樂都)至青海湖南之大非川。將進兵烏海(今青海喀拉湖)。這裡周圍都是重重沼澤。處處水窪。讓唐軍一籌莫展。薛仁貴以烏海險遠。大軍輜重不便前行。命令副將左衛將軍郭待封屯兵兩萬於大非嶺。樹柵欄保護輜重。而自己率領主力輕銳兼程進軍。趁吐蕃軍未備。破之。

    隨後。薛仁貴率領地主力部隊與吐蕃軍隊在河口(今青海瑪多)遭遇。吐蕃軍隊果然由於猝不及防而大敗。仁貴率軍乘勝進佔烏海城。以待後援。

    然而。就在勝利在望地時候。意外出現了。留守大非嶺地郭待封自恃名將郭孝恪之後。不服薛仁貴管制。擅自率後隊繼進。又未能及時與主帥會合。未至烏海。即與吐蕃相論欽陵率領地四十萬吐蕃軍相遇。待封大敗。輜重、糧草盡失。薛仁貴被迫退保大非川。

    八月。吐蕃軍在欽陵指揮下。以四十餘萬大軍逼唐軍決戰。薛仁貴無險可據

    糧草供應軍需,大敗,幾乎全軍覆沒,薛仁貴等「而還」。大非川之戰最終以唐軍的大敗而告終。隨後,吐蕃大舉進攻安西四鎮,結果安西四鎮也丟失了。因為大非川的失利,薛仁貴鬱鬱而終。那些不能理解他的人,例如御史中丞魏元忠等人,當面唾罵薛仁貴無能。

    大非川戰役雖然簡短,但是意義十分重大。它不但是唐建國以來對外作戰中最大的一次失敗。同時,這次失敗直接導致了安西四鎮與吐谷渾故地的丟失。唐被迫撤銷安西四鎮建制,安西都護府遷至西州(治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吐谷渾亦併入吐蕃,成為其別部。從此,唐帝國就失去了西北邊境防禦的戰略有利位置。以前由吐谷渾協助唐共同防禦吐蕃的西北邊境今內移到祁連山麓,離關中近在咫尺。

    從此一直到德宗年間吐蕃被攻滅的這一百年間,吐蕃屢次入寇關中,劫掠財富與人口長安以西各州縣,城門日夜關閉。每當秋高馬肥時,吐蕃兵團長驅直入,在鳳翔等關中地區攻城略地,燒殺擄掠,甚至不時地直抵都長安城下。「防秋」於是成為防禦吐蕃軍的專用軍事用語,實在是丟盡了天朝的顏面。

    由於維持安西四鎮的成本實在太高,運輸的成本、被敵人襲擊的成本、民夫聚集可能引的騷亂,都讓朝廷非常頭痛。自從安西四鎮建立以後關它的爭論,就持續不斷。

    贊成繼續控制安西四鎮的人固然很多,可是反對的呼聲也不少,有些反對在後世看來是非常有名的。如果不是有切實的史料記載,很難相信,嘔心瀝血勞任怨的他們,會如此極力主張放棄西域。

    在反對裡面,突出的,就是武則天時期的一代名相狄仁傑。在公元69C年前後,吐蕃佔領了安西四鎮,朝廷議會仁傑就堅決主張放棄安西四鎮,理由是他覺得在西域用兵,耗費實在是太大了,與其不斷的將錢糧填入這個無底洞,還不如主動修好和吐蕃的關係護商道的暢通。

    由於當時狄仁傑的威望盛,御史中丞魏元忠等人也都贊同他的意見主張放棄西域。反而是武氏一族的武三思等人,堅持不要放棄。兩種不同的意見朝堂上爭吵得非常激烈。狄仁傑未必部隊,武氏一族也未必是出於國家考慮。後來還是因為武則天的堅持力排眾議,唐軍才最終在王孝傑的帶領下,重新收復了安西四鎮。

    當然,付出代價是很沉重的,由於此戰耗費巨大,嚴重消耗了唐軍和帝國的實力,直接影響到後來的征討突厥人的戰爭。因為沒有足夠的實力,唐軍無法抵擋突厥人的反擊,加上武氏一族的叛國,導致足足三十萬唐軍將士不幸罹難,成為唐帝國建立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這次慘敗造成的後果,一直到玄宗時代才逐漸恢復過來。

    安西四鎮真正的穩定時,乃是在開元、天寶年間,因為那時候大唐的國力非常強盛,有足夠的物力、人力堅守安西四鎮,糧食運輸的成本,帝國也能夠接受。西域的各個少數民族,忌諱於唐帝國的強悍,所以也不敢在西域搗亂,使得唐軍在西域能夠長時間的堅持。

    而且,當時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唐軍基本採用了僱傭兵的方式,每次大戰,唐軍自身出動的人數很少,基本都是在後方壓陣,在唐軍的前面,一般都是請葛邏祿又或是突騎施等少數民族出動,代替自己作戰。開始的時候,唐軍採用這樣的方式可謂是屢試不爽,得心應手,最遠的時候,曾經打到波斯境內。

    然而,這種作方法,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極容易被敵人鑽空子。在恆羅斯戰役中,波斯人也學會了僱傭兵這一手,用更多的黃金收買了葛邏祿人,結果葛邏祿人反戈一擊,對唐軍起了進攻,導致唐軍大潰敗,一代名將高仙芝敗走麥城。

    從此,唐軍在西域走下坡路,西域只能採取守勢。原本已經拿下的寫風都督府、鳥飛州都督府、雙河都督府、康居都督府、碎葉鎮等地方,先後丟失,只剩下安西四鎮。到安史之亂一起,唐軍基本撤走,安西四鎮很快也丟失了,西域再也不屬於唐帝國的管轄。

    可見,安西四鎮能不能掌控在帝國的手中,不是兵力多少的問題,而是國力是否強盛的問題。強盛的帝國,甚至不需要出動多少大軍,就能夠控制西域。而國力不夠強大,即使出動再多的大軍,引起的只能是兵連禍結,西域永遠都無法真正平靜。

    鷹揚軍固然有收復西域的決心,可是從力量上來講,這時候還不成熟,主要是鷹揚軍還沒有統一全國,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對西域大動干戈。哪怕是最喜歡衝鋒陷陣的王彥章,也對此不一言,可見他對收復西域的可行性,是不太看好的。西域要收復是要等待時機,積蓄力量。

    不久以後,李思妍她們帶著符曉菊和郭杏兒進來。

    劉鼎意味深長的說道:「怎麼?談妥

    李思妍說道:「你們不知道是怎麼辦事的,羞死人了。」

    郭杏兒的臉蛋一直紅撲撲的羞於見人,一看就知道是說出了心裡話。她喜歡的人的確是王彥章。自從第一眼看到王彥章的時候,郭杏兒就在心裡面打定主意,非王彥章不嫁了。偏偏王彥章沒有察覺到少女的心意,老是將她和拓跋刀鋒拉到一起,她不免有些賭氣,就沒有說出心裡話,最終鬧出今天的事情。

    符曉菊也有些害臊,不過神態比較自然概是打開天窗說亮話了,心情輕鬆了很多,沒有剛才那麼扭捏了。她已經知道了劉鼎的真實身份,忍不住用有些埋怨的眼光偷瞧他,覺得他這樣作弄自己和王彥章,實在是好沒有道理。幸好李思妍還是同情大陸善解人意的,總算是玉成了一樁美事。

    王彥章則是目不斜視,肅然端坐。

    李思妍說道:「我們在長安玩幾天,等事情辦妥了,我再送她們回去。」

    劉鼎說道:「既然你有空,此交給你來辦理吧!」

    李思妍說:「那我可全權主張了。」

    劉鼎說道:「正是。不過們細瞭解西域的一些情況,可能需要郭姑娘配合。」

    郭杏兒帶來的地圖,還在奶奶那裡,便說道:「我需要現在就回去拿地圖嗎?」

    劉鼎對王彥道:「叫人送來就好。」

    王彥章點點頭。

    劉鼎又對朱有淚說道:「這兩,你有時間就和郭姑娘瞭解一下西域的情況整理出一份材料來,我們日後可能要用到。」

    朱有淚答應了。

    拓跋刀鋒說道:「反正我也有空也跟你說說吧!我對西域的瞭解,恐怕不在杏兒姑娘之下。」

    朱有淚笑著說道:「你是吃膩了霸王餐了吧?想換換我們鷹揚軍的清淡口味?不知道你能不能習慣哦?先說明了那麼喜歡吃肉,我們是沒有那麼多肉吃的。」

    拓跋刀鋒不好意思的笑了。

    劉鼎對王彥章說道:「你先回去事情辦妥,自然會通知你。」

    王彥章巴不得這句話,當即起身告辭。

    李思妍朝符曉菊和郭杏兒努努嘴,意思是你們兩個還不去送?

    符曉菊臉色有些紅潤,跟在王彥章的後面站了起來,跟著王彥章出去了。

    郭杏兒猶豫了好一會兒,才在李思妍的推動下,出去送王彥章。

    蘇幼惜和郁幽簾也跟著出去了。

    劉鼎又對拓跋刀鋒說道:「拓跋兄弟,你拋妻棄子,前來長安,不僅僅是為了跟我打架吧?」

    拓跋刀鋒說道:「我也不瞞你了。我到長安來,其實也是想看看朝廷有沒有意思收復西域。我雖然不是漢人,卻有意思幫助你們做點事。當然,我順便從中攝取一點適當的利益。」

    朱有淚笑著說道:「什麼利益?」

    拓跋刀鋒說道:「我閒極無聊,混個副將來當當,不知道鷹揚軍要不要呢?」

    令狐翼說道:「副將?委屈你了!」

    劉鼎笑了笑,沉吟語。

    朱有淚說道:「收復西域,是個系統的工程啊!」

    拓跋刀鋒說道:「我只想知道,你們鷹揚軍有沒有這個意思。」

    劉鼎毫不猶豫的說道:「有!我恨不得現在就收復西域!」

    拓跋刀鋒說道:「若然如此,從現在就可以動手了!」

    劉鼎說道:「你有什麼計劃?」

    拓跋刀鋒說道:「當然是秘密聯絡各地的漢人,傳遞朝廷即將出兵的消息。」

    劉鼎說道:「現在時機合適嗎?」

    拓跋刀鋒說道:「當然合適。西域的很多民族,不單單是漢人,都願意朝廷回來,只要聽到這個消息,他們就會努力配合我的工作的。」

    劉鼎點點頭,慎重的說道:「你需要什麼幫助?」

    拓跋刀鋒說道:「朝廷的一紙任命狀!」

    劉鼎說道:「給你!我報告朝廷任命你為安西副都護,我本人親自兼任都護!還要什麼?」

    拓跋刀鋒說道:「別的暫時不要。兵器、物資什麼的,現在商路不通,根本無法運輸。」

    朱有淚皺眉說道:「歸義軍那裡,你能出面溝通嗎?」

    拓跋刀鋒搖搖頭:「當初我爺爺反出歸義軍,和他們的關係弄得很不好,我出面恐怕是不行的。」

    劉鼎說道:「那你從西面來,對歸義軍的瞭解有多少?」

    拓跋刀鋒說道:「張淮深和石英璐,矛盾很深,總有一天會爆公開衝突的。只要他們公開爆矛盾,你們就可以各個擊破,是消滅也好,拉攏也好,打通了河西走廊,就可以正式向西域進軍了。」

    劉鼎沉吟片刻,緩緩的說道:「既然如此,你就回去西域先行準備,我們隨後就到。」

    拓跋刀鋒凜然回答:「遵命!」(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章節更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