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唐 第一卷 大浪淘沙 第四卷 天命神器 第362章 非戰
    推測歸推測,眼看突厥人增兵,劉冕不敢放鬆警惕向全軍下達了戰備指令,嚴陣以待做好了戰鬥準備。】

    現在,劉冕自己的七萬右衛大軍,加上薛訥所帶來的三萬餘左玉鈐衛輕騎兵,共有了十萬人馬,大部份都是騎兵。

    十萬人馬分別部署在三個地點:豐州郭虔三萬兵;賀蘭西麓白虎口郭知與張嵩手下兩萬兵,餘下一半人馬皆盡集中在靈州,嚴陣以待。

    三方人馬形成了一個犄角與包圍圈,將默啜的十五萬大軍圍在戈壁灘上。

    劉冕在議事廳給眾將講角當前形勢的時候,眾人都還感覺到了一些異樣:好奇怪的戰術!以少擊多,居然形成了合圍!偏偏還顯得那麼合理!

    默啜雖有駭人聽聞的十五萬大軍,可是如今困在戈壁灘上顯得有點進退不由,在戰略上全然處於下風。他原本指望用奇襲達到一個以小代價攻入中原、然後再打算死戰奪取關內的目的,可是現在全泡湯了。阿使那信所部先鋒的潰滅,讓他的軍事計劃全盤落空。

    從賀蘭西麓一直對峙到靈州城前,雙方主力大軍一直都沒有正面交手過。可是無形之中,這場戰爭的勝負已經有了昭示。

    不戰而屈人之兵,上上策。

    這就是劉冕前幾天出陣勸說默啜的目的。

    這場戰爭,對中原來說重點在於防守反侵略;可是對於草原突厥人來說,如果不能勝利那就是失敗。=小說首發==因為他們此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掠奪大量的物資補給草原缺失。可是現在他們不僅無法輕鬆的前進半步,還損失折將狠蝕了一把米。

    這也是為什麼劉冕敢於提出勸退默啜的理由。如果能夠達到不交戰而退卻突厥人的目的,這本身就是一場勝利。

    只要默啜回去,等著他地將是一個資源潰乏、物資緊缺、人心浮動、危機四伏的草原。

    飢餓與貧窮是最可怕的敵人。默啜無法用最有效的軍事手段來解決這些問題,那就勢必焦頭爛額,突厥汗國將陷入莫大的危機。

    到那時候,要收拾他們可就容易多了……

    這是劉冕作為一個政客的想法。他始終牢記著劉仁軌的教誨:在大唐。不懂政治的將軍不是好將軍。

    三天地時間,敦欲谷將駐守在賀蘭西麓的近十萬大軍全部調到了靈州城前。

    十五萬人,結營百里聲勢浩大,著實驚人。

    可是他們也遇到了很大的麻煩——糧草不夠了。

    此次出兵奇襲,他們輕兵兼道沒有帶上很多的糧食。將士們只背了一些乾糧,馬匹的草料大半在山中解決。現在遷到了戈壁,他們每天要派數千人到賀蘭山上采草餵馬。將士們自己能吃的東西也變得越來越少。

    劉冕將在這一切看在眼裡,也不急忙。下令全軍將士和駐守在白虎口的張嵩與郭知運。不得擅自出兵交戰。

    等。

    現在時間是最好的武器。它正在一刀刀的割削著突厥人的鬥志與體力。

    三天地時間,敦欲谷一直和默啜躲在帥帳裡,晝夜商議對策。默啜的性格是十分強硬的。雖然落到如此窘境,他仍然很不甘心就此退去。想了許多的計策想通過詐和、偷襲這些手段來徹底擊敗劉冕。

    可是,這都被智謀深遠的敦欲谷否決了。敦欲谷只用一條理由就否決了默啜所有的計劃——劉冕太精怪,不好騙。而且就算打敗了劉冕拿下了靈州,以突厥大軍現在地境況,也難以在河隴有何作為,更不用說直搗關中了。如今大唐太后馬上就要登基了,中原天下兵馬半數集中在關隴……時機已失。只能徒呼奈何!

    最後,默啜也只得無奈的接受了現實——退兵!涎著這張老臉再去請和!

    敦欲谷認為,劉冕這個人太多鬼腸子,派誰去談判都不好辦,於是決定拉下架子來親自前往靈州,與劉冕談判。老頭子帶著十餘騎來到了靈武縣的城牆前。

    劉冕彷彿早已料到他會有此舉。此刻恰好就在城頭上等著他。

    「真來了!」馬敬臣在劉冕身邊嘿嘿的笑。薛訥等將也相視而笑起來,表情變得很輕鬆。因為大家都想到了同一件事情——這仗可以不戰而勝了!

    當將軍的誰不渴望勝利,但不戰而勝這種事情總是那麼可遇而不可求。得逢一次自然是異常開心。

    「請突厥使者進來!」劉冕高坐在議事廳上位,大馬金刀揚起手來,擺足了威風。兩旁將佐林立揚眉吐氣,堂中一派鬥志昂揚。

    敦欲谷走進來了,很淡定。步子很穩。畢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為人也頗有幾分膽略,他一路走來目不斜視,微瞇著眼睛就一直瞅著正位的劉冕在看。一雙鷹眼裡時時閃爍異樣地光芒。

    在場諸人都有了一個感覺:這老頭子長一副鬼相,肯定精溜得很!

    劉冕卻是一副見到了老朋友的面孔,挺熱情的打招呼:「原來是裴羅英賀達干。貴客登門有失遠迎,失敬失敬。」

    「大將軍太客氣了。」敦欲谷全然無視劉冕的冷諷,鎮定的以突厥人的禮儀彎腰撫胸施了一禮,「敦欲谷代表突厥汗國大汗。來與劉大將軍商議戰前要事。」

    「嗯。那就議吧。」劉冕知道他的意思,無非是想密談,於是道,「事關軍國機密,請賀達干到靜室相談。請!」

    「謝大將軍。請!」

    兩名侍衛先將敦欲谷向一旁的靜室領去。馬敬臣私下扯住劉冕道:「天官,你不會就此答應讓突厥人退兵吧?」

    「也許吧。」劉冕反問,「有何不妥嗎?」

    馬敬臣低聲道:「你這樣做會不會有點不妥?事關大周與突厥的外交,你一個將軍就著手處理了,這……恐怕會引來朝上之人地非議啊!」

    「放心。沒事。」劉冕說道。「出征之時朝廷封為我朔方道行軍大總管,權攝邊朔一切軍政大事;太后更是給我臨機專斷便宜行事之權。處理這些事情正是我份內之事。」

    馬敬臣仍是有些擔心:「這我知道。我擔心的不是這個。我只是擔心你這樣放突厥人走了……朝上那些心懷叵測之人會找到攻擊你的借口。」

    劉冕微然一笑:「其實。不管我怎麼做、做得如何完美,居心叵測之人總能找到攻擊我的借口。我若是因此而畏手畏腳前怕狼後怕虎,那什麼也不用幹了,直接挖個洞把自己埋了最安靜。馬老大,謝謝你一片好意。不過我自己知道分寸。放心,不會有事的。」

    「那……你小心點。」馬敬臣歎了一口氣,「為什麼你身邊總是麻煩不斷?」

    劉冕哈哈的笑:「這樣才刺激嘛!」

    「瘋子!」

    劉冕進了秘室,和敦欲谷面對面地坐了下來。

    雖然上次在陰山之巔劉冕也曾如此近距離的接觸敦欲谷。=小說首發==但還是頭一次這樣認真的打量他。

    他真地很顯老。六十多歲地老頭,老得像是快要被風乾了的剝落地樹皮。額頭的皺紋深如刀刻,頭髮與鬍子都比較零亂,呈現一片灰白色。

    可是這老頭子地眼神依舊犀利。雖然他眼睛挺小而且還顯得有點渾濁,可是偶爾迸射出的凜洌目光,就如刀鋒一般銳利。

    「賀達干,這裡沒有旁人了。請直接說明來意吧。」劉冕單刀直入了。和他這樣的人打交道,還是少兜點圈子的好。省得繞得頭疼。

    「好,爽快。」敦欲谷始終盯著劉冕,不急不忙的說道。「我是來議和的。」

    「又議和?」劉冕撇嘴一笑,仿似自言自語般:「奇怪,我為什麼要說又呢?」

    敦欲谷倒沒覺得尷尬,輕鬆的撫鬚微笑:「時局需要,僅此而已。」

    「好吧。那你說說,為何要議和?怎麼個議法?」劉冕說道。

    敦欲谷接道:「很簡單。因為我們都不想耗下去兩敗俱傷。奇襲失敗。我們失去了戰機。誠然硬戰下來我們也能得勝,但這不是我們所需要的勝利的方式;現在你在戰局上佔得了一點先機,可也算不上是取得了什麼優勢。如果真要放手與我十五萬大軍一搏,你也沒什麼勝算。再說了,你們的太后要登基當皇帝,這時候並不想打仗。她需要地是和平。因此,現在講和對我們都有好處。再打下去。必是個兩敗俱傷的局面。指不定最後得好處的就是吐蕃人。」

    果然老奸巨滑!劉冕心中暗罵,面上卻笑而讚道:「賀達乾果然是個實在人。我喜歡和你這樣的人打交道。既然大家都是開誠佈公的打開天窗說亮話,那我也就不兜圈子了。只要你們是誠心講和,那我也願意。」

    敦欲谷意味深長的笑了:「劉將軍,請恕老朽說句不恭地話——如此重大的軍國大事,你一個將軍能做得了主嗎?」

    劉冕早知道他會有此一問,淡定道:「能。」

    敦欲谷還多少感覺有點意外,點了一點頭道:「如此便好。那老朽代表突厥、將軍代表大周,現在可以商談議和之事了。「等一下。」劉冕揚了一下手。「開談之前,我要闡明一件事情!」

    「大將軍請講!」

    「既然是你們主動提出議和——說得不好聽一點是請和,那麼我事先有個先件。」劉冕說道,「此次議和,我大周不出錢帛不送牛羊,也沒有什麼美女奴隸送給你們。」

    敦欲谷瞇了一下眼睛,輕笑一聲:「想不到,堂堂的劉大將軍也會有孩子氣的一面……真是令人驚訝!」

    劉冕哈哈的笑:「談判這種事情,咱們還是先小人後君子。你也知道這朝廷並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的。要是簽個和盟書回去虧多了本。朝廷上那些人能饒得了我?各為其主。我沒有你賀達干在突厥汗國的那種地位,所以還請多多體量。」

    「真是能說會道。」敦欲谷呵呵地笑。眼神卻越發顯得銳利。

    劉冕一臉笑意,可並不表示他就已經得意忘形了。反而更加小心。和盟會談這種事情,說大可大說小可小。弄得不好自己就能背上通敵賣國的大罪名。就像馬敬臣之前所提醒的,武三思那些人的心思可是刁毒得緊。自己雖然沒必要怕他們,但還是多些防備的好。

    敦欲谷拿出一卷紙軸展開來,遞給劉冕說道:「這就是我們大汗所提出的幾項條件。其實幾句話也能說得清楚了,無非是三件事:一是准許我們安全撤退;二是借糧十萬石;三是交還俘虜與陣亡將士的屍首以及馬匹。」

    劉冕接過來看了一眼,放下卷軸不禁冷笑:「賀達干大人,說了半天全是在向我們提要求、要好處。這算是有誠意嗎?」

    敦欲谷倒是鎮定:「劉大將軍有何要求,不妨提出來。我們磋商便是。」

    「那我也有三個條件!」劉冕當仁不讓,正色說道,「其一,你們即刻譴使到神都,向我們大周朝廷道歉認錯;其二,履行之前的兩國通婚之婚約。」

    「沒有問題。」敦欲谷答應得非常乾脆,「這兩點都可以答應。老朽回去後會馬上派出使者隨大將軍一起返京,向大周朝廷認錯;洛雲公主也會很快送到中原來與大將軍完婚。那麼,第三件事情是什麼?」.

    ——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