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唐 第一卷 大浪淘沙 第四卷 天命神器 第304章 風捲殘雲
    洛陽太初宮,含元殿上。[閱讀文字版,請上]

    氣氛壓抑一派緊張。至從魏元忠出征之後,連日來接連如此。只不過今天的狀況更加嚴重而已。

    「啟奏太后,兵部收到前方急報——吐蕃國內發生兵變,主戰派大論葛爾欽陵被誅殺,大權盡落贊普器弩悉弄之手。」兵部侍郎張仁願大聲道:「器弩悉弄起傾國之兵三十餘萬之眾,殺奔大非川!」

    一片驚嘩聲響起,氣氛變得更加緊張。

    這個時候,一向不怎麼當眾說話的黑齒常之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挺身而出拜道:「啟奏太后,微臣以為吐蕃此舉的意圖在於防患論弓仁反撲高原,並非針對我大唐而來。此刻完全不必驚慌!」

    「黑齒常之你說得輕巧!」武三思也有些急了,閃身出來道,「啟奏太后,微臣以為器弩悉弄居心叵測,他此舉的意圖很有可能是想威鎮論弓仁將其逼降,然後揮四十萬大軍一舉拿下我大唐河隴全土。如今我關內兵力貧乏,無力與之強大的兵力相抗衡。此時,當速派使者前去請和——送出先前許婚的慈安郡主以表誠意!」

    「不可!」黑齒常之情急之下也顧不得許多,大聲反駁道,「微臣曾與吐蕃多次交鋒,他們的軍隊確實是厲害。論弓仁麾下的崑崙鐵騎,更是所向披靡未嘗一敗。但是此刻。他們自生內亂實力大打折扣,恰是我們大唐難逢地機遇。我們此時非但不可請和,反而還要一鼓作氣奪回安西四鎮!唐休鎮守西域手下精兵數萬,此時當襲殺四鎮。到時吐蕃首尾不能相顧,必然驚懼不敢輕舉妄動。此乃圍魏救趙也!如果此時我大唐向吐蕃示弱,反而會助長他們的囂張氣焰和野心,說不定他們本來沒想前來攻打我們,看到我們如此示弱反倒真的來了!」

    「黑齒常之,你居然憑一己之猜測在此大放厥詞,口出亡國之論!」武三思大怒喝道.「關內空虛,要麼調兵補防。要麼派出請和。如此膽大妄為的用什麼圍魏救趙之計,豈不荒謬?萬一吐蕃四十萬大軍當真一鼓作氣拿下蘭州攻入關內,你黑齒常之一人之力能夠擊退他們麼?」

    「這……這兵法虛實,本就如此!」黑齒常之的氣得臉都漲紅了,「微臣敢以人頭擔保,吐蕃絕對不會強勢攻唐!魏元忠將帥之才,就算吐蕃真的打過來了他也能守住蘭州。總之,此時萬萬用不著低聲下氣的主動與吐蕃議和!否則,就會自暴其短!」

    「謬論!謬論!」武三思也氣急敗壞了,「送出一女而換得太平。何等划算?用你的計策,將使整個大唐都面臨巨大的危機!此時當以穩重為上,不可弄險!」

    「不必爭了!」武則天一聲長喝,武三思方才餘怒未消的退下來。

    「黑齒常之,武三思,你們二人所說地。各有道理。」武則天從簾後走出來,朗聲道,「現在,吐蕃國內一片大亂,但他們的贊普器弩悉弄也地確是有異才。能在如此一片混亂的境況之下迅速徵調起三十萬大軍穩定局勢,殊屬不易。三十萬大軍,加上論弓仁的十萬崑崙鐵騎。不也他們是何來意,始終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此刻,我大唐方才經歷數場戰亂兵力國力不濟,要與之正面力戰恐怕會非常的吃力。再加上有突厥人在北方虎視眈眈,如果我吐蕃當真強力攻打過來,突厥人勢必混水摸魚。所以,這時候我們必須採取一個穩妥的辦法,嚴防死守以防萬一。」

    「太后!……」黑齒常之眉頭深皺情急的閃出來。*

    武則天一揮手:「黑齒常之。你不必說了。國之大事。不盡然全要憑借軍事來解決。先前大唐已經許婚給器弩悉弄,現在將人送過去也是順理成章。或許他……」

    武則天話未落音。含元殿快速跑來一人,遠遠就高聲的呼喊:「報——邊關急報!」

    所有人聳然回望,只見一名官員幾乎是連滾帶爬的衝進了含元殿。金鑾殿是何等莊重嚴肅之地,除了遞送邊關軍報的人,是絕對沒有人敢如此亂闖地。

    武則天心頭一震:「報來!」

    「啟奏太后!一個月前右衛大將軍劉冕突然出現在蘭州,重回軍營!」那人大聲報道,「與之同來的還有突厥公主阿史那洛雲!前軍統帥魏元忠親筆奏報在此,請太后聖閱!」

    「拿來!」武則天聳然動容。眾人一片驚呼,或喜或驚不一而足。

    上官婉兒立在珠簾後,聽到這個消息幾乎整個人都要僵直了,心中一陣突突的狂跳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本該是她上前接過奏報轉呈給武則天的,居然都一時忘記了。幸得身邊的宦官反應快,代替她上前接了過來遞到了武則天的手上。

    武則天急忙展開奏報來看,表情急切眼神急轉,看完之後雙手用力合上奏折,大聲道:「真乃天助我也!」

    「太后,是何喜報?!」數名大臣一起來問。

    「天祐大唐,降下劉冕此等奇才!!」武則天突然放聲哈哈地大笑,快步走回珠簾後用力一拍桌几,「吐蕃使團一案,已然真相大白!此系突厥亞汗阿史那默啜設計堪害,並將劉冕俘虜到了突厥意圖勸降。*劉冕身在敵營寵辱不敢其節,智勇並用逃回大唐並且馬上返回蘭州前線。不僅如此,他孤身一人深入敵營,勸得吐蕃大將論弓仁率眾來降!」

    「啊!——」一片驚呼四起,金鑾殿上炸開了鍋。

    上官婉兒雙手捂著胸口。彷彿生怕那顆心從胸膛裡跳出來一般。閉上了眼睛,嘴著嘴唇,眼角卻不經意地流下一絲眼淚。

    「論弓仁麾下的十萬崑崙鐵騎,已經分崩離析。其中有三萬餘精銳已經投效大唐暫時歸由劉冕右衛麾下統領。」武則天大喜過望朗聲的說道,「奇跡!這真是曠古罕有的奇跡!一場兵災轉眼揮化於無形,還讓大唐平添了將帥之才與虎狼之師!」

    金鑾殿下,黑齒常之重重一拍胸口,仰面朝天長吁了一口氣:「此,真乃天祐良善、天祐大唐!」

    武三思的臉已經白了,低著頭。眼睛滴溜溜的轉,額角滲出一陣冷汗來。

    狄仁傑平聲靜氣地站在班列之中。瞟了一眼武三思,微然一笑智珠在握。

    武則天也很久沒有像現在這樣激動和興奮了,她揚著手中的奏折大聲道:「不僅如此。在論弓仁歸順大唐以後,吐蕃贊普器弩悉弄也無心再來滋事,乖乖的退回了高原並派使者前來請和。如今,魏元忠留兵鎮守蘭州以防有變,劉冕與論弓仁率領右衛與吐蕃降兵,北上豐州鎮劾陰謀算計我們的突厥人!——蘭州一役,我大唐未動一刀一槍,未費一兵一卒。盡得全勝!魏元忠、劉冕,居功至偉,該當重賞!」

    「太后英明!」沉寂了許久地狄仁傑,不急不忙的站了出來,拱手一拜道,「右衛大將軍劉冕義薄雲天赤膽忠心。*於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真乃社稷之臣、天下之臣。然,此前地吐蕃使團一案,就未必真的真相大白了。」

    狄仁傑此言一出,剛剛還熱鬧非凡地金鑾殿突然一下冷卻下來變得鴨雀無聲。

    武則天也心頭震了一震,放下手中奏折道:「狄懷英,使團一案魏元忠與劉冕已經上表來說得清楚了。這就是突厥人地陰謀嫁禍與挑撥離間。莫非這其中還有何隱情?」

    「當然有。」狄仁傑重重的應了一聲,舉目看向朝堂之中。

    武三思一臉刷白怒目瞪著狄仁傑,恨不能活吞了他。

    正當此時,殿外再度傳來一聲長喚:「報——太平公主殿外求見!」

    「咦!——」又一片驚咦之聲響了起來。太平公主雖然受寵,但還從來沒有在朝堂之上正式地出席。今天這是怎麼了?當真要整個驚天動地呀!

    武則天眉頭一皺:「她來做甚?宣她進來!」

    太平公主一身盛裝昂然闊步走了進來,先行見過了禮「回太后。兒臣今日前來。是受狄公之邀為一件案子聯名上奏。」太平公主施禮拜下。轉而對狄仁傑道,「狄公。就請你發話吧!」

    「是,公主殿下。」狄仁傑深吸一口氣,大聲道,「啟奏太后,微臣身為閣部樞要與殿中侍御史,奉旨查辦吐蕃使團一案。如今案情真相大白,微臣請命彈劾此案相干嫌犯三人!」

    眾人一片驚呼,武三思渾身發顫,臉上冷汗直流。

    「何三人?」武則天面色冷峻,沉聲問道。

    「微臣要彈劾的,是魏王武承嗣、會稽王武攸暨、文昌左丞周興!」狄仁傑義正辭嚴,抑揚頓挫朗聲道,「此三人,系吐蕃使團一案的重要案犯,罪責深重!」

    武三思頓時閉上眼睛長吁一口氣:還好,沒有我!

    太平公主馬上跟著道:「太后聖聽,狄公查辦此案時兒臣全知事情始末原委。只因案中牽涉到駙馬武攸暨……兒臣以為國事為大,他若當真犯事,兒臣也不得不大義滅親。因此今日特意上得殿來請命母后,就請不必顧忌兒臣的顏面,命狄仁傑公正審禮此案!」

    武則天的臉色已經變了,眼神也變得異常複雜。金鑾殿下片死寂,無人再敢出聲。

    所有地眼光和注意力,全都凝聚到了武則天這裡。

    半晌後,武則天方才開口道:「國有國法,不容褻瀆。不管是誰,如果當真幹下了作奸犯科危機社稷之事。都要受到嚴厲懲處——擢狄仁傑為侍御史、行大理寺卿事,專司審理吐蕃使團一案——務必做到公正、嚴明、慎重!予會親自過問審案地一切經過與結果。」

    「太后英明!微臣領旨謝恩!」狄仁傑拜倒下來,連嗑了幾個頭。

    上官婉兒、太平公主與黑齒常之等數人,一起長長的吁了一口氣,心中大慰。武三思身上直冒冷氣不停的發抖,臉色一陣比一陣白。

    黑齒常之歡喜之餘沒忘了那樣正事,閃出來道:「啟奏太后——如今蘭州危機已然完全解除,是否可以取消送慈安郡主入吐蕃的計劃了?」

    「這是當然。」武則天好不容易舒緩了一下臉色,勉強笑道,「她畢竟也是予的乾女兒。向來乖巧機靈予也是捨不得地。魏元忠等將,回朝後再行封賞。派使者前往豐州。好生犒賞劉冕、論弓仁與論贊婆——好了,退朝!」

    今天這朝會,當真是太過刺激了。武則天已經離開了珠簾後,許多大臣仍然意猶未盡的站在那裡,許久後方才想到要離開了。

    武承嗣與武攸暨一般是不來上朝的。武三思獨自一人耷著個頭,從太平公主與狄仁傑身邊走運。

    「喂,梁王殿下!」太平公主一臉笑嘻嘻的出聲喚道,「你今天為何氣色如此不佳呀?」

    「哦……偶感風寒,略有不適。多謝公主殿下掛懷。」武三思強顏歡笑的對太平公主拱手施了一禮,笑臉相迎。

    「喲。那你可要注意身體呀!」太平公主咯咯地笑,一副輕鬆自如的神態,然後又突然換作神秘兮兮地表情,湊到武三思身邊低聲道,「三思表哥,你不會……也跟武承嗣和武攸暨他們一起牽涉到了吐蕃使團一案當中吧?」

    「那、那怎麼可能!」武三思聳然動容急忙擺手。「我、我雖然與大哥他們關係要好,但是這件事情絕對沒有我的摻合——公主殿下,這種話可千萬亂說不得呀!狄仁傑,你可要把案子審清楚了!此事絕對與我無關!」

    「嘻嘻!瞧你緊張成那樣,開個玩笑嘛!」太平公主惡作居的咯咯直笑,「狄公辦案審案,那是天下一絕。你若是清白的。那就絕對沾染不到你身上。放心、放心!」

    「哦、哦,那就好!」武三思勉擠出一絲笑來,對太平公主施了禮快步走了。他心中一直就在嘀咕著太平公主的那句話:你若是清白的,那就絕對沾染不到你身上……怎麼越琢磨越感覺不對勁呢?

    狄仁傑撫著長鬚看著武三思的背影呵呵直笑:「公主高明。這一招敲山震虎恐怕要嚇掉梁王半條命了。」

    「哼,他最好是跟此案無關。否則……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太平公主冷面寒霜滿是怒意。

    狄仁傑微然一笑沒有接語,只在心中道:武三思哪能現在就辦了呢?那豈不是要將武家地人一鍋端?這種事情,留點分寸地好。操之過及是極為不妥地。

    千里戈壁,茫茫黃沙。數萬鐵騎乘風捲雲。向北方奔馳。

    論弓仁策馬快奔跟著劉冕。大聲問道:「大哥,我們已過黃河。是否馬上就到豐州了?」

    「是地。今日可到豐州軍鎮。」劉冕大聲回答他。耳邊風聲鼓鼓,說話如同吶喊。

    「太好了。久聞突厥汗國十姓木昆的鐵師狼騎之名,今日可有機會與之一戰!」論弓仁豪氣干雲大聲喊道,「也好讓在哥見識一下小弟的本式!」

    「呵!打不打得起來,還很難說呢!有機會,一定照顧你打先鋒。」劉冕哈哈的大笑。

    「先鋒定然是我的!」論弓仁也哈哈地大笑。

    馬敬臣和薛訥跟在身後,對視一眼相互笑了起來。

    右衛本來就是強將如林軍士精銳。如今又添了論弓仁這員猛將與三萬吐蕃鐵騎,真乃如虎添翼。放眼大唐、放眼天下,誰還敢小這支赳赳鐵軍?

    「駕——」鐵蹄震震氣勢如火,譬如驚濤拍岸風捲殘雲.

    ——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