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唐 第一卷 大浪淘沙 第221章 知兵者不好戰
    當天晚上,劉冕就讓胡伯樂領軍,扮成了民夫護送芙玉準備好的五萬石糧草,出發往幽州而去。這些日子以來,辦事穩重的胡伯樂日漸得到了劉冕的信任。再加上他本是鐵勒人,熟悉北狄諸部落的風俗和語言,辦起事來也會比較的方便。

    三千名最精銳的越騎喬裝成了民夫,衣甲軍器都藏在了糧包之中,半夜出發朝幽州而去。

    劉冕則是遲一天動身,準備在後接應。順便也好幫馬敬臣多張羅一下代州的防務。

    第二天早晨劉冕方才起床,軍醫來換了藥,魏升、魏晃兄弟就來求見。這些日子以來劉冕一直忙於軍務,都沒見過這兩個徒弟一次面。想來還有些疏遠他們了。

    兄弟二人也是聽說了劉冕負了傷,特意前來探望的。閒聊幾句後,魏升道:「師父,我們兄弟二人聽了你的話,回去苦練力氣。現在真的能將石滾舉上兩三百下了!師父現在如果有空,不妨親眼驗證一回如何?」

    劉冕上下打量了兄弟二人一眼,當真是粗壯了一圈。他不禁暗自好笑,當初薛訥隨口一句害得我練到舉起三百下,如今卻反過來忽悠他們兄弟倆。不過,這力氣練好了總不是壞事。上了戰場,什麼花俏的招式都屁用沒有。一力壓百巧,在戰場之上是最行得通的。尤其是方天畫戟這種重兵器,力氣越大體力越好。就越能使得順巧。

    劉冕正好得閒,就將兄弟二人帶到了校場,讓他們當眾舉石滾來看。兄弟二人往掌心啐了一口,虎虎生氣的舉了起來。

    還真不奈,力氣練得很是紮實。待他們每人舉到了一兩百劉冕就喊了聲停。兄弟二人如同當初劉冕一樣地愣住:「師父,我還可以繼續舉!」

    「行了,我相信你們。」劉冕忍住笑,說道,「方天畫戟基本招式有八式。我當初練到熟練是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現在我軍務繁忙恐怕沒有空閒來親自教你們。這裡有一本戟譜。你們抄襲一份自己先練一練。我有時間,就來點撥你們。」說罷將戟譜拿了出來。

    當初薛訥教劉冕戟法時就曾說了,這薛家的功夫也並不是什麼不傳之密,只是難得遇到合適的傳人來傳授。他也曾說,如果劉冕遇到合適的人也是可以收徒的,只要跟他們把一些規矩說清便行。

    兄弟二人歡喜的接過戟譜,急不可奈的翻看起來。

    劉冕在一旁道:「方天畫戟是重兵器。但也有靈動機巧的一面。你們不要急於求成,要將基本功練得紮實一點。這八個基本招式,每招每式要練上千萬遍才行。一年以後,我親自檢驗,你們要跟我過招。能讓我滿意。就繼續教後面地招式。如果不行。就永遠練這八式,練到我滿意為止。」

    「是,師父!」兄弟二人鄭重的一抱拳。頓了一頓,魏升又道:「師父,從軍這麼多日以來,我們兄弟二人一直在後方伙頭軍裡當差……什麼時候能讓我們也上陣殺敵啊?」

    「剛在說你,這又心急了?」劉冕有點不悅的瞪了魏升一眼,「以你們現在這種身手,上陣只是送死。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現在都感覺我的武藝很是欠缺。你們老實點練好功夫再說。來日方長。有你們建功立業的時候。」

    「是,師父。」兄弟二人這才抱拳拜服,千恩萬謝的走了。

    劉冕自己活動了一下受傷的左臂,雖然仍有些疼,但好在活動無礙。只是軍醫千叮萬囑,傷筋動骨一百天,短時間內最好不要用猛力也不可動怒。否則會影響傷癒。劉冕但是不擔心傷好得慢。只在後悔以前荒廢了時日,沒有全心全意將武功練好。這次遇到草原三勇士。簡直是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戰勝他們。今後若是遇上更強地敵人,豈不是要交待在他們手裡?

    於是他下定決定,今後定要將功夫練好。尤其是方天畫戟還剩餘下幾式,若有機會再見到薛訥,定要向他討教。

    第二天清晨,劉冕也要出發了。馬敬臣親自來送,敬他壯行酒。他道:「此去幽州,多多保重。契丹人驍勇善戰而且反覆無常,早年曾臣服於大唐,如今又依附了突厥汗國。他們的騎兵的戰鬥力,一點也不比突厥人的差。幽州大都督趙,為人有點孤傲,但打起仗來倒是一把好手。」

    「多謝提醒。」劉冕也不多話,喝下他敬的酒。

    馬敬臣凝眉看著他,重重一點頭:「代州這裡你就放心好了。城在人在,城失人亡。老哥我沒你本事大,幹不了橫掃千軍地大事,守個城還是有把握地。咱們兄弟倆還要一起享富貴的,你可要說話算話。」

    「那當然。」劉冕笑了一笑,單手揚起方天畫戟,「出發——」

    身邊的三千餘精騎甩動馬韁朝前奔走。馬敬臣仍不忘叮囑一句:「你左臂有傷,兵器就給身邊的背著吧,別累著了落下頑疾。」

    「知道啦!」劉冕哈哈的一笑,低聲道:「有時候感覺……你真像個娘們,哈哈!」揮馬揚鞭,朝前奔走。

    馬敬臣看著劉冕的背影呵呵的笑:「這小子……」清晨天氣涼爽,劉冕率軍加程趕路。前方胡伯樂不時派一兩名探子回報消息,一路安全沒出什麼意外,劉冕也暗自放心。

    三千騎兵輕裝兼道,三天以後終於到了幽州。幽州大都督趙派了都督府的長史出城來迎接,將劉冕一行兵馬請進了城中。

    幽州是河北與遼東之間的第一要衝。是上都督府。大都督趙可是二品大員,治下七州二十四縣,名符其實地封疆大吏。府裡地長史也是正三品上的大員,比劉冕還高了半級。只不過他們可不敢絲毫怠慢了劉冕。他們都清楚得很,左鷹揚衛是皇家御率,來的人都是在皇帝跟前辦事的人。封疆在外的大吏別的都不怕,就怕得罪朝中的人。

    因此,幽州都督府地人對劉冕非常之客氣,大有迎接欽差大臣地味道。

    兵馬安頓下來後。劉冕就被請到了大都督府。大都督趙親自率領府中僚吏們接待,擺了一桌接風洗塵宴。

    趙四十餘歲,黑矮結實的一個漢子,一身戎馬氣息,性格比較粗放。剛剛坐下入席,就拿起一個大碗來敬劉冕:「劉將軍地威名,在下可是如雷貫耳。來。在下先敬你一大碗!」

    劉冕也不推脫,喝下了這一大碗酒,然後道:「趙都督,末將此來,是有緊急軍務。想必都督已經看到了燕然道行軍大總管黑齒常之送來的書信?」

    趙高深莫測的微然一笑放下酒碗:「劉將軍真是雷厲風行之人哪!不錯。在下早就收到了黑齒常之送來的密信。加強了幽州的戒備。只是對箇中詳情並不瞭解。」

    劉冕四下示意了一眼,趙心領神會:「既然劉將軍一心以公事為先,那今日地酒宴便到此為止。諸位同僚,同各自便吧!」

    眾官將都識趣的退了出去。劉冕方才將突厥與契丹的這次軍事計劃詳細告知趙。

    趙靜靜來聽,眉頭漸漸皺起:「如此說來,幽州恐怕要迎來一場大戰了?」

    「現在還不好說。但防患於未燃,當早作準備。」劉冕說道,「大都督,末將想一問,幽州現有多少兵馬?」

    趙也不隱瞞。說道:「兵軍一萬,騎兵三千餘。加上你帶來的三千兵馬,共計一萬六千人。」

    「是一萬九。」劉冕道,「前幾天來給你送糧草的義商芙玉,她身邊地民夫全是我親勳地精銳越騎。」

    「哦?」趙有點驚訝的睜大了眼睛,「突厥人安排的這條計策還真是挺周詳。如果是三千契丹人借此混進了幽州,果真難辦。」

    劉冕道:「芙玉進了幽州這兩天。想必已經在和契丹人在城中的眼線聯繫上了。相信很快會有結果。今天晚上。我就去找她。問一問詳細的結果。」

    「好!」趙鄭重的一點頭,「幽州已經有幾年沒開過戰了。契丹人一直蠢蠢欲動。借這個機會教訓一下他們,也不是壞事。」

    當晚,劉冕和芙玉與胡伯樂取得了聯繫,在城中一家客棧中密會。

    芙玉一開口就說了一個讓劉冕驚訝的消息:「劉冕,我花了兩天的時間在城中搜尋契丹人的眼線,一無所獲。按照約定,城中至少有五處契丹人留下的暗線。可是現在看來,已經是全部撤走了。」

    劉冕眉頭一皺:「這麼說來,敦欲谷已經是對你失去了信任,臨時改變了計劃,不會在幽州這裡開展什麼行動了。」

    「我也是這樣想地。」芙玉說道,「敦欲谷派兩萬人奇襲代州失敗損失慘重,以他的智慧肯定會猜到是我臨陣倒戈投誠了唐軍。既然對我已經不再信任,那麼奇襲幽州的計劃肯定會作廢。」

    胡伯樂不無遺憾的道:「這麼說來,我們是白忙活了一場?」

    「也不能這麼說。至少可以讓突厥人和契丹人知道,我們已經有所防備了。」事到如今,劉冕也只得如此說道:「戰爭畢竟不是什麼好事。能少打幾仗,就少打幾仗吧。這一回突厥人可是吃了大虧,數萬兵馬折損下來可是大傷元氣。我們燕然軍也傷亡慘重而且成了疲憊之師,更重要的是戰火燒了這麼久,邊關的百姓人心惶惶,不是什麼好事啊!」

    芙玉長長的吁一口氣:「不打仗還好一些……上次見到一下死那麼多人,我到現在每天都還做噩夢!」

    第二天清晨劉冕方才從驛館裡走出來,就遇到都督府地官吏來請。說大都督趙有重要事情請他相商。

    劉冕來到大都督府。趙遠遠地就哈哈大笑迎上來:「劉將軍,你可真是一員福將啊——來來來,今天有好事告訴你!」

    「何等好事?」劉冕疑惑問道。

    「先看這封信。」趙頗為神秘的遞給他一封信。

    劉冕拆開來看,不禁有點婉爾——契丹首領李盡忠寫來地書信。

    信中大概說了這麼幾層意思,一是佩服唐軍的戰鬥力,二是表示絕無反叛大唐之意,不會主動挑起邊疆戰事;三是有意派使者入京拜謁以示友好。

    「呵,我還準備今日和大都督說,契丹人可能不會打這一仗了。」劉冕不禁笑道。「看來他們的確夠滑頭。不僅是不打仗了,還要來主動修好,怕我們去主動尋釁找他們的麻煩。」

    趙冷笑道:「契丹人向來如此狡猾多變。眼看著突厥人在河北的戰局失利,我大唐佔得了絕對優勢,他們就如牆頭草一般朝我們這邊倒過來了。也罷,這種事情我們不便處理,就交還給朝廷去辦吧。劉將軍。你意下如何?」

    劉冕尋思了一陣,說道:「如此也好。能少打幾仗就少打幾仗吧。畢竟也能減少一些咱們自己兄弟的傷亡。不過,不排除這是契丹人混淆視聽的詭計,幽州地戒備仍要加強。等見到了他們的使者再說。」

    「如此甚好。」趙表示贊同。其實他是封疆大吏,這種事情他自己拿主意就行了。就因為劉冕是御前大將。他才特意問一問劉冕的意見。免得拂逆了太后的意思,這官可就不好當了。

    劉冕自己心中暗吁一口氣:幽州之戰終於可以免去了嗎?

    兵法上說,知兵者不好戰。現在劉冕才算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真正上過戰場、懂得什麼是戰爭的人,是不會輕易挑起戰事的。所以兵法上才說,不戰而屈人之兵,上上策。

    三天以後,代州地馬敬臣也派人送來消息,說代州一切正常,並沒有突厥人前來奇襲。劉冕也算是徹底了放了心——看來,這場戰爭是快要結束了。

    當天。契丹人的使者進了幽州,大都督趙和劉冕一起接待。來的使者,是契丹首領李盡忠的親信部酋、契丹八部的首領之一孫萬榮。孫萬榮地曾祖父孫叔曹,曾率眾在武德年間歸附大唐,被武德皇帝封為雲麾將軍、遼州總管。在契丹也算是一個有份量地人物。李盡忠譴他為使,也算是表達了誠意。

    孫萬榮說得一口流利的漢話,寒暄客套後特意走到劉冕面前。對他撫胸彎腰行了一禮。

    「孫將軍何故行如此大禮?」劉冕自是不解。

    胡萬榮凜然道:「劉將軍的威名。如今已是響徹草原。契丹八部男兒無人不知。突厥可汗阿史那骨咄錄打造了一名和劉冕頗為相似的金人。放言誰能陣斬了劉將軍為三位突厥阿史那家族的將軍報仇,那名金人就歸他所有。還封部落首領,賞牛羊美女無數。」

    劉冕不禁哈哈的大笑:「骨咄錄還真是看得起我!怎麼樣,孫將軍可有興趣拿劉某人的人頭回去換取金人?」

    孫萬榮也是哈哈的大笑:「所以在下今日才特意記住了劉將軍的面孔。他日若真的陣中相會,可不能錯過。」

    趙也大笑起來:「劉將軍,這下你可真是名揚天下了。能讓仇人如此記恨,花這麼大地本錢來換你人頭,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呀!」

    「可不是嘛!」劉冕滿在不乎的大笑,「想不到我劉某人有朝一日還能這麼值錢哪!他日死了以後我的頭臚可不能便宜了別人。就讓我的熟人朋友拎著找骨咄錄換金人牛羊和美女去。」

    眾人再度大笑。

    孫萬榮伸手入懷取出一個羊皮包來遞到劉冕面前:「劉將軍,這裡有封書信是在下受人所托帶給將軍的。請將軍收好過目。」

    劉冕接過來當眾拆開來一看,多少有點出乎意料之外:突厥首輔智囊敦欲谷的親筆信!

    ——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