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唐 第一卷 大浪淘沙 第54章 忍字頭上一把刀
    一年未見,李賢並沒有太多改變。他反倒是認為劉冕變化極大,不無驚疑的道:「天官,方才一年不見,你的身體粗壯了不少。想來是練武練的吧?」

    「正是。在下跟隨薛訥學習方天畫戟,苦練了一年。要練這門兵器,不得不將身體打磨得粗壯一點。」劉冕如實回答,然後問道,「玄泰呢?他還好嗎?」

    「順兒被送回長安,與他母親弟妹們相聚去了。」李賢鬆了一口氣,不堪回首的搖頭,「這幾年來……哎,不說也罷。所幸的是現在終於有了翻身之時。我那妻兒在長安也不知道過得如何?」

    「殿下請放心,一切安好。」劉冕微笑道,「在下也正有一事要告知殿下。在下臨行時,太平公主特意將在下喚到她的府第,要我轉告殿下說,貴寶眷在長安後宮一切安好。有她照應著,料也無虞。」

    「太平?」李賢微皺了一下眉頭,然後富有深意的微笑,「她倒是會做人。我這妹子向來冰雪聰明,與母后有幾分相似。」

    「誰說不是呢?這回我回長安,暗底裡她也幫了我一些忙。當然,她這是衝著殿下的面子。」劉冕說道,「不過她也表態了。她雖然願意給殿下幫一些小忙也會與殿下和睦相處,但現在只想和薛紹過上平靜的日子,不想攪進朝堂的許多事非糾紛之中。」

    「唔,人之常情吧。」李賢微自一笑,「女孩子長大了迷戀於情愛,是很自然的事情。母后最疼的便是她了,有她從旁相助,不失為一件好事。不過劉冕,現今朝堂局勢似乎風雲斗變,你可有嗅出什麼特別的味道來?我看你今日打的旗幟,都換作了金白鑲紫旗。以前我大唐的旗幟,不都是紅旗嗎?」

    「看來殿下也感覺到了。」劉冕拿起茶杯緩緩啜了一口,心中暗忖:現在,差不多是時候跟他說那些了……

    於是道:「殿下,在下與你同生共死一場,有些話也不想瞞你了。這一年來,在下在長安所見所聞總結歸納起來,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什麼結論?」

    劉冕表情嚴肅:「太后……恐怕要稱帝!」

    「什麼?」李賢嚇了一彈,不自禁的一下提高了聲音,馬上又自己意識到壓低了嗓門,「何出此言?!」

    「殿下勿驚,聽我細言。」劉冕不急不忙,「殿下遠在巴州,對關內的許多事情畢竟不瞭解。其實除了改旗易幟,太后還做了許多其他的事情來為自己稱帝鋪路。她囚帝於偏殿自己臨朝稱制,這個想必殿下已是知道的了。此外,她將自己信任的北門學士中的幾人提拔做到了宰相,又將自己的侄兒武承嗣提拔成了宰相,借此增加了自己在朝堂之上的實力。與此同時,當朝首輔裴炎卻正好自己撞上了刀口,被太后一舉拿下了。」

    「裴炎的事情我聽說了。」李賢有些焦慮的急道,「這個裴炎,是不是也太有些得意忘形了?他以為他是當朝首輔、輔政二十餘年太后不敢動他了?虧他也是老到持重的老宰相了,居然敢輕視太后的決心和膽氣。眼看著徐敬業謀反,他應該非常堅決的維護朝廷主持反叛才是。怎麼能拿徐敬業為要挾來逼宮太后呢?他這是高估了徐敬業,小看了太后。他若是倒下,我大唐關隴仕族將面臨沉重巨大的打擊,從此再無力對抗太后。」

    「事情恐怕不會這麼簡單。」劉冕語音沉沉說道,「無論裴炎會不會自己跳出來,太后恐怕都不會輕易放過她。太后要稱帝,怎麼可能不與關隴仕族門閥交鋒?不過,太后啟用殿下來掛帥,你莫非就沒有感受她的深層用意?」

    「不錯,我已經感覺到了。」李賢眉頭深皺,緩緩點頭,「這當中有幾層原因。表面上看,以我掛帥,可以讓徐敬業等輩蠱惑天下的陰謀和野心不攻自破。他們號稱匡復廬陵王復辟,其中卻沒有李唐皇室之人參預,因此就是個最大的致命傷。以我掛帥,無疑就是先抽了他們一個大耳光。其次……太后最深層的用意,恐怕還是在以我立威,向關隴仕族遞送一個號令。既然連我都歸附太后了,那些仕族門閥哪裡還敢與之作對?與此同時,裴炎又不合時宜的跳出來冒犯太后……哎,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莫非,蒼天真的要讓我那母親當上皇帝麼?」

    「不必猜測了,蒼天的確是有這個想法。」劉冕苦笑道,「太后已經改洛陽為東都,在文水縣建了武氏七廟。同時,追封武氏五代先祖為王。」

    「什麼?」李賢愕然吃了一驚,「歷來只有天子可建七廟,太后居然幹這種事情了?武氏一族起身於并州屬於關東庶族。她改洛陽為東都豈不是要準備遷都洛陽,拔起李唐在關隴的根基,向天下昭示武氏主宰天下的時間已經到了?」

    「我看就是這麼個意思。」劉冕一點也不像開玩笑,正色說道,「而且以在下看來,太后稱帝的決心不容改變。同時最重要的是,她不僅有這個決心,也有這個實力。現在唯一所缺的,就是順理成章的『名份』和讓人認可的輿論。」

    李賢雙拳緊握,驚訝、惶恐、憤怒的神色瞬息萬變,怔怔的看著劉冕,半晌說不出話來。

    「殿下,你要冷靜。」劉冕平聲靜氣,「忍字頭上一把刀。忍常人所不能忍,方成大事。」

    李賢鬱結的眉頭,終於是緩緩舒展開來,仍然痛苦的搖頭:「我李唐百年基業……竟要毀於今日麼?!」

    「依在下看來,倒也不一定就是毀了。」事已至此,劉冕也只能這麼勸慰李賢,「太后縱然是自己稱帝,哪怕改去國號年號,也不敢毀了李唐的國體。李室皇家宗廟可存,大的典章制度廢棄不去,就連天下格局,她也無法做出徹底的改變。與此同時,她也必須依靠李唐遺留下來的綱體治國,必須借助李唐貴族們的力量相助。所以,殿下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減少李唐的損失,保存實力。」

    「我能做什麼?」李賢精神一振,大概體會到了劉冕話中深意。

    劉冕拱起手來,鄭重一拜:「殿下英明,自然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后如若當真要稱帝,或是已經稱帝了,肯定會要對李唐宗室大揮屠刀,會對李唐遺留下來的仕族門閥趕盡殺絕,這樣她才能培植起支持自己的仕族門閥來。殿下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保存李唐宗室的血脈、減少李唐舊部門閥的損失!——恕在下說句大不韙之言:太后已是年過六旬之人,終有一天要龍馭歸天。到那時候,李唐就會有機會得到匡復!如果能在現在盡可能的多保存一點實力留下來,到時勢必好處無窮!」

    李賢呆栗半晌,突然一下激動的抓住劉冕的肩膀:「天官,想不到你竟想得如此透徹,深謀遠慮,實在令我欽佩!」

    ——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