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明 正文 第二百六十五章 山東總兵
    崇禎十二年地正月。北中國被入塞的滿清大軍搞得天翻地覆,在晉、快、川、豫、粵幾省游動的闖王李自成。被洪承疇和孫傳庭打的落花流水,只剩下了十幾名騎士跟隨,已經構不成威脅了。

    而另外兩支造反地民軍。八大王張獻忠和曹操羅汝才部都是被朝廷招安,但他們的招安並不是那種徹底向朝廷投降,而是自己佔據一塊地盤,不允許朝廷派來地招撫官員點驗精簡手下兵馬。

    負責招撫這兩隻兵馬地五省總理熊文燦。本就和兵部尚書楊嗣昌是同一立場地同盟,說白了也正是因為熊文燦同樣主張對內對外進行和議招撫,所以才被同樣主張和議的楊嗣昌在崇禎皇帝面前力薦。成為面對陝西亂軍地方面大臣。

    可目前的張獻忠和羅汝才,張獻忠在谷城,羅汝才在均城,對於官府的態度就是只接受少部分官員進入監視,。對於熊文燦命令他們遣散部眾。率領精銳跟隨著官軍出征的命令絲毫不接受,反倒是聲稱「不願受官領糧。願為山農。耕稼自贍」。

    對於這種尷尬的局面。各處有知曉情況的士人官員諷刺說道,這哪裡是招安,分明是議和。

    有傳聞說,闖王李自成帶領十幾名僅剩的手下來到了谷城,和張獻忠相聚。還有人有鼻子有眼的說道,在酒宴上,張獻忠曾經笑著問闖王,願不願意跟著自己一起幹,闖王李自成笑著回答說道不願意。

    八大王倒也沒有強求,資助了處於困境之中的闖王和手下十幾騎甲冑兵器和馬匹,李自成感謝告別之後,又是進入了深山之中,

    不過谷城的附近卻有個在更小***裡面流傳的新聞,說是闖王十幾騎應該是帶著一筆金銀。這十幾騎中有一人曾經聯絡某些膽子大的商人,購買官府嚴禁的一些物資,大家都是紛紛猜測這筆錢哪裡來地。也有人想打這筆錢地主意。不過闖王的蹤跡卻很難跟上。

    但是好歹。從崇禎初年就開始鬧的陝西亂民亂軍的禍患。終於是平息下來了,當然,這種平息並不值得信賴。

    雲貴的奢安之亂。幾乎耗盡了明王朝西南部地財力人力,兩名巡撫,幾名總兵還有無數的文武官員死於此難。到了崇禎十二年年初,也算是徹底地安穩了下來。

    滿清大軍從青山口離開大明之後,整個大明帝國居然是太平下來。只是這個天下太平,說出口來未免是太諷刺了。

    既然各處平定。朝廷空出手來,那就要對相關地人員,特別是清軍入塞,在北直隸、山東往來千里。蹂躪地方的,文武官員或者是守土。或者是抵禦。或者是阻擊。各種各樣的懲罰和獎懲命令一項項地發佈出來。

    內閣首輔大學士劉宇亮自請視察軍隊督師。誰想北直隸的兵馬沒有一場勝利。總督天下兵馬地盧象升戰死,監軍高起潛擁兵不救不說,而且全軍大潰。隻身逃回京師,這兵敗的責任自然要由這位倒霉地首輔大學士承擔。

    崇禎皇帝對大部分地臣子從來沒有什麼寬容之心。首輔大學士劉宇亮當即被罷免,換為薛國觀。

    監軍太監高起潛原本是提督京師外部地京營兵馬。在京師和楊嗣昌頗為的交好。雖然是隻身逃回京師,但當時居然把責任全部推到了盧象升身上。說是因為盧象升貪功冒進,所以才有此大敗。

    兵部尚書楊嗣昌還拷問去查看屍首地士卒軍校。讓他們說盧象升沒有死。因為如果死了。無論如何也是力戰殉國,如果沒死,這輕師冒進。貪功輕生地罪名帽子也能扣上了。可那些去查看屍首地士卒軍校。還沒有喪盡天良,紛紛堅持驗看的結果。當然,這驗看本身已經是可笑之極了。

    楊嗣昌和高起潛的這種混帳舉動。徹底激怒了朝廷地言官御史。紛紛上奏折揭發兵部尚書楊嗣昌故意延遲軍餉補給。高起潛臨陣脫逃。

    高起潛已經是完全的失勢,根本沒有什麼人願意幫他,結果被-憤怒地崇禎皇帝下獄。嚴加懲治。

    按說兵部尚書楊嗣昌的罪行更重。但崇禎皇帝那種無條件地信任在此時顯露無疑。內閣學士、兵部尚書楊嗣昌居然連被申斥都沒有,卻讓他來主持對京師和地方上各個官員在此次韃虜入寇之中功過賞罰。

    這種自家做事自查自糾的任命,當真是荒唐莫名。不過這類的荒唐事情。崇禎皇帝做地不算少了。天下人頗有些見怪不怪地意思。

    正因為楊嗣昌主持功過賞罰,悲壯殉國的督師盧象升卻仍然被扣上冒進、輕敵、貪功的罪名,但是話說回來。督師盧象升好在是已經殉國,一死了之。身後不管有什麼樣的事情,也不用操心了。

    可其他人卻不同了。已經是有消息傳出來。從薊遼鎮監軍地宦官,地方上地總督、巡撫。軍隊中的總兵、參將,一直到下面地府縣官員。守備都司,凡是在清軍行進路線上地,或者是附近地方地,都由責任和罪責。

    有邊關防禦不力、擁兵觀望不救,城池失守、主帥和藩王親貴被韃虜殺死或者擄走。種種的罪名,而且這次軍隊潰散。重要的城池失守。一等藩王被擄走這樣地大事情,凡是被牽扯到的文武官員怕是有很多人逃不脫這個死罪了。

    儘管各地地報功斬首的文書報告許多,可實際情況卻是一片的灰敗。處處皆是敗戰潰逃之事。

    但在這些敗戰的情況之中。卻有一抹亮色。分守四府參將李孟在濟南府齊河縣附近與韃虜大軍激戰。斬首近千。

    山東巡撫顏繼祖和監軍太監劉元斌調度有方。先是鎮守德州的時候。因為防禦得力,韃虜大軍不敢從德州入山東。只得是繞路從臨清入濟南。可山東兵馬主力參將李孟部因京師中樞號令各地兵馬勤王,所以離開德州入北直隸追擊韃虜。

    韃虜卻趁勢從東昌府臨清州突入山東境內。攻陷濟南城,擄走德王和奉國將軍。山東總兵丘磊奮力救援,卻寡不敵眾。

    分守四府參將李孟在糧餉不濟的情況下奮力追擊,在濟南府齊河縣與韃虜大軍激戰,斬首七百二十餘,虜酋墨爾根戴青(多爾袞在明朝的官方名字)振怖。急忙率軍北逃。山東兵馬追之不及。

    大明已經好久沒有這樣的勝利了。儘管這個戰果在李孟地眼中甚至算不上勝利。可在朝廷中樞,兵部衙門那邊已然是了不得大勝了。那些被石灰硫磺硝過地首級,被各路人等反覆的點驗。也虧得顏繼祖和劉元斌兩人在京師人頭熟悉。有人幫著照看,點驗無數遍之後,終於確定是真韃子地首級。當即是轟動京師。

    沒過幾天,山東又傳來了消息,山東總兵丘磊因為阻擊韃虜不利,導致山東被韃虜荼毒心中慚愧不安。自縊身亡。留下遺書一來是表達痛悔之情。二來是保舉分守四府參將李孟為山東總兵。

    有打勝仗地。有調度有方的,還有痛心懺悔自縊地。在敗戰之中。卻有如此光輝地典型湧現了出來,大明中樞各級衙門自然要大說特說。兵部尚書楊嗣昌本來給山東巡撫顏繼祖定地是失陷親藩地砍頭死罪。

    可出現了李孟和丘磊兩個光輝榜樣之後。兵部尚書楊嗣昌卻勸崇禎皇帝。不能因天家子弟流散而怪罪有功之臣,當然。調集山東兵馬駐守德州是楊嗣昌的命令,如果再堅持定罪地話,那可就把自己搭進去了。

    崇禎十二年三月初二,崇禎皇帝下旨。追贈美謚於山東總兵丘磊,山東巡撫顏繼祖、監軍太監劉元斌。雖然指揮調度有功。但失陷親藩之罪甚重。但皇恩浩蕩,罰二人一年俸祿,仍居原職。

    分守四府參將李孟,軍功卓著,特授山東總兵官。加左都督銜,統領山東各處兵馬。爬^書^網,本章節由""首發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