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 章節目錄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戰長城邊(十二)
    第一百四十二章三戰長城邊(十二)——

    得了王崤峻的指示,錢遠山立即下去安排。當晚子時之後,「飛龍軍」騎兵團主力及「游騎兵營」全部——關內僅留下了騎兵團的一個連以備不時之需——在穆特爾的率領下,打開榆關(山海關)南側關門,人銜枚、馬裹蹄,悄無聲息的魚貫而出,隨後兵分兩路,很快便消失在關城兩側連綿的群山之中。

    與此同時,在榆前(山海關)北門,近千名攜帶著鍬鎬的「飛龍軍」、「保安軍」兵士在王峰的率領下縋城而下,藉著相對比較明亮在月光,開始在關城前百步之內進行掘土挖坑、豎樁縛網,全力進行土工作業。

    第二天,應歷九年(顯德六年)陰曆四月十四卯時末,天還沒有亮,駐紮在榆關(山海關)內的穿越團隊武裝已然吃罷早飯,「飛龍軍」步兵在各級指揮員的帶領下開始進入城頭之上的作戰位置,進行臨戰前的最後準備,而炮兵則開始在關內佈置發射陣地,放列火炮。

    就在穿越團隊武裝全力準備即將開始的進攻時,正在作戰指揮室內等待昨晚出關的穆特爾發來最後確認信息的王崤峻、錢遠山、王峰等穿越眾卻突然接到關城南門守軍的報告,說是南門外約兩三里處塵頭大起,似是有一隊騎兵正在向關城行進。雖然因為距離較遠無法知道對方的身份和確切的數量,但根據揚起的塵土來判斷,來者的數量應該在二三十騎左右。

    得到南門守軍的報告,王崤峻和錢遠山的第一個反應是一樣的——這應該是趙匡胤到了。儘管王、錢二人對自己的判斷都比較有信心,但大戰在即,任何疏忽和大意都是不能允許的。因此,王崤峻在接報後,依然命令關內留守的唯一一個騎兵連出南門,前去查驗對方的身份。

    二三里的距離,對於騎兵來說須臾即到。騎兵連出關沒多長時間,便派人送回來了消息,證實來人確如王崤峻和錢遠山所料,正是被柴榮任命為勞軍正使的趙匡胤和他的二十來名隨從人員。

    確認了來訪者的身份,王崤峻一面讓王峰出關去迎接,一面重新將注意力放回正在緊張進行的戰前準備上。在王崤峻看來,既然已經在前一天晚上與錢遠山定下了應對之策,那麼現在只需依策行事便可,沒必要為趙匡胤的到來而分心——畢竟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進攻契丹軍,而不是招呼趙匡胤。

    王峰離開城頭約莫半盞茶的工夫,便重新回到了城上。不過,與下去的時候不同,此時在他身後跟著兩名武將打扮的人。前面一人三十來歲年紀,生得身材魁梧、面色黎黑,正是王崤峻和錢遠山意料之中的「客人」——趙匡胤。而趙匡胤身後跟著的那人,看年紀二十歲出頭,同樣生得身材魁梧,眉眼間與趙匡胤有幾分相似之處,只是更年輕一些,面色也較趙匡胤要白淨一些,長得更帥氣一些。待與王崤峻、錢遠山等人互相見過禮後,趙匡胤一指身後那年輕人,說道:「這是本官的胞弟匡義,此番也是奉了皇命,與本官一起來榆關勞軍。」說著,又向自己的弟弟介紹了王崤峻和錢遠山的身份。

    聽趙匡胤介紹其身後的就是趙匡義,無論是王崤峻還是錢遠山既覺得有些意外,又覺得有些神奇。說意外,是因為此時的趙匡義尚未嶄露頭角,大家提到他時通常都是說「趙大人的胞弟」。這次卻被柴榮派來協助他的兄長,多少有些出乎王、錢等人的意料——在前世的歷史中,趙匡義也是到了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時候,因為出力不小才一舉成為大宋開國過程中的有功之臣,並漸漸在大宋朝廷中有了自己的勢力。

    說神奇,是因為站在自己面前是乃是前世的歷史中大宋帝國的頭兩任皇帝。能在同一個場合,同時見到未來可能成為同一朝代皇帝的兩個歷史名人,這樣的經歷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夠碰到的。畢竟皇帝這個職業通常都是子承父業,兩任皇帝之間的年齡跨度一般情況下都會比較大,能像現在這樣與兩個皇帝一起侃侃而談的機會很難遇得上——除非老皇帝得天下時兒子已經成年,或者其在位的時間特別長。

    當然,對於王崤峻和錢遠山來說,這種見到歷史名人時的興奮心情只是一閃而過——一來現在二人的心思都放在即將展開的戰鬥中,二來歷史名人見的次數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因此,略一愣神後,王、錢二人便恢復了常態,上前與趙匡義彼此見禮。

    互相介紹完畢,眾人又寒暄了一番後,趙匡胤將話題一轉,對王崤峻說道:「本官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趙大人有話但講無妨。」王崤峻答道。

    趙匡胤斟酌了一下用詞,這才說道:「本官剛剛進關時,見到二位將軍麾下的兵士們正在列隊、架設器械,想必今日『清園』私兵是想要主動進攻關外的契丹軍了?」

    「趙大人所料不錯,吾等兄弟確實決定要於今日對關外契丹軍大營發動進攻。」王崤峻如實答道。

    趙匡胤聞言雖略有遲疑,但還是說道:「按說本官此次前來榆關,只是奉皇命犒勞『清園』私兵眾將士,原本不該對諸位將軍排兵佈陣、戰法謀略說三道四。但此戰畢竟關係幽雲之戰的最後結果、關係到朝廷此次北伐幽雲能否得獲全功,本官身為朝廷重臣、禁軍將領,既然來到了榆關、見到了諸位將軍於戰法上的不足之處,說不得也要囉嗦幾句,還望諸位將軍不要介懷。」

    王崤峻、錢遠山乃至包括王峰在內,眾兄弟聽到趙匡胤的這一番話,都覺得有些意外之外。一方面,他們實在想不出自己計劃了多日的進攻戰術有什麼錯誤,居然會被一個對「飛龍軍」、「保安軍」沒有什麼瞭解、對穿越團隊武裝慣常的戰略戰術一竅不通的趙匡胤看出其中的不妥之處。另一方面,眾兄弟也對趙匡胤對自己這般坦誠、毫無遮掩的態度感到吃驚——對方的這種行為其實是很失禮的。畢竟在他們看來,趙匡胤此行最大目的是探聽穿越團隊武裝的虛實,而己方如果因為戰略戰術問題而受挫,對對方其實是有好處的,因為這恰恰暴露了己方的弱點與不足。面對這種情況,趙匡胤保持沉默遠比當面提出要有利得多。

    「或許是趙匡胤怕自己這邊因為所謂的「戰術不當」而丟了榆關,從而給後周朝廷的北伐帶來不利影響,這才不顧禮節,當面提出穿越團隊武裝在戰略戰術上的不足之處?」王崤峻一邊暗自思忖著,一邊非常大度的回答道:「趙大人乃百戰名將,於戰陣上的安排、戰法上的應用遠比吾等兄弟精通的多,能夠為吾等兄弟指點一二,吾等兄弟正求之不得,也豈會有什麼不滿之處。還望趙大人能不吝賜教,吾等兄弟洗耳恭聽。」

    見對方對自己的舉動並沒有任何反感的意思,而且作為「清園」兄弟中說話最管用的王崤峻不但不發怒,反而對自己的這種表現非常讚賞,趙匡胤也就再無顧忌。他一指關內正在忙忙碌碌進行最後戰鬥準備的穿越團隊武裝,說道:「據本官所知,原榆關守軍目前都被送進營盤、嚴密看管。也就是此次作戰諸位將軍只會以自己麾下將士為主,而據本官觀察,汝等在關內的守軍不超過五千人,且並非人人都配有火器。要想以關內這麼一點守軍來對付關外契丹人的十萬大軍,而且還是主動出擊,以不過五千餘步軍去對付由契丹皇帝親率的契丹精騎,這無異於以卵擊石。更何況諸位將軍不但要主動出擊,而且還想藉此給對方以重大殺傷。

    雖說保興莊一戰貴軍大獲全勝,基本全殲了幽雲契丹軍主力。但一來那一仗貴軍應該是以近兩萬人馬對付契丹軍的七萬大軍,雙方在兵力的對比上並不是非常的懸殊。二來,保興莊一戰貴軍之所以能夠完成對幽雲契丹軍主力的圍殲,除了諸位指揮得當、將士用命外,那裡的地形也對圍殲戰非常有利。當時幽雲契丹軍主力大營的北面是貴軍主力、西邊是連綿的群山及貴軍偏師、東邊是無法泅渡的白溝河、南邊是朝廷大軍的營盤。對於已然潰不成軍的契丹人來說,無論他往哪個方向逃竄,都只有死路一條。

    可是,關外的這支契丹援軍卻與幽雲契丹軍主力不同。一來,汝等如今是以不足五千人馬對付契丹人的十萬大軍,雙方兵力對比的比例遠比當初保興莊一戰時高得多。二來,汝等手下皆為步兵,即便汝等能佔據上風,面對對方數萬騎兵,汝等就是想擴大戰果、大量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也只能望塵興歎,根本就沒有追上對方的機會。因此,本官以為,與其冒險對契丹軍發動主動進攻,不如一面據關堅守,一面調集貴軍主力、特別是騎兵前來助戰,然後再與契丹軍決一死戰,或可在榆關重現保興莊大捷那激動人心的一幕。」

    聽了趙匡胤的擔心,王崤峻和錢遠山、王峰等人一時無語,不知道該如何向這位或者是出於好心而善意的提醒自己、或者是為了後周朝廷能夠順利收復幽雲而不願意「清園」私兵敗於契丹人之手、抑或者只是想通過這樣的說辭來誘使王崤峻等人向其和盤托出「清園」私兵真正實力的趙老大解釋己方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戰術,一方面是對己方兵馬戰鬥力的絕對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目前敵我雙方的態勢使然。

    最終,還是王崤峻在斟酌了一番後,結合著穿越團隊武裝駐紮於榆關這部分隊伍的真正實力——至少讓他知道己方是有騎兵部隊的、穿越團隊武裝目前所面臨的戰場態勢——需要防守整條長城防線,以及契丹人所使的聲東擊西的計策等等方面,向趙匡胤詳細進行了介紹,並向對方表明己方作戰向來謹慎、從不打無把握之仗的原則。

    聽完王崤峻的介紹,趙匡胤連連點頭,一面不住的稱讚「清園」私兵乃是以一敵百的強軍,一面卻在心裡暗暗對對方的強大自信和強悍實力咂舌不已,並對官家以先斬後奏之策派自己前來榆關探底「清園」私兵的行為深以為然——若非如此,自己也就沒有機會向對方提出自己對其戰法的擔心,並因此從對方口中瞭解到許多此前根本不知道的情況。

    對於趙匡胤的稱讚,王崤峻等人自然是連連謙遜。待雙方又客套了幾句之後,王崤峻見與穆特爾約定的時間將近,而己方士兵的戰鬥準備已然做得差不多了,這才止住話頭,轉而請趙匡胤觀戰。對此,一心想要一探「清園」私兵真正實力的趙匡胤自然是毫無異議。

    ;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