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權相 正文 第四卷 川中義 第二十九章 伏擊
    嘀!」最純粹的蒙古騎兵骨哨聲在大巴峻嶺中迴響,同樣最純粹的蒙古鐵騎排著最標準的多個縱隊在飛速馳騁蒙古騎兵這個陣形可不簡單,乃是鐵木真時代就已經縱橫天下無敵手的最標準陣形,作為蒙古傳統的繼承,阿里不哥大汗的軍隊自然要採取這個陣形。只可惜巴山山脈的山道太過狹窄,蒙古騎兵無法把隊形完全展開,否則那場面才叫做壯觀。

    以輕騎兵為主的蒙古鐵騎速度極快,離開金州城才半個多時辰,前鋒部隊就已經現了宋軍高鳴部隊的蹤跡,同時宋軍也迅速現了大量蒙古鐵騎逼近,當下宋軍立即拋棄營寨和輜重向南撤離,擔任阿里不哥軍前鋒的脫裡赤副將怯烈門緊追不捨。因為宋軍隊伍中存在兩千輕步兵,撤離速度再快也比不上全是騎兵的阿里不哥,所以怯烈門沒用多少時間就追到了宋軍的原宿營地邊緣,而宋軍步兵僅離開大營不到二十里,怯烈門大喜,忙喝道:「追!殺一個蠻子兵獎錢一貫!」

    「轟隆!轟隆!轟隆!」怯烈門的話音未落,道路正中的地面上忽然響起三聲霹靂巨響,碎石泥土漫天飛舞,蒙古軍的騎兵隊伍中也響起了一片士兵驚叫聲和戰馬驚嘶聲,不少戰馬受驚難控,慌不擇路間竟馱著士兵摔下路旁溝渠山崖,頓時摔死了十餘人。而在道路正中處,卻出現三個兩丈多寬的土坑,坑中青煙裊裊,顯然是火藥爆炸後留下的痕跡,坑邊還有十幾具血肉模糊的戰馬和士兵屍體,全都已經當場斃命。

    「有埋伏!停!」怯烈門大驚失色緊喝住隊伍,前鋒騎兵依次勒住馬頭,張弓搭箭全面戒備,同時仔細搜查周圍有無其他埋伏可宋軍埋在地下的乃是拉環式地雷,此刻連被戰馬絆拉的細繩都被炸飛了,蒙古騎兵又能找到什麼?

    這時候,位於中軍的脫裡赤聽到爆炸聲已經趕到了現場查看,見自己的騎兵連宋軍的尾巴都沒摸到就折損了二十餘人,脫裡赤自然是氣得七竅生煙。可是已經逃到遠處的宋軍步兵顯然並不滿足然又整齊用蒙古語大喊,「狗韃子,有種來追宋爺爺,宋爺爺有骨頭餵你們!」幾千士兵同時大喊,聲音何等雄壯,直震得大巴山脈群山回應谷轟鳴,也氣得蒙古騎兵暴跳如雷,脫裡赤哇哇大叫「追,追上去殺光蠻子!給弟兄們報仇!」

    「咻嘀!」衝鋒的骨哨聲再度響起,蒙古騎兵又一次奔騰起來,殺氣騰騰的撲向二十來里外的宋軍後隊軍後隊則又拔腿就跑。不過士兵的兩條腿無論如何是跑不贏戰馬的四條腿的,等到蒙古騎兵的前隊跑到宋軍步兵原來所在位置時,宋軍才跑出六七里路,可不等蒙古騎兵高興起來,衝在最前面的戰馬忽然又紛紛慘嘶著摔倒,把馬上騎兵摔了半死個倒霉蛋還被後面全力衝鋒的同伴馬蹄踩中,一命嗚呼。而前方的宋軍步兵又大罵起來「狗韃子,有種來追宋爺爺爺爺有骨頭餵你們!」

    「生什麼事了?」脫裡赤親自衝到前隊檢查情況,現十來匹戰馬摔倒在地上慘嘶掙扎而戰馬的馬蹄上鮮血淋漓,幾個蒙古騎兵慘叫著答道:「扎馬釘,我們的戰馬踩中扎馬釘了。」順便說一句,步兵阻止騎兵追擊的扎馬釘同樣是四川漢人明,這玩意灑在開拓平原上用處不大,灑在四川狹窄的山道上卻神效非凡。

    「下來,砍樹掃扎馬釘!」連連吃鱉卻連宋軍的一根毛都沒摸到,脫裡赤的火氣算是被徹底撩起來了,大吼大叫命令士兵砍伐樹枝清掃道路。蒙古士兵依令而行,迅速下馬砍伐樹木,他們的戰馬則在路邊啃食青草,好不容易等到士兵把隱藏在草叢中的扎馬釘掃光時,他們放韁的戰馬忽然又慘嘶著摔倒在地上,口吐白沫的抽搐掙扎。脫裡赤這才醒悟過來,「路邊的草叢被灑了砒霜水,快把戰馬嘴包住。」

    「狗韃子,有種就來追宋爺爺!」前面的罵聲還在迴盪,距離卻並不十分遙遠。

    氣得全身抖的脫裡赤二話不說,馬上又指揮全軍追殺。不過這回蒙古騎兵也學乖了,奔跑的速度稍微慢上一些,生怕愛馬又被扎馬釘扎傷。不過這一次宋軍阻攔他們前進的卻是道路狹窄處堆積樹木點燃,以烈火阻攔蒙古騎兵的前進速度,當然了,宋軍少不得又破口大罵幾句,撩撥蒙古軍隊和脫裡赤的怒氣。

    「狗蠻子。我倒要看看。是你們兩條腿跑得快。還是我們地戰馬跑得快?」差點氣瘋過去地脫裡赤鐵了心要追上這支宋軍報仇。馬上又指揮部隊清除火堆。這時。後面追來一名傳令兵。大聲叫道:「脫裡赤將軍。劉整將軍命小人捎來口信請將軍小心宋人誘敵深入。將我軍誘入埋伏圈。」

    「滾回去告訴他。老子知道怎麼辦!」正在氣頭上地脫裡赤大吼道:「叫他趕快回興元府接應劉太平和渾都海。老子今天非殺了這支蠻子軍隊不可。」傳令兵無奈。只得回馬趕回金州帶信。脫裡赤則清掃了火堆後繼續追擊。

    ……

    就這樣。一個逃一個追。宋軍利用四川山道地崎嶇地形從容撤退。不時在狹窄地道路上撒些扎馬釘、埋幾顆地雷、點幾把火。在水草肥美地地方撒些砒霜毒馬。遲滯蒙古騎兵地追擊速度還能少量殺傷敵人。更不時整齊大罵阿里不哥地祖宗十八代幾句。逐漸把蒙古騎兵引入了達州腹地。而脫裡赤仗著最純粹地蒙古騎兵對後勤幾乎不需要什麼依賴。幾次拒絕劉整派人送來地收兵建議。只是一味地緊追不捨。誓要把這支摸老虎鬍鬚地宋軍孤軍碎屍萬段。

    四川地崎嶇山道確實很不適合蒙古騎兵機動。有時候蒙古軍隊明明已經就能看到宋軍步兵在對面半山地山道上行軍。卻因為山澗阻隔法傷敵。只能沿著狹窄地山道轉過山凹。沿路追趕上去。可等到蒙古騎兵追上去時。宋軍早就用各種花招把道路堵塞和破壞了。逼得蒙古騎兵只能停下來開闢道路。然後再行追擊。雖說蒙古騎兵死死咬住了宋軍後隊地尾巴。與宋軍後隊相隔一直在十幾里距離。卻始終無法完全追上當然了。脫裡赤地部隊也不是完全沒有斬獲後有數十名宋軍步兵因為體力透支或崴腳而落單。被阿里不哥軍生生砍成了肉醬。可這也絲毫不能壓制阿里不哥心中地怒氣。阿里不哥軍仍然追著宋軍地主力不放。

    追著追著。宋軍步兵數量越來越少。其中有落單被殺地有乘著夜色成建制逃入深山老林抄小道返回地不要問補給問題。這是宋軍北上金州地路線。補給早藏在深山老林裡了。到了第二天清晨軍隊伍中乾脆就只剩下了兩千騎兵。由高鳴率領著與阿里不哥軍周旋。不過這麼一來。宋軍騎兵也沒辦法再埋地雷和堵塞道路場追擊戰也完全變成了騎兵之間地腳力較量。雙方地總體速度都大為提升。

    川道的行軍記錄是由南宋名將吳保持,在饒鳳關之戰中率領兩千騎兵一天一夜行軍三百里,阿里不哥軍和來自臨安的宋軍騎兵都不是十分熟悉四川地形,行軍速度自然是絕對不可能打破這個記錄但也差不了多遠了。從金州和達州交界處開始行軍,宋軍騎兵和蒙古騎兵才用了一天一夜時間就抵達了達州府治地通川城附近中經過的東鄉城大門緊閉,宋軍騎兵沒入城裡赤也沒興趣去攻打那座小城,只是緊追宋軍不捨。

    眼看位於山腰通川城已經遙遙在望裡赤正擔心宋軍騎兵入城逃命時,高鳴率領的宋軍騎兵忽然勒住馬頭身迅速布下迎敵陣勢。脫裡赤大喜過望卻又擔心中伏,回顧一下左右,現自軍正位於一個被山峰包圍的小型盆地正中,道路兩側雖然都有長滿樹木的山峰,地勢卻相對開闊,正是騎兵用武的最好區域。脫裡赤稍微放下心來,舉刀大吼道:「吹號,列隊衝鋒,殺光宋蠻子!」

    「嗚!」蒙古騎兵還在列隊的候,號角就已經吹響不過卻不是蒙古軍隊的號角,而是盆地四周的山峰上響起號角。不等脫裡赤回過神來,身後已是殺聲震天,不知從那裡冒出一支宋軍步兵隊伍,搶佔了盆地北側出口的狹窄地帶,在道路上布下疊陣,堵塞了阿里不哥軍北上撤離的道路。同時西南面的盆地入口處也出現了源源不絕的宋軍隊伍,步兵和騎兵都有,兩側山峰上更是豎起無數宋軍軍旗,將脫裡赤的萬餘騎兵團團包圍。

    「賈似道!賈似的帥旗!」一個認識漢字的蒙古士兵指著南面的山峰至高點大叫起來。脫裡赤抬頭一看,見南面山頂上果然豎起了一面巨大無比的朱紅大旗,上面還有一個看不懂的漢字,脫裡赤吃驚問道:「賈似道老賊不是去遂寧了嗎?怎麼會出現在達州?」

    沒人能回答脫裡赤的問題,只是上一聲炮響,埋伏在盆地四周的宋軍隊伍同時吶喊,一起殺出。

    脫裡赤心知中計,果斷命道:「兩翼反衝鋒!這個盆地地形開闊,適合我們作戰,先衝散兩翼敵人再突圍。」

    確實,川附近的這個盆地底部是比較開闊,最寬處足足有七八里的距離,很是適合阿里不哥軍的騎兵衝鋒。不過宋軍步兵也不傻,並沒有直接衝下山和蒙古騎兵硬拚,而是搶佔山道有利地形,以弓弩亂射靠近的蒙古鐵騎,蒙古騎兵也以弓箭還擊,盆地兩側殺聲震天,箭飛如蝗,雙方都有士兵不斷倒下。

    ……

    與此同時的宋軍帥旗,本應該身在遂寧的賈老賊一邊用望遠鏡仔細觀察戰場,一

    謀子聰討論宋軍和阿里不哥軍的優劣。賈老賊讚道的蒙古鐵騎果然名不虛傳,被我們包圍了還能不慌不亂,冷靜反擊,難怪這樣的軍隊能橫掃天下無敵手。本官堅持來親自指揮這場伏擊戰,瞭解阿里不哥部隊的真實戰鬥力,還真是來對了。」

    「自從進入中原以後忽必烈的軍隊已經蛻變了不少,戰術、武器和兵種都豐富了許多。阿里不哥的軍隊卻保持原樣沒有改變。」子聰也是一邊觀察著戰場,一邊向賈老賊講解阿里不哥軍的優劣勢和戰術特點,「阿里不哥的軍隊通常戰術是這樣,軍隊分為五個橫隊,彼此間保持一定距離。在平原上遭遇敵人後,他的第一、二隊原地迎敵或稍微退候,保持與敵人的距離,不斷以弓箭制敵。同時另外三隊左右分開助灰塵或山丘掩護,迂迴到敵軍兩翼和背後,待到佈置完畢,主將下達總攻命令,四面便一起殺出,使敵人大亂而聚殲敵軍。」

    「完美的騎兵戰術,如果是在平原地帶,我軍絕對吃大虧。」賈老賊再度稱讚一聲又問道:「既然蒙古輕騎兵戰術已經如此完善,忽必烈又是如何改進?又是如何在開平以北的開闊地帶多次打敗阿里不哥的呢?」

    「忽必烈吸收了金國的武器技術和大宋的步兵戰術,將之揉和在一起,展了一套步騎兵協同作戰的戰術。」子聰解釋道:「忽必烈通常是以步兵正面迎敵兵包抄阿里不哥軍的兩翼和背後。太師你也知道,大宋流失的神臂弓射程通常在二百七十步之外,而蒙古騎兵的標準角弓只能射一百五十步,所以在正面對射中,阿里不哥軍絕對射不過忽必烈的步兵,同時忽必烈擁有數量龐大的騎兵以保護步兵兩翼和後方,糧道也可以由騎兵保護毫不用擔心後顧之憂。」

    「騎兵,大宋最大的軟肋啊。」賈老賊長歎一聲棄了觀察大宋騎兵和阿里不哥騎兵對決的事前打算,果斷喝道:「開炮亂韃子的編制。」

    旗號打出,佈置在兩側山上的二十門鐵芯木殼炮同時開炮,隆隆爆炸聲中,烏黑的炮彈應聲而出,拋灑落入蒙古騎兵整齊的隊伍之中炸開。阿里不哥軍的戰馬和士兵都是第一次遭遇火炮攻擊,眼見從天而降的鐵疙瘩竟然會砸死人會爆炸,隊伍立時大亂,兩翼與宋軍對射的蒙古騎兵也開始慌亂,迅速被宋軍射散。又是兩輪炮擊下來,蒙古騎兵開始吃不住勁了,脫裡赤被逼無奈,只好命令道:「撤!往北突圍!」

    號角長鳴,旗號飛舞,沒有被炮擊打亂編製的蒙古騎兵先向北衝鋒,已經在北面出口處布下疊陣的宋軍步兵以神臂弓迎頭痛擊,後面的宋軍騎兵也吹響了反擊號角,高鳴和楊晨煥率領的五千騎兵先殺出,以弓箭射殺蒙古軍殿後部隊,壓縮蒙古軍的活動空間,佈置在山峰兩側的鐵芯木殼炮則不斷開炮,專挑蒙古軍隊人馬密集處炮擊。

    盆地中殺聲震天,爆炸不絕,賈老賊在帥旗下卻臉色不善,因為賈老賊通過望遠鏡清楚的看到,宋軍騎兵在弓箭準確度和射擊速度上距離蒙古鐵騎還是有一定差距,通常蒙古騎兵每射出十箭,宋軍騎兵卻只能射出六到七箭,甚至更少。雖說這點與蒙古騎兵從小以射獵為生有關,但賈老賊還是忍不住低聲嘀咕道:「差距啊,如果不想辦法解決掉韃子的騎兵,北伐的仗只怕還是難打。」

    「太師,我們第一個疊陣的步兵已經開始和韃子騎兵肉搏了,可以動總攻了吧?」子聰提醒道。賈老賊點點頭,向旗號台一揮手,旗號台上的三十門戰鼓立即同時敲響。聽到這聲音,盆地兩側的宋軍隊伍一起殺出,向阿里不哥軍動總攻擊,同時宋軍的火器部隊也點燃了藏於中空竹管之內的導火線,導火線順著竹管燃燒,引燃事前埋在盆地北側的地雷,正在奮力向北突圍的阿里不哥軍正好擁擠在那一帶,被重達數十斤的地雷一炸,頓時人仰馬翻,死無數,本就在混亂的隊伍頓時更是大亂,開始全線崩潰。

    宋軍步騎兵乘勢衝殺,斬獲無數。

    「這一仗基本贏定了,剩下的只是殺敵多少的問題了。」雖然通川伏擊戰還在持續,賈老賊的心卻早已飛到了成都平原上,「這一仗打敗了阿里不哥,殺敵立威,忽必烈的四川七萬戶肯定不敢再把賭注全部押在阿里不哥一邊,大理的兀良哈台也不敢再隨便耍花招,接下來,就是考慮如何用最小的代價收復四川全境和防止阿里不哥軍進入成都平原。嗯,也是時候逼兀良哈台出兵了,讓這個老小子去打嘉定,當炮灰消耗劉黑馬的實力。」(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章節更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