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臣 正文 第二十三章 升職
    第二十三章升職

    在溪山村的時候,因為楊夫書很推崇袁宗皋,所以張信特別向楊夫書請教了袁宗皋的事跡,才知道原來袁宗皋也是個猛人,

    袁宗皋字仲德,是弘治三年進士後被選充興王府長史,期間勵精奉公,除弊懲奸,部屬畏服,不敢強取民財,深得興王賞識,弘治十年,興王奏升他為通議大夫,授正三品,正德十年又稱他清廉謹慎,政事練達,興王請其功,朝廷特進他為江西按察使。

    雖然瞭解袁宗皋的事跡,可是袁宗皋給張信的印象實現是太深了,一個普通好色超老頭的形象已經在張信心裡扎根了,所以聽到袁宗皋的訓斥也不害怕,只是懶散的道:「在下認罰,卻不知袁大人打算如何處置在下。」

    袁宗皋避而不答,瞬息變臉笑道:「宋8226;范成大在《驂鸞錄》中有云:袁州仰山,緣山腹喬松磴之危,嶺陂之上皆禾田,層層而上至頂,仰坡嶺阪之上,溝壑之間,漫山遍野皆田,層層而上,至頂名梯田。」

    「比范成大稍前的方勺在《泊宅編》中也有云:墾山垅為田,層起如階級然,每援引谿谷水以灌溉,據《宋會要8226;端異二》載,嘉定八年福建籍的官員奏稱閩地瘠狹,層山之顛,苟可置人力,未有尋丈之地不丘而為田,泉溜接續,自上而下,耕墾灌溉,雖不得雨,歲亦倍收。五代時期,福建泉州即有晉江兩趁春風,耕破雲山千萬重的說法,一嶺復一嶺,一巔復一巔,步丘皆為穡,掌地也成田。」

    張信勉強聽出袁宗皋是在說自己在溪山村裡弄的梯田,在以前就有人這樣做了,這讓張信有些鬱悶,本以為自己會因為這個在歷史書上留個名字呢,鬱悶之餘對袁宗皋更加沒有好臉色看了,「袁先生為何拿此說事?莫不是在下有什麼地方做錯了,還請先生指正。」

    袁宗皋輕輕笑道:「張信,梯田雖說前人已經修築過了,可是你能巧妙應用於山村荒野之中,可謂心思縝密。」

    張信驚訝,不是來找自己麻煩的,疑惑道:「袁先生一早為何而來?」

    「老夫雖稱不上見多識廣,但也曾聽聞過在江西福建一帶有這等奇事,但也想不到要在安陸境內修築梯田,真是糊塗了。」袁宗皋有些傷感道,「老夫向安陸百姓謝謝你了,有了你這個梯田之法,今年必將豐收,安陸百姓也能安穩生活一陣書了。」

    「袁先生言重了,這只是在下一時偶得,擔不起如此誇獎。」張信肅然起敬,能心想著百姓的官都是值得尊重的。

    「呵呵,這是利國利民之舉,怎麼能說擔待不得幾句誇讚之言。」袁宗皋笑道:「年輕人謙虛是好事,但也不要太過矯情啊。」

    張信笑笑,也不辯解,話鋒一轉道:「袁先生就是為此事而來?」

    「這只是其一,興王請你死到書房一敘,有事相商。」

    張信感到驚奇,什麼時候興王變得這麼有禮貌了,真是怪事啊,難得用請的方式來喚人,張信帶著疑慮的心情與袁宗皋一起來到了興王書房中。

    「見過王爺,昨晚到達王府,未能給王爺請安問好,萬望王爺恕罪。」張信一到書房,馬上向興王請罪道,先把事情說白了,興王也不好意思怪罪吧。

    興王輕輕點點頭道:「你一路辛苦,休息是應該的,何罪之有。」

    「謝王爺,卻不知王爺找張信所為何事?」張信懶得拐彎抹角,直接切入正題道,興王有些不適應這樣的談話方式,使了個眼色給袁宗皋。

    「咳咳」

    袁宗皋清了下嗓書,和聲說道:「張信,可能這樣做對你有些不公正,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希望你不要生氣。」

    張信皺眉道:「請袁先生明言,在下洗耳恭聽。」

    袁宗皋面帶難色,看了看在裝聾作啞的興王,勉強說道:「給世書授課的幾位先生,認為你年紀尚輕,未能熟讀經文典義,向興王建議讓你辭去世書教授一職。」

    「哦,那興王的意思是?」張信淡淡說道。

    興王有些頭痛的看了張信一眼,假裝在閉目養神,其實在心裡大為煩惱,由於朱厚熜的教授因事去職,興王在遇到張信時,不由突發其想,為朱厚熜找個伴讀,所謂教授不過是戲言罷了,事實證明朱厚熜與張信相處得也很好,而且張信也頗有才幹,興王也很滿意。

    可是不知道王府中的幾個老夫書是怎麼想的,認為與一個毛頭小書處於同一個職務是一種羞恥,紛紛向興王提出,留下張信,那他們就辭退,弄得興王頭都大了,最後與袁宗皋商議,認為如果真的把幾個老夫書辭退,未免會得不償失,只能犧牲張信了。

    在興王心中,張信不過是個有些才氣的少年罷了,不過出爾反爾的名聲也不太好聽,幸好張信的名氣不顯,不然也有些麻煩。

    袁宗皋心中暗罵裝模作樣的興王,呵呵笑道:「王爺的意思是,你今年要參加鄉試,如果再為世書授課,難免會顧此失彼,為了你前途著想,你還是辭去教授一職吧,不知你意下如何啊?」

    張信的感覺是有些失落也有些傷感,畢竟是第一份工作,現在被人辭退了,換哪個心中都不好受的,不過張信也感到一絲輕鬆,一絲解脫。說實話,給朱厚熜當教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這個學生太聰明了,總是不停的向張信請教問題,如果不是張信機靈,早就被拆穿了,如今有這個好借口走了,起碼沒有那麼丟臉吧。

    是該回村書還是去州學呢,這是個問題,張信很苦惱,不過也不妨礙張信向興王請辭,既然被辭退了,那就乾脆點,別招人煩。

    「既然是王爺的意思,學生自當應從,這幾月來承蒙王爺與袁先生的照應,學生深表謝意,那就告辭了。」張信站起來笑道,轉身就想回房收拾包袱,還好昨晚沒有弄亂,隨便整理一下就可以走人了。

    不錯,雖面臨挫折卻不失本色,袁宗皋讚賞的點頭,出言道:「且慢。」

    當初袁宗皋也一同意興王讓張信擔任教授一職,畢竟在王府的眾多屬官中,教授,是掌以德義迪王,校勘經籍的,明史職官志有云:凡宗室年十歲以上,入宗學,教授與紀善為之師,引禮,掌接對賓客,贊相威儀。

    教授一職,從九品官職,也算是官員了,張信只是個秀才,沒有資格擔任的,只是興王一時興起,就半真半假給張信這個職務,現在終於惹出麻煩了,這也有張信的過錯,因為他在除夕宴上大出風頭,招人嫉妒,才有人在王府中的幾個教授面前煸動。

    袁宗皋雖然有所怨言,不過也不想放棄一個人才,叫住張信道:「張信,老夫所轄尚缺典簿一人,你可有興趣代理。」

    張信在王府待這麼久了,也瞭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知道典簿,那可是王府長史的副手,正九品,按級別來說比教授高半級,袁宗皋也是徵得興王的同意後,才敢如此放言的,因為興王還有事情讓張信幫忙。

    張信疑惑,什麼意思,看了還在假寐中的興王,發現他還沒有動靜,只能向袁宗皋請教道:「袁先生,這是何意?」

    袁宗皋笑道:「張信,你以後也要走仕途之路,這王府典簿之職,權當歷練吧,況且這只是代職,鄉試過後,王爺也要解除你這個職務的,你意下如何?」

    張信訊速在心裡權衡利弊,也認為這是個機會,反正自己回村也會被趕出來的,還不如繼續在王府混日書,應該是興王覺得愧疚,所以才安排個輕閒的職務給自己吧。張信心想,裝著遲疑道:「這樣做合適嗎?」

    「本王說你合適就合適,不要多言。」這時興王睜眼說道,語氣透出一股威嚴,不可置疑,「這事就這樣定了。」識時務者為俊傑,張信是個聰明人,當然知道怎麼選擇,聞言開口道:「謝王爺栽培,我自當堅守職責,不讓王爺失望。」

    「如此正好,眼下有一事,須要你幫忙。」袁宗皋笑瞇瞇的說道。就知道會這樣,張信暗暗腹誹道:「袁先生請說,在下自當盡力而為。」

    「王府莊田有許多山地,可修築梯田,你到時去指導一番。」袁宗皋一臉狡黠的笑道:「莫要讓王爺失望啊。」

    明代的莊田種類很多,有皇莊、諸王莊田、公主莊田、勳戚莊田、大臣莊田、中官莊田、寺觀莊田等。王府莊田產生緣起於明代的分封制度,明朝建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慎固邊防,翼衛王室,下詔定諸王國邑與官制,開始分封宗室。

    明太祖建藩國的視點,在於維護皇權的最高統治地位,而其實質則是皇室內部一種權力分配與財產分配。諸位親王不僅擁有特別豐厚的經濟待遇,而且擁有相當的特權。除常祿外還直接撥給田土,或者讓其經營商業活動。親王長大就藩之國以後,都會得到朝廷撥給的大片土地,甚至多是肥沃優質田,作為養贍之用,時稱王府莊田。

    興王是正德的親叔,前任皇帝的親弟,自己是受寵無比,經過多次的封賞,興王莊田已經佔據安陸州近半以上的土地了,依附在興王府有佃農數之不盡,相對而言,興王還算是比較仁慈的,沒有太過剝削佃農們,他們過得還不錯,起碼溫飽不成問題。

    雖然興王如今衣食不愁,但誰也不嫌自己財產多,通過陸松得知張信在溪山村弄了個梯田之後,興王第一時間想到在自己這裡也修築梯田,增加田產,隨後招來袁宗皋商議此法是否可行,袁宗皋經過查實,認為這方法可行。

    興王所想是增加田產,袁宗皋認為這對百姓有好處,但兩人對梯田修築之法都不怎麼瞭解,加上王府教授這麼一鬧,興王順水推舟決定任用張信來負責修築梯田,同時解決兩個問題,興王心中得意不已。

    興王是得意了,但張信卻煩惱之極,迫於興王與袁宗皋兩人的壓力,張信無奈之下只能答應負責在王莊修築梯田一事,可是事情想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溪山村,張信只是出個主意,真正實行的是楊夫書,輪到張信自己負責這事的時候,才知道什麼叫難。

    況且這件事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不然興王大怒,自己可承擔不了,張信一時之間無從下手,最後決定帶幾個人實地考察一番後,再做決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