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闕 正文 第二百一十八章 濃雲罩遠山(三)
    二天早上,我到太后那邊陪她用過早膳,然後屏退下T?日的話題。

    太后抿嘴而笑:「皇上主要是太討厭那個人了,凡有關他的事,避之猶恐不及,其實只要他肯稍微動動腦筋,就會發現其中的問題。」

    「是的」,我點了點頭:「那兩個人會一起出現,本來就有些不可思議,何況他們還要共事!嚴橫心裡肯定很瞧不起宋方才對,他是行伍出身,靠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才換來如今的地位,宋方不過是孌童,先出賣**得到>+一個三品的頭銜,這樣投機取巧不忠不義的人,嚴橫如何瞧得起?再有才幹也不可能收歸麾下作為心腹幕僚的。」

    太后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也不見得,這就要看宋方的口才和手腕了,你不覺得那人在這方面相當了得,甚至有起死回生的本事嗎?」

    我不由得歎息道:「確實!他在毫不留情地背叛後,還能回到原主子身邊,還能重新獲得寵信,實在讓人覺得匪夷所思。說實話,我到現在都沒想明白,>間。」

    太后冷不丁冒出一句話,讓我渾身發冷:「如果西京之陷,原本就是他們的計謀呢。」

    「不會吧?」我的嘴巴變成了圓形。

    太后給我分析道:「你想,如果>|住了西京,老百姓會擁戴嗎?匈奴的狼子野心,他一個身經百戰,跟匈奴多次交手的將領,會不明白?引狼入室,從來沒好果子吃的,請神容易送神難,匈奴人如果侵入了中原腹地,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圍攻他的西京,徹底顛覆天朝,到時候他的半壁江山還守得住嗎?」

    「所以他索性放棄西京,讓皇上背上水淹西京的罵名,以此來爭取人心」,但事情為什麼沒朝那個方向發展呢?到最後栽贓不成,反而是他聲望大減,漸漸失去了權傾朝野的勢頭,到現在,基本跟成都王等後起之秀平起平坐了。

    不管怎樣,梳理一下事情的前因後果,會造成如此局勢,宋方的臨陣倒戈,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太后對此地理解是。「不如此。宋方怎麼取得皇上地信任。」

    我還是不大相信:「如果>|:不該再收留。再重用他。這樣不是憑白叫人懷疑嗎?」

    太后地話說得玄妙:「實則虛之。虛則實之。虛虛實實。才讓人琢磨不透啊。」

    聽太后分析得頭頭是道。我越來越肯定了之前地猜疑:「那麼。宋方會跟嚴橫一起出現。根本就是您授意地?」

    太后並未否認。只是說。「哀家沒見他。是小安子去傳話地。」

    我立即想到:「皇上不知道吧?」

    太后一攤手:「你看他的樣子像知道嗎?他一聽那人的名字就要吐,只要是牽扯到這個人的事情,最好是避著他。」

    我笑著搖頭,又好奇地問,「您給宋方下的懿旨是什麼?」

    太后告訴我:「很簡單,就是叫他毛遂自薦,給嚴橫當參軍,並隨他去西北戍所赴任。」

    「他很爽快地答應了?」

    「那是自然,小安子可不是打的哀家的名號。」

    「也是,他見到小安子,想當然地以為是皇上打發過去的,很可能連問都沒問。」

    「的確沒問,小安子交代什麼他答應什麼。」

    我忍俊不禁:「他對皇上果然忠貞不渝,言聽計從。」

    太后卻說:「凡事都不要絕對相信,尤其是感情上的事,最容易起變故,即使前一刻還百分百專一的,下一刻都可能變心。我在宮裡這些年,見多了,也許昨天還是頭號寵妃,要星星不給月亮的那種寵法,第二天一覺睡醒就莫名其妙地失寵了。」

    這點我倒覺得好理解:「宮裡新晉的美人多嘛,皇上見都見不過來了,哪可能專寵一人。」

    「不是」,太后立刻否定了我的說法:「有時候並沒有新晉的美人,只是突然膩了。人心最難測,最易變,凡事都不要絕對相信,永遠保持三分懷疑,七分清醒。」

    「是,多謝母后教誨。」說出這句話,我有些悵然,太后何嘗不是在提醒我,和皇上的相處中,也要保持三分懷疑,七分清醒,永遠不要以為自己是高枕無憂的。

    c0

    太后自然明白我的感受,攬著我的背無言地安撫了一會兒,然後說:「我們出去吧,那一家子快進宮辭行了。」

    「誰呀?」我一邊走一邊問。

    「宇文家婆媳。」

    「他們辭行?回南邊去?」

    「是的。」

    「不是說不回去了嗎?」記得那時候就是用這個要挾,皇上才不得已冊封了宇文娟。

    太后道:「怎麼能不回去,現在>+風平浪靜,宇文泰作為鎮南戍守使,怎麼能長期滯留京城,讓南部失去統帥。」

    「可是皇上不是不允嗎?」

    「此一時彼一時,那時候兩方勢力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皇上是怕放他走了難以控制,一旦他在南部擁兵自重,甚至為>|己悍然稱帝?那可要叫人笑掉大牙了。」

    這點我也承認,但宇文泰那個人,未見得有這樣的自知自明,更何況,「皇上曾有言,不打算再讓他佔據這麼重要的位置了,現在讓他回去,會不會放虎歸山?」

    太后敲著我的頭說:「小笨蛋,我們剛才是怎麼說的,如果另外兩個必須中途趕回來參加皇上的婚禮大典,難道宇文泰就不需要?只是放他走一程而已,不久還是要返回的。」

    我站住了,太后似乎忘了一點,宇文泰跟那兩個人不同,他的身份比較特殊,他是「國舅」,一心巴望著妹妹做皇后的,「如果他聽到這個消息,覺得被我們騙了,一怒之下不回來,逕直回去舉兵造反了呢?」

    太后冷笑道:「如果他敢那樣,就別怪哀家不客氣!你別忘了,那個時候他還沒有到鎮南關戍所呢,就他帶的那些隨行,應該不難對付吧。」

    我總算聽明白了,如果宇文泰肯乖乖回來就好;如果起了反心,會被就地處決。

    他手下兵勇再多,夠不著也沒奈何。

    這樣防著宇文泰,另外兩個想必也是……我試探著問:「如果嚴橫他們不折回來參加大典,而是繼續前行,您是不是也準備如法炮製,在半道上把他們解決掉?」

    太后低聲道:「是的,不然為何叫宋方跟著去。」

    我算是服了,「原來他不僅是奸細,還是殺手!」不過這裡有個問題,「宋方未必是嚴橫的對手,他能扳倒>;也有可能像您說的,這本來就是他們的計謀。嚴橫可不是>很提防,沒那麼容易得手的。」

    太后一點兒也不著急:「不能得手的結果,是他被殺。宋方被殺,你猜最高興的是誰?」

    我算是服了!宋方剿滅>=死,窩裡鬥然後被自家人殺掉是最好的。我忍不住問太后,「嚴橫身邊埋伏了這個人,那宇文泰呢?」

    「自然也安排了人,這些你都不用操心,你只要安心養好身體,等著做新娘就是了。」

    我低頭不語,大婚在即,本該高興才對,我卻心情沉重,半晌才勉強笑道:「這事暫時不宜宣揚,至少,在宇文泰離京之前,要封鎖消息,免得又生出枝節。」

    「不會的」,太后對安慰我道:「哀家對外只說『皇上大婚』,可沒說娶誰,所以,她娘和嫂子來,不只是辭行,也有試探之意。相信她們也聽到了一些消息,只是你的事,有祁雲海這個『未婚夫』在那兒擋著,即使哀家說宮裡在『準備皇上和你的大婚』,外面的人也多半以為這是兩回事,娶是皇上娶,嫁則是你嫁給祁雲海。但宇文娟在宮裡住著,消息封得再嚴,你和皇上的私下往來她肯定也有所耳聞,會疑神疑鬼是肯定的,等下說話要小心點。一個原則,跟她們打馬虎眼,什麼話都說得模稜兩可,讓她們日後想質問都沒法問。」

    我也慢慢定下心來:「真等大典完畢,一切塵埃落定,那時候宇文泰在不在都還不一定呢?她們不見得有質問的機會。」

    「是這樣的,但我們不能落人話柄。」

    「兒臣明白。」

    我們挽著手走到外面的花廳,宇文家婆媳已經從前門走進來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