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道永生 第二卷 關山萬里 拳法無敵 172 真解
    呼!

    呼!

    冶煉真正的開始了,姬無量冷冷的看著他們開始冶煉。要知道,冶煉是一門學問,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學的,想要學好除了堅持之外還有其他很多的東西,姬無量覺得自己雖然在武道之中雖然很有天賦,可是,冶煉,估計也是廢材一個。

    在這個時候,姬無量看到,火爐中的那火鎏鐵為基本的殛風斬還是沒有明顯變化。而且竟然不溶於鐵漿。

    而這個時候的溫度,已經是達到了上千度了,而這個鐵居然是一點變化都沒有,當然,也不能夠說沒有變化,至少顏色還是變得有點紅,可是,這正好說明了這鐵的不凡,姬無量不由得一笑,火鎏鐵就是火鎏鐵,果然是不同一般。

    火鎏鐵乃是當日姬家的第一富翁姬百萬贈送的,姬無量記得,在那個時候,他還給了自己一個火鎏手臂,一個戰器,可是,姬無量已經很久沒有見到那位富翁了,他到整個天下去做生意,而自己呢,自己也是四處的在修煉,兩人根本都沒有見面的時間。

    不過,姬無量明白,遲早會有見面的那一天,因為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目標,推翻大周帝國,建立,恢復姬神門的榮耀,姬無量想的就是如此,而且,他也很有自信,那一天會到來,不會太晚。

    「這是什麼材料?」鄭重鐵雖然是天下三大冶煉宗師之一,不過論材料的熟知程度,自然是比不上十大宗派的那兩位,他的長處,是在材料的開發上,化腐朽為神奇,就是他常常做的事情。而火鎏鐵看上去很普通,一開始他也沒有料到姬無量會有寶貝攜帶,經過烈火考驗,他這才發現者殛風斬的材料並不是普通的鐵。眉頭一皺,看向站在一旁的姬無量。

    「火鎏鐵罷了,呵呵,不用吃驚吧!!!這殛風斬即使灌注了氣血之力的核心拳髓砍上去,也很難留下痕跡。」姬無量也是有一些吃驚。火鎏鐵乃是從烈火之中誕生,本身就應該是不同凡響的。可是姬無量沒想到如此高溫的爐火,竟然還是無法熔化,其實,這也是姬無量孤陋寡聞了,天下三大鐵,火鎏,地煞,天罡,火鎏鐵乃是火中誕生,地煞鐵乃是大地製造,天罡鐵則是無盡天雷的傑作,姬無量自然是不知道火鎏鐵不怕火,地煞鐵不怕水,天罡鐵不怕天雷。

    而在這個時候,鄭重鐵點了點頭,心中有了一些猜想。他想到的也是天下三大鐵的傳說。

    這麼一想,他的心情頓時便變得無比的激動。

    而這個時候他的助手屈仙緲也是疑惑的皺起了眉頭,他的反應也不算慢,只是比天下有名的冶煉大師慢上了一拍。「火鎏鐵,居然是火鎏鐵,該死的!」

    鄭重鐵吸了口氣。「這恐怕是極品火鎏鐵,剛才的溫度連地煞鐵也能熔化,但是這殛風斬卻沒怎麼變化,也只有傳說中的火鎏鐵了。」

    「火鎏鐵?可是那十六州之中楚洲出產的火鎏鐵?那也怪不得如此的了不得了!」屈仙緲有些吃驚,這火鎏鐵乃是楚洲的火焰山獨有,比黃金還要貴百倍。在這之前還是從未見過。

    鄭重鐵點了點頭,眼神夾雜嫉妒,羨慕。有些複雜的看了一眼姬無量。轉頭對屈仙緲說:「去裡面把天捶火焰液取出來,我們要開始錘煉,冶煉,、。」

    天捶火焰液乃是天下冶煉的神水,號稱萬法萬象皆可冶煉,可見其霸道。是極為難得的材料,可是,眼下也管不得這麼多了,天捶火焰液浪費就浪費了,為了達到目的,自然是在所不惜。

    轟!

    天捶火焰液,不要命的爆發而出,冶煉從這一刻開始。

    而就在倒下天捶火焰液的那一刻,火焰液撒到殛風斬上,原本有些青色,淡青色的殛風斬瞬間變成了微微的紅色!鄭重鐵和屈仙緲幾人趕緊把殛風斬開始溶入火焰之中,不斷地燃燒!繼續加溫,再熔合,融化,冶煉宗師妄圖將火鎏鐵變成如同鐵水一般的東西,不過他失望了,縱然是天捶火焰液也只是讓火鎏鐵稍微的融化罷了!

    我就不信邪了,冶煉大師將三分之二的天捶火焰液倒入其中,作為天下有名的冶煉大師,他不想自己的招牌被這個小小的火鎏鐵弄砸,所以,不惜一切的加材料,縱然,這會讓姬無量得到很大的便宜,可是,這必須要做。還好,這次殛風斬並沒有像之前一樣沒有很大的變化,在溫度的急劇升高後開始慢慢的熔化!

    時間就在冶煉的過程之中,流逝。

    姬無量他們一開始看人冶煉,還覺得頗為有意思,不過,一看到只有冶煉這一個場景的時候,終於是放棄掉了,那太乏味了。

    所以,姬無量歸百川他們決定在造化閣的外閣轉一轉。

    姬無量他們出去轉的時候,發現自己思想變得很活躍,姬無量常常就是這般一個聯想豐富的人。

    他剛剛看到金屬的冶煉,下一刻,他就由冶煉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拳法

    姬無量的眼睛無比的閃亮。

    拳法的錘煉,正如同金屬,如同火鎏鐵的冶煉一般啊!

    拳法,需要融合,就像打鐵一樣,可是同樣的也需要創新!!!

    姬無量看了大周太祖寫的《拳法簡史》,他便知道了,在拳法的久遠歷史中,盲從與模仿似為多數拳法家、老師與學生之通病,原因半系人的天性使然,半系與保守與傳統的派別有關。是故,欲求一有創新的老師將是十分不易的。企需領導人物為之導引。

    畢竟,這個世界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姬無量這般天才,他們沒能力創造拳法,修煉出自己的拳法就已經是不錯了,而且修煉好,修煉高深的境界,還不是想像之中的那般容易。

    每個屬於某門某派的總會謂其惟一擁有真理,而排除其他派別。這些派別專憑其一面之詞來曲解道。破壞了諧和與安定,所發展出的技巧,都屬於花巧不實的。

    他們並不真面對實際的搏擊,大多數拳法家均與真正的功夫相去甚遠,實際的博擊是簡捷且直接的,而他們不是曲解了它,便是空想。並不會直接入真正的核心、關鍵,妄憑花巧的招式與人工化的技巧,欲求符合實際的搏擊情況。

    欲以超心靈的力量感應一切,直到參與者一至神秘、虛幻乃至不可解之境地。此些皆系徒然無意義的意圖,是無法和不斷變化的標準相合的。

    這一句話,不錯,姬無量決定將這一句話,寫入自己編寫的《武道真解形意密錄》之中,姬無量想要讓自己寫出來的東西達到《周天密錄》的高度,所以,他是一直不會放棄的,而搏擊實戰,技巧,等等東西,呈現在姬無量面前的時候,姬無量覺得自己還需要很好的去闡述

    畢竟

    當你真正與人搏擊時,搏擊並不是固定的,而是活的,而花式與空想的招式既是無能且局限僵化了原系流動的技巧。此等招式充其量不過是盲從與無謂的練習罷了。

    姬無量於是有了自己的總結,一旦真的感情憤怒、恐懼發生時,能以傳統的形式與技巧來表達?倘若是自由的,是應能以一真正人的自主人格來表達自己,抑是一如機械,聽任別人指使?該是流動的整體,能無限與拘束地流動,抑是偏限於自己的派別模式中,阻止了整體與創新的意識。

    一門一派的拳法家非將不直接視問題之關鍵所在,反盲從所附與形式,固定的招式上,愈陷愈深,至不可自拔之地步。

    這些都是武道,都是編寫武道的人需要研究的東西,需要研究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姬無量不得不對其很感興趣的研究。

    而事實上呢,姬無量也是知道,一個人所受的教導既是偏頗與歪曲,自是無法明確地辨別何者為是。是故,傳授須與事物之本質相合方可。

    成熟不意謂著做觀念上的俘虜。是系自我最深的覺悟。真正的成熟,換來的不是壓抑,而是深層次的自由,姬無量這樣的下定義。

    而事實上呢,生命是與整體相關的。一旦能避免機械比人工的技巧,方有自由可言。

    我們可以知道,一個頭腦明晰、單純的人並不選擇;何者是便是,不是就是不是。根據觀念而做的行為顯然可知是有選擇的,而此種行為亦非自由的。相反的卻帶來更大的阻力與矛盾。

    這一點,在《武道關係》之中有著記載,關係便繫了解。它是自我表白的方式。關係是發掘自我的明鏡存在即是關係之謂。

    在《武道關係》之中,固定的形式,非將無法適應真實情況與變化,製造檻籠罷了。而真理是在牢籠之外的。

    形式套路只是無謂的重複罷了,使自己自以為是地避開面對真實敵人的自我探討。

    姬無量覺得將這一層意思也寫進自己的《武道真解形意密錄》之中。累積是自我封閉似的阻礙自己,花巧的動作更增強了此等的阻力。

    姬無量是一代拳法大家,在他看來,周天大陸沒有幾個是真正的拳法大家,他們都是器法大家。畢竟這個世界以前的流派根本就沒有拳法一說,五大流派,心,體,氣,術,勢,估計也就只有體,也就是雲台宗跟拳法還扯得上關係,所以,他對傳統的拳法家只可謂之是傳統的觀念,照不變的例行工作去做者,他的動作均是承習舊有的而無創新,是很贊同的。

    知識是固定在某一段時間的,今日是,明日可能否,而求知卻是永往不斷的。知識由累積結論而來,而求知則系一不停的動作。

    姬無量還在慢慢的積累,那是知識的積累。

    學習絕非知識之累積;而系一求知的行為,是無止境的。

    在拳法的鍛煉中,並得有自由之意識。一限定的心靈絕非是自由的。勿為任何門派傳統所限,拳法該是自由。

    拳法該是自由。

    自由如同思想一般,這才是真正的拳法大道,天馬行空,不可捉摸,卻又亙古永存。

    姬無量頭腦空靈無比,欲自由發揮表達自我,昨日一切非的盡行拋卻。由舊的固可獲得安全感,新的則可獲致流動且機變的拳法。

    欲深信自由的可貴,心靈必需學習正視生命,不受時空所限之生命。這便是拳法,這便是拳,姬無量微微一笑,他感覺到了自己已經是真正的領悟到了拳法之中的思想,所謂:自由是存在於知覺意識內的。注視中切勿停止悟解,欲深悟與生活於現在,昨日的一切均需拋卻。

    至不知之地步便是死亡;然後方可復生。一旦自由所做的自無所謂對與錯。

    拳法,就如同生命一般,就如同鳳凰一般,就算是死了之後,也是有機會涅槃的。

    於是,姬無量將「一個人一旦不能表達其自我,必是不自由的。准此,他開始掙扎,掙扎孕育了規律化的例行法則。」這一句話也加入進了自己的《武道真解形意密錄》之中。

    姬無量認為,真正的拳法之書,不應該就像《周天密錄》那般,只講隱秘之事,只講絕學,他還應該有哲學層次的更加高級的人生,思想,價值觀。

    道理很簡單,就如同一個搏擊者必須能經常持心靈單純,心中只存一目際如何搏擊。他必須去除阻礙其前進之障礙,無論是感情的、身體的或是知識上均然。

    一旦能超越任何系統之約束,方可能自由與整體地做其所欲做。一個一心欲求真實的人,是不會受任何形式所縛的。他只存在何者為是之中。

    倘欲瞭解拳法中之真理,洞悉你的敵人,你必須拋卻一切門派的觀念,姬無量覺得這對自己對十大宗派來說,都是很好的思想,長久以來,人們都處在門派的困擾之中,姬無量決定,有一天自己會將那般的思想宣傳,他要改變十大宗派的門戶觀念,他要改變大周帝國的武道思想,進步是必不可少的,姬無量做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姬無量覺得捐棄偏見、好憎等等,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自然,也是完善《武道真解形意密錄》的必須。然後,你的心靈方可能平和而一無偏頗。你將變得睿智,深沉,目光深遠,境界高遠。而在在此種沉靜,境界之中,自可清楚、整體地視物。

    這,便是所謂的宗師級別的眼光,境界。

    很多的人,都是夢寐以求,而不得其法,而在不久的將來,姬無量將其編寫出來的時候,武學世界必然會有一場新的革新。

    姬無量將自己的書籍慢慢的向著下邊完善,不斷地完善。

    目標,直接指向搏擊。

    倘若某門某派教你如何搏擊,你可能依據著那種方法之極致去搏擊,然而那並非實際之搏擊姬無量如此的強調。

    如何方可使傳統的門派,所謂的家,制度趨於靈活變化之境?傳統中也只是靜態、固定、僵化的,或許也可指出路來,但那路是有限的,絕不能趨靈活變化之境。

    真理是與敵人的關係,不止地移動,靈活變化,而非靜態的。

    真理是無途可至的,真理是變化靈活的,因而是不斷地改變的。

    真理並無休止之境,無形,無固定組織,無哲理可言。一旦你見之,你當會知道靈活變化之物亦是何以是為你。由靜態的、人為的形式,固定的動作是絕無法表達靈活變化的自我的。

    傳統的形式只可能遲鈍你的創造力,凍結你的自由感性。你不再是你自己,而只是一無知性地照著做罷了。

    正如金黃葉子可一似金幣般地哄騙哭泣的孩童般,所謂的絕招、秘笈也不過顯示了拳法家的無知罷了。

    切勿有排拒或選擇的心靈。無故意之心靈即無適當之思相

    盲目地接受,拒絕與承認只有阻礙瞭解。使心靈以感性入他人之力。則方有真溝通之可能。欲有相互的瞭解,必至此狀態無選擇的知性,無同意無不同意。最重要的勿先下結論,才開始。

    由門派形式的順應一致中瞭解自由之真義,由深入觀察你平日所演練的以至自由的自我。切勿非難或同意,只是觀察即可。

    一旦你不再受到影響,摒絕傳統反應的拘束,此使你方會知知性為何,能新鮮整體地視物。

    知性是無選擇可言,無所欲求,無所焦慮的;在此種心態下,方有知覺洞悉力的產生。洞悉力方可解決所用的問題。

    瞭解需要的洞悉力並非短時間的,而是連續的知覺,連續無止境的探討狀態。

    欲瞭解搏擊,必以極簡捷直接之方式為之。

    瞭解的產生是經由感覺的,在某一瞬間由關係的明鏡前映出。

    瞭解自己之生系經由關係之過程而生,而絕非孤立狀態下可生的。

    欲瞭解自己必是由與別人接觸後方反求諸己。

    徒欲心靈的努力則反將局限了心靈,因努力可謂心靈朝內目標的掙扎;而一旦你有了目標、目的,可見的終點,你便是將心靈局限於那。

    倘今夜我看到一全然簇新的事物,而這事物為我之經驗所感覺,明日若仍想重溫下此種感覺,其中樂趣,則此種經驗將會變得麻木無甚知覺。真實的也惟有在當時可見罷了,真理是沒有明日可謂的。

    當我們深入研究問題時,必會發覺真理之所在,而問題是水不會與答案相離的。問題中會隱含了答案瞭解問題亦同時解決了問題。

    以未嘗分割破碎的知覺觀察何者為是。

    真的如是是無偏頗的思想;是無法以思想、觀念來穎悟的。

    倘欲思想便非可謂之自由所有的思想皆是局限的;而絕非整體。思想只是記憶的反應,而記憶經常只是局限於一部份的。因為記憶只是經驗的結果。因此,思想只是心靈由經驗所生的作用。

    知心何以空,何以靜;以空靈之心,無形、無法來面對敵人。

    初始的心原本是無活動的;而道是需無思以行的。

    內視自己系深知自己之原本天性並非可創的。

    能不役於外物,不為外物所敝,自會有鎮定、平靜生。能靜意即能無幻念,能無如是之妄念。

    並無思,只有如是何者是。如是並不移,然其動與效即是無止盡的。

    "契機"是無所謂昨日、明日的。亦非思想之結果,因而自亦非時間之謂。

    一旦有段時間生命受到威脅無法不為防衛自己努力時,你能說"先等我擺好架勢,拳置腰際,再打好嗎?"生命於危急時,你能乃拘泥於你所學的派別打法嗎?還是隨機應變?

    中國的拳法系經過三干多年的演變與流傳的拳法,大周帝國的拳法更是變化了萬年,進步了萬年。

    為何一個人非得依賴這三千多年活著是萬年的傳統,因為他們有著底蘊。其他不能夠比的底蘊。他們可能告訴你什麼是"柔",什麼是"穩",但是真正用到時呢?他們的理想、原理惟有引向偽善之途罷了。

    姬無量慢慢的將這些觀點柔和進了自己的書籍之中。

    他相信,《武道真解形意密錄》的出現,必然是一個劃時代的東西。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