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風雲錄 煮酒論史 第十章 問鼎中原 第十九節
    第十章問鼎中原第十九節陳好駭然心驚,急忙跪倒請罪,「大將軍,下官有負重托……」「哼……」李弘冷笑了一聲,衝著他揮揮手,「我以為孫策死了,江東旦夕不保,誰知周瑜竟然主動放棄爭奪江東,輔佐名不見經傳的孫權,這倒是大出意外。你認為,孫權和周瑜之間的親密關係能維持多久?」陳好見大將軍並沒有責怪自己的意思,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在我看來,只要孫老夫人活著,江東即使有內訌,也不會影響到江東的穩定。孫權初領江東,資歷不夠,根基也不穩,他需要時間建立和鞏固自己的勢力。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周瑜的支持和幫助對他非常重要,他絕不會貿然和周瑜翻臉。至於周瑜,此刻選擇輔佐孫權也是迫不得已,他實力較弱,和孫權命運相連,一榮共榮,一損共損,他只能做出這個無奈的選擇。將來孫權在江東坐穩了,羽翼豐滿了,周瑜的命運就很難說了。」「何以見得?」李弘好奇地問道,「難道孫權比他哥哥孫策還出色?」「我覺得他心計很深,人很無恥。」「無恥?」李弘濃眉微皺,「你是指逼著孫老夫人把女兒嫁給你的事?」「不,是質任這件事。」陳好在李弘的示意下,重新坐到席上,鄙夷地撇了撇嘴,「孫策死了,孫權事實上代領江東,朝廷要質任,當然是孫權的妻小。但孫權卻撒謊,欺騙孫老夫人說,我們要他的幾個弟弟到晉陽做質任。孫老夫人竟然信以為真。她也不想想,孫權是江東之主,我們要他的弟弟做質任有什麼用?孫權的幾個弟弟對孫權有多大威脅?我看,孫權這是故意讓幾個弟弟離開江東,免得和他爭權奪利,兄弟鬩牆。誰知孫老夫人態度堅決,不同意。」「我要求離開江東的時候,和孫權單獨見過一次面。孫權暗示我,說現在江東是周瑜說了算,拿周瑜的妻小做質任更有效果。我當然明白他的意思,所以正式商談的時候,我就提出了更改意見。孫權的弟弟做質任也可以,但必須加上周瑜的妻小。」「我當時並不知道孫權的真正目的是什麼,考慮到孫權和周瑜都沒有受撫的誠意,所以我也信口開河胡扯一氣,誰知第二天張昭就來聯姻,這時我才恍然大悟。」「江東的形勢很危急,必須要得到河北的幫助,而河北幫助江東牽制曹操,同樣也符合河北的利益,孫權不怕我們不出兵。所以他很堅決地拒絕了質任的要求,以免將來受到河北的挾持和控制。另外,江東的局勢穩定後,孫權為了給自己贏得發展實力的時間,暗中肯定要和袁紹、曹操、劉表等人議和,以實現各方勢力鼎足而立的局面。孫權要想腳踩兩條船,就不能和河北走得太近,更不能送質任到晉陽,以免在議和曹操、劉表的時候遇到過大阻力。孫權不願送出質任,但又想盡快得到我們的幫助,於是他就利用我向周瑜要質任的機會,激怒周瑜,和周瑜兩人聯手向孫老夫人施壓,用聯姻的方式賄賂我,希望我通過大將軍和仲淵、筱嵐的關係,說服晉陽盡快出兵。」陳好擔憂地看看李弘,神情尷尬地說道:「江東不給質任,招撫就算失敗。如果我此時再拒絕聯姻,等於和江東徹底撕破臉。江東絕望之下,有可能置內部叛亂於不顧,和曹操、劉表決戰於長江。我們被迫無奈之下,最後還是要出兵相助。但因為招撫失敗,江東不會感激我們,也不會在我們攻打洛陽的時候,在江東一帶牽制曹操和劉表。兩相權衡,所以……」「所以你就娶了文台兄的女兒?」李弘調侃道,「看上去,孫權的確很無恥,但你呢?你是文台兄的同門,竟然娶文台兄的女兒,而且還是在出使途中擅自娶親。你是不是也很無恥,而且還色膽包天,連腦袋都不想要了?」「大將軍……」陳好看到李弘發怒,本來很害怕,忽然聽到李弘罵自己無恥,色膽包天,而沒有說到違律,心中頓時大喜,知道大將軍無意懲罰自己,急忙跪倒辯解,「大將軍,當時情況緊急,我只能同意,否則後果很嚴重,而且……」「而且什麼……」李弘手指敲敲案幾,「你還有理由啊?剛才我就想殺了你。」「嘿嘿……」陳好不好意思地笑笑,「我還以為你是罵孫權和周瑜呢。」「你還笑得出來?」李弘忍不住苦笑出聲,「你這樣回去,仲淵、筱嵐,還有你很多同門,估計都要和你絕交了。」「哪有那麼嚴重?」陳好毫不在意地說道,「我在江東娶親,雖然違反了律法,但對朝廷招撫江東還是有一定的幫助。這是權宜之計,純屬無奈之舉。否則,你就是給我十個腦袋,我也不敢做這種事。」李弘驚訝地望著陳好,「益謙,你臉皮不是一般的厚啊。」「大將軍,你既然派我到江東招撫,又讓我在關鍵時刻可以便宜行事,我當然不能辜負你的信任。無論如何,我也要設法達到此行的目的。」陳好嬉皮笑臉地說道,「大將軍,你可要幫幫我啊。」「你自己厚顏無恥,還要把我拽進去。」李弘連連搖頭,「你立即書奏朝廷,把事情說清楚。有仲淵、筱嵐他們在晉陽給你說情,大事不會有,但諫官彈劾還是免不了的。」「大將軍,我能不能不回晉陽?」陳好猶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問道。「也好。」李弘點了點頭,「你這個治書御史知法犯法,無論如何也做不成了。你就留在行轅吧。」「我不想留在行轅。」陳好拱手說道,「我到軍中做個校尉,統軍打仗去。」「你現在待罪之身,有什麼資格要求這個那個?」李弘沒好氣地說道,「先留在行轅。」陳好不敢多說,躬身告辭。剛剛走出幾步,李弘又把他喊住了,「文台兄的女兒現在在哪?」「在城內館驛。」「你把她接到行轅內,讓她和夫人暫時住在一起。」「為什麼?」「文台兄的女兒出嫁,要風風光光,你藏著掖著算什麼?」李弘怒聲說道,「你沒有霸王硬上弓吧?」「沒有,沒有……」陳好嚇了一跳,連連搖手,「我急著要回來,什麼事都沒幹。」「那就好,如果你騙我,我閹了你。」李弘冷哼了幾聲,接著說道,「回頭我和伯陽(孫賁)具體談談,待江東局面穩下來了,叫江東派人來,嚴格按六禮之儀迎娶新娘。」「孫權心急火燎地想把妹妹嫁出去,我們不急,我們有時間。我們是娶親,不是要挾,不是訛詐,更不是明目張膽去擄掠,所以我們要把喜事辦得隆重一點,讓孫老夫人感受到河北對江東的尊重和誠意。目前對我們來說,這場聯姻是好事,如果河北和江東的友好關係能因此維持得更久,對我們攻打洛陽全取中原非常有利。」陳好此刻已經明白了大將軍的意思。大將軍為了幫助自己脫罪,打算公開河北和江東聯姻一事。雖然自己身份不是很尊崇,但自己背後權勢很大,而且還都是和破虜將軍孫堅關係密切的一群勢力。這場聯姻一旦傳開,影響力還是很大,以目前孫老夫人在江東的地位,極有可能延長河北和江東保持聯盟關係的時間。本來這是一件對自己前途極為不利的事,但大將軍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轉眼就把它變成了一件國事,變成了一件好事。如果將來河北因此受益,自己還很有可能得到朝廷的嘉賞。大將軍就是大將軍,厲害。陳好歡天喜地地跪下,剛剛拍了兩句馬屁,李弘又說話了,而且這句話頓時就把陳好問傻了。「你怎麼向河東衛家解釋?」陳好的夫人來自河東衛家,是現任家主衛徹的妹妹。當朝大臣中衛閥的人很多,官職較高的就有衛徹、衛固、衛覬、衛臻等人。過去北疆和衛家的關係一直很好,但從北疆為了成全趙雲和蔡琰而設法逼著衛家退婚後,雙方的關係就一度變得很緊張。當時逼著衛家退婚的就是主持河東行轅的筱嵐。後來筱嵐為了改善和河東衛閥的關係,想了很多辦法,其中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促成陳好和衛家的親事,這讓雙方的關係逐漸走向了親密。陳好在回來的路上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他無計可施。陳好在北疆的地位很特殊。當初李弘為了穩定北疆,特意書告朝廷,在北疆設置了監御史府,陳好就是北疆的監御史,權力很大,在北疆屬於相當有份量的大吏。後來長公主到了北疆,重建了朝廷,以御史台代替了監御史府,陳好就一直在卸史台任職。御史大夫如果不在,御史台諸事就由他全權處理,權力依舊,在晉陽也是炙手可熱的人物之一。衛閥願意和出身次等士族的陳好聯姻,關鍵就是看中了他的光輝前途。這位在晉陽號稱文武全才的御史「大斧」將來絕對是三公之一的不二人選。依陳好這種顯赫身份,再娶一房妻妾很正常,但問題是他娶的是江東孫家的女兒。江東孫家過去是叛逆,現在迫不得已受撫了,但將來呢?將來如果再叛,不但會嚴重影響陳好的個人前途,也會牽涉到衛閥的切身利益。衛閥在此事上肯定要使出渾身解數,阻止這場聯姻,甚至可能會與李瑋、筱嵐等人產生激烈衝突。「你在河北做御史,前前後後十幾年了,得罪了很多人,乘著這個機會重返軍中也不錯。」李弘望著愁眉苦臉的陳好說道,「衛家的事我來處理,你就不要擔心了。」陳好感激涕零,跪在地上不知說什麼好。「你立即去城裡把人接來,晚上我給你們接風洗塵。」李弘揮揮手,叫他離開,「有些話,我們晚上再說。」王凌和任意先後走進了大帳。「徐州的送親隊伍很快就要進入兗州地界,你們兩人帶鐵騎去接一下。」李弘把路線大致說了一下,「祭鋒已經帶人先行趕去。你們會合後,一日行走五十里,不要太快。」「聽說左車騎將軍鮮於大人也要親來恭賀,是真的嗎?」任意問道。「對,這次幽州要來很多人。」李弘笑道,「你們不要告訴祭鋒,我要給他一個驚喜。」「太常卿許劭大人、左衛將軍張燕大人、前將軍呂布大人、司隸校尉左彥大人、尚書右僕射田疇大人、長公主府司馬黃岳大人……」王凌看到案几上的名冊,非常吃驚,「長公主也派人來?」「各地都要來人,這次應該很熱鬧。」李弘疲憊地伸了個懶腰,慢吞吞地說道,「我們一定要等到塞外的人趕到行轅後,才能舉行迎親大禮。」「大將軍的意思是說,這次還有很多塞外的胡族諸王也親來恭賀?」「當然。」李弘說道,「一個出身烏丸部落的胡人,能以大漢武人的身份,在中原迎娶一位高門大族的女兒為妻,這無論是對塞外的胡族諸部,還是對大漢的門閥富豪,都是一個震撼,一個強烈的震撼。今天的大漢,和過去的大漢,已經不一樣了。但許多人並不知道不一樣在什麼地方。這場盛大的迎親大禮,或許能告訴那些無知的人們一個清晰而明確的答案。」傅干匆忙來報,江東孫賁和朱治兩位大人求見。「大將軍,你曾向我承諾,說一定會出兵徐州解救江東,這話是真是假?」孫賁臉顯怒色,十分不客氣地質問道。「怎麼?你懷疑我不去救助江東?」李弘一邊伸手請兩人坐下,一邊笑著問道。「大將軍,我知道你一向信守承諾,但這次……」朱治重傷初癒,身體消瘦了很多,說話也沒什麼力氣,他遲疑了片刻,鼓足勇氣問道,「我在城中聽說大將軍馬上要為自己的一位手下迎娶曹操的女兒,是真的嗎?」「確有其事。」李弘神態從容,微微笑道,「我這位手下叫祭鋒,是長水營的校尉。他父親就是烏丸渠帥恆祭,當年曾和我一起戍守北疆,征戰西涼,遠伐大漠,功勳卓著,後來陣亡於落日原。這個孩子聰明好學,作戰勇猛,是本朝年輕武將中的佼佼者,我一直視為己出。」孫賁和朱治的臉色愈發難看。李弘稍顯驚訝,「怎麼?君理兄和伯陽對此有異議?」孫賁憤而不語。朱治歎了一口氣,「大將軍,既然你和曹操聯姻議和,你還怎麼救助江東?」「我為什麼不能救助江東?」李弘奇怪地問道,「曹操歸順了朝廷,江東也歸順了朝廷,你們都是朝廷派駐各地的一方大吏,都要遵從朝廷的旨意。朝廷命令你們雙方握手言和,你們就要停止攻伐,這難道還不能救助你們江東於危難之中?」孫賁嗤之以鼻,「大將軍,說兩句有用的話吧。如果大將軍不願意幫我們,那我們就立即離開河北,和曹操決一死戰。」朱治輕輕推了孫賁一下,示意他不要激怒李弘。「大將軍,江東是否拒絕了招撫?」「和拒絕差不多。」李弘點了點頭,「朝廷提出的三個招撫條件,孫權和周瑜一個也沒有答應。」「孫權?周瑜?」孫賁和朱治心神俱震,「伯符他……死了?」「死了。」李弘把陳好說的話大致說了一下,「江東的形勢現在非常危急,但孫權和周瑜似乎忘記了忠誠是什麼東西。他們愛惜自己的妻兒更甚於愛惜大漢。」孫賁和朱治悲傷不已,坐在那裡半天沒有說話。「大將軍,剛才你說仲謀(孫權)把自己的妹妹尚香嫁給了陳好大人。」朱治忽然想到什麼,「大將軍,也就是說,江東和河北也有聯姻關係。」「我可以承認這是河北和江東的聯姻,但是,他們到目前為止,並沒有舉行迎親大禮。」李弘淡淡地說道,「曹操不知道江東也有歸順朝廷的意思,他匆匆把女兒送來完婚,顯然是為了即刻攻打江東。你們的時間不多了。」朱治驀然醒悟。河北的目標是洛陽,李弘顯然無意攻打徐州,所以他想利用和雙方的聯姻議和的機會,既阻止曹操打江東,又利用江東牽制曹操,從而在後顧無憂的情況下,傾盡全力打洛陽。「祭鋒大人的迎親大禮何時舉行?」「我們可以延遲幾天。」李弘說道,「如果你們現在送信回去,讓孫權、周瑜立即派出送親隊伍趕到定陶來,我可以把這場迎親大禮放在同一天舉行。」「同一天?」朱治驚喜地說道,「大將軍,那就這麼說定了,我立即書告江東。」送走了孫賁和朱治,李弘返回大帳,命令傅干、趙行立即擬寫奏章。陳好南下江東的目的已經達到,我們可以確定江東孫策已死,江東正面臨很大危機。不過,孫權和周瑜這兩個叛逆,即使在這種危急情況下,也依然沒有歸順朝廷之意。因此我們可以斷定,將來江東必定會成為朝廷平定天下的巨大障礙,朝廷應該未雨綢繆,及早組建和訓練大漢水師,為大軍將來收復江東早做準備。陳好與江東孫家聯姻一事,給朝廷輕鬆解決徐州和江東之事帶來了契機。曹操看到我們同時和江東孫家聯姻議和,無論如何也不敢貿然攻打江東了,如此則江東之危自解。而我則利用徐州和江東互相牽制無法動彈的機會,迅速從威脅徐州的軍隊中徵調一半兵力趕到穎川戰場,把本該在河南戰場上的牽制攻擊,轉化為穎川戰場上的強力攻擊。從而利用短短的牽制攻擊時間完成對穎川的攻佔,切斷袁紹和豫州、荊州之間的聯繫,包圍洛陽,把袁紹大軍全部吸引到京畿八關以內,給攻打關中的大軍擊敗韓遂爭取足夠的時間和取得兵力上的絕對優勢。一旦關中、關西、穎川被我們先後拿下,大軍攻克洛陽的時間將大大縮短。「大將軍,我們打穎川?」傅干擔憂地問道,「青、兗兩州還未穩定,現在拿不出糧食,而朝廷給我們的糧食也只有一個月的用量,我們能打下穎川嗎?」「就地解決,穎川肯定有糧食。」「大將軍,現在荊州劉表的大軍已經打進了江東,如果曹操不顧一切,全力猛攻江東,那江東豈不危在旦夕?」趙行也吃驚地問道。「派人聯繫袁耀和劉曄,讓他們立即掉頭佯攻九江,讓曹操腹背受敵。」李弘笑道,「袁耀該回來了。如果我估計不錯的話,曹操極有可能先打袁耀,後打江東。曹操是什麼人?他會在打江東的時候,把袁耀這個仇人放在身後?想想袁術當年是怎麼打他的?前車之鑒,他豈敢忘卻?」「佯攻九江?」趙行遲疑道,「難道大將軍想讓袁耀帶著人馬一直打回中原?」「不,讓他殺進豫州,打汝南,吸引劉備的注意力,牽制劉備的兵力,以便我大軍向穎川發動突襲。」李弘指著傅干說道,「急令張遼、徐晃、吳雄、管亥各帶五千人馬,急速趕到陳留、雍丘一線會合顏良、趙雲、文丑、姜舞、王當、張繡,準備攻擊穎川。」「何時攻擊?」「娶親之日,就是大軍攻擊之時。」跳至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