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太史慈 正文 第三部一統第十卷第二章漢中(八、攻略)
    一個月內,漢中戰場翻天覆地。

    先是張燕大軍因為從南鄉的北面出發,在特種精英的協助下,又以甘寧為前導,故此解決掉了沿途的敵人,神不知鬼不覺地從龐統原本預防卻沒有防住通道而西北行軍,然後向西南下拐,橫渡漢水,宛若一把鋒銳的鐮刀,角度刁鑽地直擊漢中城。

    此時,張任已經把漢中城的兵力抽調一空,守城的人只有一千多人,而且都是老弱殘兵,漢中城的周圍無論是城固、還是褒城、武鄉、南江等地,根本就是一片空白的防守區域,當然無法阻擋張燕大軍的銳利攻擊。

    數萬張燕大軍沒有給漢中的守軍任何機會,一舉攻城而下,漢中的守軍連到別的地方通風報信的機會都沒有得到。對於張燕大軍來說,攻下漢中城的最大收穫就是在這裡繳獲了張任大軍囤積在此的軍糧,雖然已經有一部分軍糧早被運往各地關口,但是剩下的軍糧仍然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字,足可夠張燕大軍用上一段時日。

    在佔領了漢中之後,沮授命令全軍封鎖漢中的消息,又派張燕四面出擊,連連攻下基本上等同於無人防守城固、褒城、武鄉三地,採取了同樣的方法封鎖消息,這幾座城市的居民不得出入城門,自然也就不會留下任何機會給敵人通風報信,畢竟這幾座城中的糧食還是夠用一段時間的,尤其是楊氏家族地根本在此。雖然楊松已經被抓走了,楊氏家族被控制了,但是他們的財富卻在此地。

    如此一來,張燕大軍在漢中城的一定區域便已經站為了腳跟,不過沮授在佔領漢中城之後不是無所事事,畢竟這裡乃是五斗米教的發源地,漢中原本就是兵民一體。雖然因為漢中城內沒有主事之人,又沒有張魯留下來的宗教首領來指揮這裡的一切。而且漢中城也是被輕鬆攻下的,但是不安付這些既是平民又是教眾地漢中百姓是不行的,畢竟青州軍還有下一步地打算。

    張燕大軍的行動一直受到魯肅大軍和張繡大軍的矚目,在張燕大軍甫一圍攻漢中城的時候,魯肅和賈詡不久便收到了胡車兒傳遞來的消息,當下展現出來被蓄意隱瞞的全部實力,全力攻城。魯肅大軍的攻城利器和優越戰術令這些時日守城守得十分順利因而大吃一驚地張任等人措手不及,險些便被青州軍破關而入,這才知道青州軍尚有餘力,雖然最後迫退了青州軍的攻勢,但是卻留下了滿城牆的死屍,彷彿在嘲笑張任等人的愚蠢。

    可是張任等人卻不以為然,他們認為這是青州軍要撤退的預兆,先狠狠出兵打擊一下己方。然後再安然撤退。

    可是事實卻證明了他們的愚蠢,青州軍不但沒有撤退,反而更加凶狠地攻擊起斜谷關來了,弄得張任等人手忙腳亂,就在張任等人全力地監視和應付斜谷管北面的魯肅大軍和張繡大軍的時候,史阿和胡車兒已經繞過了駱谷。潛到了斜谷關地的後面,趁著夜晚神不知鬼不覺地發動了登城的偷襲,在守夜的士兵還沒有明白怎麼回事的時候,便已經被行動迅速的兩千六百多名特種精英解決了大半人馬。這些特種精英手腳麻利,殺人悄無聲息,很多士兵都做了糊塗鬼。

    直到特種精英打開斜谷關地關門的時候,斜谷關的敵人才發現下面出了事情,驚慌失措地大叫起來,不過此時已經晚了,再斜谷關外的青州軍根本就是蓄勢待發。見斜谷關的關門大開。便在張繡、張遼兩人的帶領之下長驅直入,一舉拿下了斜谷關。

    張任等人得知消息的時候。青州軍已經控制了關口的很多重要的區域,等著張任等人領軍出來的時候,已經大勢已去了,張任更很倒霉地一頭撞見了自己地師兄弟張繡,被自己的這位師弟一陣狂風暴雨式地攻擊殺得汗流浹背,被自己親為的死命斷後下才得以逃脫。

    張遼不像張繡那般醉心於和別人決鬥,凡是他遇到的將官都是在最快的時間內一舉拿下,讓他失去指揮軍隊的能力,至於這將官是死是活,是降是逃那就都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所以很多的益州大將才在張遼的槍下死裡逃生,不過這些大將所指揮的軍隊就沒有那般幸運了,被張遼一陣衝殺,哭爹喊娘而去。

    史阿和胡車兒更是帶著兩千六百多名橫行無忌,在打開了斜谷關的東門之後,便再一次想些谷關的西門殺去,想要控制西門以便解決掉更多的敵人。

    而此時,張任等人潰敗,故此迎頭便撞見了史阿兩人,在大漢第一劍師的威懾下,眾將更是喪失了剩下的一點點抵抗之心,也不搭話交戰,只是帶領手下的士兵一擁而上,仗著人數的眾多衝出了斜谷關的西門,直奔斜谷而去。

    魯肅大軍和張繡大軍在佔領了斜谷關之後,連休息一下都欠奉,直接兵分兩路,魯肅大軍和張遼的部隊銜尾而擊,攻打斜谷去了,張繡自帶一支軍隊協同特種精英直奔駱谷而去,攻擊駱谷,沒有費多大的事情,這兩處關口均被拿下。

    如此一來,魯肅大軍和張繡大軍便佔據了三處關口,掌握了由長安地區通往漢中城的通道,斜谷以東的廣大區域便落到了魯肅等人的手中。

    在佔領了這裡之後,賈詡便留下了三萬西涼兵和特種精英,守在這裡,剩下的人馬一擁而上,直奔漢中城而去,到那裡與沮授大軍會合。

    而在這立時,沮授和張燕剛剛拿下城固等城,正是實力有所分散。需要援助的時候,魯肅大軍和張繡大軍地到來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而這一切,三路大軍僅僅用了十天,便完成了。剩下的時間,他們便開始修建各處的防禦工事,準備迎接不久之後的連番會戰。

    張任等人敗的莫名其妙,但是此時還沒有覺察到事情的不對勁兒。誤認為是己方防守太弱,敵人強攻下三地不過是想要以三地為跳板。除了三地,漢中地其他關口還在自己的手中,並沒有把事情想地那般凶險,因此他們決定撤回漢中。

    他們的打算當然是趕在攻下三座關口的魯肅大軍和張繡大軍之下趕回漢中,面的敵人趁勝追擊,攻下漢中,誰知道還未到漢中。他們的斥候便發現漢中城已經易主,不但漢中,就連周邊的城市也是如此,原本是自己的盤中餐,現在卻成為了人家地囊中物,而且這還不是魯肅大軍和張繡大軍干的。

    這個消息傳遞回去的時候,張任等人才知道事情好像有點不對頭,事態的發展與自己想像的不一樣。至少那支多出來的青州軍根本就不知道從哪裡出來的。

    就在他們疑神疑鬼,撒下人手調查漢中的情況地時候,在漢中實力迅猛激增的青州軍展開了一連串的軍事行動,張繡大軍兵臨箕谷,一戰而下,在漢中的西北方下堵住了日後益州軍想要從此進攻。奪回漢中的腳步;緊接著,張繡大軍又打下了葭萌,如此一來,白水關和廣元的漢中軍與益州軍便無用武之地,守住這裡,日後敵人也難有作為。

    與此同時,魯肅大軍展現出了強大地攻城實力,連連攻克了漢中南面的南江、巴川、巴西、西充等地,如此一來,敵人便難以從易守難攻的劍閣隨意出兵。繞道內水。從南面轉攻漢中了。

    此數戰,青州軍的目的都在穩固漢中的局勢。把自己佔領的漢中諸城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連成一片,要敵人無跡可尋,而這,為太史慈佔領益州踏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此時,龐統留下的固守漢中地軍隊連連敗退,只能退守到以縱向計算散關、箕谷、褒城、南江等地以西地諸多關口中去了,不但士氣低落,而且因為漢中失守,故此連糧草都成了問題,因為無法從漢中出發,所以張任大軍的糧道便繞了一個極遠地彎子,要從陰平出發西行,穿過群山,自沓中向南,經過文山、江油、綿陽、涪水、綿竹、廣漢等地,才能到達益州,求取糧草。

    不但耗費時日甚多,而且就是戰敗的消息傳遞到這裡的時候也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在這之前,青州軍早就已經在漢中地區站穩腳跟了。

    不過青州軍一方就不一樣了,漢中的巨大成果很快便傳到了在天水隴西一線主持防務的諸葛亮的耳朵中,令這未來的第一軍師欣喜若狂,當下召開軍事會議,商討下一步漢中的攻略問題。這時,正好是張燕大軍攻下漢中的第十一天。

    眾人來到議事大廳,等聽說了漢中城的輝煌戰果之後,眾人自然欣喜若狂,他們沒有想到漢中地區居然這麼快便被打開了缺口。當然,青州軍的舊部除外。

    悍將王雙最是心急,對諸葛亮焦急道:「先生,漢中之地已被拿下大半,東川盡歸我所有,此時我軍不應當坐守天水隴西一線,最應盡起雄師,揮戈南下,奪下上方谷木門等地,與魯肅先生和賈詡先生遙相呼應,益州唾手可得也。」

    參軍梁緒深以為然道:「王雙將軍所言極是,我軍南下,震懾益州,益州世家大族本就因為劉備勢大而對劉備心中不滿,我軍此時南下,益州之民必倒履相迎。劉備必然窮途末路,不可和主上爭一日之短長。」

    大廳中眾將紛紛發言,表示贊同,只有郭淮和姜囧兩人沉吟不語,猶豫不決。

    諸葛亮掃了眾人一眼,然後看向兩人淡然道:「郭淮將軍和姜囧將軍似乎別有一番見解,何不說出來讓大家一開眼界?」

    眾人齊齊看向兩人,這兩人一文一武,對於西北又十分熟悉,故此在軍中威望極高。郭淮看了一眼滿臉微笑的諸葛亮,小心翼翼道:「屬下倒覺得現在並非是全面攻擊益州地大好時機,先不說別人,單說我們這裡,先是我軍自身訓練不足,還做不到如臂使指,不是堅強持久的鐵軍。若是說到平原作戰,我軍自可稱雄。若是說到攻城拔寨,那可是瞠乎其後,不能和魯肅先生的大軍相比了,若是我沒有猜錯,在攻去東川的戰役中,張繡大軍不過是打打下手罷了,真正起作用的還是魯肅大軍。」

    頓了一頓。郭淮又冷然道:「再說我軍周圍,西羌王徹裡吉未滅,而且兵勢強大,若是西北戰事未解,談何攻擊蜀道諸關?益州軍雖然大敗,但是僅僅是地勢上的得失,他們的根本並未措動,漢中郡和益州軍加在一起不下十五萬。現在因為東川失守,所以敵人全部撤退到散關以西,可以說我們難免地諸多關口現在實力大增,我軍以硬碰硬,談何容易?」

    眾人面面相覷,一腔熱血冷了下來。郭淮說的都是極為現實地問題,不能不考慮,姜囧則考慮得更遠,沉聲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從現在看來,我軍似乎形勢大好,但是未來的日子則更為艱苦,魯肅先生和賈詡先生以及沮授先生實際上屬於孤軍深入,只不過後路被我軍牢牢把握在手中。故此在漢中進可攻退可守。但這不過是初具規模,三支大軍加在一起不過也不過十五萬有餘。又要防守各處關卡,實力分散,也不過剛剛夠防守而已,要想主動出擊,還未夠斤兩。」

    眾人面面相覷,不明白姜囧的意思,頗有才智的尹賞皺眉道:「敢問姜囧將軍,三位將軍手握雄兵十五萬,以此力量還不足以橫掃益州嗎?為了抵禦抵禦張任和法正反攻,的確需要防守各個關口,但是強極也就是五萬人足夠了。姜囧將軍是否過分小心謹慎了呢?」

    郭淮哈哈一笑,接過話頭來,油然道:「三位將軍帶領的大軍其實各有特色,若是說到把守各個關口,那麼一定是沮授先生和張燕將軍的事情,因為他們最擅長山地戰,至於張燕將軍則是平原戰地高手,現在奪取漢中之後,東面面積廣大的土地雖然儘夠馳騁,但是並無可戰之敵,張繡將軍在近期可以做的事情便是遊蕩各地,確保可在第一時間內發現敵人,最怕的就是分散實力。」

    「而魯肅大軍」姜囧接過話來沉聲道:「則是典型的攻城部隊,對於平原戰,幫不上太多的忙,在攻下漢中之後,即便是距離漢中最近的城市德陽和綏定都相距漢中甚遠,更不用說其他地方了,要繼續攻城,那就要繼續分散力量,而這在現階段無疑是危險的。」

    看著思索地眾人,姜囧繼續分析道:「先不說漢中所要時刻提防地張任大軍,我們來看益州方面,先說劉備,雖然益州世家大族不喜歡劉備,但是卻更加不喜歡我們的主上,誰都知道只要主上進入到益州中,世家大族嗎名上就會完蛋,在這種情況下,益州的世家大族定然空前的團結,在益州,很快便會有一支世家大族自行租價的軍隊歸劉備使用;再說龐統,此人到南蠻地區招募兵馬,帶去的軍隊數量並不多,但是卻帶著關羽、張飛、陳到三員虎將去那裡,明顯別有良謀,若是被他招募到一支軍隊,其作戰實力定然十分強橫,說不定可以與白耳兵相媲美,再加上三員虎將與龐通之謀,實在令人驚懼,而且西川、益州、南蠻三地縱身連環羅列而成,首尾呼應,所為牽一髮而動全身,用不了多長時間東川被我軍佔領地事情便會被劉備和龐統知道,此二人豈會善罷甘休?到時候不用我們去找他們,他們便會來找我們,那時候,益州的總體兵力一定會超過三位先生的大軍,不可不防。」

    眾人被姜囧說得心驚肉跳,這才發現自己一開始的想法過於樂觀了。

    姜囧走向沙盤,然後指點沙盤回首望向眾人道:「更何況,益州與荊州同盟,兩者同氣連枝,本為一體,現在東川已落入到我手中,荊州方面定然會聞風而動,前幾年他們曾經和益州軍合力搜索過南鄉,對於東川一帶有一定的瞭解。這裡很有可能出現荊州軍,雖然沮授先生在那裡一定沿途留下防禦,但是周瑜之智,深如大海,不可小覷;再者上庸、新城本來就有荊州軍代為防守,沿漢水而上,可以揮軍直抵漢中。光這一點,賈詡先生便不能不提防。張繡將軍地西涼騎兵的用武之地也在於此,而非是什麼攻擊益州的其他城市;另外,孫策苦心經營荊州四郡,由巴東而到夷陵一帶,都是荊州的地盤,這裡的荊州軍隨時可以出軍,西北而上。同樣會威脅到漢中,凡此種種,三位先生地大軍便注定了要在這一段時間內只能為防禦而作準備,由此觀之,我軍也失去了從一旁協助三位先生奪取西川地資格,倒是加強訓練軍隊,以備後用才是正經。」

    大廳中地眾人大部分都沒有想到荊州軍地問題,現在被姜囧這麼一說。立時汗流浹背,這才知道漢中地形勢並非是一片大好,而是要被受考驗才對,當下一個個默不作聲,低頭不語。

    好半天,尹賞遲疑道:「可是。荊州軍會明目張膽地幫助益州軍嗎?要知道現在益州可是天下的輿論公敵啊。」

    郭淮冷笑道:「前一段時間也許是,但是現在卻不是了,你們忘記了龐統前一段時間寫的那些公告了嗎?就是在混淆人們的視聽,把自己變成受害方,要讓天底下的人認為是我們謀害了聖上然後陷害他們,荊州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更知道益州和漢中是他的屏障,即便是沒有借口都會出兵幫助漢中,更何況現在龐統編造出了這麼一個借口呢?荊州君哪還不大家利用?」

    眾人面面相覷,沒有想到龐統地一片拿著馬騰的女兒被左慈殺死的大做文章的公告居然有這般大的作用。各個暗暗心驚。再一次湧起了內心對龐統的敬畏。

    不久之後,當屯軍漢中的三位青州軍師擺出積極防禦的姿態地時候。天水諸將對國槐和姜囧盡皆歎服,因為漢中的發展形勢與他們所料不差分毫。

    而此時,諸葛亮已然在心中暗讚,還是大事最易見人高低,看來郭淮和姜囧果然出類拔萃,見識遠遠高出眾人,這兩人並非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名不符實之人,當下淡然道:「兩位將軍之見深得我心,這些問題的確是我軍在奪取益州的時候不得不考慮的,而且三位先生也一定早就想到了這些問題,只是天底下沒有萬事俱備地事情,很多時候機會稍縱即逝,即便會帶來很多不理想的後果,我們也一定要做,瞻前顧後是打不出局面來的,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我軍並非只能無所作為的作壁上觀。對於漢中戰局,我們短時間內還可起到協同作戰的作用。」

    眾人原本因為己方在短時間內會無所作為而怏怏不快,現在聞聽諸葛亮之言登時一個個抬起了頭,瞪大了眼睛看向諸葛亮。

    諸葛亮沉聲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進行到這一步,說到底還是經濟實力的問題,現在漢中落入到我軍的手中,張任大軍的糧草供應定然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張任大軍原本把大批軍娘放在了漢中,現在因為漢中失守,他的軍糧一定有不少落入到了我軍地手中,用不了多長時間,他們地軍糧就會消耗殆盡,若是他想要滿足十五萬人的糧草供應,那就必須要另外找一條道路通往成都,而這條道路一定是陰平以西地那條道路,因為有河運的關係,可以很快地到成都催糧,我軍或可在這方面多下文章。」

    姜囧眼前一亮道:「軍師是說劫糧?」

    諸葛亮搖頭道:「劫糧的話,我軍還沒有這個實力,畢竟張任和法正都非弱者,現在他們一定知道了我軍對於益州地形非常瞭解的事實,若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不知道多加防範的話,那龐統實在是看錯了他們。」

    姜囧看著微笑的諸葛亮,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軍師是想做出這種劫糧的態勢,陰*敵人廣派軍隊在此區域逡巡,然後趁機殲滅之。」

    諸葛亮含笑點頭道:「正是如此,不過不是這般簡單。這也是為了日後分擔三位先生的壓力做地必要的準備,我軍在這裡表現得越狠,張任和法正就會越發的重視這裡,如此一來,敵人的兵力就會被我們分擔一部分。」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大叫妙計。

    郭淮也走到沙盤前面,仔細看了看沙盤。冷然道:「若是如此,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攻下洮陽。以洮陽為基點,向南橫掃。」

    諸葛亮點頭道:「正是如此,不過洮陽前一段時間在馬超和徹裡吉的手中,他們在這裡屯兵不少,現在雖然徹裡吉與馬超正在蠱惑涼州之人,結成大軍與我軍作戰,但是留在洮陽的西羌人也不在少數。要強攻下洮陽也不是一件容易地事情。」

    被諸葛亮這麼一說,熟悉這一帶地形的韓禎立時色變道:「若是如此說來,我們還真地需要在這段時間內攻下洮陽才行,因為東川失守,張任和法正一定會想盡辦法挽救損失,又為了護住糧道,張任一定會命令馬超大軍回撤到洮陽,如此一來。我軍到時要想立足洮陽,分擔屯軍漢中的三位先生的壓力,那便是水中月鏡中花了。」

    眾人立時聞言色變,若是馬超回來的話,這裡的形勢就更加的錯綜複雜了。

    諸葛亮卻歎了口氣道:「馬超大軍的行動我們其實沒有辦法阻擋,即便是我們奪下了洮陽。馬超大軍仍然另有用處,他完全可以從張任地糧道回軍成都,然後和劉備一起向漢中發動攻勢,為害不小,所以這還要看屯軍金城的鍾繇將軍可以消滅掉多少西羌王和馬超大軍的軍隊吧。」

    姜囧深吸了一口氣道:「主上把趙雲將軍等人派到了金城,應該沒有問題吧,而且一旦西北戰事平復,田豐先生的大軍就有機會支援鍾繇將軍,我們自可高枕無憂。」

    諸葛亮苦笑道:「呂布和鮮卑人被擊敗了是不假,但是要消滅掉呂布。那還需要一些時日。主上親自進攻北地城,那裡有呂布的妻妾。不知道呂布會後因此而受制於主上,不過到現在還沒有消息傳來,看來是有些麻煩,而且即便是西北行軍順利,田豐先生領軍到金城支援又如何?那時候馬超早就已經得到了張任的命令而回軍了,所以我們現在即便知道了馬超的動向,仍然無可奈何。」

    眾人一陣氣餒,畢竟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最令人無奈,就好像天上地流星,當你看見他他想要許願之時,那流星早就已經過去了。

    諸葛亮長出了一口氣道:「總而言之,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就這麼多,漢中的戰事現在才剛剛打響,不過我們的形勢也並非那般嚴峻,除了我們,還有人在為漢中的事情謀劃,而這一點,定然會令龐統等人措手不及。」

    眾人聞言大奇,紛紛用詢問的目光看向諸葛亮,卻見諸葛亮地眼睛望向了長安方向,微笑道:「你們等著吧,管寧先生定會為我們上演一出絕對的好戲的。」

    從韓遂大軍方面投降過來的眾人面面相覷,不明白諸葛亮為何會突然說起管寧,難道一個文官也要帶兵打仗嗎?

    只有青州軍的原班人馬聞言後紛紛眼前一亮,有點明白諸葛亮的意思了。

    長安城,司徒府。

    自從太史慈領軍出征在外,也因為漢獻帝中毒之後無法辦理朝政,司徒府便就成為了朝廷辦公的地方,文武百官每一天都到這裡來匯報朝政。

    此時,正是中午時分,朝中大事已經處理完畢,而漢中的捷報也在此時傳到了管寧的手中,時間上和諸葛亮接到消息的時候不分先後。

    管寧大喜,連忙召集青州眾人,把這喜訊告訴眾人,大家當然喜氣洋洋。

    徐盛這小子最是高興,哈哈笑道:「若是如此,益州便是我們地囊中之物了。」

    眾人看他得意忘形地樣子,便好像望著白癡,要知道,在長安留守的眾人大多是智計過人之輩,雖然他們不是什麼絕頂軍師,但是卻可輕易地判斷出來當前地形勢。

    管寧、陳群、諸葛瑾、張紘、於禁等人的大局觀都不錯,即便是王基這小孩兒也非弱者。故此聞聽徐盛此言無不鄙視之,作出不願與之為伍地樣子。

    徐盛也並非是沒有腦子之人,只不過很少動腦筋而已,現在被眾人這般看,當然大感吃不消,尷尬道:「你們不要這般看我,我只不過是隨意說一說罷了。益州實力根本並未措動,龐統還要新招募兵馬。荊州不會坐視不理,這是賈詡先生出兵前事先已經預料到的結果,這個我還記得。」

    眾人懶得和他廢話,紛紛看向管寧,一臉歡喜的樣子。

    管寧看著眾人發亮的眼睛,搖頭失笑道:「我知道你們的想法,的確。我們在長安經營了多年。利用經濟手段暗中打擊了益州這許多時候,現在戰局將會出現拉鋸,要想打破這種局面,還真是我們大顯身手的時候。」

    陳群搶先發言道:「也許龐統沒有注意到,當我們把戰火燃燒到漢中地時候,益州的農業生產將會大受影響,這些年來,我們用優惠政策吸引了益州大量地無地農民。這些農民現在都在我們控制的地方被扣押住了,這麼一來,劉備將會大大不妙。」

    諸葛瑾點頭道:「正是如此,須知面對我青州的進攻,劉備當然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但是益州的多餘勞力已經被我們抽空。益州的世家大族現在定然十分頭痛,徵兵之後便無人耕種,若是去耕種那便就無法徵兵。時間一長,他們的糧食必然出問題,現在擺明了漢中的這場大戰會曠日持久,說不定主上會把益州和荊州放到一起解決呢。」

    眾人心中一震,感覺諸葛瑾地最後一句話提供了一個新的戰爭思路。

    張紘呵呵笑道:「最要命的是蘇雙和王世平這兩個大奸商,這些年來利用益州世家大族的貪心,高價收買了很多益州在籍百姓的戶籍,把這些百姓便成了青州之民。現在他們定然後悔死了。」

    眾人哈哈大笑。這件事情的確可令敵人非常鬱悶。

    陳群微笑道:「還不僅如此,張世平和蘇雙在西川和東川修建的很多通道將會加快行軍速度。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而且多年以來,我軍高價收買益州地手工藝品,導致益州從事手工藝生產的人激增,他們現在都以此為生,自從大戰之後,我們這邊便壓低價格,提高稅費。這無疑等於斷了這些人的生命線,他們定然對劉備等人十分痛恨,對我軍將會有莫大的幫助。」

    管寧看著手下的眾人,心道自己這些年來沒有白忙活,這些人終於各個成為了政治高手,不再單單著眼於內政,而是把內政核戰爭結合起來看待,當下淡然道:「的確如此,不過我們干預地還不夠,現在我們就有一個絕好的機會,漢中已經被攻下,在漢水以南,便有大片肥沃的土地,經過漢中這場大戰,世家大族已經紛紛南逃,又或者束手就擒,這些地方便成了無主之地,我們現在就向這些地方遷徙民眾,如此一來,漢中之地便會成為我們攻擊益州的真正跳板。」

    眾人聞言不由得一愣,諸葛瑾皺眉道:「幼安先生,這件事情還請三思,畢竟漢中現在局勢不穩定,下面定然還要有連場大戰,此時遷徙百姓,非其時也。」

    眾人紛紛點頭,深以為然。

    管寧卻微笑搖頭道:「你們沒有明白我的意思,我們的百姓遷徙並不等同於一般意義的百姓遷徙。」

    眾人面面相覷,不明白管寧的意思。

    管寧沉聲道:「有一件事情看來你們忘記了,那就是我主起兵的青州之地,那裡的百姓克和別地地方地百姓不大一樣。」

    眾人疑惑的看著管寧,這一回倒是冒失鬼徐盛最先明白過來,高舉雙手道:「幼安先生地意思我明白了,幼安先生說的是青州的『兵民』!」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想起是怎麼回事來,青州乃是太史慈起兵之地,而且也是太史慈苦心經營的地方,這裡的百姓在太史慈的帶動之下,一個個變得好戰畏法,紀律嚴明,並且紛紛以加入青州軍為光榮,每一年青州均都會以考試的方式招收一定數量的正規軍,因此青州之民好武成風,故此這許多年來,青州軍正規軍的數量雖然不多,但是可以打仗的人卻不少,可以說青州整個一個州的人都是打仗的好手,若是放到別的諸侯的手中,那便一定是最上等的軍隊。

    不過太史慈並非是窮兵黷武之人,而且十分看重經濟的作用,畢竟太史慈要考慮利用經濟來打破世家大族的壟斷問題,故此才會嚴格規定青州軍隊的招募規定。

    當然,百姓剽勇善戰,知禮畏罪畢竟是好事,這種全民皆兵對於固守青州根本十分有好處,雖然太史慈不會把他們變成士兵四處出征,但是卻可以防萬一,若是有人來侵略青州,那麼一旦踏入道青州內部,便是萬劫不復的境地,因為到處都是敵人。

    「自己的東西自己保護」,這是太史慈交給青州百姓最早的原則之一。

    現在管寧一提到青州「兵民」,眾人馬上明白了管寧的意思,陳群哈哈一笑道:「幼安先生好主意,若是我們可以把青州的『兵民』調過來一些,那不但是多了一群農民,更多了一群士兵,哈哈,誰說我們青州再無多餘的士兵?」

    管寧淡然一笑道:「青州子黃巾之亂後,十多年間太平無事,四方之民歸之,在此休養生息,繁衍後代,時至今日,青州已頗有人滿為患之感,若是以這般人口速度發展下去,青州的土地便不在夠用,按照原來的打算,原打算把青州的『兵民』遷到其他州郡耕種,但是漢中攻略開始之後,我和主上還有眾位軍師便已經開始謀劃打算,當時便已經預料到了今天漢中的局面,我從那時起便開始想對策,最後才讓我想出了這個方法。」

    諸葛瑾興奮笑道:「哈哈,龐統等人一定想不到我們還有這個招數,他們指揮由我軍的正規軍數量去衡量我軍的實力,根本就未聽說過『兵民』。」

    管寧傲然道:「他們懂什麼?只把百姓當成了一群可以隨意驅趕盤剝的綿羊,卻不知道管家之本就在於民,百姓的素質提高只會對國家有好處,會令民族的凝聚力加強,不再是一盤散沙,如果一味愚民的話,最後吃虧的便是他們自己。」

    張紘點頭道:「幼安先生說得對,我曾聽主上說過,平日裡欺壓百姓,一旦國家有難,百姓便會望風而逃,不戰而降……對了,主上還說他的一個叫魯迅的朋友說中國百姓歷來只有『坐穩奴隸地位』和『做奴隸而不可得』兩種命運,所以面對外族侵略才會望風而逃,真是真知灼見,恨不能與此人同游……嘿,也不知道這個魯迅和魯肅那小子是什麼關係。」

    眾人深表同感,只是他們不知道魯迅本是「後來人」,又能如何同游呢?

    管寧淡然道:「不要說面對外族侵略了,便是內部戰亂不也是常常出現十數萬軍隊大潰敗,結果死傷人數不過百的情況嗎?這正是主上竭力避免的事情,想要得人救,那就得先自救。」

    頓了一頓,管寧總結道:「雖然我從青州遷徙百姓到漢中,的確耗費很大,但是對整個天下的攻略卻意義非常,有此根基,別說益州,荊州和江東也一樣被我們放在盤中窺伺,可以分而食之了。」

    眾人聞言大笑。

    由此,漢中的戰鬥開始擴展到了經濟領域,日後,令所有當初在長安與青州簽訂協約的諸侯們後悔莫及。

    而漢中的大變也傳遞四方,引來了更大規模的會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