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太史慈 正文 第三部一統第八卷第十章興盛
    太史慈笑過之後看向司馬懿,滿面春風道:「若是如此,那麼司馬仲達明天便到我司空府去吧。」

    司馬懿看著太史慈對自己關懷備至的樣子,立刻變得誠惶誠恐道:「一切聽從司空大人的吩咐。」

    太史慈笑吟吟地看著他,心中的殺機卻有增無減:這個司馬懿對自己畢恭畢敬,可是稱呼起來自己的時候還在叫司空大人,擺明了和自己劃清界限。

    看來司馬懿已經看穿了自己的用心,知道自己此來不是來找人才的,而是來找麻煩的,更知道自己今天若是不答應,日後司馬家族定然麻煩不斷,所以便作出委曲求全的樣子,向太史慈示威,更向太史慈表明了一種態度,自己絕對不會有把柄落在太史慈的手中。

    由此可見,司馬懿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了自己和太史慈等人的不足,作為堅持身份的世家大族的子弟,司馬懿已經注定了會站在太史慈的對立面。

    不過司馬懿唯一沒有料到的事情是太史慈內心的心理感受。

    在他看來,當太史慈聽過他的名字之後,只有來與不來兩種選擇,若是不來,那麼司馬家族就是逃過大難,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平安度日;若是太史慈到這裡來的話,那事情又另當別論。

    面對司馬懿,太史慈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把司馬懿殺掉,要麼把司馬懿改造掉。畢竟,兩人的立場是如此地不同。

    而這一點,司馬懿自認為已經看穿了,故此才叫太史慈一聲司空大人。在他看來,太史慈定然是一面想要殺掉自己,一面又想要用自己。故此,司馬懿才有了這一聲司空大人的叫法。

    這聲稱呼看似簡單。但是卻是必要的穩軍之計,因為按照司馬懿分析出來的太史慈的心理。司馬懿認為太史慈現在是內心矛盾,聽了自己的稱呼固然生氣,但是同時也更增添了令自己心服口服的決心,定要會留下自己地性命,以表現自己的寬宏大量,準備被他司馬懿完全收服,司馬懿就是要讓太史慈認為只有讓他司馬懿對自己地稱呼是主上而不是司空大人才算是真正的勝利。

    可惜司馬懿不知道太史慈的真實身份。更不知道太史慈今次來此不過是因為田豐的一番說詞,自己實在是推托不過,故此才來找司馬懿,而且太史慈對這司馬以現在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殺掉司馬懿。

    現在司馬懿在太史慈面前玩弄這種把戲當然會被太史慈一眼看穿,更加增加了太史慈要殺掉司馬懿的決心。

    站在一旁的諸葛亮心中暗歎,這個司馬懿雖然是個聰明人,但是對太史慈實在太不瞭解了。太史慈對人真誠,對自己的手下更是沒有架子,太史慈地威嚴絕對不是來自什麼裝腔作勢,而是來源於文武全才的真材實料的本領。

    至少諸葛亮從來沒有見過太史慈會對自己的心腹流露出這樣的表情,眼前的太史慈看上去樣子實在太可怕。

    只太史慈一個表情,諸葛亮便知道太史慈對司馬懿的殺機越來越深刻濃重了。

    只聽太史慈道:「既然如此。那麼我明天便等待司馬仲達的到來。」言罷便站起身來準備告辭。

    司馬懿卻連留都未留,只是親自打開房門,恭送太史慈和諸葛亮出府。

    諸葛亮在一路上出奇地沉默,只是看著太史慈和司馬懿在前面貌合神離地談笑風生,心中再次覺得奇怪,不明白為何太史慈好像在未見到司馬懿之前就已經知道這個司馬懿是個什麼樣的人了。

    還未出府,卻見到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迎面走來,看著三人的模樣不由得微微一愣,太史慈卻已經先迎了上前,微笑道:「司馬朗兄。看來我太史慈還算是一付治病救人良方。這不,來到貴府上之後。司馬仲達的病情立刻得到好轉,現在已經庶幾無病了。」

    司馬朗聞言立時變得哭笑不得道:「司空大人乃是神人在世,萬邪不侵,我的弟弟自然是托了司空大人地福。」

    太史慈忍不住哈哈大笑道:「那我豈非比華佗又或者是吉平更加厲害?」

    太史慈一句話立時令司馬兄弟身軀一顫,這才想到司馬懿裝病這件事情是多麼的愚蠢,現在神醫華佗和毒醫吉平都在長安,若是太史慈想要針對自己,那麼只要把兩位不世出的大醫師叫來,自己立時原形畢露。

    太史慈看這兩人微微色變的臉色,心中好笑,知道自己這一點小小的麻痺敵人的計策還是起到了一切作用。如此一來,司馬懿可能會更加認定自己現在還拿不準主意到底要怎樣對待他司馬懿。

    太史慈看者司馬朗,微笑道:「司馬朗兄,司馬仲達已經決定出山為我效力,不知道司馬朗兄有沒有意與自己的兄弟一起為國效力呢。」

    司馬朗聞言一楞,看向司馬懿,後者連忙答道:「兄長不要看我,司空大人濃情厚意,小弟無以為報,但是生病的不是兄長,兄長作何決斷還請自行決定。」

    太史慈眼中寒芒一閃即逝,這個司馬懿果然有一套。

    太史慈的打算是司馬家族的人一個都不放過,司馬懿沒有弱點並不等於司馬朗沒有弱點,若是能夠把司馬朗弄地司空府,說不定可以先拿司馬朗先開刀,不過自己地這個企圖被司馬懿一眼看穿了,更當著司馬朗的面叫自己為「司空大人」,地確其心可誅。

    司馬朗也是才智過人之輩,在聽司馬懿的這番話之後馬上明白過來。對太史慈恭恭敬敬道:「司空大人地一番好意在下心領了,不過在下對於功名利祿不大感興趣,還是固守田園的好。」

    太史慈點了點頭不置可否道:「人各有志,本人又豈會強人所難?告辭!」

    說完,太史慈和諸葛亮便出了司馬府。

    在回司空府的路上,諸葛亮笑著對一臉陰沉的太史慈道:「主上不要鬱悶,雖然沒有把司馬家族全都揪出來。但至少司馬懿已經在我們的控制中,主上還是不虛此行的。」

    太史慈滿臉的陰晴不定道:「表面上看我們似乎是大獲全勝。但是司馬懿還是擺了我們一道,司馬懿知道自己難以逃脫過此難,所以索性把自己當成了試探我們地工具,反過來又不讓司馬家族其他的人也陷身其中,此人才智果然非同小可。要想找他地麻煩未必是件容易的事情。」

    諸葛亮點了點頭,完全同意太史慈的意見。

    太史慈歎了口氣道:「來日方長,這個司馬懿我們可以慢慢收拾。也不必急於一時。」說完,又在臉上漏出微笑道:「對於這個司馬懿,我們其實也不要總是提防他,這小子這般心機陰沉,想必辦事自然有其過人的手段,我們在收拾他之前不妨好好用用他,讓他為我辦事,也未嘗不是好事。」

    諸葛亮微微一愕。馬上反應過來,嘻嘻笑道:「原來如此,主上是想要把對付呂布的態度用在司馬懿的身上。」

    太史慈看著諸葛亮,微笑道:「我就知道什麼事情都瞞不過你。」頓了一頓,太史慈又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呂布和司馬懿同樣不可信任。像這種人我們只可以利用他們,卻絕對不可對其深信不疑。」

    諸葛亮點頭道:「主上高見,實際上我們越是這樣,他們兩人反而越會好好辦事,看看現在的呂布就可知道主上策略地高明,呂布現在在北地鎮守邊疆是多麼的盡心竭力啊。」

    太史慈冷然道:「司馬懿應該知道我對他並不信任,他應該明白若是想要在我太史慈面前好好的活下去那就要費盡心思好好出謀劃策。」

    諸葛亮聞言臉上露出了放心的微笑。

    太史慈看向遠方,心中卻想道:不管怎麼樣,天下大事已定,現在已經沒有人可以阻止自己統一天下的大事。一個小小的司馬懿又算得了什麼?

    第二天。司馬懿便早早來到司空府,聽後太史慈的調遣。開始了他謹小慎微的生活。

    果然如同太史慈所料。司馬懿在日後地工作中兢兢業業,生怕越雷池一步,贏得了太史慈手下不少人的讚譽。

    太史慈表面上當然越來越信任司馬懿,但是卻無時無刻不再找機會想要殺掉這個司馬懿。

    至於司馬懿的為人,田豐、管寧、魯肅等智計過人之輩在經過冷眼旁觀之後也發現這人和太史慈以往收羅到的人才完全不同,這是個眼中只有家族利益的世家大族子弟。

    太史慈想要殺掉司馬懿的念頭漸漸贏得了他們地認同。而這,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而司馬家族果然謹小慎微,除了司馬懿之外,只有司馬防還在太史慈處供職。這父子兩人是一般無二的脾氣,言語行動絲毫不見差池。

    時光荏苒,過得飛快。

    轉眼間又是一年過去了。

    在這一年中,青州、兗州、冀州繼續鞏固改革成果,青州的後繼政策開始相繼在三州鋪開。

    這三座大州本來人口眾多,在歷史上是因為戰亂頻仍才會民生凋敝的,不說別的,人口數量便和太史慈現在控制的三州不可同日而語。

    三州之中,兗州的人口數量最少,但是現在已經突破百萬,青州的人口則已經達到了將近二百萬的水平。在三座大州之中,每一天都有新生的嬰兒呱呱墜地,這意味著更大地消費群體和生產群體地產生。

    幽州的新城已經建立地初具規模,黃巾軍、甄氏家族的族兵、幽州地原有居民加在一塊也已經達到了八十萬之多,他們現在在幽州已經安居樂業。不必再過那種朝不保夕又或者是受人奴役的生活。

    通過閔柔的不懈努力,邊疆的各個弱小民族的很多部落都和青州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青州向他們提供相對於他們而言十分先進的生產技術,而這些部落則成為青州軍監視外地地哨所。

    趙雲、張郃、高覽等人四面出擊,和鮮卑不斷地作戰,一步一步地向外開拓疆土,而趙雲的大名開始真正地在華夏大地傳唱開來。成為了和太史慈比肩的青州戰神。

    徐州初定,百廢俱興。但是張昭自然有他的手段,沒用多長時間,徐州便已經穩定下來。

    至於說到徐州本土的世家大族,現在趙氏家族和曹氏家族已經敗落,而糜氏家族則被完全地拉到了青州一面,就剩下一個陳氏家族,陳登也是識時務的人。最後無奈地接受了青州的政策。

    至此,最為頑固保守的徐州地方勢力冰消瓦解,走進了歷史地塵封中。

    由於和曹操戰爭的結束,雖然曹操現在已經身敗名裂,但是青州商人並沒有停止和江東的貿易往來。

    最後,虞翻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和隔江而望的曹操軍守將曹仁達成了一項協議,在大江上建立大型的交易市場。交易的場所當然是在大船上,雙方交易,兩面的軍隊互不干預,秋毫無犯。

    虞翻的主意爭得了曹操地同意,於是徐州南部的廣陵開始繁榮起來,大量的商人集中在了這裡。

    這一點令荊州的孫策看上去十分眼紅。前一段時間太史慈與曹操開戰,孫策奔襲南陽,自然是希望找到青州軍繞道攻蜀的證據,誰知道是自擺烏龍,駐軍在南陽的青州軍李嚴大軍處在地意義乃是保護青州商人。

    現在因為自己的軍事行動,李嚴大軍在南陽閉門不出,而青州商人更是紛紛撤離荊州北部,雖然有的商人因為協議必須和荊州繼續有生意往來,但是其他的閒散小商人則不再買荊州的帳,開始轉向江東又或者是漢中。

    看著江東和漢中日漸繁榮的經濟。令孫策十分鬱悶。不過這件事情又怨不得別人,惟有把火憋到心裡。當然更沒有辦法抱怨曹操,現在的他想要和曹操緩和關係還來不及呢。

    在曹操回到江東不久,曹操便使出了雷霆手段,把江東世家大族中那些居心叵測之人一個個的揪了出來,恩威並舉,弄得江東無人不對曹操服服帖帖,很多孫策派到江東的探子更是一個個被找了出來處以極刑,令孫策很沒有面子。

    不說孫策,只說太史慈方面的事情,張濟所控制地豫州可以說是太史慈所有控制地方中最為落後地地方,現在改革也才剛剛起步,但是因為消滅世家大族比較徹底,而且百姓通過多年的起義自覺性比較強,再加上有雷薄陳蘭這等豫州本土地出色人物,還有其他州郡改革的現成範例以及陸遜這等出色的人物,故此張濟在豫州的改革反而進行的最為迅速。

    司州的情況和豫州大體相近,但是最大的問題是人口稀少,不過很多的無主耕地的產生也進一步破壞了世家大族的經濟壟斷地位。

    說到并州,則和幽州的情況比較相像,尤其是在高順大軍加入之後,羌胡人和鮮卑人更是倒了大霉,每一天都像是在噩夢中度過一般。

    徐晃的勇不可當、高順的無堅不摧、郭嘉的變幻莫測,三者的威力加在一起所產生的效果實在驚人。

    并州的世家大族則在王氏家族和郭氏家族的帶領下全力支持兵州政府的各項政策,可以說并州雖然戰亂不斷,但是形勢卻是蒸蒸日上。

    現在唯一令郭嘉比較頭痛的事情是由於青州軍展現了過於強大的實力,導致了一向野心勃勃的於伏羅變得越來越老實,這令太史慈交給郭嘉的沉積除掉於伏羅的任務開始無限期拖延。

    長安地區乃是太史慈現在最為看重的地方,畢竟長安地區不但關係到太史慈統一天下的第一步,更是太史慈看中的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故此長安的面貌可以說一日千里。

    這也是太史慈和東漢政府的不同,東漢政府軟弱無力,故此在對外關係上一味的屈服,長安這古代絲綢之路的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而太史慈則不同,在他看來和平不是改變都城和謙讓就可以換來的,真正的和平是靠自身的強大換來的。

    故此太史慈要恢復長安的繁榮。

    太史慈當然不會興建什麼奢侈的宮殿,而是腳踏實地地把大量的金錢用在了興建各項對民生大有裨益的事業上,因此贏得了長安地區百姓的交口稱讚。

    現在已經沒有人再記起漢獻帝,每個人都在對太史慈歌功頌德。

    至於和漢中與益州的生意,太史慈也是做得順風順水,蘇雙和張世平兩人已經打開了蜀道,大批的商品在這裡進入或湧出,每一天的交易量都十分的驚人。

    而益州因為世家大族把持土地而產生的的大量的無地勞動力則紛紛進入長安,然後奔赴北方各地,變成了出外務工的農民工。、

    如此一來,不但打破了益州世家大族的壟斷經濟,更打亂了宗族制度對勞動力的束縛。

    而這,正是太史慈最希望看到的。

    天下,真的不一樣起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