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太史慈 正文 第三部一統第六卷第三章進展
    太史慈此語一出,龍女花容失色。

    在這宴會上,太史慈和龍女乃是萬眾矚目的一對,故此兩人的一舉一動無不受到所有人的關注,龍女的異樣馬上引起了全場所有人的注意。

    不過沒有人會問發生麼什麼事情,畢竟都是太史慈的手下。

    太史慈掃了一眼滿臉好奇的於伏羅,哈哈一笑道:「龍女你不必害怕,我只是開玩笑而已,畢竟自由身來之不易,我太史慈豈會強人所難?」

    於伏羅馬上釋然,以為太史慈是要把龍女這天生尤物收入府中,在那裡欲擒故縱呢。

    雖然心中萬分遺憾,於伏羅卻不敢有絲毫的不滿,畢竟和太史慈爭女人實在是不自量力,當下乾笑道:「如此說來,主上和龍女小姐還真是天生的一對。」

    龍女何等樣人?見到太史慈這般說,立時知道太史慈不會為難自己,連忙嬌笑道:「司空大人的美意小女子心領了,可惜小女子出身青樓,又哪裡能配得上司空大人呢?」

    太史慈心中叫絕,面上含笑不語。

    於伏羅的心裡這才舒服了點。

    桓范管寧等人卻心知肚明太史慈是在掩飾什麼,畢竟於伏羅並非是自己人。

    當下眾人岔開話題,推杯換盞,場面開始熱烈起來。

    龍女表面若無其事,卻心有餘悸地低聲道:「司空大人什麼意思?」

    太史慈心中好笑。莫測高深道:「你和秦慶童的事情以為能瞞得過我嗎?」

    有了剛才地事情,龍女這一次雖然驚異,卻不會面上變色,只是雙眼漏出鎮定之色,顯然視死如歸。

    太史慈看得心中佩服,那並非是因為龍女的膽氣,而是因為龍女的見識。事情到了今天這一步,最壞的結果就是死。如果能和自己的心上人共赴黃泉,那也算是得償所願。

    而且太史慈現在這副態度只怕不會要自己的性命,找自己合作的機會居多。

    太史慈淡然道:「長話短說,我幫姑娘達到心願,而姑娘也需要幫我一個忙,如何?」

    龍女不假思索道:「反間計?」

    太史慈笑道:「姑娘才思敏捷,本人十分佩服。我不會要姑娘做危險地事情,畢竟長安的勢力鬥爭和姑娘無關,更何況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本來就是我地夢想,姑娘和秦公子的好事我是樂見其成的。」

    龍女看著太史慈,緩緩道:「司空大人聽見了我和慶童的談話?」

    太史慈有點尷尬,表面卻平靜道:「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姑娘還請見諒。」

    龍女俏目一亮,顯然被太史慈的新奇言語所吸引。點頭道:「司空大人果然出口成章,言之有物,不過我怎樣才可信得過司空大人呢?」

    太史慈嗤了一聲道:「姑娘未免太小瞧我太史慈,和別人相比,我太史慈的信用還是可以保證的。」

    龍女聞言沉吟半晌,才斷然道:「那小女子便信了司空大人!」

    太史慈微微一笑道:「識時務者為俊傑。姑娘這般通達世事,日後定會得償所願。」

    龍女聞言一楞,旋即發出嬌笑。

    眾人雖然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卻被龍女地明媚笑容所吸引,深深不可自拔。

    待太史慈等人回到家中,把於伏羅弄回屋中睡覺後,太史慈才把今晚發生的事情告訴眾人。

    眾人聞言大喜,桓范立刻表示要找機會暗中接觸秦慶童。

    太史慈當然放心桓范去辦這件事情,不過卻更擔心群玉閣的來歷。

    看來這個長安第一樓並非是一般的煙花之地那般簡單,說不定也是和青州的高陽酒樓一般。帶有間諜性質。

    現在長安的局勢已經日趨明朗。至少敵人的招數太史慈已經大意明瞭,不至於發生狀況的時候束手無策。

    唯一令太史慈感到鬱悶地事情孫策和周瑜派來的使者安靜地過分。似乎完全沒有任何打算。

    若是說周瑜在長安沒有圖謀,打死太史慈也不會相信。

    更何況廖立和蒯越都非是易與之輩,現在的安靜實在是沒有道理。

    現在太史慈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密切監視。

    至於王子服等人,太史慈還真是從未放在眼裡,雖然今天龍女的事情完全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

    不過想一想,王子服他們左右就是這幾手,不足為奇。

    而且對於王子服來說,現在最應該關心地不是別的事情,而是把三女弄進皇宮的事情,馬騰的女兒天生媚骨,只要是男人便難以逃脫她的控制。

    說到這一點,董承家裡的女兒和伏完的女兒都不是馬騰女兒的對手,唯一的希望就是曹操的「女兒」了。

    現在漢獻帝日漸長大,對於男女之事當然比他地同齡人知道得更多,若是讓這馬騰地女兒進宮的話,那還了得?

    所以,現在王子服等人一定正忙著組織馬騰地女兒進宮的事情。

    第二天,於伏羅向太史慈告辭,回到了并州的雁門關,去抵擋鮮卑人,捍衛自己的地位去了。

    隨後的幾天,長安城越發的熱鬧,各地的諸侯使者自從和太史慈探討過協約之後,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尤其是關於青州的武器販賣,那火爆程度完全超出了太史慈等人的意外。

    神臂弓、強弩、斬馬刀三款武器引起了各路諸侯使者的普遍興趣,紛紛提出要求購買。

    管寧等人當然知道這是狠賺一筆地機會。於是趁機抬高武器的價格,尤其是對斬馬刀和弩箭的販賣,更是一派奸商本色。

    管寧以鍛造斬馬刀和弩箭失敗率高,故此提高價格。

    這一點令諸侯的使者們大傷腦筋,不過當他們看到斬馬刀的性能之後,便全都閉上了嘴巴,按照他們所知道的工藝。當然知道斬馬刀的性能地難得。

    這時代最優秀的武器材料就是百煉鋼,而所謂地百煉鋼並非是真正的鋼材。它僅僅是靠擊打來提高鐵的硬度,但與此同時,因為碳的大量流失導致了百煉鋼的韌性不足,變得極脆。

    不過因為這時代的刀劍都有一定的弧度,而且以劈砍為主,所以對百煉鋼過脆地問題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完全可以靠增加刀背的厚度來避免折斷的情況出現。但若是用百煉鋼做盔甲的話,那絕對是敗筆。

    青州的斬馬刀無疑避免了百煉鋼的缺點,在刀身的柔韌性上作出了極大的改良,使得斬馬刀在凌厲剛猛之外平添了輕靈飄逸之感。

    在此之前,江南名刀古錠刀深受行家地推崇,而且江南水軍的戰刀大多以此為基礎來鍛造。

    曹操的倚天劍和青釭劍,劉備的雌雄雙股劍從本質上看其實都已經近乎於刀,帶有一定的弧度。一把劍用於防守,一把劍用於進攻。

    但是這種刀劍在威猛的同時因為刀身過於沉重,使得使用者轉動不靈活,在戰場地衝殺中很有可能因此而失去平衡,孫堅等人的戰死也與此有絕對的關係。

    可是青州斬馬刀則不同,面對不同的近戰武器。斬馬刀都可以應付自如。

    正是因為這種不可超越的優點,才使得這些諸侯使者忍受著青州軍方的漫天要價。

    當然有的諸侯會動上別的心眼,他們在詢問有沒有其他的解決辦法。

    豈料這麼問正中管寧等人的下懷,管寧等人開出地條件是只要諸侯們能夠提供足夠地鐵料,他們就可以保證產量。

    這麼一來,青州的鐵料就會多起來。

    有地諸侯也看出管寧等人這麼做的目的,於是又找到了另外一種方法,他們的理由是太史慈曾經說過可以把斬馬刀的生產方法賣給他們使用。

    管寧按照太史慈的指示,痛快地答應了這些諸侯使者的要求。

    那些使者沒有想到事情會辦得這麼順利,因此無不疑神疑鬼。最後沒有辦法。只好到管寧那裡去詢問原因。

    管寧也不隱瞞,他輕描淡寫的告訴這些使者說。因為各地的鐵料品質不同,所以需要經過的鍛造的過程也不同。

    青州的鐵匠在經過多年的實踐之後,已經形成了一套提煉鋼材鍛造武器的體系,而這體系是經過多年來摸索而來的,而斬馬刀的鍛造是有嚴格標準的。

    即便是有外人掌握了斬馬刀的尺寸輕重,也會因為鐵料的提純的原因而造成斬馬刀質量的低下,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出賣斬馬刀的各種設計數據並非是難事。

    與此相同的還有神臂弓和強弩。

    而關於鐵料的種種經驗,那是被青州的鐵匠們所掌握的,「都屬於他們的專利權」,我們也沒有把法要求人家拿出來,畢竟這是青州的『軍法』,「

    經過管寧一說,眾使者才明白這其中的奧秘,不由得垂頭喪氣。

    到這時候,使者們才知道做生意的艱難,同時更加佩服青州設定的條款的完美周到。

    基於這種考慮,很多的使者在一次派出人手,返回諸侯的控制區域,要對青州開出的條款從長計議。

    青州和眾諸侯使者的談判進行得十分艱難,但是其他的大商人們和各個諸侯之間的談判確實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先是蘇雙和張世平兩人利用自己和劉備的親密關係,打開了蜀道,和漢中以及益州建立的經商關係。

    隨後,管寧代表青州和蘇雙和張世平創立了這時代最大的運輸團隊。

    幽州地戰馬加上青州的馬車。再加上青州官道的建設隊伍,使得天下間的運輸變得更加方便起來。

    益州的絲織品則得到了很好的銷路,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流通。

    在短時間看,他們的確會因此而獲利,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太史慈等人早有後手,他們將會用青州地絲織品徹底擊垮益州的絲織商品。

    為了實現這個目地,首先就要讓絲織品成為益州的經濟支柱。架空益州的農耕經濟。

    而甄氏家族就在此時和簡雍形成了協議。

    甄儼和益州簽訂的是農民工協議,那協議的大體內容是到益州招募無地的農民。到冀州去從事農業生產,甄氏家族每年只需向益州繳納多少的政策費用便可享受此等政策。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甄氏家族地提議正中益州使者們的下懷。

    因為戰亂的原因,益州現在有不少的難民,這些難民無地可種,留在益州只會造成益州世家大族的不滿,現在甄氏家族表示希望僱用這些農民。那是在給他們減輕麻煩,益州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痛快地答應了。

    他們當然無法看透甄氏家族的背後目的了。

    隨後,糜竺也和益州做起了漁鹽生意。

    在這些大商人中,唯一不受太史慈控制的人大概是河東地衛氏家族了。

    這也難怪,誰讓太史慈搶了別人家的兒媳婦呢?本來衛仲道一死,蔡文姬即便是回到家中,那也應該是為衛氏家族守寡。

    現在倒好,太史慈這麼做可算是橫刀奪愛了。

    雖然沒有見到蔡文姬對這門親事的態度。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誰都知道這件親事已成定局。

    最關鍵的地方是現在明眼人都可看出來,有很多人都希望蔡文姬可以干預太史慈的行為。以此達到自己的目地。

    如此一來,蔡文姬嫁給太史慈的事情根本無法改變。

    而這種事情對於衛氏家就族來說簡直就是一種侮辱。

    因此雖然衛氏家族也派人來到長安,但卻絕對不會對太史慈假以顏色。

    太史慈哪裡會把他們放在心上,不過就是一個河東的世家大族而已。現在自己控制的北方諸州的改革還沒有完全進行,衛氏家族得意不了太長的時間。

    至於其他的商人們,對太史慈還是非常感激的,畢竟太史慈為他們創造了這麼好的一個機會,實在難得。

    尤其是洽談會的主意,在這些商人地眼中實在是天才地提議。

    當他們聽說像這樣的洽談會每年都會進行一次地時候,自然更加的興奮雀躍。

    諸侯們當然也是樂在其中,他們感覺和這些小人物在一起做生意比和青州的那些大奸商們談判容易多了,對於管寧等人他們現在簡直是頭痛極了。

    別說是管寧了,就是陳群、張紘、諸葛瑾這些名不見經傳的人物都令他們十分難受。

    尤其是諸葛瑾。當他們聽說「損益連弩」的發明者乃是諸葛瑾的弟弟諸葛亮的時候。這些人拿來了大筆的好處來賄賂諸葛瑾,希望能夠從諸葛瑾那裡打開缺口。得到這等神兵利器。

    誰知道諸葛瑾年紀雖小,但是對於經商之道卻極為精通,弄得這些人興高采烈而來,灰頭土臉而去。

    在這些諸侯使者的眼裡,這些沒什麼條件講的小商人們就可愛多了。

    殊不知,這些商人中有不少都是從青州來的,他們的背後就是青州政府,如此一來,青州的經濟勢力便好像隨風潛入夜的春雨一般,不知不覺地潛入到了各地諸侯那裡。

    大家生意還沒有談完,長安城便又出了一件事情:漢獻帝一舉把馬騰的女兒、曹操的「女兒」,董承的女兒,伏完的女兒全部收到宮中,變成了自己的嬪妃。

    天下的百姓哪裡懂得其中的道理?都說這漢獻帝人小鬼大,小小年紀便如此好色,簡直不見乃父當年。

    這個結果當然令王子服等人大失所望。

    不過王子服等人在第二天便不再反對漢獻帝的決定。

    原因很簡單,當然是因為看到了曹操的那個「假女兒」來燕兒了。

    以來燕兒的素質來看,沒有人會認為這來燕兒會比馬騰的女兒差。

    太史慈卻在暗笑,知道自己對蔡文姬說的一番話起了作用,看來漢獻帝已經按照自己的話去做了,準備對這些女子考察一番,然後再決定自己皇后的人選。

    這個命令一下,長安城內最痛苦的人大概就是那些紈褲子弟了。

    這幫傢伙沒有想到漢獻帝一下子收羅了這麼多的美女進宮。

    馬騰的神秘女兒就不說了,至於曹操的「女兒」,據那些有緣相見的人說,完全可以和馬騰的女兒以及群玉閣的龍女分庭抗禮。

    即便是說起董承和伏完的女兒,那也是大家閨秀,萬里挑一的美女,同樣是很多少年人的夢中情人,理想的對象。

    不過沒有人可以跟皇帝爭奪女人,所以這些紈褲子弟只有把目標轉移,最後放在了群玉閣的龍女身上。

    一時之間,龍女的身價倍增,每個人都以見到龍女為榮幸。

    群玉閣的生意火爆到了極點。

    太史慈卻沒有心情去關心這件事情,倒是桓范和秦慶童聯繫上的消息令他歡喜鼓舞。、

    為了謹慎起見,太史慈當然告訴桓范小心行事了。

    隨後,四女進宮。

    就在這時,太史慈等人一直密切關注的「妖道」於吉終於在長安正是現身了。

    一場關於天命的輿論之戰即將爆發。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