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太史慈 正文 第三部一統第一卷第九章聳聽(下)
    看著滿臉渴望的眾人,賈詡緩緩道:「首先我要先說明一下我和張繡將軍的立場,我們都是王允大人的手下,更對王允大人欽佩不已,若是長安地區沒有王允大人的話,只怕早已經毀於李傕郭汜之手。故此,我以為,非到萬不得已,溫侯最好不要和王允大人面對面的衝突。那樣,對溫侯是絕對不利的。」

    呂布和眾人也知道賈詡所言非虛。

    當然若是有賈詡這絕頂智者幫助他們,對付王允也並非是一件難事。

    可惜賈詡已經預先聲明,他雖然不忍心看著呂布遭殃,但也絕對不會幫助呂布對付王允。

    不過也唯有這樣,眾人才覺得這是真正的賈詡,因為賈詡給人的一項就是叫人永遠也摸不清他的底細,而且八面玲瓏,似乎所有人都對他敬畏有加。

    若是賈詡現在表示要全力幫助他們,那才是一件怪事。實際上,賈詡能夠這般幫助呂布已經是極限了。

    呂布點了點頭道:「文和的難處和苦衷我是知道的。」

    賈詡淡然自若道:「溫侯明白就好,說到脫身的方法,為今之計有上中下三策,君易量身定奪,趨利避害。」

    眾人聞聽竟有三策,故此無不聚精會神。

    賈詡環視眾人,見已經掌握了眾人的心神,大感滿意,便哈哈一笑道:「其一便是溫侯現在與我到王允大人那裡負荊請罪,以求王允大人的原諒。」

    呂布斷然道:「此為下策。斷不可行,非是我說王允大人地壞話,王允大人為人多疑,而且剛愎自用,一旦決定下來的事情就絕對不會改變,哼,要不是為了對付我呂布。只怕王允現在也不會放過李傕郭汜。」

    賈詡歎了口氣道:「溫侯之言有些道理,又或者換句話說。若是王允大人可聽人勸,和楊彪緩和關係,馬騰和韓遂只怕早已經全力以赴對付李傕郭汜了。」

    頓了一頓,賈詡又道:「此計不行,溫侯還可按兵不動,據守長安北城,既然已經知道對方的動機。溫侯便可以以逸待勞,甚至設下圈套,待王允大人的援軍到來之後與之交戰一場,錯動對方的銳氣,如此一來,便有了和王允大人談判的條件,只要王允大人答應對溫侯以往只是不予計較,溫侯自可慢慢和王允大人緩和關係。我和張繡將軍再從中調和。希望可以得到最好的效果。」

    呂布聞言,一陣猶豫,坦白而言,這雖然不是什麼好計策,但是卻給了呂布一定希望,至少賈詡和張繡地意見王允是一定會聽的。

    看著呂布臉上猶豫不定地樣子。賈詡好整以暇地等待著。

    呂布手下大將曹性此時對呂布道:「溫侯,此計雖好,但絕非萬全之策。須知我們和王允共在一城,我們的很多事情都瞞不過王允的,至於我們手下的將領也並非都是溫侯的心腹,比如那華雄……故此,我們這一進行軍事調動,只怕王允那裡已經猜出來怎麼回事了。一旦有起事來,王允若是傳統打入我軍內部的奸細,來一個裡應外合。我軍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呂布手下眾人聽見華雄的名字地時候。臉上均顯現出一陣不屑,顯然對華雄的為人極為鄙視。

    賈詡心知這個華雄乃是見利忘義之輩。在軍中的職位更是不低,若是此人協助王允的話,呂布還真是大禍臨頭。

    由此可見,這麼長時間,呂布苦忍著王允,就是因為內奸的因素,一個弄不好,便是全盤皆輸的局面。否則以呂布喜歡冒險的性格豈會這般畏首畏尾?

    呂布聞言也緩緩點頭,要在長安城瞞過王允,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成廉也在旁邊接口道:「即便我們取得勝利又如何?雖然王允大人會尊重張繡將軍和文和先生地意見,但是背後下手一樣難防,楊彪的事情就是最好的例子。誰知道王允日後會不會找機會對付溫侯?即便王允無機可乘,但是我們這麼日防夜防,王允又豈會像以前那般真心相待我們?早晚還是一場大亂,現在王允在長安的勢力越來越大,若是西涼再被王允平定,我們哪裡還有力量和王允鬥?」

    宋憲苦笑道:「不過若是我們能夠把聖上找到的話,還有可能在長安大戰之後和王允講講條件。」

    賈詡對這個宋憲有點刮目相看,沒有想到這個外表粗豪的大漢倒是思路開闊之人,只是不知道屬不屬於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地那種亮光一現。

    不過這個宋憲倒是說出了太史慈控制長安的方法。

    只有五千人的太史慈要控制長安的確並非易事,即便是加上了自己和張繡,只怕控制長安也會是名不正而言不順,畢竟太史慈乃是外來諸侯,哪裡有資格霸佔長安呢?

    但是有了皇帝,那就完全不同了,太史慈完全可以打著送皇帝回京的旗號霸佔長安。

    即便對於西涼和漢中,太史慈也完全可以把責任都推到王允的身上,說「王允是亂臣賊子,既然已經把王允除掉,那麼大家就可以退兵了」云云。

    呂布長歎一聲,又道:「此二計均不可行,願聞文和先生上策。」

    賈詡就知道呂布會放棄另外兩種計策,畢竟作為一個帶兵打仗的人,若是被別人剝奪了兵權,實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上面兩種計策,最後的結果就是用削弱自己的軍權來換得王允對自己地信任,這豈會是呂布這等強者所願意看到地?

    想到這裡。賈詡點了點頭道:「我也知道溫侯英雄了得,如此委曲求全實在是比殺了溫侯還要難過。」

    呂布點了點頭道:「還是文和知我。」

    賈詡便道:「若是如此,只剩下一計可供溫侯選擇。」

    頓了一頓道:「說到溫侯和王允大人之間地隔閡,歸根結底就在對長安地控制權上。王允大人對溫侯的忌憚全在於此,故此,只要溫侯放棄長安,帶軍遠行。便可化解眼前的這一場災難。」

    呂布一愕,旋即沉思起來。不得不承認賈詡此計大妙。手下中將在思索之後也是紛紛點頭。

    若是有自己可以安身立命之地,不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戰,更會有發展壯大的機會。賈詡這個主意實在是個萬全之策,不但可化解眼前的危機,更把己方今後地發展算計在內,豈不令人心動?

    問題是自己到底可以去哪裡呢?周圍的城市全是王允地勢力範圍。

    賈詡一眼便看穿了呂布的心思,對呂布道:「溫侯。為今之計,有一個地方是最好的選擇。」

    在眾人的注視之下,賈詡緩緩道:「溫侯可進軍北地。」

    北地!眾人面面相覷。

    賈詡笑道:「就是北地,早年張濟將軍和張繡將軍便在北地駐守多年,就是現在北地的太守和張繡將軍還很有交情,那裡民風剽悍,而且糧草極多,城市高大。是個安身立命的好地方。最重要的就是北地距離長安很遠,不是王允大人現在這個階段所能控制地勢力範圍。」

    賈詡這一番話說的眾人極為心動,尤其是最後一條。

    賈詡早就知道形式岌岌可危的呂布此時已經對於控制長安的野心不大,所以北地實在是呂布的一個理想去處。

    賈詡為了堅定呂布的信心,便對呂布道:「溫侯,北地哪點都好。就是戰事頻仍,北方胡人騷擾不斷,羌胡和河西鮮卑最近又因為北方幽州戰事開始肆無忌憚起來,頻頻向南侵略,并州刺史梁習已經派人抵抗,但是北地一帶形勢不容樂觀。」

    呂布聞言眼前一亮,哈哈一笑道:「如此更好!」轉過頭來看向自己手下的一干悍將,便道:「我們已經多長時間沒有和那些胡人作戰了?何不隨我去打殺一番!」

    眾人的眼中無不射出嚮往地神色。顯然也已經對長安城的爾虞我詐的生活感到厭煩了。

    副將薛蘭在一旁咧著大嘴笑道:「**,胡人的娘們雖然稍嫌肥胖了一點,但是更合我的心意。不想這長安城裡地女子們。扭扭捏捏,在床上還那麼多的矜持。真是讓人不爽!」

    薛蘭的老搭檔李封看著薛蘭歎息道:「是不是你的手法有問題?女人興奮起來比男人都放得開。」

    薛蘭一瞪眼睛道:「**,老子手法第一流,問題是你又不是女人,我又沒有斷袖分桃之癖,如何找你試驗一番?」

    眾人爆笑,李封喘著氣道:「便是我喜歡男人也只會找張遼那種俊俏後生,絕對不會看上你這光頭,說來說去,還是你的長相有問題。」

    薛蘭很想反駁,但也終忍不住了,便笑了起來。

    賈詡心中知道,看樣子自己的這個主意已經得到了所有人的同意,心中當然高興,雖然本在自己的意料之中。

    呂布心懷大暢,對賈詡感激道:「文和大恩,呂布沒齒難忘。」

    賈詡笑道:「溫侯不必客氣,我這也是在為王允大人著想,在朝中,王允大人和溫侯一文一武,乃是朝廷的棟樑,任何一方垮掉都是我所不願意看到地,故此,我幫溫侯也是在幫王允大人,生怕他一失足成千古恨。」

    呂布肅容道:「說到朝中棟樑,我看文和才是,王允此人假托大義,實則是野心勃勃之輩,文和要小心了。」

    賈詡打斷道:「溫侯不必多言,我賈詡自有主張,溫侯到北地後,自會奮勇殺敵,建功立業,成為我大漢威震邊陲地不世英雄,效先秦李牧王翦之故事。則天下聲望盡歸溫侯,到那時,誰還敢動溫侯?」

    呂布聞言眼前一亮,用力地點了點頭。

    賈詡又道:「溫侯調兵北上,定會驚動王允大人,王允大人說不定會派兵追趕,又或者改變西涼軍隊地行軍路線。弄得尾大不掉反而不美,我看溫侯北上之前。應該先出兵擊垮西涼來的援軍,最好可奪得大批糧草,然後再緩緩北上北地,才是萬全之策。」

    呂布哈哈一笑道:「文和算無遺策,就依計行事。」

    賈詡輕歎一聲道:「這其實也是為了王允將軍好,李傕郭汜兩人如狼似虎,若是來到長安。久後必為禍患,真不明白王允大人為何寧願相信這兩人也不相信溫侯。」

    呂布一擺手道:「文和不必再費心我和王允之間的事情,一切順其自然最好,文和還是幫我定好行軍路線和計策為好。」

    賈詡欣然道:「好!」

    眾人圍了過來。

    如此,在賈詡的謀劃之下,太史慈的長安攻略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

    而此時,在長安城的東面密林中,太史慈正和史阿喜氣洋洋地看著從中原戰場上送來地戰報。

    自公孫瓚被滅掉後。青州軍就進入到了全力對付袁紹的階段。

    先是臧霸開始製造衝突,對袁紹手下大將韓猛地軍隊進行了不間斷的騷擾,在揚州的壽春一帶,韓猛大軍和臧霸大軍的衝突不斷地升級。

    而袁紹此時還沒有得到公孫瓚兵敗的消息,所以憤怒的袁紹命令韓猛和郭圖向臧霸大軍開戰。

    隨後在下蔡,臧霸大軍和韓猛大軍進行了第一次交手。

    韓猛不愧是河北名將。交戰第一天連敗臧霸手下大將,更震得孫觀吐血,最後管亥出馬,和韓猛交手五十多回合,不分勝負,雙方這才罷兵而回。

    此戰管亥已經全力以赴,而韓猛則是與別人交手消耗在先,已經挫動了銳氣,故此是平分秋色之局。

    第二天,韓猛邀戰。管亥再次出戰。結果被韓猛殺得渾身熱汗,交手到二十多個回合。便被韓猛一槍刺中大腿,倉皇而回。

    至此,韓猛聲名大振,誰能想得到名震兗州的青州大將、有「七殺」之稱地管亥竟然不是韓猛的三十招之敵。

    兩天大戰,袁紹軍士氣大振,袁紹更是樂開了花。

    與此同時,郭圖另引一軍,自壽春出發,繞過下蔡的臧霸大軍,直奔泗城而來。

    不問可知,郭圖此舉旨在以泗城為根據地,直擊臧霸糧草所在地靈壁。

    按照郭圖的想法,只要擊退臧霸大軍,就可以與下邳和彭城的郭嘉大軍連成一片。

    現在太史慈回來了,在郭圖看來,一直「蠢蠢欲動」的郭嘉的一定很擔心自己的處境,為了讓郭嘉能夠徹底地背叛太史慈,郭圖必須把袁紹的勢力範圍和徐州連成一片。

    有郭嘉在前面頂著,再加上太史慈的「母親」在自己的手裡,太史慈就不敢輕舉妄動,就會給袁紹一個喘息之機,袁紹將會有一個很長的時期自由發展。

    但是就在郭圖快到泗城的時候,在半路受到了一直駐軍在洪澤湖地張燕大軍的襲擊。

    郭圖萬萬想不到張燕會在這時下手。

    畢竟張燕乃是青州的叛徒,這麼做只會延誤自己進軍的日程,對張燕實無半點好處。

    不過張燕這麼做並沒有引起郭圖的懷疑,畢竟張燕本就是袁紹的死敵,出兵襲擊袁紹大軍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郭圖在受到張燕大軍攻擊之後,不退反進,迅速抵達泗城。

    郭圖以為張燕是完全的流寇作風,只要見到自己進城,就不會再糾纏。

    而張燕也似乎就是這麼做的,在見到郭圖進到泗水城中後,便領軍緩緩而去。

    正當郭圖準備又進一步軍事行動的時候,卻從下蔡傳來消息:韓猛兵敗身亡!

    原來就在郭圖出兵地當天,臧霸和韓猛進行了第三天地交鋒。

    甘寧出場了。

    韓猛根本未把甘寧放在心上,誰知道交手之後,便被殺的丟盔卸甲,更在第十招地時候,被甘寧用鐵索橫江擊中頭顱,那人頭飛上半空,韓猛變成了一具無頭屍體。

    韓猛的死對袁紹軍隊是一種致命的打擊。

    袁紹大軍潰散,逃過了穎水。回到了穎上、汝陰、安風津一帶佈防。

    郭圖大驚失色,連忙出城救援,結果卻再一次被張燕大軍襲擊,郭圖立足不住,萬般無奈下便領軍直擊靈壁。

    在奪下靈璧之後,郭圖才發現靈璧根本沒有多少糧草,那當然不是臧霸大軍囤積糧草的地方了。

    不久之後,郭圖便發現自己已經深陷重圍之中,靈璧根本就是一個陷阱:細陽、相、蕭、沛、彭城、泗、下蔡等地的青州軍源源不斷地開到了靈璧城外。

    但是這些青州軍只是圍而不攻。

    郭圖在突圍多次無效後,終於明白這事情州郡的故計:圍點打援。

    青州軍真正要對付的是袁紹。

    果然,袁紹聞聽郭圖被圍,便出軍趕到了穎上,準備的渡水。

    太史慈手上的情報就說到這裡。

    不過太史慈已經預料到了戰局的下一步發展:有了袁建和雷薄。

    袁紹敗亡就在眼前,那一切就交給徐庶去做了。

    而現在,太史慈的視線完全集中到了長安大戰上來。

    山雨欲來風滿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