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太史慈 正文 第二部天下第十二卷第二章幽州(六)
    關靖帶著兩個人頭走了,但是趙雲的名聲卻在草原開始流傳起來。

    被趙雲殺死的那兩個人一個叫郁築鞬,一個叫素利,都是在北方草原民族中有名的勇士,一項是勇冠三軍。

    誰知道就是這兩個人,在趙雲的手下沒有走上三個回合,便被趙雲一槍挑於馬下,如此神勇,就算是公孫瓚也做不到。

    這就是趙雲名震北疆的開始。

    不過,這是以後的事情了。

    現在草原上出現了一種怪現象,三方水火不相容的勢力居然相安無事,劉和方面倒是好說,現在既有公孫瓚,又有太史慈,他當然不敢輕舉妄動

    倒是太史慈方面一連三天,按兵不動。讓劉和和公孫瓚方面都摸不著頭腦

    尤其是公孫瓚,不明白太史慈為何在答應出兵攻擊劉和之後全無反應。

    不過太史慈已經答應出兵了,又只有三天的時間,公孫瓚方面當然不好說什麼。

    倒是劉和方面來此索要三日前到太史慈軍營來挑釁、被趙雲殺死的郁築鞬、素利兩人的屍體。

    太史慈當然不能把這兩具無頭屍體交給劉和,那樣對方一定會追查兩顆人頭的來源的,若是知道那兩顆人頭已經在公孫瓚處,那就會令劉和方面疑神疑鬼,說不準會令太史慈對付公孫瓚的事情節外生枝。

    所以太史慈只說是兩人的屍體已經掩埋,入土為安,不能送去了。

    劉和方面倒也並不懷疑。

    太史慈的觀望當然是有目的的。

    畢竟幽州的戰役背後的總指揮乃是魯肅。

    太史慈在明,魯肅在暗,這麼一來,所有人都只會注意太史慈的行動,而忽略魯肅才是真正的殺手鑭。

    沒有魯肅的消息,太史慈是不會動手的。

    又過了兩天,終於,魯肅傳來書信,要太史慈向劉和的軍營佯攻,同時注意公孫瓚方面的動向。

    太史慈連忙命令趙雲集合軍隊。

    不多時,太史慈便帶領著趙雲和一萬青州騎兵出發了。

    太史慈的大軍故意緩緩而行,就是要給公孫瓚知道消息的時間。

    果然,在不久以後,公孫瓚就知道了太史慈軍隊的動向,知道太史慈真的「屈服」於自己,欣喜若狂下,便向手下眾人詢問到底是和坐山觀虎鬥呢?還是和太史慈一起出兵為好。

    關靖向公孫瓚分析,他認為太史慈現在已經不敢想公孫瓚提出任何的要求,要不然這次出兵之前一定會合公孫瓚打招呼的。

    在這種局面下,公孫瓚最好的選擇就是作出在太史慈後面支援太史慈的樣子,同時調集在范陽的兵馬和自己在草原上的軍隊一起從背後伺機攻擊太史慈,這時候的太史慈一定正在想盡辦法攻擊劉和,定不會防備,如此就可一舉擊敗太史慈。

    公孫瓚大喜,以為此計大妙,於是派人到范陽城去調動人馬。與此同時派兵遣將,從後面追趕太史慈。

    這一切當然瞞不過太史慈。

    中午時分,太史慈的軍隊終於來到了劉和的大營前面。

    青州軍的到來令劉和大軍一片驚慌。

    不多時,便響起了連營的吹角聲。在初秋的草原上,顯得淒涼異常。

    過了一會兒,劉和帶著手下的眾將和兩萬多草原民族的士兵出現在了太史慈大軍的的面前。

    雖然己方的軍隊數量在青州軍兩倍之上,可是劉和的心中仍然沒有絲毫的安全感。

    劉和看見太史慈面罩寒霜,心中忐忑不安,從馬上前,高聲喊道:「太史將軍,你引領大軍突然來此,到底所為何故?我記得太史將軍說過,在消滅掉公孫瓚之前,是絕對不會和我軍開戰的。為何出爾反爾?」

    太史慈朗聲道:「劉和公子誤會了,我不是來打仗的,而是和劉和公子商量一件事情,請劉和公子無必要答應我!」

    劉和還沒有說話,劉和身邊縱馬飛出一將,看他的樣子就知道不是漢族人。

    只見他吹起自己的連毛鬍子,一擺手中的長矛,挺起壯碩的身材,高聲道:「太史慈,你休要欺人太甚!虧你還好意思說史來和劉和公子商談事情的,居然帶來這麼多的兵馬,難道劉和公子不答應,你還要動強不成?」

    太史慈看向這人,冷然道:「你是何人?」

    那大鬍子精神一振,喝道:「我乃是劉和大人手下悍將彌加。」

    太史慈聞聲冷然一笑,驀地探出自己的大手,在背後一抄,自己那支強弓就被抄在手中,在所有人還沒有明白怎麼回事的時候,太史慈已經立馬彎弓,弓如滿月,箭似流星,弓弦響處,那彌加已經咽喉中箭,翻身落馬而亡。

    這裡除了趙雲,恐怕沒有人看清楚太史慈的動作。

    彌加怎麼死的?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

    彌加的朋友厥機眼見自己的好朋友死於非命,不由得怒火中燒,大吼一聲,策馬舞動長矛,奮不顧身地向太史慈衝來。

    眾人阻攔不及。

    誰知道才衝到太史慈的面前,太史慈身邊的趙雲便冷哼一聲,提馬上前,手中銀槍閃動處,厥機的身體突然變從馬背上向後飛跌而去。

    漫天血霧揚起。

    在下一刻,厥機到底身亡。

    太史慈的一弓,趙雲的一槍,令劉和方面所有人如在墮冰窖之中。

    反觀青州軍,太史慈和趙雲那神乎其技的表演令青州軍士氣大振,雖然沒有歡聲雷動,仍然保持靜默一片,但是在那沉默中,殺氣成倍地增長。

    田疇深明兵法,知道若是此時太史慈下令衝擊本軍,那肯定是有敗無贏的局面,連忙縱馬上前,對太史慈喝道:「太史將軍,你為何隨意的殺人?難道我軍有何得罪之處嗎?」

    太史慈看著田疇高聲喝道:「田疇先生,剛才那番話若是你問的,我太史慈一定會好好的回答,可是剛才問話的人居然是什麼彌加?在我大喊幽州的土地上,這個草原民族的狗賊有何資格和我說話?我當然要射殺他!隨意侵入我大漢邊疆的外族人,沒有在我面前說話的資格。」

    田疇心中苦笑,自己忘記了對方是個比公孫瓚還痛恨草原民族的人。

    而太史慈方面隨軍出征嚴綱看在眼裡,大叫痛快。

    在劉和的軍隊中有很多人都能聽得懂漢語,故此太史慈的話倒是有不少人能聽得懂,可是他們卻沒有產生憤怒,反倒是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

    也許是太史慈的這番話,加上剛才神乎其技的武功,給他們展現了一種太史慈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強大信心,每個人都有這種感覺:千萬不能開口,一旦開口的話,太史慈那手中的強弓馬上就會讓自己再也張不開嘴。

    正因為有了這種覺悟,使得劉和軍隊的軍心更加的低落下去。

    劉和知道若是再這麼下去,那麼連仗都不用打了,連忙轉移話題高聲道:「太史將軍!你今天找我劉和有何貴幹?請直說,只要我劉和能幫得上忙的,我一定全力以赴!」

    太史慈先低聲對趙雲道:「子龍,公孫瓚的軍隊還要多長時間到?」

    趙雲肅容道:「大概還有小半天吧。」

    太史慈點了點頭,轉過頭對劉和道:「劉和公子,我今天到這裡來,是要借劉和公子的這座大營一用。」

    什麼?

    包括劉和在內的所有人都以為自己聽錯了,己方如臨大敵,惴惴不安,生怕眼前的這個情州戰神提出什麼過分的要求,誰知道太史慈居然只要求佔領著這座營盤?

    是不是自己聽錯了?還是這個太史慈有什麼陰謀?

    太史慈卻沒有時間和他們乾耗,冷然道:「劉和公子,這對於你來說,並非是什麼太難的事情,若是你不答應,那我軍便要自己來取了。」

    雖然一座營盤和一場戰爭打敗仗顯得微不足道,但是這個太史慈實在是欺人太甚,簡直就是強盜。

    太史慈當然有他的理由: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草原民族可以當強盜,為何我還要向他們露出笑臉?我當然可以選擇刀劍相向。

    想到這裡,太史慈舉起銀槍,高喝一聲道:「你要戰,便來戰!」

    身後的青州軍立時隨聲附和道:「你要戰,便來戰!」「你要戰,便來戰!」

    劉和方面的人哪敢出聲?在青州軍高喝過之後,劉和轉過頭去看了一眼閻柔和田疇。兩者無奈的向劉和點了點頭,認為今天絕對不宜和太史慈翻臉。

    於是劉和下令撤軍,把眼前的營盤給太史慈留下。

    太史慈看著劉和這麼配合,微笑道:「劉和公子真懂得體貼,太史慈感激非常,不過我希望劉和公子在半個時辰之內撤走,否則我不知道我的手下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劉和心中大恨,但是卻無可奈何,唯有加快速度。

    大概有小半個時辰,劉和便帶領著手下所有的軍隊開始撤退。

    不多時,劉和的軍隊消失在遠方,直奔代郡而去。

    看看劉和的軍隊已經漸行漸遠,太史慈看了看身邊的趙雲沉聲道:「子龍你領五千騎兵給我開始馬踏眼前的劉和空營,能點火就點火,給我把東京弄得大一點!」

    趙雲沉聲道:「趙雲曉得了!」

    趙雲隨即下令,親自帶領五千騎兵開始「攻擊」劉和的空營。一時之間,殺聲震天。

    而太史慈則帶領著五千人馬在後面殿後,注意在後面隨時可能來到的公孫瓚的大軍。

    趙雲帶著騎兵在這裡做戲,更發現了在劉和的大營中有很多戰馬,大概是多餘的戰馬,畢竟草原民族的習慣是多預備一些戰馬有備無患。

    當然這早在太史慈和趙雲的意料之中。

    太史慈之所以要劉和在半個時辰之內離開就是算定對方會因為時間的倉促而丟下大批的戰馬。

    畢竟要騙公孫瓚全力來追,沒有這些戰馬是不夠的,沒有在人家劉和的營盤廝殺了半日之後,居然雙方沒有因為騎士的傷亡而逃跑的戰馬的道理。

    在趙雲的組織下,青州的騎兵開始把這些戰馬驅趕到一起,然後開始大量的刺傷戰馬,令受驚吃痛的戰馬四散奔逃。

    當然,那些戰馬在青州騎兵的控制之下大多向公孫瓚新軍的方向奔去。

    不說青州軍在這裡一個勁地「胡鬧」,單說劉和帶領軍隊撤退,行軍不久,便有一名鮮卑族騎兵首領從馬來到劉和的身邊,對劉和沉聲道:「劉和公子,我們鮮卑騎兵準備返回自己的部族,不能幫助劉和公子報仇雪恨了。」

    說話的這人衣著華麗,鎧甲鮮明,而且氣度不凡,明顯是鮮卑人中的貴族。

    劉和聞言立時色變。

    閻柔和田疇聞言立時色變,對望了一眼,他們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因為太史慈的原因,使得這些草原民族的騎兵惱羞成怒,若是沒有他們的幫忙,單靠自己的力量要為劉虞報仇根本就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鮮於輔臉上現出不悅道:「蒲頭,你這是什麼意思?這些日子以來,劉和公子哪裡有虧待過你們的地方?」

    蒲頭看了鮮於輔一眼道:「我們鮮卑的勇士是因為接受了閻柔先生的邀請,所以才出兵相助劉和公子的,而且當初劉虞大人活著的時候對我們鮮卑一項是禮遇有加,我們一直對劉虞大人感恩戴德,所以才想要殺死公孫瓚為劉虞大人報仇,而且我們也一直以為在殺死公孫瓚之後,劉和公子就是幽州之主,並且深信劉和公子會秉承劉虞大人的政策,與我鮮卑友好,可是誰知道今天看見了太史慈,我們才知道我們的想法一廂情願。」

    頓了一頓,蒲頭沉聲道:「太史慈對我草原民族的痛恨並不比公孫瓚少,甚至有有過之,而劉和公子的態度又實在是太曖昧,面對太史慈的咄咄逼人根本無力還擊,又或者是在說在劉和公子心中未嘗沒有認為太史慈說得有道理。總之,我們鮮卑族的勇士不會受這種侮辱,我要帶我的士兵和我的兩位同族的屍體回到鮮卑去,太史慈今天的態度已經是對我鮮卑人的最大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劉和還想說點什麼,蒲頭卻輕蔑道:「漢人就是如此,各個不成氣候,而且欺軟怕硬。我們鮮卑人是不會和漢人同流合污的。」

    閻柔聞言臉上極為不悅,畢竟這些鮮卑人是他領來的,現在無緣無故的離開劉和,實在是說不過去,才要說話,卻見蒲頭一揚手中的大刀,高喝道:「鮮卑的勇士們,我們這就回到我們的草原去,告訴我們的族人,說幽州的漢人要和我們開戰,這口氣我們怎麼可能嚥下去!?」

    那些鮮卑人原本憋了一肚子氣,但因為被太史慈的氣勢所壓抑,到現在才發洩出來道:「殺死漢狗!殺死漢狗!」

    劉和被嚇得差一點從馬上掉下去。

    閻柔的臉色立時變得要多麼難看有多麼難看。

    田疇的眼睛裡面也閃過駭人的殺機,畢竟田疇和閻柔乃是漢人。面對鮮卑人這麼「漢狗、漢狗」的叫著,當然非常震怒。

    鮮於輔、鮮於銀和齊周也是冷笑連連,用眼睛看著劉和,只要劉和一聲令下,他們便群起而攻之,殺掉眼前的這個蒲頭。至於後果,他們什麼都不管了。

    可惜劉和已經被嚇傻了,嘴唇哆嗦著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蒲頭又輕蔑地看了劉和一眼道:「太史慈不是說他可以為劉和先生報仇嗎?那麼劉和先生就去請太史慈吧!」

    劉和大驚失色道:「蒲頭將軍,你不要誤會,本人絕無二心,我是絕對不會去求太史慈的,你難道不相信我們的友誼嗎?」

    蒲頭懶得回答,策馬轉身便領著所有的鮮卑騎兵離開了劉和的軍隊。

    這一下子就將近走了二萬人。

    現在在劉和手裡的人只有五六千的鮮於輔等人漢人軍隊和一些小部落的數量不多、加起來有七八千人的草原騎兵部隊。實力大損。

    劉和憂心忡忡,但是他卻沒有看見田疇和閻柔眼中的不滿,他們沒有想到這個劉和這般沒有骨氣。

    還真的讓太史慈說對了,這個劉和居然為了一點私仇就不惜毫無條件地引少數民族進入幽州的北疆。

    那些鮮卑兵雖然是閻柔引來的,但是閻柔卻絕對不會向劉和這般,為了報仇,對方什麼條件都會答應。

    蒲頭的話裡已經說得很明確了,鮮卑人需要一個親近鮮卑人的幽州政府。這個政府可以滿足鮮卑人的任何願望。

    這豈能答應?

    閻柔和田疇對劉和深深的失望。

    鮮於輔陰沉著臉對劉和道:「少主,我們先到代郡去吧。」

    劉和點頭,領軍而去。

    太史慈未用一兵一卒便令劉和實力大損,算是收穫頗豐。

    不過這個消息太史慈沒有得到,他的注意力現在完全在公孫瓚的身上。

    如他所願,在半個時辰之後,公孫瓚的軍隊在遠方遠遠出現了。

    太史慈早就看見,精神一振,命令手下士兵準備攻擊公孫瓚。

    大戰來臨!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