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光熹 第四卷 翱翔 第一百七十八章 造勢
    第二天,公孫瓚在劉謙意料中再次求見劉謙,這次劉謙接見了他。b111.net經過劉備等人的告知下,公孫瓚瞭解了劉謙真實的病情,今天神色中帶著一點歉意,不過他卻沒有說出來。

    暄寒問暖之後,性情有幾分耿直的公孫瓚完全失去了和劉謙鬼扯之下,以天下社稷為重作為突破口,提出不驚動薊城守軍的前提下,自己招募兵勇收服朝廷的失地。當劉謙擔心他兵力不足時,他言道而今腹地內最大的賊兵在冀州北平,委婉表示冀州方面會有人出面配合云云,如果不是劉謙表示足夠的信任,他差點要立下軍令狀來。

    劉謙而今早已不是當初的雛鳥,臉上假裝什麼都不知道,繼續如火純青的裝病表演下去。聽從公孫瓚提出的幾條理由後,認為公孫瓚說得有理,不但沒有一點攔阻的意思,滿口答應了公孫瓚募兵收服冀州北平等地,還將早就查清楚罪行的烏桓俘虜交給他,讓他代替劉謙處理。

    公孫瓚沒想到劉謙居然對他如此信任,嘴上沒說,心裡邊卻為近些天的對劉謙怨憤有些愧疚,如此一來,劉謙在他心中的形象一下子拔高了不少。隨後,對待劉謙的態度自然好上許多,當劉謙毫不保留對異族直抒胸懷後,公孫瓚一時唏噓不已,感到一種終於覓得知音的感覺。

    辭別劉謙之後,公孫瓚辦事十分利落,兩天不到募集了數千兵馬。在此期間還抽空一下子砍了八千多烏桓俘虜的腦袋,讓他大大出了一口悶氣。忙完幽州這邊的瑣事,他帶著六千多人並沒有以收服幽州郡縣為主,直向冀州張舉軍的重要據點北平而去。在劉謙不予過問表示同意情況下,別人也不好說些啥,畢竟公孫瓚打著「先滅賊首,群賊無首必自亂」的旗號,在戰略上也說得過去。

    公孫瓚離開後不久,劉謙的病情開始有了一點起色,但是漢州軍依舊按兵不動,好像幽州被張舉攻佔的城池根本不存在一樣,於是坊間開始流傳著漢州軍軍糧輜重不濟的消息。

    漢州軍沒有動靜的時候,張燕的黑山軍卻空前活躍起來,攻佔代郡之後又再接再厲打下了張舉軍盤踞的上谷郡,黑山軍張燕的大名第一次的神州大地上傳揚開來。不久,黑山軍的兵鋒直指張舉的老巢漁陽郡和漢州軍控制的廣陽郡,黑山軍一下子變成幽州棋盤上可以左右局勢的力量。

    某一天,心情大好的黑山軍大將孫輕喝得爛醉,酒後吐真言道:「漢州軍強在連弩之威,可惜連弩強則強矣,弱點也很明顯,沒有大量的儲備就變成沒牙的老虎。薊城一場大戰,漢州軍弩箭幾乎消耗殆盡,如今應該所剩不多了,再加上大軍不服水土士卒生病過多,只好擠出大批錢財軍糧請咱們替他出頭。

    哈哈哈哈!他們而今剩餘的軍糧大概只夠窩在大營,三餐變成兩餐節省糧食,在下批軍糧運到薊城之前他們像王八一樣趴在大營裡。嘿嘿!不過俺還佩服劉廷益呀,霸著錢財糧食也不能下崽,送給咱們還能為他賺取功勞,聰明人心眼就是多。麻辣隔壁!咱黑山軍要不是缺少糧食,咱能給他賣命?依俺看,咱們流血打下的地盤就是咱們的,讓劉廷益到時候找地哭去!」

    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孫輕這番話隨後不脛而走,像長了翅膀似地傳遍燕趙大地。有心人觀察了漢州軍的反常舉動,配合前不久坊間的小道消息,最終確認事實就是如此,一時間薊城中幽州諸位官吏再次人心惶惶起來。

    可惜,薊城之人沒注意也不可能注意到,早些天劉謙身邊的神醫華佗曾私下往來薊城數次,到一所平凡的庭院中為一位老夫人診治。待老夫人病情穩定下來後,老夫人當即讓他兒子拜見了劉謙,順利的投效到劉謙門下,隨後匆匆離開薊城直往渤海而去。

    更不會有人注意,渤海邊一片荒蕪的海灘上,兩月前有人僱傭本地人修了幾個簡易碼頭,順便開拓了海中的航道。兵荒馬亂的歲月,兩方勢力爭奪的關鍵全在富庶的城池,都不知道荒涼的海邊上演著的小故事,本地漁民心中雖然很好奇,但是此地距離他們的漁村還有幾十里距離,沒有人天天閒著發慌往這個地方瞎跑。

    碼頭進海後四十多里的地方,有一個荒涼的小島,後世這個小島也變成了大陸的一部分。一個多月前,無名荒島被一夥凶狠的海盜霸佔,如果哪個漁民不小心靠近小島十里,就會被凶神惡煞的海盜毒打甚至搶奪辛苦捕獲的魚蝦,消息傳開漁民再也不敢到那裡打漁了。

    天色剛剛發黑,小島上立刻熱鬧起來,千多名人馬頓時忙碌起來,半個時辰後,一排排吃水很重的海船便向著海邊的碼頭駛去。而碼頭前早有人馬等在那裡,待海船靠岸,荒涼的碼頭到處都是閃動的燈火,碼頭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大半夜,子時一到,大批的糧隊便沿著顛簸的砂石路離開碼頭,碼頭漸漸又恢復了以往的寧靜。這個糧隊不同於以往的車隊,他們全是清一色的戰馬,騎手的戰馬上只載著三十斤糧食,而無人戰馬上則馱著滿滿一大袋。從午夜十一點出發,歷時三個半時辰也就是七個小時,卯時兩刻天色將明前,他們就回到了漢州軍的大營。

    漢代天津等地還沒有被滄海變為桑田,從海邊到薊城不過三百漢裡上下,也即是等於如今的一百四十公里左右。騎兵一律輕甲簡裝,而馬匹馱載的重量基本和騎兵接近,以每小時二十公里的時速運載糧食,對於飽食黑豆高粱的戰馬而言不過是小意思。可是劉謙這廝還是怕戰馬吃不消掉膘,命令兩萬匹戰馬休息一天後再運糧食,就這樣,兩百多萬石糧食也只不過浪費了五個夜晚。

    至於馬匹晚上鬧出的聲響,漢州軍早有措辭,遛馬而已。從漢州軍來到薊城後,從第一天晚上就預先鬧出聲勢,隨後每天晚上皆是如此,習以為常情況下,大家也沒有多想。縱使有人惦記此事,在漢州軍嚴密的封鎖之下,他們根本就出不了漢州軍的封鎖圈,在人們慣性思維下,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漢州軍在忙著運糧。

    劉謙的佈局就這樣,在黑暗中有序的進行著。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