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光熹 第一卷 雛鳥 第三十章 大漢預備役公務員
    劉謙正準備回家發動群眾,亡命天涯,想不到馬校尉頭也不回說道:「銀印青綬之時摯雁納采。

    )」之後揚長而去。

    這個劉謙也懂,意思就是,等到做到郡守以上大官再來娶我妹妹。

    綬是貴族、官員佩帶玉飾時,系玉的彩色絲帶,官員用綬系官印,佩帶在身上。後來為了表現位秩高低和權力大小,官員們可以不帶官印,但必須佩帶印綬,使人一目瞭然。銀印青綬一般指食祿兩千石的官員。

    漢代的男同胞們,要想討老婆都要經歷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個步驟,納采是第一步驟,用現在的理解方式就是提親。

    古代大雁的日子看來也不好過,很多摯禮的主角就是它,納采時大雁就是唯一的禮品。大漢可是有著五千萬的人口,一年該有多少大雁遭殃。

    大雁一把鼻涕一把淚道:「嗚嗚嗚嗚,穿越的主角怎麼沒一個動物保護者,還讓不讓雁活了!」劉謙安慰它:「別哭了寶貝,你讓俺很受傷,一會我把黃飛鴻叫來,給你個利索,這樣你也解脫了,晚上偶也有肉吃。」大雁一頭從天上掉下來,劉謙撿起來美滋滋的朝廚房走去。

    劉謙感覺自己和大眼妹根本不來電,人家也說了眼下只是權宜之計,走了就走了吧,自己就繼續投身艱苦的開創大業中,埋頭苦幹。

    受盡白眼的劉謙剛剛躺在搖椅上,還沒來得及享受丫鬟的按摩,親隨劉義一路大呼小叫的穿過中庭,「少爺!大喜!大喜呀!」

    郡首府來人報喜,劉謙已經成為了大漢中平三年的孝廉,只等來年上雒,進行已經可有可無的公府考試【1】。

    按規矩,劉謙應該向南跋涉千里,到荊州治所漢壽,去荊州刺史王敏那裡拜謝,進一步加深雙方的關係。於是劉謙向報喜的差大哥詢問王敏近況,得到的答案是,王大人因平賊有功得到了陞遷,到雒陽去做閒散的九卿大鴻臚,現在的荊州刺史已經變成了王睿大人。劉謙心中暗暗慶幸,免去了來回兩千里,決定明年上雒時再行拜訪王敏。

    送走官差,劉謙對葛玄大漢的郡縣分佈感了興趣,問道:「孝先,你找來一份大漢行政地圖來,讓我參詳參詳。」

    等了半天沒聽見有人回話,劉謙四下張望,終於發現,葛玄正在和曬太陽的猛猛溝通無限,心中即使氣惱又是安慰,氣惱的是葛玄形骸放浪,不像別人那樣尊重於他,安慰的是,葛玄不像別人那樣無趣,讓他有種朋友的感覺。

    院中猛猛看到劉謙走過了,伸出肥舌遠遠地親吻他。

    「靠!這小子如今是越來越懶,養了一身肥肉不說,現在居然懶到放飛吻的份上,看來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嘿嘿!不會吧?看來偶不該過早暴露企圖,讓這傢伙又逃跑了。不過,嘿嘿,為了你有一個健健康康的身體,今天這個惡人偶做定了。」

    兩個小時之後,「我打!我打!我打打打!以後——還——跑——不跑——了,嗯!」

    半小時之後。

    「看在你——今天——表現——還——不是太糟——的份上,我就——饒了你,如果還有——下次,哼哼,我告訴——你,沒有——下次了。打完——收工!」

    院子裡立刻響起,一陣暴雨般的掌聲和喝彩聲,經久不息。劉謙舉手致意,恰似蘇乞兒獲得武狀元般的春風得意。

    「怎麼樣?人生在於運動,現在我渾身上下格外舒坦,最值得稱道的是猛猛一身肥肉,打在上面,啊——!那個手感,嘖,好得沒法形容,要不要試試?」劉謙順手把擦汗的稠巾丟在案几上,蠱惑周圍春風滿面的觀眾。

    大伙齊齊向後退出一步,把躍躍欲試的小魏延空了出來,猛猛偷偷瞄了劉謙一眼,劉謙假裝沒有看見。它立刻搖頭晃腦,露出森森白牙向魏延示威,當它比劃著,雙掌撕裂血盆大口吞嚥時,魏延也只有避之銳氣了。

    最近大家很忙,只有葛玄和猛猛閒的發慌,葛玄閒來無事就調教猛猛,在劉謙教猛猛進攻和躲避的基礎上,充分發掘猛猛自身的獸性力量,這一下子可不得了,猛猛的功力像火箭上天一般突飛猛進。

    就在昨天,它趁大家不注意的時候,把貝叔重金收購,為了討皇帝高興的兩隻華南虎給GOODOVER了。看到現場表演的劉二狗說,只用三招,全過程只有四秒鐘,哈哈,時間當然是根據劉二狗的描述,劉謙掐秒而得來的。

    原來,猛猛是想找虎大大聯絡感情,誰知道虎大哥根本不鳥它,猛猛惱羞成怒怒髮衝冠,於是虎大哥哥倆糊里糊塗被拍死了。就這樣,猛猛一戰成名,如今猛猛在劉府的知名度,已經遠遠超越了劉謙這個家主。

    這兩天猛猛一個勁的得瑟,就像小瀋陽那樣的跳來跳去,差一點就要在半夜敲劉謙窗戶,想讓劉謙誇獎它。

    「想讓偶誇它,沒門!凡事風頭超越豬腳的,一概沒有好下場,事實再次證明這個鐵一般的真理,哈哈哈哈!現在再次自我介紹一下,實不相瞞,小弟就是人稱玉樹臨風勝潘安,一朵梨花壓海棠,就是美貌與智慧並重,英雄與俠義的化身——劉謙,哈哈!偶風華正茂、風華絕代、風度翩翩、風光四射——哎哎,怎麼大家全都吐了,我跟你們說過,叫你們不要四處亂吐,要是讓小朋友看到學會怎麼辦?就算小朋友沒看到,污染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不對的,為什麼非要用這麼幼稚的表現,來表達自己的成熟,這樣污染環境的同時也是一種不文明不成熟的表現。

    怎麼大家都暈過去了。來人呀!救命呀!喂喂!121!129!110……

    「靠!你現在讓我去那裡找大漢地圖,那裡有什麼大漢行政地圖,說這樣話的全是沒文化的一種表現,嗯,看你的態度良好,我負責任的告訴你,大漢只有一種地圖,叫《大漢皇輿圖》。一般的地方政府是沒有的,我為什麼知道?這麼白癡的問題也會出於你的金口,別忘了我的高祖葛廬曾為驃騎大將軍,只是此圖遠在江東,眼下主公是看不到了。」

    「好!孝先罵得好,哈哈,我決定了,我要自己製作地圖,同時還要建立諜報系統。我要教他們最新的地圖製作方法,對了,還有沙盤,軍用沙盤,哈哈!」

    「主公何為沙盤?」葛玄謙虛問道。

    劉謙興致正高,沒空報復剛才他對我的揶揄,興奮地說道:「是一種根據現實中的山川河流,而縮小的立體地圖,是用蜂蜜、耨米等粘度非常高的膠質調和麵粉、木宵、蜂蠟製作的,一般情況下,在局部戰役時製作,什麼都是一目瞭然。說句大話,如此用兵瞭然於胸、如臂使指。」

    葛玄驚秫道:「主公真是學究天人,機智百出,孝先拜服。不過,我聽說伏波將軍當年就用米粉,做出了類似的東西。」

    劉謙瞪著眼睛,呃!

    當下劉謙匆匆招來劉貝,把他的想法細細說了一遍,貝叔根本就不假思索,馬上點頭答應,於是大家仔細的推敲每個細節,劉謙也把從小說中汲取的養分全都貢獻出來,經過三個時辰的協商,最後決定啟動資金為二十萬金。

    重中之重為諜報,初期重心是南陽郡及司隸地區,以後隨著諜報人員的增加,再向全國逐漸擴散,擴散過程準備是三年。

    最後確定各人的分工,貝叔去宛城搜羅各地流民,貝叔畢竟是闖蕩江湖幾十載的老人,比起劉謙來說社會閱歷豐富,識人之明不是高出一分兩分;葛玄負責關於洗腦的各種手段及材料,這傢伙確實有神棍的潛質,忽悠起人來使人難分真假,而身上自然流露出的,世家弟子獨有的氣質容易使人接受他,比起後世大忽悠趙大大而言,更使人防不勝防;而劉謙近期的中心任務,是潛心回憶整理關於製作地圖的各項科學方法。

    兩天後的一個上午,冬日暖陽斜斜踩在書桌上,劉謙正拿著軟筆,一下一下地敲打自己的腦袋,期待敲擊出來,已經隱約不見的製圖知識,家丁傳報,涅陽張機來了一封書信。劉謙馬上一躍而起,展開來看。

    葛玄到了章陵沒幾天,仲景先生就向劉謙辭行,劉謙心中雖有幾分不捨,可是又找不到太好的借口,能用的已經用遍了。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他轉身離別之前,他答應了劉謙的請求,一生要為大漢的醫藥事業而奮鬥。不是回來之後一直太忙,劉謙早就想去涅陽看他。

    信上的內容使人難以相信,他三日後攜友來訪,據信中描述,訪客九成九的可能是黃忠黃漢升。

    信中內容如下。

    少家主台鑒:

    雲天在望,心切依馳。不睹芝儀,荏苒數月。

    聞家主近日已舉得孝廉,此乃社稷之福也,家主正可一展大才,施展胸中報復。

    因妙方治癒漢升兄令子頑疾,漢升兄仰慕三秋兮,三日後日巳時攜漢升特來拜訪,懇摯切切。機應允家主之事,家嚴一時未通,仍需時日。

    順祝家主時綏,即問閣下近安。

    仲景謹啟。

    劉謙心中再也不能平靜,慌忙找葛玄詢問士人相見之禮,以前隱約聽他說過,可惜已忘記七七八八,只記得初次相見的摯禮(見面的禮物),諸侯用玉器、金帛;公用獸皮;卿用羔皮;大夫用雁;士用野雞;平民用野鴨;工商者用雞;地位再低者用鵪鶉。

    「這賀書其時是封薦書,估計這個漢升的拜見信也快到了。按照禮儀,素未平生的兩人如果想要相見,要找一位雙方都認識的中人,而中人地位越高大家就越有面子。一般情況下,中人是不會一同拜訪的,如今仲景先生要和來客一起來,看來兩人交情不凡……」

    葛玄後面的話劉謙已經沒心聽下去,他確定來客一定非黃忠莫屬,同時也明白了像黃忠這樣的猛將,在劉表手下一直籍籍無名的原因。準確說來,黃忠根本不是劉表手下,劉謙的推測是:建安前,黃忠為兒子的病情所擾,一直沒有出仕之心,建安初仲景先生外放長沙太守,也許是為了兒子的病情,也許,不,最大的可能是為了報朋友張機的恩情,而跟隨仲景先生到了長沙。建安十年前後仲景先生辭官,歸隱嶺南著書立說,而黃忠卻因為某種原因留在了長沙,一直到劉備橫掃荊南之時,大戰關羽才嶄露頭角,被天下人所知。

    【1】漢順帝陽嘉元年(132年),因為尚書令大文豪左雄上奏,順帝規定舉孝廉者,必須年滿四十歲;同時又制定了「諸生試家法、文吏課箋奏」,這一重要制度,即中央對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試經術,文吏出身的則考試箋奏。先考於公府,後面試於端門的複試制度。是說先筆試,然後看成績,要天子出題進行面試。和後世不同的是,進行考試的目的不是要淘汰誰,而是根據成績來決定,未來做官時職位的大小。從此以後,歲舉這一途徑就出現了正規的考試之法,孝廉科因而也由一種地方長官的推薦制度,開始向中央考試制度過渡。

    東漢中期之後,考核鬆弛,察舉不實,有不少濫竽充數者,竟鬧出「察孝廉父別居」的大笑話,這和吏治**互為因果,造成惡性循環。

    

    )16977小遊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遊戲,等你來發現!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