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光熹 第一卷 雛鳥 第二十八章 愛情故事和現實之間
    吃晚飯的時候,劉謙獨自一人在書房進餐,他怕見到大眼睛。weNxUemi。Com想到大眼睛女孩,不禁會想到那淡淡的體香,隨後劉謙又歎了口氣,可惜,人家根本就看不上自己。

    戌時,負責去宛城打點的葛玄才回來,因為新太守還沒上任,在李嚴幫襯下,諸位官吏欣然接受了葛玄的鬼話。

    葛玄汲取劉謙平時講述愛情故事的精華,編纂出了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

    整個故事大抵是這樣:某天,哦,是今天,劉謙風度翩翩,騎著一匹健壯有力、品貌端莊的白馬。在回家路途中,遇到一輛精美的輅車及女眷,具有紳士風度的騎士——劉謙,非常有禮貌為她們讓開了道路。

    就在這個時候,一陣微風吹過,掠起了車幔,車幔之後出現一個溫柔美麗的姑娘,白馬騎士和姑娘四目相對,正離子和負離子之間迸發出耀眼的火花,兩人一見鍾情。

    因為時間的原因,騎士不得不留下姓名後和姑娘依依道別,只留下手下最彪悍的勇士,護衛心愛姑娘。

    騎士離開不久,她們遇到了,江湖道上名震關西的悍匪——草上飛鷹周倉。周倉一行五十多騎,殺人無數行蹤不定,中平元年投靠了黃巾賊,現在盤踞在汝南葛坡一帶。他們看到趙慈兵亂之後,南陽空虛,就想趁機奪取宛城,可是聽說西鄂劉謙,英勇善戰,是攻取宛城的最大障礙。於是設下毒計,半路設伏欲襲殺劉謙。

    沒有料到的是,劉謙身邊的侍衛全是精悍之士,不好下手,只有遠遠跟隨,恰好看到劉謙和姑娘一見鍾情情深意切。

    於是賊人又生一計,他們想,只要把劉謙心愛的女子搶到手中,以此要挾,估計劉謙只有束手就擒。

    衛士們在文聘指揮下,浴血奮戰且戰且退,到了夕陽聚的時候,終於力竭不敵,賊人為了反間加害與劉謙,就信口雌黃,敗壞劉謙和女孩的名聲。

    再後來,賊曹掾李嚴和劉謙接到信報,一路緊急行軍,在最危險的時刻趕到,救出了大眼睛妹妹,大眼睛感動的是眼淚嘩嘩地,兩個人又是怎麼怎麼地……

    在追殺賊人途中,發現了敵人大批伏兵,揭穿了敵人陰險的奪城詭計,因為李嚴高明卓絕的領導指揮,以及劉謙和侍衛的洶洶戰意,使敵軍潰散。有一些被裹挾的良家百姓,聽說劉謙就是劉家家主之後,紛紛表示願意追隨,在淚水橫飛的情況下劉謙勉強接受他們。

    最後總結,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全是因為諸位大人的英明領導云云。

    聽完葛玄的匯報,劉謙真有點羨慕故事中那個自己,一見鍾情可是劉謙這廝,一直夢寐以求的玩意。

    「主公,此事基本上算是擺平,朝中貴人的消息途徑,來源只會是世族,今天我拜見了文家家主。」葛玄放下碗筷之後說道。

    「哦,他說些什麼?」劉謙知道葛玄不是無的放矢那種人,他這樣說,一定是有比較重要的事情。

    「最多五天,馬日磾一定會面見主公。」

    &&&&&&&&&&&&&&&&&&&&&&&&&&&&&&&&&&&&&&&

    躺在榻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的劉謙,不由得尋思劉貝的話語。劉貝給他描述的漢末現狀,劉謙很震動。

    大漢產糧區,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平原。而南陽郡帝鄉,糧食產量是最高的。建武七年(公元31年)光武帝想到,南陽為帝鄉,天下別處都能亂,唯獨南陽不能,這是個面子問題。於是派遣幹吏杜詩任南陽太守。杜詩來到南陽後,大力興修水利,造翻車水排,從此南陽水網遍佈,旱澇保收。杜詩造福南陽,百姓稱他為『杜母』。

    在各地豪強拚命兼併土地,勾結官府打壓小民的情況下,南陽郡小民破產還不突出。一戶五口之家,擁有水田五十畝,精耕細作不能休耕,春夏秋三季采野菜充糧,溫飽之餘也能賣糧換一些錢財。水田比旱田,每畝多產二十四五漢斤,旱田五口之家五十畝田者,只有帶田投身豪門,躲避稅賦租調,不然無法生存。

    在古代,因為沒有化肥,田地需要休耕輪作。第一年耕作收穫,第二年五六月種上菉豆(綠豆)或胡麻(芝麻),七八月間把菉豆胡麻翻入土中,第三年才會地力肥美,旱田畝產可過兩石半。

    若是不用菉豆增加肥力,也要把嫩草翻在田里,不過田地就要再歇上一年。這樣就合乎,孟子的五口田百之說,田百實際上說的是大畝百畝。一百大畝等於二百四十小畝,留下三十畝務桑麻,每年耕作三分之一七十畝,其他休耕,這樣畝產也可達兩石半。

    大地主要好一些,以劉家為例,由於劉家有大量牲畜糞便,每年只用休耕三分之一的田地,畝產可到兩石半。劉家四十萬畝良田,翻車汲不上水的旱田四萬畝,種成桑麻,織成布匹,自給自足之外,絲帛歲入六千金。每年休耕三分之一,十二萬畝,其餘二十四萬畝,五萬畝種菽(大豆)和蜀黍(高粱),為養馬所用。剩下水田十九萬畝種稻,每年產糧近五十萬石,除去家人所食、接濟朋友、繳納賦稅之外,每年餘下二十八萬多石。

    漢代賦稅【1】並不重,去年靈帝每畝加征十錢,只有調賦厲害,因為它沒有硬性指標。皇帝修宮殿,要修宮錢,要木頭,要石頭,要負徭役,沒有固定的名目和制度,隨意徵取。調賦到了靈帝手中,更是發揚光大,地方上得到亂收費旨意,鬧得沸沸揚揚雞飛狗跳,豪門大戶不好下手,最後遭殃的只是小民。

    活不下去的貧民,一般都賣身世家豪門,小地主也養不起。只有戰亂災荒,人口才會出現大規模流動,通常情況下,不會離家太遠,災荒過去,人們大多還是要回到家鄉。由於東漢建立後,國家已昇平一個半世紀,北方可以開墾的荒田,基本上已經沒有了。南方到有一些,不過大都數也是名花有主,剩下的,不是開墾難度太大,就是瘴癘橫行,不適合居住。

    像書中跋涉千里的情況,是不會出現的,一路上沒吃沒穿,飢寒交迫疾病侵襲,到達目的地後,十個倖存一兩個,已經十分不錯了。試想,數萬數十萬的百姓,每天前行二三十里,像蝗蟲一樣橫掃過去,那個地方受得了。

    良馬餵養不易,想要神駿有力就不能只喂草料,還要喂糧食,最好莫過黑菽和蜀黍。一匹良馬要養到三歲方可大用,其間需小心餵養調教,要消耗萬錢。劉家每年都要賣掉一些馬匹,一匹可以賣到十二萬錢,神駿者二十萬錢難求,每年千匹得錢萬金。

    漢代男子只要在官府登記,都可以合法擁有武器,如果想購買大批的武器裝備,卻很困難。漢代放寬了鹽酒專賣,可是對鐵器依然實行嚴格管制,各個產鐵郡縣中央都設有鐵官,專管冶鐵製鐵及打鐵的作坊。大批的鐵器生產運輸,要經過朝廷中央的批准。

    宛城產鐵,是大漢的武庫,憑著劉家和宛城鐵官的交情,每年也只能私下運出千把斤好鐵,兵器盔甲十具左右。就是有鐵又能如何?冶鐵製鐵的匠人官府記錄在籍,祖祖輩輩世代為匠,只有豪族背景的匠人,可以開作坊做生意。

    管理如此嚴格,只要是防備,匈奴鮮卑等異族。這些馬背民族,因為從小生活在馬上,騎技精湛箭法嫻熟,機動性強,時常騷擾邊疆。大漢為何立於不敗之地?除了那時的漢人頗具血性之外,戰器精良、強弓利弩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異族不懂採礦,沒有礦山,沒有鐵匠,每次交戰均吃戰備器具之苦。

    漢代實行散戶政策,一種變相的推恩令。父母死後兄弟不分家,征一倍緡錢稅(所得稅:一萬錢需繳納一百錢),第三代不分家,兩倍緡錢稅,以此類推直到分家為止。漢代的世家豪族看似家業頗大,可是在漢代散戶政策下,大多徒有虛表。

    大家族,一般都是枝繁葉茂,經歷數代開枝散葉,族人成百上千不在少數。從外面看,家主是一個家族的當家人,實際上經過一代代的分拆,家主自己的土地已經沒有多少。以一個家主,每代生兩個嫡子計算,五代之後,財產將越來越少,第五代子孫擁有的財產,只有第一代的十五分之一。如果還要保持,家族全盛時的奢華和排場,已經有心無力了。若一代中有多位兄弟,庶出只能分給一小部分,其餘的大部有嫡子兄弟瓜分,到了下一代,財產只會更少。其實劉家兼併土地之時,就有一些大戶不過五代就敗落了,為了維持面子。田產最後被劉家收購。

    故此,有時候家主,也代表不了家族的意見,只是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總要選一個代言人來代表家族,來維護家族的利益。一般情況下,是由嫡出長門來做家主,家主在分得財產上,可以比其他兄弟多分一點。天下豪門大族,能夠拿出百萬金的比比皆是,可要家主一人拿出十萬金,就不容易了。

    古代成活率非常低,劉家幾代也並非一脈單傳,有些已經結婚,由於疾病原因,英年早逝。如果不是劉曄橫空出世,代替劉謙,西鄂劉家這一支也就結束了傳承。不過,像劉家這種情況,全天下也是寥寥無幾,六十年生聚才會積累如今的巨資。

    令劉謙最頭疼的是,今天收服的幾個小弟,TND!原來是黃巾餘孽,這不是來害老子嘛!

    【1】漢代賦稅:

    田稅:三十稅一,當今天子每畝加征十錢;芻槁稅:每頃三石芻和兩石稿;戶賦:每戶五月出錢十六錢,十月出芻一石;口賦:七到十四歲的兒童每年交二十三錢;算賦:十五到五十六歲每年交一百二十錢,商人奴婢雙倍二百四十錢;更賦:成年丁每年三百錢;獻費:成年男女獻給皇帝六十三錢供給皇室宮庭的費用。還有車船稅、緡錢稅、牲畜稅、關卡稅、礦產稅、魚稅、市租(營業稅)等。

    

    )16977小遊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遊戲,等你來發現!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