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 第四折 煙雨遙 段十五 它去何處了
    愈近八月的江南,不再有「梅子黃時雨」,常常會有暴雨。就說今兒吧,早上的日出讓人誤以為是個晴天,到了下午,卻突然下起傾盆大雨來了。

    江南的天氣,就像時局廟堂,真正琢磨透的,又有幾人呢?

    這天李貌府上,突然來了個操京師捲舌口音的人,說找李貌有要事,李貌聽僕人說是京師那邊的人,就見了來人。

    李貌和來人在客廳分賓主入座,門外大雨傾盆,「嘩啦啦……」地響個不停。李貌最近過得是膽戰心驚,這巨大的下雨噪音,掩蓋了兩人的話音,也掩蓋了李貌內心的焦慮。

    「客從京師來?」李貌端起茶杯吹了吹。

    來人道:「在下柳七,是受了京師一位老者所托,專程拜訪大人。」

    柳七……李貌的嘴邊不覺出現一絲笑意,心道你用假名也就罷了,奈何弄了個宋朝人的名字?這時那自稱柳七之人從懷裡拿出了元輔周延儒的印信,李貌便笑不出來了。

    李貌緊張起來,急忙從上座上走了下來,走到門口,對人交代道:「五十步以內,不得任何人靠近!」

    「元輔有何事找下官?」李貌口氣急切,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柳七從壞裡摸出一支竹筒,從裡面抽出一張紙來,遞給李貌:「他老人家有件非常重要的事要你去辦,希望你不要辜負他老人家的一番栽培。」

    李貌雙手接過書信一看,確像元輔的手跡,既然是像,就不是元輔的手跡,但是模仿得非常之像,如果不是周延儒身邊的熟人,根本看不出來。

    雖然李貌和周延儒不熟,但是當初楊嗣昌倒台的時候,李貌通過門路投靠了新主周延儒,花了大量時間精力研究周延儒的喜好,這書法自然不會例外,所以李貌仔細一看,就看出了其中破綻。

    李貌不動聲色,意識到此事複雜,暗自沉思。柳七以為李貌是害怕信中所言之事,遂遊說道:「據元輔所知,趙謙和大人芥蒂很深,此事抓住了大人的把柄,恐怕……」

    李貌暗自想,這人為何要偽造元輔的手跡?莫非是個陷阱?

    李貌先想到的是趙謙給自己下套,後來一想,那趙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控制了李氏各處要害,裡面見不得人的東西此時趙謙恐怕也搞到手了。李貌可是每年都要收李林貴好幾萬兩銀子,趙謙掌握了證據,要整死自己那是輕而易舉,根本犯不著下套多此一舉。

    李貌覺得趙謙不太可能,而那元輔的印信確是真貨,李貌突然恍然大悟,這事定是元輔欲借刀殺人,將自己推向風口浪尖,不願意被人抓住把柄,書信怎麼可能是親筆手跡?

    「下官明白了,可那些東西現在都在趙謙手裡,下官如何下手?」李貌依然不動聲色,不過此時他的心猶如掉進了冰窖,周延儒根本不信任自己,只想讓他做替罪羊,後台沒有了,李貌如何不絕望?

    柳七道:「元輔說江浙咱們的人很多,趙謙不可能沒處都全用自己的人,他的人手沒有那麼多。」

    「是,是,元輔所言極是。」李貌將信紙放到燈上一點,火苗一掃,就變成了一堆黑灰,「此事全是我李貌一人所為,柳兄請回稟元輔,元輔交代的事,下官一定照辦。」

    柳七見李貌燒了信紙,頗為滿意,表示了對元輔的忠心。實際上呢,在李貌眼裡,這假造手跡一點價值都沒有。

    李貌突然中意識到,當初投靠周延儒,自己恩師的敵人,絕對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忠臣不仕二主,要是在以前,李貌這種干法早就被整個文官集團唾棄了。明末社會風氣已經壞了,什麼廉恥操守早已被人拋得無影無蹤,利益才是根本。當官高昇,然後將權力轉化成土地財富,才是明末的為官之道。

    但是李貌這種干法,就算是在明末的此時,也是不可取的,上面的大佬真的會相信二臣?所以李貌醒悟了,投靠周延儒這步確實是爛招。

    「匡!」

    柳七剛走,李貌就將手裡的杯子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僕人急忙進來收拾,又被李貌臭罵了一通。

    李貌恨恨地想:周延儒,你把老子當猴耍,老子倒要看看,誰玩得過誰!

    整垮李林貴,趙謙這一手確實出乎人的意料之外,李貌是心驚膽顫了,心驚膽顫的不只李貌一個人,包括盧九德在內,就因為趙謙這不符常理的方式,都不知道他究竟還遵不遵守遊戲規則,免不得心裡不安。

    於是盧九德按奈不住,又去了巡撫衙門,趙謙照樣親自出門相迎,執禮甚恭。

    趙謙照樣讓盧九德坐了上,向門外喊道:「上好茶!」

    西湖龍井,香氣飄滿了客廳,盧九德揭開茶杯,卻聞之無味。

    趙謙見盧九德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心下明白,從李林貴府上查出來的帳目,其中盧九德這些年來收受賄賂,就佔了近百萬兩之巨,趙謙當然知道不是盧九德一個人拿了,上邊宮裡那些人,下邊和盧九德關係緊密之人,都是要分紅的,就連趙謙,上次也得了盧九德給的紅利。

    盧九德見趙謙面有笑意,一副輕鬆的樣子,心裡舒了一口氣,心道趙謙是高公的人,自然不會將宮裡的賬簿洩漏出去。只是趙謙太出乎意料,盧九德放心不下罷了,便說道:「宮裡的那份賬簿……」

    趙謙道:「早為盧公準備好了,正要送去府上,沒想到盧公這就親自來取了,失敬失敬。」

    盧九德面上的表情為之一鬆。

    「王福,把昨天我準備的那份東西拿上來。」

    王福聽罷急忙親自去了,不多一會,突然奔了進來,撲到在地上,臉色煞白道:「東家,大事不好了,那東西……東西不見了!」

    「什麼?!」趙謙和盧九德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失聲喊了出來。

    趙謙和盧九德面面相覷,各懷心思。趙謙見罷盧九德不信任的目光,有些慌亂道:「盧公……這事,巡撫衙門一定有內鬼!」

    盧九德冷冷道:「可這衙門裡頭,不都是趙大人從北邊帶過來的人嗎?」

    趙謙慌著解釋道:「一些皂員雜役,怎會大老遠從京師帶來?再說巡撫衙門上下幾百號人,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二貪財之人被收買也是不無可能的。盧公,下官何必與盧公過意不去呢?」

    盧九德神色複雜,手指蜷縮在衣袖裡面,可以看見衣袖在不住戰抖。他站了半響,一拂長袖,「哼」了一聲,長揚而去。

    趙謙指著王福道:「如此重要的東西,不是叫你放到書房的暗室裡面麼?怎麼會丟了?」

    王福哭訴道:「東主,老奴確實是按照大人的意思,放在暗室內,裡八層外八層地鎖好,還特意交代了人嚴加看管,哪裡知道……」

    「別說了!」趙謙十分煩亂,本來順風順水的事,被這麼一攪和,又是一團亂麻。

    結果王福又說道:「連周閣老的那盒子賬簿,也不見了……」

    趙謙聽罷,只覺天地一陣旋轉,險些暈倒過去,王福急忙托住,叫人扶趙謙進房休息。趙謙一把甩開丫鬟,對王福說道:「去叫韓佐信過來。」

    「是,是……」王福戰戰兢兢,口不成句。

    少頃,韓佐信便火急火燎地趕了過來,見趙謙面色蒼白,忙寬慰道:「大人勿急,事情佐信已經從王福口中知道了。」

    趙謙真想哭將出來,悲傷地說道:「咱們累死累活,眼看這事兒就辦成了,現在不是白忙活一場,反而得罪宮裡的人麼?」

    韓佐信寬慰道:「大人,從李林貴處查抄的數百萬兩財產,大大過了朝廷給我們的定額,那是一箱箱真金白銀,誰也偷不走的,大人的功勞朝野盡知,皇上更知。事情還沒有壞到想像的地步,起碼咱們完成了皇上的托付。」

    趙謙一想,確是如此,心下稍安,說道:「咱們到浙江不過兩月,我也覺得事情似乎太順利了,怎麼沒有點波折?賬簿失竊,看似偶然。然江浙遍地是元輔的人,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咱們把別人逼急了,遲早會出點事兒。佐信所言頗有道理,我現在想通了。只是現在宮裡那份賬簿不知被誰拿走了,要是抖落了出來,這事兒就麻煩了。」

    韓佐信道:「宮裡那賬簿,都是記在盧公公頭上,盧公公那裡的賬簿,才能牽扯到司禮監。如果那東西真的被人抖落了出來,我猜盧公恐怕得一個人擔著。」

    此時盧九德已回到府中,忙叫小太監把自己那份賬簿找了出來,盧九德叫人點了火盆,看著門外的大雨,歎了一聲氣,抓起賬簿正要向裡面丟。

    旁邊的太監看懂了盧九德想尋短,急忙說道:「乾爹,咱還沒有走到那一步,乾爹千萬不要作踐自己……」

    盧九德看了一眼旁邊那個和自己年齡差不多卻叫自己乾爹的太監,此人叫王知,頗有些見識,本來是個秀才,在家把老婆娶了孩子生了,了卻後顧之憂,覺得科舉太難,遂自閹入宮,從端屎尿盆開始做起,很快就得到了盧九德的賞識,招到了靡下。

    王知常常會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議,所以盧九德的手停在半空,並沒有將賬簿扔到火盆中。上人的生活,魚肉百姓的肉食者的生活,是如此安逸,所以只要有一線生機,盧九德也是不願意走那條路的。

    只聽王知說道:「將這些東西交給高公,當著高公的面兒再燒,乾爹對高公這樣忠心耿耿,高公念在乾爹一片孝心的份上,指不準會給乾爹指條生路。」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