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 第三折 瓊台高闕 段十一 你罵我也罵
    早朝是帝國運轉的標誌,朱由檢登基以來,不曾荒廢,整個國家機器幾乎天天如此運轉,只是機器老舊,免不得四處漏水。

    上朝之前,文武臣工都在外廷等候,等太監高呼「時辰到,百官上朝」,天天都是如此,趙謙早都習慣了,連每一個字,每一個音調都不會變。

    趙謙覺得,其實等待上朝這個時候比在大殿裡正式早朝的時候有意思的多,因為眾官會一夥一夥地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說說話,就像讀書那會,課間的時間總是比上課的時間有意思,更豐富一樣。

    有時候大夥兒會說點馬啊,棋啊,書畫啊什麼的玩物,那是比較輕鬆的日子才會說的話題,一般情況下,會討論時政,比如現在,袁崇煥幹掉了毛文龍,而且是私自殺的,事情有點大,大家都在說這個事情。

    趙謙摸了摸手裡的象牙牌,上面記著今天要說的事情,他準備說點話,因為是兵部侍郎,站在靠前的位置,平時他又不說話,覺得有點對不起官餉,所以覺得應該多少意思一下。

    這時楊嗣昌走了進來,立即有一幫官員圍了上去噓寒問暖,趙謙見罷也要上去湊熱鬧的,連忙走過去拱手道:「學生拜見閣老。」

    大概是趙謙平時不太管事,楊嗣昌漸漸地也不怎麼重視他了,以往京師獻孚的榮耀在日常事務的沖洗下,已經淡去,大家早不提這個事了。楊嗣昌只看了一眼趙謙,說了句「廷益每天都這麼早哇,唔,不錯不錯……」

    「閣老,學生有一奏……」趙謙正待要將今天會言的事先和老大楊嗣昌打聲招呼,楊嗣昌顯然對趙謙一點興趣都沒有,旁邊吏部有人詢問事情,楊嗣昌就對趙謙揮揮手道:「廷益等等。」

    趙謙轉頭看了看窗外的瓊台高閣,心道,雖然現在大明朝積弊重生,這裡迄今為止仍然是世界上最雄壯最華麗的地方,西歐各國還未形成氣候,小國耳,美利堅更不說了,美洲還全是印第安人,只有中國的這裡,宮殿富麗堂皇,內閣大臣們正使用著目前最先進的手段維持著龐大帝國的運轉。

    他又看了看手中的象牙牌,心中多少有些忐忑,這事兒是他臨時想起的,想提醒皇帝,後金軍隊可能繞過山海關,從蒙古威逼京師。因為韓佐信有同窗來京師,佐信便去陪同窗敘話去了,趙謙沒有和他商量,想了想,並無不妥之處。

    後金軍隊繞蒙古進逼京師也不是新鮮事,趙謙剛到明朝的時候,朱由檢剛剛登基就遇到了一次。按照趙謙記憶中的印象,二年袁崇煥下獄,直接原因就是後金攻擊京師,這件事在這裡也極可能生。

    如果後金攻擊京師,倒霉的可不只袁崇煥一個人,像楊嗣昌,像趙謙,在主張議和的奏書上簽了字的,到時候京師遇警,龍顏大怒,你這些要皇帝議和的人,會有什麼下場,不敢設想。

    所以趙謙準備提醒皇帝,注意北邊的防務,這事本來也是作為兵部侍郎應該說的,趙謙想了想,也就安心多了,本來想事先給楊嗣昌打聲招呼,無奈楊嗣昌實在很忙。

    「時辰到,百官上朝!」

    眾人習慣性地整了整衣領,拍了拍身上,排好順序,走出了外廷。

    朱由檢登上御座,一番禮儀之後便進入了議事的正題。袁崇煥殺毛文龍的事,還未解決,當然是必說的事由,朱由檢卻並未提及,他想先聽聽大臣們的意見。

    「眾愛卿可有本要奏?」

    殿下無人說話,連周延儒也沒有話說,事情很明顯,就算他袁崇煥再過分,再不把內閣放在眼裡,招呼不打就把地方大帥給殺了,朝廷暫時仍然不便動他。再怎麼說,袁崇煥現在手握大明最精銳的軍隊,又肩負著封疆重任,平台召對時還說過,「以臣之力治全遼有餘,調眾口不足。一出國門,便成萬里。嫉能妒功夫豈無人?即不以權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見亂豈臣謀」,所以不可能直接就招他回來問罪。這些,周延儒還是有大局眼光的。

    所以,連周延儒也沒有說話。

    怎麼對待袁崇煥,關不了趙謙任何事,官微言低,他說什麼也不是很管用。趙謙最關心的是,他「預知未來」地知道,後金要打過來了,打過來他得倒大霉。

    「臣,兵部侍郎趙謙有本奏。」

    眾人皆是默然冷眼旁觀,朱由檢道:「說。」

    「臣任職兵部,遍觀各地軍備,以為薊門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萬一夷為嚮導,通奴入犯,禍有不可知者……」

    此言一出,朝臣頓時嗡嗡說起話來。

    平台召對時,袁崇煥就說怕別人「嫉能妒功」在朝廷說他的壞話,所以周延儒對袁崇煥早就不滿,卻一直沒有彈劾過他,也沒有叫門人彈劾過袁崇煥。

    這下趙謙可是楊嗣昌那邊的人,楊嗣昌和袁崇煥都是主和派,私交也不錯,他那邊的人說了這事,頓時讓周延儒逮住了由頭,機不可失,周延儒立即給下邊的人遞了個眼色。

    這時周延儒那邊的人楊暨立即道:「毛文龍被戮,東虜失去制肘,此國家之禍,袁督師此前豈有不知之理?」

    楊嗣昌沒好氣地看了一眼趙謙,眼睛裡滿是失望。

    文淵閣大學士錢龍錫立即反駁道:「皇上,毛文龍目無君上,通敵叛國……」

    楊暨怒道:「通敵叛國,是你說了算,還是袁崇煥說了算?你等置皇上於何地?東島再無牽制,東虜便可傾全力襲擾我大明,去歲東虜入直隸,連陷數城,禍未久遠,難道你等就忘了?」

    趙謙剛上了奏書,幾分鐘時間,朝臣便爭執起來,而且越扯越遠,趙謙目瞪口呆,現了楊嗣昌的目光,頓時心中生出一股子寒意。

    他沒有想到,自己不過是稍微負責地向朝廷建議國防,不料竟成了玩政治的人桌子上爭奪的由頭,還是韓佐信說得對,兵事不如政事。現代也有句話: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楊暨越說越有理,立即將矛頭轉向了與楊嗣昌交好的錢龍錫,

    「崇煥之殺毛文龍也,龍錫密語手書,不一而足,即崇煥疏中亦有-輔臣龍錫低徊私商-之句見在可券也。夫文龍當斬,事關軍機,崇煥入朝奏對,何不預請密旨;崇煥出海閱視,何不飛馳蠟封?而身處揆席,恭預密勿之龍錫又何止聞私寓之低徊,不聞文華之商確也?總之欲外示**,內脅至尊,因以漸成款局。兩人陰謀詭計,目中安知有皇上乎!且臣又聞崇煥與罪樞王洽私書言屢欲求款,廟堂之上,主張已有其人,文龍倘能協心一言,自當無嫌無猜。不知崇煥所欲文龍協者何心?一者何意耶?崇煥劾提刀之力,龍錫推辨之謀,應手而辦,莫逆於心,宜乎龍錫今日皺眉疾而不得不作同舟之救也……」

    錢龍錫氣得吐血,指著楊暨,大呼「你,你……」昏了過去,眾官立即救起,楊嗣昌大怒,指著楊暨的鼻子罵道:「楊暨,你太過分了!大膽讒言督師,垢罪於內閣大臣,居心何在,你想當秦儈嗎?」

    這時王承恩道:「大臣少安毋躁。」

    「王承恩,把崇煥的奏書再給大臣們念一念。」

    「遵旨。」

    「臣自到任,即收拾關寧兵馬,未暇及此,每章奏必及之,收其心翼其改也。至關寧之營制定而此事可為矣。於是乎設文臣以監之,其不以道臣而以餉臣者,令其將若兵有所利而無所疑也。又嚴海禁以窘之,文龍禁絕外人,以張繼善橫絕旅順不許一人入其軍。臣改貢道於寧遠者,欲借此為間,皆所以圖文龍矣。賴皇上天縱神武,一一許臣,自去年十二月臣安排已定,文龍有死無生矣。為文龍者,束身歸命於朝廷,一聽臣之節制,其能為今是非,則有生無死……」

    朱由檢看了看楊嗣昌,又看了看周延儒,眼神深不可測,「你們光顧著吵,都說說啊,怎麼處置?」

    眾人聽皇上說「光顧著吵」,便不敢再說話了,楊嗣昌道:「臣以為,袁督師受命於皇上,身負重任,諸有利於封疆者,皆不利於此身者也……所以,此時朝廷應對崇煥予以寬慰。」

    袁崇煥做的這事,楊嗣昌一句也沒說他對,同為主和派的人,袁崇煥干的這事確實有些麻煩,楊嗣昌心裡也是非常煩惱。

    朱由檢對袁崇煥的事沒有過多表態,但是他明白一點:袁崇煥手握重兵,要「寬慰」其心。朱由檢的臉上看不到任何表情,只說:「准奏。」

    這個准奏自然是准奏楊嗣昌要求對袁崇煥予以寬慰,楊嗣昌聽罷,心裡沒有一絲高興。

    事情既已解決,太監高呼「退朝」。

    不過毛文龍的事尚有餘波,不久,徐爾一等人上疏為毛文龍鳴冤,朱由檢壓下了奏書,下旨寬慰袁崇煥,正式定毛文龍有通敵之罪。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