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 第二折 長安馬蹄疾 段二三 西北朝邑城
    在路上歇了一夜,第二天趙謙等大隊人馬才趕到朝邑。遙遙望去,只見一座古城矗立在冰天雪地之間,再走近些時,見有一群人迎了過來。

    走在前頭的是三個穿著**品官服的人,後面跟著一些衙役等人。哦,原來是下屬官員迎接領導來了。別說,這副場景雖有拍馬奉承搞形式之嫌,給人的感覺還真不錯,趙謙也不能免俗,瞧人家那股熱情勁,早早就等在城門口熱烈歡迎了,就差沒有找兩個小學生手捧鮮花獻花了。

    這些人的消息蠻靈通的。

    最前面一個穿八品官服,白面無鬚的中年人躬身熱情道:「下官朝邑縣縣丞羅有才恭迎堂尊,張將軍。」

    其他人急忙同聲道:「恭迎堂尊,張將軍。」

    趙謙一臉謙和道:「天寒地凍的,大家不必如此。」他也不敢裝大,剛到貴地,雖然官位最高,還是得先摸清情況,探探水深。羅有才見趙知縣一臉滿意的樣子,心中也很有成就感。

    趙謙打量了一番前面這三個人,旁邊一個老頭見著趙謙的目光躬身道:「屬下典史羅茂。」

    還有一個穿九品官服的老頭卻一臉牛比的樣子,只拱了拱手:「主薄馮修。」此人倒是有些意思,趙謙心道,他牛比什麼呢?

    「其他人都回去吧,該幹嘛幹嘛去。」趙謙道。羅有才重複了一遍,其他人才紛紛回去了,趙謙看在眼裡,心說果然不錯,強龍不壓地頭蛇,還是這個縣丞說話管用。

    羅有才看著後面黑壓壓一片甲冑,臉色不是很好看:「堂尊啊,這……這麼多軍士是幹嘛來的?」

    看來他羅有才也就是有點小道消息,大政佈局他還是不知道,不僅羅有才不知道這麼多軍隊是幹嘛來的,連趙謙也不是很清楚,眼前這個朝邑城好像不太大,加上規模差不多大的同開,最多也就幾萬人口,居然要一個衛5ooo多的兵力佈防,他一時也弄不太清楚。

    「這個你不用知道,是總督府的命令,城裡有兵營房屋沒有,外面風雪那麼大,得安排張將軍的兵先住下。」

    張岱也沒有表示異議,雖然他們接到的命令是防衛朝邑同開二城,但是分兵防守實在是下下之策,最好是先集中到一塊,搞清狀況再行安排。

    羅有才仔細看了一番隊伍,說道:「怕是有好幾千人啊,我這就去安排。」

    趙謙也不急著著手縣衙的事務,畢竟他身上還有個總督衙門的差事,眼下一支大軍目的不明,最重要的事還是軍務,想罷說道:「那這事就交給你辦了。」

    「羅縣丞,你想怎麼安排?把百姓從被窩裡趕出來?」一直沒怎麼說話的老頭馮修終於又開口了,而且語氣不善,給人牛哄哄的感覺。

    「這是你該管的嗎?該幹嘛幹嘛去!」羅有才瞪了馮修一眼,小聲道。

    趙謙聽罷說道:「最好還是不要擾民,咱們是大明的官軍,是來保護百姓的,不是來壓迫百姓的。」

    馮修聽了趙謙一句話,眼睛裡閃過一絲光芒,顯然是被微微感動了。唉,古人就是這樣,這麼點冠冕堂皇的話就能讓一個老頭感動,真沒見過世面。如果俺再搬出一套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喊幾句口號,我們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人民的公僕,甘做牛馬,專門為人民服務,從來不公款吃喝從來不收紅包包二奶,你還不得激動得痛哭流涕?

    馮修聽罷看著羅有才「哼」了一聲:「還有三天就過年了,縣裡的百姓還在啃樹皮嚼草根,你也沒說想點辦法,如今大過年的還要把他們從家裡趕出來嗎?」

    羅有才又是恨又是鬱悶,媽的這個老不死的,新知縣來的第一天就給老子抹黑,心裡一急說道:「咱們的官軍要殺敵報國,縣民騰個地方出來有什麼關係?你就知道說大話,你說怎麼辦?」

    後面那些當兵的都是直腸子,而且在衛所軍戶土地上當農奴的時候,也沒少受當官的盤剝,幾個千戶百戶軍官帶頭喊道:「咱們有帳篷,不佔老百姓的房子。」

    羅有才道:「馮修!你不就是要在堂尊面前表現一番自個的清高嗎?這麼冷的天,你要讓軍爺們住帳篷?」

    馮修抹了一把鬍子上的雪,大怒道:「趙財主家那麼多房子,叫他把裡面的糧食分給饑民,正好騰出來給軍隊住!」

    「你……」羅有才低聲道,「堂尊,趙財主家咱們可惹不起。」

    趙謙一聽,心知這趙財主可能有後台,這裡面可能有些複雜,暫且還是不要輕舉妄動,自己不過是個七品知縣,不能將自己看得牛得什麼似的,有時有那心不一定有那力。他摸了摸鼻子,對張岱說:「不如先在城外砍些木頭構築兵營,住在帳篷裡,待我慢慢理清狀況再作打算。」

    張岱道:「一切都聽大哥安排。」

    羅有才早在城中給知縣安排了院子,趙謙也不客氣,住了進去。他讓羅有才暫領縣務,自己和張岱等人巡視城防去了。

    古代城防,城牆很重要,可是這朝邑的城牆又矮又破不說,也不知是幾百年前修築的了,看看人家長安,全是巨石大磚築得又高又厚,再看看這朝邑,磚石又小又舊,還修得薄,如果打起仗來,一炮就轟垮了,根本就不像攻守戰,和打野戰沒啥兩樣。

    張岱久經戰陣,不用多看,立即就說:「這破牆怎麼守,還不如在外面一字擺開,對碰得好。」

    趙謙沉吟片刻:「上面調那麼多兵過來,應該會有什麼戰事生。昨天我檢查了一下軍需,火統火藥給了許多,還有火炮,開花彈,不是說洪承疇軍費緊張嗎?他可是大方,我看咱們可能要遇到惡仗。」

    張岱鬱悶道:「要對付什麼人也不說,從哪裡來也不說,不是叫咱們坐在這裡等別人來揍嗎?真***憋氣。」

    趙謙聽張岱這話,非常讚許,別看張岱長了一張老實國字臉,這戰爭理念卻是先進,聽他的話,打仗不能等著挨揍,就是不能被動防禦,對一個受教育程度低的人來說,軍事見識確實不低。

    「得立刻派出斥候,多方偵查,別人不願意給我們說,我們就得靠自己。」

    張岱點點頭:「大哥所言甚是。」

    二人往回走的時候,趙謙又觀察了一番城裡的民生,有些地方庭院豪宅簷牙高閣奴僕丫鬟衣著光鮮往來不息,有些地方破敗不堪民眾面有菜色愁眉苦臉,對比反差很大,就如上海霞飛路和平民窟的對比一般。陝西遭旱災,受災的是佃戶農民,這些大商財主看樣子還穩得起。一個西北小城尚且有如此富商財閥,趙謙想像著沒有遭災的江南魚米之鄉,那裡的經濟會是什麼一副模樣?

    有句話叫「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趙謙心道,不是說大明時期周邊國家8o%的白銀黃金都流入中國了嗎,有機會了得去江南看看,也不枉來了大明朝一回。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