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屍天下 第二卷 亂世烽火 第五十五章 再見龍頭
    「龍」在中華神州眾神話傳說中屹立在眾神獸之上,炎黃子孫對於龍的崇拜的概念已經在融入了每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中,龍的形象,已經不僅僅代表一種傳說中的神獸,更多的,它代表的是一種無比的精神,一種熱血沸騰,不屈不饒,大無畏的精神。但是,在道界眾道眼中,龍並非是僅僅是一種精神代表,龍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真實的存在,一種敬畏的崇敬。很多道經中有記載:龍乃九天靈氣聚集所誕,因此龍有九種,此『九』代表著天地間的九種構成元素,因此龍可上天入海,吞雲吐霧,飛越九天之外。在上古時代神魔戰之中,龍是一種重要的戰力,不但神族的人擁有龍,就連魔族的人也擁有龍。所謂的龍就跟人一樣,也是有好有壞,只不過,龍的善惡之心比人走的更為極端,善則極善,惡則極惡。在修道人眼中,龍就跟神仙一般,它代表著無上法力,無上至尊的一種地位,一個修道人如能跟神龍借法力,那就說明這個修道人的本事已經到了極致之境。道經記載,龍每千年誕下一蛋,稱之為「龍蛋」,幼龍從龍蛋中孵出,又需要一千年,幼龍未誕生前,只是以一股精元盤旋在龍蛋裡。據說,如人能喝下這股精元,不但能長生不老,且擁有神龍之力,可遨遊九天,可操控生死,可令天地變色,甚是可越重仙,成為至尊的存在。只不過,神龍誕下龍蛋之後,一般會守護在一旁,如有犯者,神龍定將其毀滅,連元神或是魂魄也不會放過,縱觀神州幾千年歷史,有無數人冒著形神俱滅的危險試圖偷一顆龍蛋,但無論盜者本事再高,下場都只有一個,那就是形神俱滅!所以就算道界之人多數人知道這個傳說,也沒人願意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這麼瘋狂的事,就連鬼尊也不曾妄想過。如果真如玄素真人所說,張煜的目的是龍蛋的話,那這個的野心膨脹到一個瘋狂的地步。這種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在眾人聽起來自然是匪夷所思。就在眾人震駭於真相時,「六池山」上,農馬、白曉婷與陳文公一臉驚愕,看著眼前藍衣大漢,好半天合不上嘴巴。在一旁的鋼牙也帶著與三人同意的表情,從這一點上看,原來鋼牙也不知道藍衣大漢的真面目。「你……」好半天,農馬才回過神來:「你……張煜師叔……你……」農馬曾經見過張煜一次,那就是當年他趕屍到達終點時,出來接見他的正是張煜,因為張煜的印象不錯,之後又好幾次見過他,所以農馬對他也不陌生,只不過,他做夢都想不到,藍衣大漢居然會是張煜。「啊,沒辦法了,既然被你們看到就算了,到現在這一地步,本聖主其實也沒什麼好隱瞞的,沒錯,正如你們所見,本聖主就是掌管趕屍界賞罰者。」「天……天啊,你……」白曉婷實在難以置信,雖然張煜在趕屍界是個神秘的存在,見過他的人也不多,但傳說中,張煜是個大公無私,善惡分明的人,他是藍衣大漢?這實在令人有些接受不了。還是老邁的陳文公經驗老道,他心中稍一鎮定,立刻問道:「你居然敢攻打旁脈趕屍人,你就不怕被天下眾道圍攻嗎?你解封神龍,到底為了什麼目的?」「哼,這是本聖主的事,你們沒必要知道,至於天下眾道圍攻,哈哈哈,真是笑話,當年天下圍攻農小子也佔不到半點便宜,圍攻本聖主?哼哼,他們不來的話本聖主還要找他們呢!」「你,你真是個瘋子,我現在總算明白了,為何『聖主軍』的人會使用許多門派的功法,聽說這幾年經常有弟子莫名其妙的消失或是犯事弟子會突然不見蹤影,看來那些人都是由這些人組成的了?」「哈哈,沒錯,本聖主掌握了他們的致命的把柄,不服從本聖主,他們只有死路一條,而且他們就跟你們一樣,都吃下了『白牡丹』,他們根本沒有反抗的餘地。」張煜這一說,夏方天也明白了一件事:「難怪他們都蒙著臉,看樣子除了身處在同一顏色的旗幟里外,他們對其它旗幟的人都不認識。」「沒錯,本聖主這樣做是為了他們自以為是勢單力薄,這樣他們的反抗之心就更消弱了,哈哈哈,不過這一切都不重要,走吧,解開剩下的三道內封印後,你們就自由了。」張煜說的並沒有錯,就算農馬等人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又能怎樣?從他以一己之力對抗天縱之力中不難看出,他的本事似乎並當年的鬼尊有過之而無不及。說到內三道封印,農馬等人就有些犯疑,這外六道還比較容易找,但這內三道在哪裡他們卻一點頭緒也沒有。「往哪走?」夏方天問道。張煜聞言一怔:「你不知道?」「哼,我從小就對守龍的事沒興趣,也許有人跟我說過,但我沒仔細聽,不過我確實不知道。」夏方天沒有說謊,對於封印的事,他也只瞭解了外六道封印的事。其實,內三道封印的地點只有當了守龍一族的長老後才能知道。頂著夏方天好半天,現夏方天不像在說謊後,他掐指算了算,突然一指農馬,說道:「真令本聖主意外,你竟然知道內三道地點!」「我知道?」農馬很是意外,張煜居然說他知道內三道的地點,這可真是笑話,他甚至連六個水池就是封印點這種事都不知道,又如何知道內三道地點在哪裡了?張煜的話看似有些無理取鬧,但眾人之中,任天濤兄妹也跟張煜一樣,認為農馬知道內三道地點的位置。當年叢翁說農馬是他們拿到神器的緣份,如叢翁老爺子不是信口開河的話,農馬一定是解開神龍封印最為關鍵的一環,想到這裡,任天慈提醒農馬道:「農師弟,你曾經跟叢翁前輩在這裡修煉一段日子,你仔細回想一下,會不會叢翁前輩給過你一些提示。」「嗯……」農馬點點頭,仔細回想當年的往事,與叢翁,與張小露一起修煉的日子就像昨天往事一般,歷歷在目。一想起張小露,他的心裡就一陣酸痛,那年刁鑽古怪,整天笑嘻嘻的她,現在卻是形如乾屍,毫無知覺的一副軀囊。「不行,我要振作點,我一定要治好你,露兒,等著我!」農馬晃頭搖開傷心念頭,再回想與叢翁一起修煉的日子,突然想起曾經跟叢翁在山頂上一處地方修煉。那時,叢翁告訴他,那個地方叫「龍頭」!「我知道在哪了!」農馬恍然大悟,難怪那裡的岩石看起來跟龍頭一樣,原來如此。「嗯,很好,走吧。」張煜似乎一點也不吃驚農馬知道地點,彷彿剛才一掐算,所有事情他都知道了一樣。跟著農馬和張煜,白曉婷悄聲問陳文公:「前輩,覺不覺得那個張煜有點奇怪?」「嗯,他對這裡封印的事似乎很熟悉,而且他對守龍一族也相當清楚,這裡面的確古怪,不知他到底是從哪裡得知這些事情的?另外,剛才他的掐算手法,老夫總覺得眼熟,似乎以前在哪裡見過啊。」聽到陳文公與白曉婷的對話,任天慈接口道:「我想他一定跟守龍一族的人有關係。至於他掐算說法,若我沒看錯,那一定是王屋山的掐算之法。」「王屋山?」眾人聞言幡然醒悟,陳文公一拍手,點頭道:「對了,確實是出自王屋山道法的,許多年前我遇到一個王屋山的道士,那個人年紀輕輕,道法修為卻是十分了得,剛才他的掐算手法就跟那個人一模一樣。」「哦,這麼說來,張煜很有可能是王屋山道士的後人了。不過,王屋山有哪個人有本事教出這麼厲害的一個……啊,難道是……「白曉婷話說一半,突然想起一個人,與同時恍然的眾人同聲驚呼:「玄素真人?!」在他們身後,鋼牙將他們的話一一聽到耳朵裡,只見他滿臉凝重,一副心事重重之樣,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很快,在農馬的帶領下,眾人來到了山峰頂上。對於外表跟龍頭九分相似的岩石,農馬、夏方天、任天濤兄妹和張煜的表情並沒有多大變化,只有鋼牙、白曉婷和陳文公比較驚訝,這個山峰頂簡直就像活著的龍頭一般,實在太像一顆朝天咆哮的龍頭了。「小子,真的是這裡嗎?」張煜左右瞧看一番,現四周根本沒有類似封印的奇怪地方。「當然不是,你過來看看。」說著,農馬走到龍頭上,伸手指著山崖下。走到農馬跟前,張煜順著他所指的地方一看,原來張大著嘴巴的龍嘴,「難道內三道就在裡面?」「這我可不清楚,不過你不是說了嘛,最後三道封印在內,從龍嘴進去,不就是內嗎?」話是這麼說,但農馬自己也沒有把握,回想起來,叢翁每一次修煉時都將他帶到這裡來,除了這裡,他又想不到整座「六池山」還有什麼地方有可能是封印所在點。探頭看了一下地理位置,張煜回頭向白曉婷和陳文公說道:「你們倆過來,下去看看裡面是否有洞道。」白曉婷和陳文公聞言會意,看來從現在開始自己這兩人就要被人家當槍使了。沒辦法,為了活命,兩人還是忍著怒氣,來到了龍頭之上。站在龍頭上往下瞧,下面是雲霧濛濛的懸崖,若是不小心十足跌落,只怕連屍體也會跌成七零八落。這龍嘴入口就在龍頭之下,位置剛好與頂峰整齊豎立,要進去,就得靠真本事。白曉婷與陳文公相視一眼,眼神透著擔憂之色。陳文公知道她在想什麼,不由朗聲大笑:「哈哈……放心吧,丫頭,老夫的骨頭還能湊合著用。」話剛一落,陳文公突然縱身躍下,不等白曉婷驚呼出聲時,只見他凌空突然一翻身,兩手剛好塔柱嘴邊邊緣,接著一聲大喝,躍進龍嘴裡。看到陳文公一把年紀了身手還如此敏捷,白曉婷不由大喝一聲「好!」,跟著縱身躍下,半空中,只見她兩腳一曲,正好勾住龍嘴邊緣,接著她兩掌朝龍嘴邊一退,藉著翻起之勢翻進了龍嘴裡。等待許久,張煜見兩人都沒有動靜,不由大急:「喂,怎麼樣?你們看到什麼了?」他的喊音剛下,白曉婷的話就傳來了:「下來吧,龍嘴裡有個洞口。」張煜聞言大喜,急忙反身招呼鋼牙:「你下去看看。」鋼牙聞言一頓,立刻明白張煜意思,心中不由大怒,暗自罵道:「他娘的,連我也當槍使。」張煜之所以叫鋼牙下去,其實是為了以防萬一,此時龍嘴裡只有白曉婷和陳文公兩人,如這時他冒然下去的話,要是白曉婷跟陳文公突然襲擊,那他根本沒有反擊之力,這下場可想而知。叫鋼牙先下去,正是為了盯住兩人,自己接著進去就沒有任何問題了。可惜鋼牙心胸狹隘,以為張煜不放心龍嘴是否有機關或是禁製法陣,要拿他當「探路者」,兩人之間的誤會,就這麼開始了。懷著不滿之心,鋼牙還是翻身下崖,比起陳文公跟白曉婷,他的動作更為乾脆,下墜時,他突然一手抓住龍嘴裡形如石筍的岩石,接著手中一使勁,輕鬆翻入了龍嘴裡。剛一進龍嘴,他就看到白曉婷跟陳文公兩人正盯著人高洞口旁的奇怪符文看。「師父,沒問題,裡面真的有洞口。」聽到鋼牙的呼聲,張煜不再猶豫,立即翻身下崖,墜下時,他凌空兩腳微微一踏,整個人就竟似飛起來了吧,飄然進龍嘴裡。緊跟著,農馬跟夏方天也進來了。此時,所有人都被洞口前的那一段奇怪符文所吸引,這上面似乎寫著一些重要信息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