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進化 智者靠智,強者靠力,開拓者靠戰爭! 第二百八十一章 出洛陽
    黃忠與呂布雙方弓箭手互射。

    頓時漫天的長箭同時衝向對方。發出巨大的撕破空氣的刺耳的鳴叫聲。防守陣地上不時也有士卒被強勁的長箭射中倒下。

    衝鋒的敵軍在弓弩兵的掩護之下。迅速衝到防守士卒的面前。氣勢洶洶的殺向對方。程遠志帶領著幾千刀牌手和長槍手迎了上去。口中大聲呼喊著。鼓舞著士卒奮勇向前。士卒們人高聲吼叫。捨身殺敵。

    馬嚴狂性大發。高聲大吼:「弟兄們。衝啊!衝上去就有活路……」一腳踢飛一名迎上來的敵兵。翻手又將一名士卒揮為兩段。程志遠見他兇猛舞刀殺了上去。兩把大刀砍在一起。架住較勁。旁邊一名軍司馬趁機一槍刺入馬嚴軟肋。馬嚴發出撕心裂肺的長吼。被幾個親兵拚死救了下去。

    黃忠肅穆的看著眼前血腥的殺戮。面上毫無表情。在山上士卒的拚命抵抗下。進攻方死傷殆盡。呂布帶著幾百殘存的士卒退下山去。數個時辰之內呂布組織了數十次衝鋒。沒能獲得一寸進展。心知大勢已去。

    最後呂布手提大刀親率幾千人馬再次發起進攻。經過艱難的衝殺終於衝上守軍陣地。呂布手舞大刀連砍數人。黃見呂布勢如瘋虎。士卒難以抵擋。舞動戰刀親戰呂布。陣地上的戰鬥已經失去套路。雙方士卒見主將親衝殺。幾人圍在一起拚命砍殺。沒人再去躲閃。只想著砍倒對方。大家都是不肯退後一步。

    陣地上的戰鬥正在僵持。劉備大軍趕到了狼山戰場。已經殺的精疲力竭地呂布士兵無法抵擋這支生力軍的衝殺。紛紛繳械投降。

    呂布見局勢已無法挽回。帶著幾個親兵向著常山方向落荒而逃。跑出幾里見追兵沒有追來。正在暗慶幸可以逃出生天。疾馳的戰馬前突然繃起一道絆馬索。呂布反應奇快。一提韁繩。跨過繩索。第二道繩索又高高繃起。呂布的戰馬被重重絆出兩丈開外。一群士卒將呂布牢牢按住。捆綁起來。原來黃忠早已派鐵衛埋伏在呂布可能的逃路上。

    黃忠的部隊打掃戰場。收押俘虜。……

    董卓知道呂布和五萬人馬已經覆滅。狂怒之下繼續拚命奔向潼關要和周依然決一死戰。周依然並不理睬。袁紹軍漸近。

    趙雲這時正揮軍行進在虎牢關的道路上。空中一支蒼鷹飛了過來。在隊伍上空盤旋。一名負責訓練鷹隼的士卒。口中發出尖利的哨音。蒼鷹盤旋幾圈落在士卒地手臂上。取蒼鷹腿上的紙卷。立即打馬追上李豐。交上紙卷。

    李豐騎在馬上打開一看。高興的對趙雲說:「主公又來信了。黃忠已經會合三將軍全殲呂布所部。俘獲呂布等人。主公要求我們設法繼續牽制李肅的部隊。使他不能西去。」

    趙雲說:「各個諸侯已經大打出手了。可還是讓我牽著李肅這頭毛驢轉悠。我什麼時候才能殺他幾個過過癮?軍師想個主意!」

    李豐原本是袁術手下。袁術被一個開拓者所滅。周依然又將開拓者消滅於城下。袁術手下謀士一部分歸了周依然。

    李豐捋著鬍鬚。嘿嘿一笑說道:「將軍不要著急嗎!李肅地十萬大軍有你大開殺戒的時候。我們現在不能和李肅硬拚。還得按主公的法子牽著毛驢轉。不過我們必須示弱於敵。現在告訴弟兄們不用再挖兩個灶了。全軍兩人挖一個灶。引誘李肅東去。」

    這時鐵衛帶著一名渾身是血、只剩下一條手臂的將士走了進來。見到趙雲和李豐。放聲大哭報告道:「報將軍。韓馥兩萬人馬陷入重圍。潘鳳部五千人馬已經全軍覆沒了。小人拚死殺出。還望將軍救援。」說完昏厥過去。李豐趕緊命人將他抬下去救治。

    韓馥率部奔到洛陽的一個與前來攔截地軍馬遭遇。雙方展開激戰。正在苦戰之時樂城兵馬也已追到。韓馥一合圍之前派出那名騎督。殺出重圍給最近的諸侯報信。請求救援。

    潘鳳聚攏還剩下地所有人馬佔據村外的一個小山包。對士卒們說道:「弟兄們。我們已經陷入重圍。不願意再戰下去的。可以現在提出。放下武器。離開這裡。我潘鳳決不阻攔。願意和我拚死效忠主公的隨我迎敵。」近三千齊聲呼喊:「願隨將軍盡忠!」「好!就讓敵人看看我們幽州勇士的兇猛吧!」

    四周敵人已經圍了上來。潘鳳在命令士卒射出所有箭矢之後。敵人已經衝到了面前。潘鳳揮舞斬馬刀。身先士卒。奮不顧身的殺入敵群。立即受到四個敵人的兇猛圍攻。潘鳳搶上一步。讓過敵人疾劈過來地刀鋒。一刀將一個敵人砍翻。

    緊隨潘鳳之後的士卒們。高聲呼喊衝入敵群。身邊的雙方戰士不斷的發出慘叫倒下。倒下時還要砍出最後一刀。和對方拚個同歸於盡。沒有人後退。只知道瘋狂的砍殺敵人。潘鳳已經砍殺五名敵人。身上也連中數刀。鮮血不住的從傷口湧出。

    一個敵軍將佐揮舞大刀殺上前來。潘鳳已經感覺力不從心。拚死擋住一刀。第二刀砍時。再也招架不住。手中大刀被重重的一擊擊飛。眼一刀劈入己的胸膛。潘鳳不退反進上前一步。緊緊抱住對方。對方也被旁邊的將士一刀斬去首級。潘鳳感覺一股溫熱的鮮血噴射在己臉上。眼前漸漸模糊。生命離己漸漸遠去。

    剩餘地幾百幽州士卒高呼報仇。更加瘋狂地和敵人拚殺。許多失去武器地用上拳頭、腿腳甚至牙齒。拚命地和敵人撕扯、扭打、啃咬著。最後全部戰死。無一人投降。戰鬥在黃昏前終於結束了。

    李肅率十萬大軍追到洛陽崗。知道敵人沒到虎牢關就已回撤。調集人馬立即要追。逢紀連忙阻止說道:「將軍不可再追。我明顯是在引誘我們。我們還是去和主公會合吧。」

    李肅正在沉思。探馬來報。數得敵人爐灶。只有五千口。敵人應該只有這麼多。李肅立即說道:「敵人只有五千多人。我們立即派騎兵追擊。就是誘敵我也要把趙雲抓到。」

    李肅親帶副將蔣奇率領兩萬騎兵快馬追擊趙雲。逢紀只好一面向公孫瓚報告。一面帶大軍在後跟進追擊。

    趙雲、李豐帶著隊伍向潼關開進。路上接到李肅親率兩萬騎兵先行追來的探報。李豐大喜。說道:「將軍。你開殺戒的機會來了。從洛陽武安縣過來時我已留意。在武安縣東一百里有一條十幾里長的峽谷。我們就在那埋伏。伏擊李肅的騎兵。如果幹掉李肅。董卓的東路軍沒有主將。我們再一鼓作氣擊潰他們。」

    趙雲笑道:「軍師真是足智多謀。」於是立即命令部隊全速前進。迅速奔赴武安峽谷設伏。

    李肅帶著兩萬騎兵緊緊追趕趙雲所部。恨不得立即追上趙雲。一路馬不停蹄。追出二百多里。於下午時分進入了武安峽谷。急急追趕、不顧一切的李肅。已經帶著前鋒快馬馳入峽谷。

    後軍的蔣奇進入峽谷後。立即發現兩邊地勢險要。不覺大驚。趕緊飛馬追上前軍地李肅。追上李肅大聲喊道:「將軍。此地地勢險要。恐怕敵人設有埋伏。我們還是小心一點。退出去搞清情況再追

    李肅這才抬頭一看。也覺得危險。立即下令撤出。這時急馳的騎兵大軍已經全部進入了峽谷。命令一下峽谷中頓時大亂。騎兵們都忙著掉轉馬頭。亂成一片。忽然峽谷兩邊響起激昂的鼓點。峽谷上出現無數幽州士卒。往谷底奮力投擲大石。峽谷裡人仰馬翻。哭喊聲響成一片。衝到進口的士卒發現谷口已經已經被切斷。

    這時峽谷上滾木擂石、強弓硬弩疾射而下。峽谷裡地騎兵已經成了谷上射手的活把。大片的人馬被射殺、砸死。李肅、蔣奇一見退路已斷。只好率領殘餘的人馬冒著石林箭雨向前衝去。付出近千人的代價。好不容易快衝到出口時。只見一員白袍戰將帶著一萬人馬堵住出口。正是趙雲。

    蔣奇一馬當先。不顧生死地衝了過去。趙雲立馬當道不做躲避。在蔣奇快馬殺到之時。抬手一矛。將對方刺落馬下。然後驅動戰馬向後面的李肅殺去。兩人槍矛並舉。殺在一起。嚴政、高昇揮動手中地武器帶著人馬殺向後面的殘敵。

    趙雲和李肅戰了十幾回合。心中不耐。長矛一揮。李肅抵擋不住被趙雲一槍桿抽落馬下。被一群步卒奮力按住。捆綁起來。幾員將領口中大喊:「李肅已經被俘。投降免死!」殺向谷中殘餘的敵人。谷中殘餘的幾千袁軍被峽谷上面的箭石砸射的早已失去鬥志。又見主將被擒。紛紛繳械投降。五千多人做了俘虜。戰鬥結束天色已黑。

    顧不上打掃戰場。李豐來到趙雲面前說道:「將軍。這會過足殺癮了吧?」趙雲大呼痛快。李豐又說:「將軍想不想連夜再戰一場?」趙雲一打?」

    李豐說:「探馬來報。逢紀率領其他人馬已經快到武安縣城。估計他們今晚在武安城外紮營。我們這裡由於斷了李肅的後路。李肅人馬沒有一人逃脫。所以敵人後面人馬肯定還不知道李肅已經被我們殲滅了。我們連夜殺回。預計四更時分可以到達。敵人必定沒有防備。我們一舉擊潰東路。」

    趙雲立即下令將士們馬上邊吃乾糧。邊做休息。然後留下李豐帶一校人馬馬連夜殺向武安城外。四更時分。五千多人馬抵達逢紀大營前。派特種戰士摸掉崗哨。拉開拒馬。趙雲手舞長矛率先殺入。高昇、嚴政帶著士卒四處放火、挑翻營帳。逢紀做夢也沒想到李肅這麼快已經被殲。幽州軍馬殺回。睡夢中驚醒。顧不上穿上衣服。拎著寶劍。衝出營帳時。大營裡已是一片火海。

    逢紀知道營中沒有大將。遇到這種情況。根本無法抵抗。在幾個親兵地保護下。倉皇逃出大營。向著南皮瘋狂奔去。營中士卒睡得正香。很多人被燒死在營帳之內。衝出營帳的大部也被來回衝殺的幽州軍馬殺死。天亮時分。戰鬥結束。八萬人馬。被殺死、燒死地兩萬多。投降的三萬多。潰逃的有兩萬打掃完峽谷戰場。押著俘虜也來到武安。卓前來。

    周依然暗道。是時候撤離

    己雖然還有一萬人馬。但是面對董卓數十萬人馬。己當真沒有把握守住。而袁紹等聯軍又不敢前來。生怕己實力受到打擊。

    只有小部分追趕。大部分留在洛陽。瘋狂搜過洛陽內的寶物。

    周依然將潼關吊橋毀壞。滔滔的秦河水將潼關牢牢的守衛住。

    「袁紹。你們不仁。休怪我不義。你們便等待董卓的反撲吧。」

    夜。周依然率領人馬撤離潼關。而董卓軍依然在拚命地造木筏。雲梯等物。

    黃忠已經得到周依然地消息。撤離。

    出虎牢關。進入并州。進入雁門關便是幽州境地。進入幽州便是天下太平了。

    這時探馬來報有數十萬黑山軍。正在向常山郡地井徑推進。黃忠立即請來參軍共同商議這新出現地情況。黃忠見參軍走進營帳連忙說:「先生。剛剛接到探報。黑山軍三十萬人馬。忽然離開太行山脈。進駐我們進入并州的必經之路井徑不知是何意圖?」周依然已經有了吞併并州之現在也是最佳時機。

    參軍思考片刻開口說道:「黑山軍與我們一直沒有什麼衝突。見我軍佔領了幽州主動撤走。反到是他們和曹操仇深似海。兩邊多次交戰。互有勝負。曹操殺了大量的黑山將領。莫非是來向我們請降地?」

    黃忠說:「請降應該先派人來談啊。怎麼派出大軍來了那?我們還是先給主公送個信。然後作好迎戰準備。以防不測。」參軍吳松說:「將軍考慮的不錯。是要作好相關準備。但是我總覺得他們現在沒有招惹我們的道理呀。不如這樣。我們軍中黃巾降將很多。可否派個人去看看他們意欲何為?」

    黃忠道:「你看我怎麼忘了。程遠志將軍當年擒獲之前。就和張燕。哦。當年叫褚飛燕同為張角的手下。」對帳外親兵命令:「快請程遠志將軍到我這來一下。」一會程遠志進入營帳;「見過將軍和參軍大人。不知招末將有何吩咐?」

    黃忠說:「剛才接到探報。黑山軍興兵三十萬進駐井徑。擋住我軍去路。現在想派程將軍去井徑一趟。看看他們想要幹什麼。不知你原來在張角軍中與張燕關係如何?如果不好就不要去了。你是我軍重將。我不想讓你有任何危險。」

    程遠志說道:「將軍不必。當年在青州起事的時候我就與飛燕親善。飛燕本是冀州人氏。因家中貧窮。逃荒到了青州。剛到青州時就住在末將家中。那時我們親如手足。他不會把我怎麼樣地。末將立即就去。我還想看看能不能勸說飛燕歸降主

    吳松說道:「如果能招降黑山軍。張將軍可是奇功一件。這樣就徹底解決了主公中原的後顧之憂了。」

    程遠志激動地說:「立不立功到不重要。我能夠為我們這些當年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謀個出路。就心滿意足了。將軍清楚。我們這些人除了跟隨了主公的。其他人都沒個好結果。而主公卻從不以反賊降將看待我們。對我們就像己親兄弟一般。我此生只有一死以報主公。才能報答主公的再造之恩。」

    黃忠笑道:「好了。將軍別激動了。你們和我們弟兄幾個出生入死。早就成了比親兄弟還親的兄弟了。抓緊時間快去吧。多加小心。」程遠志行禮告退。帶著幾個親兵。上馬向井徑奔去。

    程遠志來到井徑。通報姓名入城來見張燕。張燕接到報告。馬上傳見。己親迎到縣衙門外。兩人一見面。擁抱在一起。禁不住淚灑衣衫。

    來到府內。程遠志詳細地己這幾年跟著周依然征戰四方的情況。最後說道:「飛燕哥。我們當年在青州地幾個兄弟都在主公手下。倍受重用。主公對我們和其他將領一視同仁。從不另眼相看。此次前來一是奉黃將軍之命探問哥哥兵發井徑。擋住我軍去路目的何在。二是我己希望大哥能夠考慮歸降我家主

    張燕說道:「不瞞兄弟說。哥哥我現在手下大軍三十萬。戰將也不少。在這太行山上到也由在。但是這麼多年了。總是佔山為王。也實在感覺前途渺茫。此次前來。來看看能不能和刺史一會。如果條件合適。我們可以考慮歸降刺史。如果不合適。我繼續回去當我的山大王去。但是希望刺史能夠借些糧草給我們。」

    程遠志問:「不知你們歸降有什麼條件?」張燕一笑說:「還是見了刺史再說吧。如果刺史來都不敢來。說了又有什麼用?」程遠志說道:「也罷。我立即將你的意思回報我家主公。我現在就走。飛燕哥我最後說一句。我家主公是仁義之主。絕對不會虧待你們的。不管怎樣你往歸降刺史這條路上考慮不會吃虧的。」說完不顧張燕的挽留。快馬加鞭趕回真定。

    回到真定程遠志立即向黃忠報告了張燕地想法。黃忠一馬上向周依然飛鷹傳書報告此事。周依然接到報告。大喜過望。與謀天商量。謀天說道:「恭喜首領。黑山賊如能歸降。則黃河以北沒有任何可擔憂的事情了。不過主公還是不要親去。委託黃忠將軍處理就可以了。」周依然說:「我不親去。對方恐怕不會相信我們的誠意地。還是我親去一趟吧。這裡地事就麻煩多費心了。」然後向著真定飛馳而去。

    張燕目前其實遇到了很大的難題。那就是冬天馬上就要到了。太行山上地三十萬大軍和百萬人口面臨嚴重的糧荒。并州由於連年征戰。不事生產。土地大片荒蕪。百姓飢寒交迫。隨著常山、中山落入袁紹手中。而周依然勢大。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常山。中山很難逃出周依然手中。原來一直是黑山軍賴以生存的、可以劫掠地兩郡國之地。現在還能不能繼續劫掠下去?

    黑山將領陷入爭論之中。有人主張繼續按老辦法活下去。董卓不能把黑山軍怎麼樣。周依然又能怎樣。而大多數將領主張徹底解決黑山軍的生存問題。張白騎對張燕說:「大帥。我聽說周依然對黃巾軍地士卒。只要歸降的確實從未殺過一人。現在歸降了周依然的那些弟兄們這些年安家立業。在軍中的都已是中高級將官。我看我們不如歸降周依然算了。」

    左校叫道:「不可。我們怎能忘記大賢良師兄弟。他們可都是死在周依然之手。這樣的大仇我們難道都忘了嗎?我們不如趁周依然孱弱之機。佔領一塊土地。以求生存。」

    張燕待大家說完。看到八成將領主張投降。苦笑說道:「我們起事十年。按照大賢良師的理想奮鬥了十年。可是我們地弟兄們過的是什麼日子?大家己最清楚。我現在對那些理想已經沒有興趣了。只要誰能安排好我們這百萬人口的生計。我就跟誰走。」

    張燕接著說:「我遍觀天下諸侯。只有周依然是真心為百姓著想的。大家都說幽州百姓不需納糧。家家富的流油。我覺得這樣的人可以做我張燕的主公。現在我們出動三十萬人馬。兵發井徑。如果周依然能給我們一個滿意的安排。我們就歸降於他。如果不行我們就還得去搶。否則今年冬天我們這百萬人口都得餓死了。如果有不願意跟我走的。悉聽尊便。」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