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酒徒 第三卷長安風 228章東宮人選
    力士一怔,躬身問道,「老奴不知,請皇上明示……

    李隆基哈哈大笑起來,剛要說話突然似是想起了什麼,突然戛然而止,只淡淡擺了擺手,「罷了,此事朕暫且保密。去吧,老東西,你去,去找盛王,你跟盛王一起處理蕭家和慶王府的事兒,該怎麼處置,不用朕來教你吧?」

    高力士眉頭一跳,心中隱隱有些忐忑,儘管他跟隨李隆基多年,對他的心思揣摩得非常透徹,知道李隆基是個什麼意思,便躬身一禮,匆匆離去,出了皇宮。

    望著高力士有些蒼老的背影,李隆基不知怎麼地竟然生出了幾分感慨,向盈盈走過來的武惠妃笑了笑,「愛妃,這老東西也老了,人哪,還真是不服老不行哪!」

    武惠妃嫣然一笑如少女一般,讓李隆基看得有些癡了。

    「皇上,高大將軍忠於皇上數十年如一日,著實不容易了。」武惠妃柔聲道,「皇上有這樣一個忠心的奴才,也算是幸事了。」

    「不錯。這老東西雖然有些私心,但對朕之心卻是天日可表,朕心甚慰。」李隆基感歎地一笑,「可這老東西老了,朕,朕也老了。」

    「皇上春秋鼎盛,正當壯年,何老之有啊!」武惠妃溫柔地依偎過來,也不管那侍立在一側的太監和宮女,突然又吃吃地一笑,緋紅了嫵媚的臉頰,低低道,「皇上這幾日讓臣妾死去活來的,就算是老,也是老當益壯呢。」

    李隆基朗聲大笑起來,順勢將武惠妃擁抱在懷裡。

    武惠妃半推半就地倒在李隆基懷裡,正在享受著這片刻的柔情蜜意,突聽李隆基肅然道,「愛妃,朕想要立儲了!」

    武惠妃嬌柔的身子一顫,但卻還是強忍著滿腹的急切,默然依偎在李隆基的懷裡,任憑他那隻大手在自己的背上輕輕的撫動著。

    「愛妃。你難道不想聽聽。朕想要立誰為儲君嗎?」李隆基嘴角浮起一絲玩味之色。

    「皇上。臣妾是女人。臣妾自知不能干預朝廷立儲地大事……」武惠妃幽幽道。「不管皇上立誰為儲君。臣妾都沒有意見……」

    「朕本不願立儲。朕認為朕還能掌控著大唐天下數十年。甚至——但最近朕明顯感到了精力不濟。朕要不是為了祖宗傳下來地江山社稷。早就撒手跟愛妃逍遙自在去了。何必天天點燈熬夜地受盡煎熬……所以。朕決定要立儲了。」

    李隆基一本正經大義凜然充滿感歎地話。讓他懷裡地武惠妃聽了不禁暗暗腹誹他虛偽:明明是自己放不下手中地權力。還說什麼為了祖宗社稷?

    李隆基微微一笑。又道。「朕知道愛妃地心思。這麼多年來。愛妃心疼和偏向自己生地兒子。這也很正常。朕不怪你。朕這些年。與愛妃恩愛非常。但一直都沒有給愛妃一個皇后地名分——朕知道。朕實在是虧欠了愛妃呀。可是愛妃也要體諒朕地苦心。當年武氏篡權李氏江山易人……如果朕要是讓愛妃做了皇后。朝野上下便會怨聲載道。大唐江山不穩哪!」

    武惠妃又是幽幽一歎。「臣妾明白。臣妾沒有怪皇上。

    這些年,雖然沒有皇后的名分,但皇上對臣妾的寵愛,已經讓臣妾感激不盡了。」

    「朕原本想要立壽王李瑁為太子,以彌補朕對愛妃的虧欠。但是,朕想來想去,壽王為人軟弱而沒有主見,文不能治國,武不能安邦,將大唐江山交在他手裡,朕實在是放心不下啊。要是有個差池,叫朕如何在九泉之下去見李家的列祖列宗?」

    「所以,朕今日就跟愛妃說句實話吧。請愛妃也轉告壽王,這太子之事,讓他罷手吧,免得再爭來爭去的,傷了兄弟之間的和氣。都是朕的兒子,互相仇視為敵,這讓朕如何能接受得了?」李隆基沉聲道。

    武惠妃全身一震,嫵媚的臉色再也遮掩不住深深的失望之色。她哦了一聲,猶豫了一會還是低低問了一句,「不知皇上要立哪位皇子……」

    李隆基掃了武惠妃一眼,繼續道,「盛王,年紀太小,朕對他也並不放心……」

    這輕飄飄的一句話,把武惠妃心裡潛藏的那一點希望生生打碎。武惠妃顫抖了一下,渾身感覺冰冷,手足無措。

    「在朕的皇子中,唯有慶王李琮頗有朕之風,心性沉穩,行事果決,有帝王之才幹。」

    李隆基似乎沉浸在了自己的「境界」中,渾然沒有顧及武惠妃的感受,淡淡的聲音飄進武惠妃的耳朵,如針扎一般刺動著她的心臟,讓她心寒意冷,幾近窒息。

    「但是,慶王雖有幹才,但心胸狹窄,睚眥必報,沒有容人之量且膽大妄為,朕深不喜。大唐,如果要讓李琮來執掌,朕也擔心會生出禍端T長歎一聲。

    武惠妃微微一怔,心道,你這個不立,那個不喜,你到底要立哪個?

    正在心裡暗暗不滿,卻又聽皇帝的話傳進耳朵,「朕這些兒子,沒有一個讓朕放心。倘若他們中有一人能像蕭睿那般,既有滿腹才學,又有經世之綸,還有勇武之氣,朕又何必等到今日還遲遲不肯立儲?」

    「或者,能如宜兒那般恬淡多智也好。」李隆基喟歎著。

    李隆基提起李宜,倒是沖淡了武惠妃心中的冰冷和「怨氣」,想起自己女兒年輕守寡腹中還懷著一個孩子,武惠妃不禁長歎道,「宜兒的命好苦……她跟蕭睿好不容易走在一起,如今卻人去宅空,還帶著一個遺腹子。」

    提起李宜,武惠妃頓時又想起一件事來,不由冷笑了一聲,「皇上,宜兒好歹也是皇上的女兒,當朝的公主,如今蕭睿屍骨未寒,慶王就開始欺負蕭家的孤兒寡母,哼,皇上要是不管,臣妾可是要為宜兒做主的。」

    李隆基微微一笑,緊了緊手,將武惠妃擁著,「愛妃,朕看,你我就不要管這些兒女之間的事兒了……愛妃放心就是,蕭家不是那麼容易受欺負的。」

    武惠妃剛要不滿地說兩句,李隆基哈哈笑了起來,「好了,召盛王進宮晚宴,愛妃與朕當面問問他,到底想不想進東宮?」

    武惠妃陡然一震,遲遲才遲疑著問道,「皇上,你不是……」

    「不錯,盛王年紀太小,朕卻是不太放心。但是,朕的皇位總是要由朕的皇子來繼承的,盛王比其他皇子最大的優勢就是年紀幼小,尚可以從容調教,免得敗了李唐江山啊!」

    「而且,盛王還有……」李隆基微笑不語,沒有再說下去。

    武惠妃大喜過望,掙脫開李隆基的懷抱,噗通一聲跪倒在地,「臣妾替琦兒拜謝皇上恩典!」

    李隆基笑了笑,「起來吧。盛王畢竟是你我的兒子。」

    ~~~~~~~~~~~~~=

    玉真和李宜帶著一眾侍衛,怒氣沖沖地站在長安東北角的這一座宅院門外,正要往裡沖,卻被李琮帶著侍衛擋在了門外。

    玉真冷笑著,「慶王,你將蕭家的人關在此地,我勸你早早將人放了,皇姑我看在皇上的面上,替你們兩家說和說和,此事就這麼罷了,倘若你執迷不悟……」

    玉真的話還沒說完,李琮嘴角一曬,躬身一禮,「皇姑,不是李琮不給你和咸宜妹妹的面子,實在是你們找錯了地方,這是慶王府的一座別院,裡面何曾有蕭家的人?」

    李宜推開身邊的侍女,面沉似水,上前冷冷地望著李琮,「慶王皇兄,你不要欺人太甚!子長雖去,但蕭家還有我們姐妹四人在……你如此司馬昭之心,誰人不知?」

    李琮微微笑著,「咸宜妹妹,你這是什麼意思?」

    ……

    ……

    兩下正在僵持間,就在玉真和李宜的耐性一點點消磨殆盡的時候,高力士和李琦匆匆騎馬跑了來,高力士在馬上遠遠呼道,「皇上口諭。」

    李琦匆匆從馬背上跳了下來,「慶王兄,玉真皇姑,父皇讓我來……」

    李琦的話還沒說完,李琮便冷笑了起來,「讓你來作甚?」

    見李琮眼中投射出的**裸的不屑一顧的神色,李琦卻裝作沒有看見,依舊一點點地淡淡道,「慶王兄,父皇讓我來看看,是什麼事兒讓慶王兄跟玉真皇姑和咸宜姐姐自家人鬧誤會。」

    說罷,李琦拔腿就要往宅院中進,他的侍衛衛校等幾人緊隨其後。

    慶王府的侍衛腰中的佩劍一橫,就擋在了李琦的跟前。

    李琦皺了皺眉,斥道,「放肆!」

    李琦旋即又從懷裡掏出李隆基的御賜金牌來,回頭向李琮淡淡一笑,「慶王兄,這可是父皇的意思。」

    李琮面色一凝,咬了咬牙,擺了擺手。

    李琦笑吟吟地帶著侍衛漫步走進院中。不多時,他就堂而皇之地走了出來,身後,衛校等人攙扶著一個盛王府侍衛打扮的「孫公讓」來。

    見眾人各異的神色,李琦向李琮拱了拱手,「慶王兄,好了,既然院中並沒有蕭家的人,我回去向父皇覆命了。」

    李琮面色陰沉地扭頭無語,帶著自己的人走進院中,轟然將院門緊閉起來。

    FS:還有月票的兄弟支持下老魚,翻倍機會難得,拜謝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