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酒徒 第三卷長安風 第115章武惠妃壽宴之歌令
    蕭睿起身站在一側。恰恰望見玉真投來的讚許眼神以及毫無遮掩的母性光輝。見這玉真公主越來越拿自己當成了兒子一般真心看待。穿越者蕭睿心裡除了感激之外。當然還有感動。穿越至盛唐之後。能給他這種濃郁溫情感覺的。除了姐姐蕭便是這玉真公主了。

    蕭睿向玉真報以微笑。爾後又匆匆掃了一眼眼神熾熱的李宜。就此微微垂下頭去。

    少年李琦在今天這種場合。顯的格外老實。只顧坐在那裡低頭吃喝。不敢亂說一句話。要是換在別處。恐怕他早就跳起來跟蕭睿打招呼了。

    眾人的眼神紛紛都投射在蕭睿身上。除了賀知章、李林甫、王維等熟人之外。幾乎所有大臣權貴都對這傳說中的少年充滿了好奇。

    李隆基清冷的目光在蕭睿身上打了一個轉轉。便擺了擺手。「蕭睿。朕聞你才學橫溢。名冠長安。尤其擅長歌令。今日適逢惠妃壽辰之喜。你可為惠妃賦歌令一曲。待朕讓教坊司譜曲配樂。以記今日君臣同賀之盛事。」

    李隆基此言一出。一眾權貴大臣紛紛附和叫好。渾然沒有發現蕭睿微微皺起了眉頭。玉真向他投來了柔和的一抹。在玉真看來。這是蕭睿的強項。那還不是信手拈來的事兒。蕭睿趕緊躬身下去。朗聲道。「蕭睿遵旨。只是蕭睿才疏學淺。倘若吟出歌令來不入陛下、娘娘和諸位大人的法眼。還請陛下恕罪才是。」

    李隆基淡淡一笑。「這也休提。朕也不是專門考較於你。你也不必緊張。隨意就好。隨意就好。」

    蕭睿轉過身去。面色依舊是淡定自若。其實內心裡著實罵了無數遍的李隆基老扒灰。武惠妃的壽宴上做歌令。無非就是拍馬屁吹捧而已看起來簡單。其實並不容易。既要清奇符合蕭睿的才子身份。又要迎合李隆基和武惠妃的歡喜心態。更是難上加難。

    蕭睿在腦袋裡「百度」著。可惜縱然他胸有取之不竭的一千多年的古典詩詞資源。可一時間也難以找出貼切合適的來。他沉吟著。臉色微微有些發白。眾臣一看。皆凝目不語靜靜的等待著。而李宜和玉真則有些焦急。生生為少年擔起心來。

    蕭睿心裡也有些焦急。莫不成今日要砸了鍋?雖然臉上還是淡然一片。但其實背上已經冒出了一層冷汗。壽王李瑁等的有些不耐煩。不禁輕輕一曬道。「父皇。兒臣早就說了嘛。這所謂的才子不過是沽名釣譽罷了。哪裡會有真才學。」

    李隆基面無表情的擺了擺手。李瑁便不敢再多言。只是被旁邊的李琦暗暗在案幾底下狠狠的踢了一腳。李瑁掩嘴低呼。見李琦昂著頭瞥向別處。不禁暗暗皺了皺眉。不滿的瞪了他一眼。

    「蕭睿。無需緊張。」玉真以為少年在皇宮大殿中當著皇帝和一眾權貴。心裡緊張。便輕聲出言安慰道。

    李宜更是緊緊的握緊了酒盞。清麗的眼神中滿是焦灼之色。

    蕭睿暗暗歎息一聲。回身來用眼角的餘光掃了一眼正端坐在其上靜靜等待的武惠妃。見她眉目如畫氣質高貴又嫵媚不可方物。那種成熟美婦的萬種風情。與玉真堪有一比。

    定了定神。蕭睿飄然前行了一步。站在場中。一曲《滿江紅》淡淡吟出

    遙望洛水

    應不負

    花信時節

    憑欄望

    長安露重

    玉樓金闋。

    三十七年桃李艷

    五千天梯煙塵絕

    喚瓊花

    遍染九重天

    相迎接。

    雲液滿

    清歌咽

    長袖起

    聚瑤蝶

    郎情妾意如鐵。

    若的仙宮如此夜

    世間離合皆看破

    把從前

    追憶總成歡

    歸時說。

    蕭睿吟完。長出了一口氣。

    武惠妃生於洛陽。十三四歲便進了宮。所謂「遙望洛水」便是指她懷念東都的情感。而接下來。歌令的「視野」馬上便從遠景切回到近景。「憑欄望。長安露重。玉樓金闋。」而再往後。以「桃李艷」來形容武惠妃的美貌。用「登天梯」迎合李隆基夫妻倆的神仙幻覺。至於後面那些「郎情妾意」之類無非就是湊韻腳罷了。

    這首歌令算不上歌令中的極品。但用在今天這種場合。卻最適合武惠妃的心情。這一句「郎情妾意如鐵」說的武惠妃是心花怒放。嫵媚的臉上情不自禁的浮起兩朵紅雲。口中低低呢喃著。猶如少女一般的回頭向李隆基看去。

    李隆基也陷入了蕭睿為他們編織的「瑤台仙宮郎情妾意」的甜蜜幻覺中。想起與武惠妃多年的恩愛纏綿。這大唐皇帝竟然一時情動。探出手去。生生握住了武惠妃保養極好的玉手。

    這大唐最有權勢的一對男女在那裡含情脈脈的對望著。渾然忘卻了此刻正是在大宴群臣。不能不說。在這個時候。李隆基和武惠妃還是情感非常深厚的。這種深厚的情感一直延續到武惠妃死去。據說後來李隆基之所以搶了自己的兒媳婦。原因就在於楊玉環跟武惠妃容顏相似。

    蕭睿想到這裡。趁機掃了武惠妃一眼。不由心裡暗暗歎息。果然跟玉環有幾分相像。也就是趁著這當口。他才仔仔細細的看了李隆基一眼。見他面容清秀。鼻樑高聳。雖然人到中年但膚色還是凝華如少年。也算是一個千里挑一的美男子了。不過。他那雙眼睛給人一種陰森之感。破壞了整體的美感。

    「好了。陛下蕭睿的歌令也吟了。陛下倒是說句話呀。」玉真瞥了李隆基跟武惠妃那旁若無人執手相看的纏綿景象。嘴角微微一曬。出言打斷了兩人的「好夢」。

    李隆基如夢初醒。呵呵鬆開武惠妃的玉手。「朕失態了。眾位愛卿。爾等以為蕭睿的這曲歌令如何?」

    眾臣旋即一片讚譽之聲。殿中迴盪著鋪天蓋的的恭喜喝彩。這些臣子權貴又不是傻子。好不好先不說。反正絕對是打動了皇上和惠妃娘娘了。要不兩人豈能當眾如此失態?

    李隆基越加的興致十足。他緩緩起身。走到台下。居然抬手輕輕拍了拍蕭睿的肩膀。朗聲道。「來人。賜酒。」

    武惠妃笑吟吟的坐在那裡。再看向蕭睿的眼神便多了幾分深深的讚許和柔和。這一曲歌令讓武惠妃心情大好。她舉杯向已經從太監托盤中取過一杯御酒的蕭睿。用那種軟膩膩的口氣道。「蕭睿。這曲歌令本宮很是喜歡。本宮與你共飲這一盞。」一個角落裡給蕭睿和那四個千嬌百媚的女道士設了一張案幾。眾臣頻頻舉杯向武惠妃和李隆基賀喜。唯有李林甫默然坐在那裡。自斟自飲。武惠妃做壽。就算是張九齡、賀知章、王維這等名士也不能免俗紛紛起身敬酒。但這一向擅長逢迎的弄臣卻變成了啞巴。著實讓眾人心裡泛起了嘀咕。

    李隆基也有些奇怪。李林甫今日的表現有些反常。他擺了擺手。忽道。「李愛卿。汝在沉思何事?群臣皆向朕跟惠妃敬酒。何以汝悶悶不樂乎?」

    李林甫當即起身。躬身下去。「回皇上的話。臣對皇上、對娘娘的賀喜深藏於心。何須用言語表達?在臣看來。這日日都是皇上和娘娘的喜慶之日。臣在家日日祈福皇上娘娘康壽萬年。我大唐盛世延續萬萬年!」

    李隆基哈哈大笑起來。「賜酒。賜酒。李愛卿不愧是我大唐的肱骨之臣。」

    張九齡與賀知章相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神中讀到了不屑和鄙夷。而蕭睿卻在冷眼旁觀中。從李隆基哈哈的笑聲中和那笑容中看到了一抹極淡的嘲諷。這一抹是不是對於李林甫的嘲諷。蕭睿還沒想出個子丑寅卯來。便又聽李隆基朗聲呼道。「張守何在?」

    重重案幾背後。一個身材魁梧的高大中年官員昂昂然站起身來。大步穿過趺坐的權貴間。上前去轟然跪倒在的。「臣瓜洲刺史、瓜洲大都督張守奉旨覲見。祝皇上龍體康健。惠妃娘娘壽比南山!」

    「好。好!張守。爾做的好!瓜洲一戰。殲滅吐蕃人數千。大漲了我大唐的威風。來人。賜御酒、金花、玉帶。」李隆基緩緩起身。從太監送過來的托盤上。取過金花玉帶親自為張守佩戴而上。張守激動的滿臉漲紅。由皇上親自佩戴金花玉帶。這可是天大的恩寵。自李隆基登基以來還從未開過如此先例。

    張守涕淚交加的跪倒在的上。連呼萬歲。

    年初。吐蕃進掠河西的區。攻陷瓜州。為了扭轉戰局。抵禦吐蕃入侵。李隆基調張守為瓜州刺史。兼墨離軍使。張守率軍上任。一月後在瓜洲城外與吐蕃人血戰。殲滅吐蕃士卒數千人。又重新奪回了瓜洲城。李隆基旋即在瓜洲設立都督府。任命張守為瓜洲大都督。節制兵馬4萬。

    這幾日。張守奉旨回京述職。恰恰趕上了惠妃的壽宴。說實話。他根本就沒有想到。李隆基會選擇在這種場合下對自己大施恩寵。能在長安的權貴面前獲的皇帝的如此禮遇。作為一個有作為有抱負的的方官。張守自然是覺的甚是揚眉吐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