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酒徒 第三卷長安風 第107章菜根譚記
    蕭睿出了煙羅谷,這才發現令狐沖羽帶著幾個家人徘徊躑躅在煙羅谷外,臉上都掛著無盡的焦急之色。~~.~~昨日蕭睿入了煙羅谷,便不得出,這幾個家人趕緊回去稟明令狐沖羽,令狐沖羽後來去盛王府上問了衛校,才知蕭睿醉酒留宿谷中。

    雖然如此,令狐沖羽還是不太放心,徹夜等候在谷外,直到蕭睿如今平安出谷。

    蕭睿有些感動地招了招手,「令狐兄,我在此。」

    令狐沖羽一個健步就竄了過來,長出了一口氣,抱怨道,「好端端地,在這種場合下,公子你怎麼能醉酒,豈不知醉酒誤事,萬一得罪了谷裡的貴人,我們可是吃不了兜著走。」

    蕭睿呵呵一笑,「我這不是沒事嗎?好了,我們回去。」

    回去的路上,蕭睿一直在思考,這玉真公主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淫蕩縱慾?昨夜蕭睿以為如是,當今早一看似乎又並非如此。一心向道?那就更滑稽了,這天底下有幾個清心寡慾的學道者能像她這麼奢靡華麗?

    想來想去,也沒有一個頭緒,索性就不再想。不過,蕭睿可以肯定的是,這玉真是一個愛才之人,是一個性格比較另類、比較複雜的大唐貴族,嗯,總而言之,不是一個壞人。

    回到家裡,焦急等候在門房的秀兒這才鬆了一口氣,匆匆迎了出來,看她眼圈紅腫,似是哭過,蕭睿憐惜地拍拍她柔弱而稚嫩的肩膀,「秀兒,讓你等急了。」

    秀兒俏臉一紅。微微退後一步,自家少爺這突兀的親熱舉止讓她多少有些不太適應。但她馬上又想起一件事來,「公子,杜先生來了,目下正在公子的書房裡跟鄭公子聊天呢。」

    蕭睿一怔,「哪個杜先生?」

    秀兒抿嘴笑了笑,「是把公子寫成飲中三仙的杜甫杜子美先生啊!」

    蕭睿大喜。哈哈一笑,撇下秀兒和令狐沖羽向書房衝了過去,老遠就在門外高呼道,「子美兄!子美兄!」

    杜甫和鄭鞅本都是飽學儒士,一見如故,正在蕭睿書房裡相談甚歡,突然聽見蕭睿那清越的高呼,不禁也是大喜。鄭鞅起身道。「公子回來了,子美兄。」

    杜甫微笑著點點頭,與鄭鞅一起迎了出來。

    蕭睿與杜甫互相行禮完畢。這才熱切地問道,「子美兄,如何也到了長安?」

    杜甫歎息一聲,「子長。杜甫雖然屢試不第,但明年春闈,我還是想來試上一試。」

    蕭睿哦了一聲,臉上笑吟吟地,其實心裡卻頗有幾分慼慼然。這杜甫也跟李白一樣,是一個「倒霉地豆包」,明明是滿腹才學。卻始終得不到重用。一生坎坷顛沛流離,這科舉之事始終不得登科。最終一生鬱鬱不得志,還是病死在他鄉的客船上。

    作為穿越者。蕭睿知道,明年的春闈杜甫還是沒戲。不過,蕭睿心裡卻閃過一個幫助杜甫的念頭。這樣一個憂國憂民的大才子做官,總比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僚權貴要強。

    三人敘談著,蕭睿突然想起史書記載的杜甫一家在長安地貧苦生活,不由心裡一動,裝作若無其事地問道,「不知子美兄在長安落腳何處?」

    杜甫臉色微微一變,只小聲說了一句,「我攜妻帶子在城裡租了一套房子,勉強度日吧,只待來年春闈看看,能不能尋條出路。」

    蕭睿笑了笑,也沒再仔細問,只是在接下來的閒談中以拜訪為由套出了杜甫的居住地點,然後又藉著如廁的幌子,出去囑咐令狐沖羽每日別忘了派人去杜甫家送些米糧和銅錢。長安物價貴,如果沒有自己的資助,蕭睿擔心杜甫很難能堅持到明年春闈。但他也知道,杜甫性情雖然看上去非常溫和,但其實傲骨嶙峋,如果自己當面資助他,他定然是拂袖而走。

    與其這樣,不如匿名送些米糧過去,時日久了,杜甫必然會猜出是自己,但又不會說破,即保全了兩人的友情,又保全了杜甫士子的面子,他就不會再拒絕。畢竟,他還有妻兒數口要吃飯。

    杜甫跟蕭睿關係匪淺,既然來到蕭睿府上,那留下飲宴自然是少不了的。就在蕭睿外出吩咐家人準備酒宴地時候,杜甫無意中從蕭睿的書案上發現了一卷厚厚的紙張,有些寫地工工整整,而有些寫的卻非常凌亂。

    杜甫不經意地瞥了一眼,剛要跟鄭鞅說子長的字進步挺大,突然目光一凝,久久地品讀著一張張蕭睿用來練字的「廢紙」,目露奇光,握著紙張地手微微有些抖顫。良久良久,杜甫不禁一聲長歎:「子長真乃天縱奇才也。」

    「陽明老弟你且來看子長的妙句。不以威行天下,而以德服天下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塗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徒興廢;若以權力得者,如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杜甫緩緩吟道。

    「還有。笙歌正濃處,便自拂衣長往,羨達人撒手懸崖,更漏已殘時,猶然夜行不休,笑俗士沉身苦海。」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為的氣節,是撐天撐地之柱石。故君子於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勿容貪冒,便可為萬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杜甫越念越驚,鄭鞅越聽越心曠神怡,時而如清風拂面,時而如古泉潺潺,時而如禪林妙語,時而如空靈如水。

    兩人相視皆滿是欽服驚歎之色,直到蕭睿進來,這才一起向蕭睿躬身一禮,「子長(公子)字字珠璣,全是大智慧、大德行、大禪機,堪比聖賢,我等佩服之至!」

    蕭睿吃了一驚,心道這是怎麼了?突然看見杜甫手裡握著的那些紙卷,心道壞了,這自己閒來無事默寫出地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著地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菜根譚》,怎生被這兩人誤會成自己地「著作」?天哪,這誤會搞大了。

    他默寫菜根譚,一來是為了練字,二來也是為了應付將來的科考。畢竟,科考中那些策論什麼地,這些應該能用得著。

    眉頭抖動了幾下,蕭睿正要解釋,突然又夢醒過來:此刻還是大唐,而這些佳句皆是明人所著,自己該如何解釋?還能照直說自己默寫的是數百年後人的東西?蕭睿心裡暗道一聲慚愧,本想打個哈哈就此掩飾過去,但杜甫一直沉浸在行雲流水一般雅趣出塵脫俗的「格言佳句」中不能自拔,提出要帶走回去細看,蕭睿無奈只得點頭答應。

    出乎蕭睿意外的是,杜甫不僅回去後仔細閱讀了,還重新將這些雜亂無章的「格言」譽寫了一遍,分門別類地整理好,分成「修性」、「立身」、「處世」、「治世」、「明智」、「行事」六篇,裝訂成手抄冊。

    更出乎蕭睿意外的是,杜甫在整理完大唐蕭睿版《菜根譚》之後,去參加了一個長安士子的聚會和飲宴。在宴會上當著很多長安士子和名流的面,如賀知章、王維、高適、岑參等人,杜甫鄭重推出了蕭睿的《菜根譚記》。

    據說,當時岑參和高適兩位邊塞詩人,讀之放聲高歌,久久不能自已;而賀知章則更是狂放地點評說,「真乃驚天地、泣鬼神之作也」。最誇張的是王維,他在宴會上從頭至尾將《菜根譚記》草草翻看了一遍,這個一向沉穩有度的大唐名士竟然當著一眾士子的面,放聲痛哭起來,任憑眾人怎麼勸都勸不住。

    沒有人知道,《菜根譚記》中有一段話,正是擊中了王維內心中的一道軟肋。他一直處在鬱鬱寡歡的狀態中,是因為他活得很苦很累。想要活得更高的官職,但卻又不肯放棄文士的高雅氣節,去行那溜須逢迎之事,所以他也一直不得皇帝重用。長期的鬱積,如今讀了這一段雲淡風輕的話突然豁然開朗這哭,其實不過是一種盡情的發洩罷了。

    《菜根譚記》在最短的時間裡,在長安士林中風行開去,各種各樣的手抄本開始氾濫。最後,在盛王李琦的「關注」下,蕭睿不得不同意由盛王府組織將手抄本的《菜根譚記》印成書冊。

    一時間,長安士子們幾乎人人都能背誦幾句《菜根譚記》裡的名人名言,引以為人生警言。如果說蕭睿機緣巧合參加了幾次貴族間的飲宴,傳出了不小的才名,但說實話,那並不能得到天下士子的承認和認同。而如今不同了,《菜根譚記》如同滾滾清泉一般流淌過雲集長安的士子心田,讀著這些妙語禪機充滿哲理和大智慧的語句,沒有一個士子再去懷疑蕭睿的才氣和博大胸襟。

    至此,蕭睿的名望在士林中到達了一個頂峰,隱隱有超越賀知章和王維之勢。從今爾後,酒徒蕭睿一躍被堪稱聖賢轉世的才子酒徒所替代,眾多年輕士子開始將蕭睿引為人生偶像。不多時,長安城中興起了一股模仿蕭睿舉止作風的狂潮。

    面對這些,蕭睿只能在心裡暗道慚愧慚愧真慚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