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之王 第二部 第六十三章 言談
    看到的實事嚇得他們魂飛魄散,不光是士兵,那幾個偽軍的軍官也忘記斥責士兵的舉動,呆呆的望著屍體發呆。有的人已經開始思考是不是回去要準備下,把埋地下的寶貝挖出來,大姨太一直要的項鏈也幫買了,小老婆的的手環也趕緊送了,有錢抓緊時間花乾淨,怎麼也不能白活一場。有的人在想是不是回去趕快幫家兒置點地什麼的為自己家裡人留條活路,少數幾個機靈的已經乘著夜色偷偷的溜進了森林望回逃去。

    丁守龍是其中吃驚的人,兩隻眼睛彷彿已經癡呆般變得遲鈍無神,突然旁邊的一個偽軍抓住了他的衣領,又撕又咬,「狗娘養的,就是你個混蛋帶著咱們到這裡來送死的,媽的,老子連媳婦都沒有娶上,今天就要被你個***害死了。」旁邊的偽軍也叫嚷起來,打死他,丁守龍好歹是在抗聯裡的打了幾年游擊,倒也身強力壯,被旁邊的人踢了進了泥濘中,抓住最近的一個的腳,一下把他掀翻。

    他掙扎的站起來,大聲吼了起來,臉上不知是淚還是泥水順著臉頰落下,「媽的,就你們不想死?老子也不想死,嗎的,當初老子受傷的被抓的時候,就不該為了點蠅頭小利投降做了***漢奸。到頭來還是***一死,媽的,那裡用得這樣就是死還要背上漢奸的罵名。老子在深山老林裡忍饑挨餓受了遭了幾年罪,我***的到頭來換來這個結果,老子找誰去說去?」

    這群人都是為日本人辦事的,聽了他的話倒停了下來。雖然常常出工不出力,可是背地裡甚至當面都被人叫做漢奸,狗腿子!平日對***老百姓不敢打,生怕什麼時候就吃黑槍。對那些抗日武裝也能躲就躲,偏偏他們就喜歡上門來借衣、借糧、借武器彈藥,***,給也倒霉,不給也倒霉,夾在日本人和他們之間兩面都難做人,兩頭都討不到好,這***是人過的日子?

    富森一腳踢開了丁守龍,帶著日本兵虎視眈眈的看著他們。剛才交火中,攻得最猛的是日本兵,他們的損失也是最嚴重的,二十來個當場被打死或炸成重傷失去戰鬥力,剩下的日本兵還有十來個受了輕傷,交火短短的一段時間就造成了自己部隊過半的傷亡。可是那些偽軍因為出工不出力,進攻的時候也盡量躲避子彈緩慢前進,損失不是很厲害,可是他們訓練比較差,就是如此還是丟下了近四十多具屍體。

    即使如此,偽軍還是有兩百多人具有戰鬥力,富森舉起指揮刀,後面有數十個日本兵帶著白晃晃的刺刀逼迫偽軍重新發起進攻。那些偽軍卻百般懇求要求撤退回去,他們從心底覺得,能逃得越遠越好,逃了還有活命的可能。否則就是打贏了,日後也難逃他們的報復。再說他們火力這麼強大,這種送死的事情是傻瓜也不會去做。

    富森卻不管這些,他最清楚,如果就這樣撤退下去的話,部隊一下就散了,只要他們一個追擊,所有的人都難逃。反不如現在集中力量攻過去,他觀察了下,對方人數很可能只有自己的一半,不求把他們打敗,只要使他們受到重創,無力追擊,自己才有機會帶部隊撤退出去。要是運氣好的話,甚至有可能將他們擊潰,無論如何,他也不會同意膽小的偽軍們要求撤退的要求的。

    看見富森耀武揚威般的拿著軍刀威脅幾個偽軍的軍官,士兵們暗地裡不知道罵了多少回,這個該死的傢伙剛才怎麼沒有被打死,自己找死不說,還想拉著這麼一群人陪著他送死。「啪」的一聲脆響穿透了夜空,富森矮碩的身體緩慢的倒在泥水中,手中的指揮刀也開始掉落,「兄弟們,殺了鬼子我們投降,還有條活路,不然咱們今天都得交待在這裡了,殺啊!」

    日軍指揮官的被殺,刺痛了這些偽軍的神經,不反,兩邊都交待不過去,現在反了把事情推到日本人頭上,興許還有條活路。速度快的人,聽到叫喊,手中刺刀就已經刺進了身邊日軍的肚子,這時候殺了日本人表明心志,活命的可能就要大得多。有人帶頭了,就聽見接連槍聲不斷,日軍還未從指揮官被黑槍打死中回味過來,就發現偽軍已經臨陣倒戈了。

    偽軍和日軍都是混在一起的,距離極近,所以一個日軍都面臨幾個偽軍,加上偷襲,一下就被暗算,唰唰的倒下一片。機槍組的幾個日軍和偽軍有些距離,開始沒有發現什麼事情,後來看見偽軍開始殺自己的同胞,感覺不對起來,可是自己人混雜在偽軍中,讓他們也不敢開槍。等偽軍把日軍都屠殺差不多了,他們的機槍也響起來了,如同收割麥子一樣一下撂倒一片偽軍。

    得意忘形的偽軍一下就清醒過來,都趴在地上不敢動彈,誰都沒有發覺剛開始暗算富森鼓動偽軍倒戈的丁守龍已經被機槍在身上穿了幾個窟窿,眼見就活不成了,眼睛望著夜空久久不肯閉上。這個時候,兩顆手榴彈在日軍中爆炸開來,接著就是一陣猛烈的掃射,那些頑抗的日軍立刻被打成漏斗。與此同時,所有的偽軍都在四面響起的「繳槍不殺」的呼喊中扔掉了手中步槍,雙手抱頭,跪倒在泥濘中,他們這才明白為什麼這麼久未有動靜……

    「不管有沒有困難,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這些事情都是要做的,你不做,別人也不做,大家都不做了,怎麼辦?光靠買,那你就被別人勒著脖子,你們買東西的時候還知道貨比三家,做生意的人都知道奇貨可居,你自己不能做,就得任人宰割。早上有早上的優勢,越是拖拉越是壞事,沒有機器設備,可以先把人找到,自己做不了的,可以先買點回來研究,這都可以慢慢來,但是一定要做,光說不做那是要壞大事的。

    你說,當初我們鋪下那麼大的攤子,百廢待興,那裡都伸手要錢、要人,我們怎麼辦,要緊牙關、省吃儉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你現在看就是前線還在打仗,後方都還穩定,但是你沒看到那幾年老百姓遭多大的罪,什麼都要限量供應,多出的糧食幹嘛了?都用火車運到了國外換取機器設備去了,你看到的這些,都是他們咬緊牙關從嘴裡省下來的。

    說起工業,建工廠,就不能不說那些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勞動力中國不缺,可是那些掌握了能為祖國做貢獻的「賽先生」的人實在是太少了。我們有一批世界優秀的科學家,可是他們在戰亂不堪的中國毫無發揮作用的地方,以他們知識干的確是學徒的事情。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只要給予了他們良好的研究條件,以他們的愛國熱誠和精湛的學術,要做出成果也並非難事。要興建起畢竟完備的工業,最需要的不是別的,就是這些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

    當初我們興建很多關係國計民生的工廠,很多都只搭起了一個架子,連個辦公場所都沒有,就臨時搭建了帳篷或借住老鄉家辦公。沒有圖紙,就照搬外國的經驗,沒有施工隊,就自己組織民工依葫蘆畫瓢硬是弄起來。條件是艱苦了些,但好歹是有了,沒有技術怎麼辦?只有學習,要那些只有小學、中學畢業甚至只讀過幾年私塾的人,抱著厚厚的專業書籍埋頭苦學,難度可想而知。可是他們無怨無悔、毫無怨言,幾年過去了,他們都成為了這些工廠的主要管理和技術人員,工廠都步入了正軌。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如果當初,因為覺得沒有條件上,覺得沒有知識,覺得這不是我們中國人現在能幹得了的,就退縮了,他們能有今天的成就麼?那麼我們今天還會在原地踏步,還是會覺得這件事情很困難,這麼多年的時間就這麼白白浪費去了,什麼也沒有學到!很多東西看上去需要的東西很多,看上去很難,那是因為不懂才這麼認為,是沒有用心才這樣覺得。做好一件事情其實很簡單,只需要用心去做就可以了。就是那些我們實在現在做不了的,我們也必須要把基礎打下,改做的能做的都做好,等條件真正達到了,就不需要任何準備就能立刻投入使用。

    很多東西,看上去很可怕,但是你瞭解他的實質後也並不可怕。蔣先生一直以日寇強大避戰,就是看到了中國和日本的差距。日寇其實在發動九一八事變之時,其國內是受經濟危機的巨大衝擊,極為為虛弱,能戰爭的力量有限,否則今天我也不會和你們在這裡說話了。到三三年的時候,才略有好轉跡象,加之掠奪吉、遼兩省財富以己用,國力這才漸漸有所恢復,這也是我們在這個期間發動攻勢,他們一直沒有能夠能力強力反彈的關鍵所在。

    日本強於中國的原因有很多,我曾經說過很多次,中國之不團結,不能同心同德,內鬥嚴重。在這個方面日本人是要遠強於中國的。國家民族不團結是中國的最大的憂患,歷史上多少次外族入侵中原,毀滅文明,都是因為中原內部的紛爭引起天下大亂導致的;歷史上,國家統一民族比較安定的時候,外族入侵雖也能給人民造成巨大的傷害,導致內患出現,除非國家極其無能,鮮有滅國之災。

    就拿滿清來說,它再怎麼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可是它也能搭起北洋水師這樣龐大規模的海軍。就是它陸軍如何中看不中用,它組建的新軍的武備也的確算得上精良,武備按照歐洲陸軍的先進裝備武裝起來的,相比日軍毫不遜色,僅武備來說甚至有所超出。最有名袁世凱首先編練的新軍,由七千擴展到七萬,他最初的七千新軍中出了五個總統或代理行政元首、一位總理和多數華北的軍閥。除此以外,曾經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和在新軍中提升的後世知名人物,還有吳佩孚、馮玉祥、孫傳芳、石友三、張自忠等。這支現代化軍隊實力的強大也是不言而喻了。

    現在呢,蔣先生費盡心力按照德國國防軍標準也不過組成兩、三個師,即使他們的重武器也是極為缺乏,可是在淞滬戰場的表現也是值得尊敬的。蔣先生名義上統一了中國,但其財力主要來源還是控制的數省,加之大小官員斂財和頻繁的戰亂,導致了組建新式陸軍的軍費空虛。海軍目前情況也不用多說,如不是近年新購幾艘軍艦,僅僅看當年張大帥依靠東北組建的海軍實力就要比現在全國海軍要強大。

    最讓人痛心疾首的是飛機和坦克,飛機用於作戰也是近二十年來的事情。原本在此,我國並不落後於人,無奈國人傾向於外購,而不是自造,導致製造設計水平停滯不前,最終被外人遠遠的扔在了後面。不造你買就買吧,可是周至柔這個空軍司令聽了高人指點,又捨不得花太多的錢,購買更新太快的飛機,而是用老式飛機訓練,美其名曰戰時直接購買最新式飛機即可1。

    現在也看到了,日寇把港口一封鎖,任憑空軍飛行員英勇作戰,用那些老式飛機取得了三軍中最輝煌的戰績,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見一架架的戰鬥機在空戰中消耗,一名名優秀的飛行員犧牲。英雄氣短,可那位高人所謂的戰時購買的先進飛機連影子都沒有看見,龐大的空軍經費換來的是日益老化的空軍,當年蔣先生引以為驕傲的空軍盛景也不再……」

    為了讓中共中央領導機構掌握關於李成坤的第一手資料,周恩來以他一貫的博聞強記把和李成坤相處的時候,他說過的話,連夜整理出來,訂成冊子給了毛澤東查閱。毛澤東看了開頭就感覺不錯,「是個真性情。就是要有這種氣概,外國人能行,我們中國人一樣可以做到。」在毛澤東的骨子裡就有一股不信邪的氣勢,你說不行,我就偏偏做出來給你看看,這點上和李成坤還真有那麼一點相似。

    看見對胃口的地方,也是哈哈一笑,隨手抓起茶葉就吃了起來。看完了,把文件放在書桌上,拿起筆就開始在上面寫起來,這也是他看書的一個習慣,看見感興趣或者有意見的地方都會加以詮釋,所以每認真看一本書,書上的議論和詮釋就佔滿了所有空白地方。而去他寫東西的時候有很習慣,靈感來了,一氣呵成,,任何人都不能打擾的。

    半晌,就聽見他啪啦的一聲,把筆扔在了桌子上,站了起來,走到門前,大口的呼吸新鮮的空氣。深知他習慣的周恩來也沒有說話,收起他撰寫的東西,沒有看清楚裡面寫的東西,卻也發現了最後赫然寫著轉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傳閱。「恩來呀,現在以至將來的一段時期內,我黨的活動都可能是十分困難的,但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我黨我軍經受了失敗、挫折嚴峻考驗,我看不出還有什麼可以打倒我們。」

    毛澤東語氣很沉穩,卻透露出堅定的信心,周恩來知道他有話要說,等他從灰色軍裝的口袋中拿出一支香煙點上後,才聽見他緩緩的說,「我們黨成立至今,我們所有的東西都依據蘇聯同志的經驗來的。搞共產主義,這個世界上只有蘇聯人民才有這方面的經驗,他們也取得輝煌的成就,同時也樂於幫助我們,這也是我們向他們學習的主要原因。」

    這個時候周恩來才發覺這個談話有些嚴肅了,因為蘇聯的關係,現在黨內不同意見人士大有人在,對和國民黨到底什麼程度合作也有各種不同意見。毛澤東說這個話也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思考了很久的問題,「蘇聯的同志他們對這項前所未有的事業也是很陌生,他們也是在摸索中前進,我們之所以借鑒他們的經驗,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找到更好更有效的辦法,而他們的方法無疑現在來說是實用的。」

    周圍的衛兵早就被周恩來派到門外去了,蘇聯和共產國際的對中國共產黨的權威在很多黨員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了,毛澤東說出這樣的話還是需要慎重。可是他也並不打算來阻止毛澤東的話,一來,依毛澤東的的脾氣,誰也阻止不了;二來嘛,就是他自己對毛澤東的說法也是贊同,也很想聽聽毛澤東想到了什麼。

    「蘇聯同志很多方法是都是出於他們特殊的環境下制定出來的,當初蘇聯也並未做好進入社會主義的準備,而國際國內環境惡化,強敵環繞迫使他們採取了一些強制而見效很快的措施來穩定國內局面。也使得他們跳過了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也有一定的隱患,但是處於那種危機局面下也算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靈活運用。

    我這段時間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一個就是我們和蘇聯國情不同,我們黨在過去的鬥爭中已經很吃了生搬硬套蘇聯一套的虧,我們是否有必要全盤吸收他們的經驗?就我個人的認為還是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用靈活的運用馬克思主義,並借鑒蘇聯同志的經驗,而不是全盤照搬。第二個問題就是,蘇聯和蘇共以及共產國際對我國到底是何態度,就他們的做法讓人寒心吶。」

    周恩來知道這是目前最燙手的山芋,國民黨乘機刮起的反共宣傳從未停止過,也給黨內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在第一次作戰時,共產國際傳來的蘇共的意思是,要求中共盡可能的拖住謝晉元部,允諾打通通道後必將給予中共大量的軍事支援。當時黨內相當不少的人為這個機會歡欣鼓舞,認為這是個大好發展壯大的大好時機,然而這個提議幾乎指揮機關立刻否決了。

    這個建議能希望渺茫,不說謝晉元部重兵集結,對此有所防備,就是想想自己這些人馬去進攻他們也必定是打得頭破血流。就是最後能取得成功,那中國共產黨也成了「勾結外敵、發動內戰」的民族罪人,中國好容易形成的「團結」局面也會隨之崩潰。在斥責了那些頭腦發熱的幹部後,也處在了兩難的局面。蘇聯迅速失敗後,黨內出兵的聲音是沒有了,可是該何去何從的問題擺在了決策著們的桌子上。

    周恩來理解毛澤東話中的意思,「中國人的道路必須還要中國人自己去選擇。我們不放棄我們的理想和信念,不會放棄讓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到我們這個進步的隊伍中來。與其我們現在空喊口號,整日與國民黨為種種見解、信仰發生衝突,不如靜下來潛心發展。我這段日子也思考了很多,我們在蘇區的時候,讓農民翻身了,也得到了他們的衷心的擁戴,可是我們對國家對民族做的貢獻還是太少了。

    現在我們處於國共合作時期,無論蔣某人是真心還是假意,我們要在他們的控制之下發展壯大都是他所不允許的。與其困在這貧瘠之地無所作為,不如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辦些實事。」……十天後,毛澤東發表了一片措詞比較嚴厲,批判教條主義的講話,政治敏感的黨內外人士還是能感受到這次講話中風向的變化,矛頭指向……

    ………………………………………………………………………………………………

    1宋美齡夫人的「壯舉」。中日開戰前,蔣介石還以為有六百架戰鬥機,那知詢問空軍司令後發覺僅有三百餘,堪作戰不過一百餘架,缺乏配件且型號較老舊,中國空軍就是開著這樣的飛機取得輝煌的戰績。說實在,相比他們的海軍和陸軍,航空兵也就那水平,畢竟是沒有參加過什麼實戰熏陶的,遠不如歐洲各國從一戰中積累了豐富經驗,戰後更始大力研究。偷襲珍珠港時候他們的飛行員已經變成了經驗豐富的老兵,此是後話。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