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之王 第二部 第四十二章 合作2
    早在來到哈爾濱之前,毛澤東就和周恩來徹夜長談,討論黨將來面臨的問題和出路。毛澤東在窯洞中昏暗而跳動的燭光下,多有囑咐,「恩來啊,你這次不僅要去和他們談判,也要去他們那裡仔細的多看看,多聽聽,把看到的東西回來告訴我們。他們在日本人這麼多年的威脅下,不但沒有被削弱,而是更加強大起來,屢戰屢捷!很是不簡單啊,他們必然有其過人之處,希望你去了能讓我們對他們有個更加深刻的瞭解,他們對我們來說還是神秘得很哪!

    我們要做的事情,對我們來說是具有很大風險的,從黨內軍內都很可能產生巨大的震動。對這件事情,反對意見肯定是難免的,我最擔心是我們自己的同志想不通,頭腦轉不過彎來,這是很嚴重的事情,搞不好就會引起我們內部的分裂!所以這次你去的責任重大啊,從他們各個方面都要認真考察清楚,現在手頭上的工作先放一放,就在他們那裡詳細的考察,我們也不規定時間了,你可以在那邊呆得久些,這樣我們認識問題也更加清楚。」

    到達哈爾濱後,下了飛機就和顧正宏等上了汽車趕到了軍隊司令部所在地,車窗上掛著厚厚的窗簾遮擋住了向外的視線,實際上更多的時間他是在思考而不是觀察。他總算見識到了哈爾濱式的嚴密的警衛體系,哪怕是軍政第二號人物的車,也要被攔截接受檢查。聽著顧正宏笑著歉意說:「沒有辦法,這是他們的職責,這裡任何進入的人都要接受這些程序,沒有人可以例外。」

    下了那輛半新不舊的轎車後,這才發現作為軍事樞紐的指揮部居然是如此的景象,除了戒備深嚴外,環境格外的優雅,「剛建起來的時候這裡也特別的單調乏味,這都是我們警衛人員和參謀們在空餘時間一起動手做出來的,感覺好多了。」顧正宏剛下車就向周恩來介紹起情況來,周恩來注意到除了軍車外,這裡停靠的大量轎車型號都比較舊,就是自己來的時候乘坐的車也遠不及在國民政府時乘坐的舒適。

    周恩來很注意小的細節,關注瑣事,但是不會像別人一樣被這些東西遮擋住了視線,沉迷於其中不能自拔。對他來說任何大事都是從注意小事入手這一格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他雖然親自照料每一棵樹,但也能夠看到森林。後來一次無意間問到了這個問題的時候,得到的答案是很令人驚訝的,各個機構主要負責人因為工作需要配車的,汽車使用未到很長的規定年限決不允許更換,更多的是很多人共用一車的情況。

    和顧正宏交談越久,越感到驚奇,原本別人敘說的可以不信,親眼見到的東西卻讓人感受到了他們務實的工作作風,紀律和嚴格規章制度嚴格的約束包括了李成坤在內的所有的政府工作人員。他們所享受到的待遇都是經過了詳細研究後由法律給予的,而不是別人賜予的,僅僅是這一點就要比國民政府要清廉民主得多,這可能也是他們會和共產黨首開談判的原因。

    周恩來看見李成坤的時候,他正在看書,而且看的居然是主席寫的著作被他們收集起來編輯而成的,裡面收集的文獻和資料比發到黨內和抗大的還要豐富詳細,只要感覺稍有意義的發言都被收錄進來,真不知道主席知道別人這麼看重他的作品會有什麼樣子的反應。李成坤的辦公室很大,在炎炎夏日,這間辦公室卻有些涼意,書桌和書櫃都是普通木料製成的,唯一比較值錢點的就是待客用的沙發了。

    黨內對李成坤的看法不一,有褒有貶,有人說他是個軍閥,頂多在軍閥前面加上愛國和比較開明的帽子。周恩來卻從未這麼認為,至少在他御下,老百姓的日子的確比中國其它地方要好得多,有足夠的魄力和能力,多些這樣的人也未嘗不是老百姓之福。他佔據的三省百姓生活,要比在那些貪官污吏欺壓下民不聊生的地方好太多了。

    早聽說李家也是黑龍江一大家族,家業頗豐,當年李成坤舉兵的時候軍火購置多仰仗家族之力,按理來說頗有家業的李成坤本不應有如此簡樸,全無豪門子弟作風。直到後來才得知,李成坤初期雖仰仗家族頗多,除了初期和他一同抗擊日寇的族人,從未以公謀私。相反為了號召國人支援抗戰,不僅將家族留給的巨額資金全部捐獻出去,而且變賣家產加以拍賣,得到資金全部用於了抗戰。正是他從自己本身做起,感染了所有的人,出現了轟轟烈烈支援抗戰活動。

    如果當初蔣介石沒有發動清黨,如果他的胸懷再寬廣點,也如果……那麼中國的內戰在三十年代就很有可能終結,東北軍也不需入關,或許很多事情都不用發生,日寇即使發動侵略也會延緩,或許中國會是另一番情景。但是鐵錚錚的事實卻擺在了面前,在經歷了十多年的戰鬥後,國共終於又為國家民族的命運走到了一起,但是共產黨這次不會輕易放下自己手中的槍,對任何人。

    …………

    「這次我遵照毛主席的委託來哈爾濱來具體負責談判事宜,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先表個態。前段時間對我黨王明同志完全繞過了中共中央發出的指示,導致了貴軍慘重的人員傷亡,我黨深表歉意,並停止了王明同志在中國的一切職務,他在中共中央決議下達前已經起身前往蘇聯。我黨願以最大誠意和貴軍通力合作,共同抗日……」

    周恩來說這的時候,內心暗自一歎,王明走了倒好,如果不走,倒是還是個問題。這尊神動不得,罵不得,更打不得。好歹王明也是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委員和政治書記處候補書記。更何況,這一次,他是帶著共產國際的指示回國的。共產國際在黨內的影響非常大,對他頂多也就是批判,根本不可能有什麼實際的處罰,就算最壞的情況也頂多也就黨內記過而已。

    這樣事情王明也並非頭一次做,當年東北軍收回北滿鐵路權利的時候,時任中共實際負責人的王明就旗幟鮮明的站在了蘇聯人一邊。雖然東北軍只能算得上是中國的軍閥,但是在國家大義面前毫不猶豫的站在外國的立場上,為他們的軍事行為辯護卻非一個中國人應該做的事情。當時還有兩名中共的高級將領也在蘇聯遠東軍區受訓,蘇聯和中國的利益關係讓中國共產黨十分之頭疼。

    一直以來,中國的革命和共產國際都密切相關,甚至直接在其領導行動,而共產國際正是在蘇聯的幫助和領導下成立的,中國和蘇聯發生利益衝突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就處於十分尷尬的地步。當初王明蘇聯的行為就導致了國內的一片聲討,他本人對這些毫不關心,但是還要在國內開展工作的同志卻苦惱不已。相比他毫無經驗的教條主義領導,這還算比較好的,在他的領導下共產黨在全國範圍內的組織幾乎完全損失,而他卻直接飛回蘇聯重新被招到共產國際工作去了。留下一堆亂攤子,這些年好容易恢復了點元氣,他又來這麼一下……

    蘇聯毫無理性的出兵也讓中國共產黨感到了一些心寒甚至是憤怒,他們在其後還通過共產國際傳達了一系列的指示,要求幫助蘇聯消除遠東之威脅。允諾只要打通了通往蘇聯的通道,將會把共產黨軍隊完全武裝起來,共產黨取得中國北方地區的統治權。蘇聯的誘餌是很香,但是決不好吃,吃下去是要付出代價的。用主席接到電報時說的一句話就是:天上不會掉餡餅的,就是天上掉餡餅也不會砸到我們頭上來!

    中國到底要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這是所有的中國共產黨人都苦苦思考的問題,就現實局面而言,中國共產黨的出路到底在何方?在北方抗日的緊要關頭,蘇聯卻在中國的背後捅了一刀,但是他們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倒被李成坤打得慘敗,顏面掃地,卻又無力發動大規模的報復。這個時候他們想起了中國共產黨,要求武裝他們來牽制甚至消滅李成坤部。

    但是中國共產黨人也是中國人,蘇聯雖然是社會主義國家,可是他們的做法對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接受共產主義的人不是為陞官發財來的,是看到了中國的落後和黑暗,立志為了改變中國,拯救中國而來的,是為了救國才選擇了共產主義。如果依附了蘇聯卻幹些損害中國利益的事情,決大多數人從感情上都是難以接受的,因為決大多數的黨員並不是長期生活學習甚至工作在蘇聯,他們對祖國的感情遠遠強於對蘇聯的感情。

    李成坤派遣顧正宏秘密造訪延安後,中共中央的考慮又多了一層,如何在中國發展壯大成了所有人關心的一個問題。毛澤東早在蘇聯和李成坤戰後就發表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與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的長篇演講,毛澤東系統地闡述了他提出的新民主主義的理論和綱領。他說:「我們共產黨人,多年以來,不但為中國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鬥,而且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鬥;一切這些的目的,在於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

    他所提出的理論和現在李成坤實現的政策方針幾乎沒有太大的衝突,李成坤數次召開工作會議討論毛澤東提出的這個新的理論,認識到如果可以按照這個目標來前進的話,未嘗不是一次中華民族大團結的良機。在經歷了日寇血腥屠殺後,國家不團結之痛讓他感受良深,中國要崛起,就不能不完成統一。他已經下定決心,為中國未來無論付出何等的代價,都要完成這個目標。

    毛澤東講到:由於中國社會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也就是中國的特殊國情,就決定了:「現階段中國革命的性質,不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而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但是,「現時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已不是舊式的一般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這種革命正在中國和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發展起來,我們稱這種革命為新民主主義的革命」。

    「中國的社會必須經過這個革命,才能進一步發展到社會主義的社會去,否則是不可能的。」這就是毛澤東在這篇文章中得出的最主要的結論。新民主主義革命必然帶來兩方面的結果:一方面,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上的障礙物,資本主義會有一個相當程度的發展;另一方面又有社會主義因素的發展。這種社會主義因素是:無產階級和共產黨在全國政治勢力中的比重的增長;農民、知識分子和城市小資產階級或者已經或者可能承認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領導權。

    按照新民主主義革命構想,結合中國的現實情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共產主義思想和現在在北方三省取得成功的各種政策大體上是不矛盾的,即使有厲害的衝突也將是中國的建設取得了巨大成效之後很久的事情。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要能為國家為民族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沒有道理將共產黨排除在外,信仰的不同並不妨礙大家作為中國人願意共同為中國強盛而攜手共進。

    聽說周恩來和顧正宏剛下飛機還沒有吃飯,立刻拉他們一起進餐。周恩來看了一下桌子上的菜,一盤紅燒獅子頭,一盤紅燒肉,一盤回鍋肉,一盤魚,一碟油炸花生米,二三個小菜外加一湯,份量都還足,香氣撲鼻,讓剛下飛機的兩人突然感覺到了肚子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進食了。李成坤說了請後,周恩來嘗了嘗,雖然很普通的幾個菜,但是味道非常不錯,一旁的顧正宏也餓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悶頭就吃了起來。「這是我家裡的一個老廚子做的,天南地北的闖蕩了二十多年,各種風味的都能做點,吃了二十多年他做的飯,也習慣了,後來就把他給請到這裡來當廚師,好在大家都還喜歡他做的菜。」

    「嗯,味道很是不錯,做法也地道。」周恩來吃了也贊不決口,心中也是大為感歎,自己剛剛到來沒有多長時間,就可以準備出可口的飯菜,而且是極為符合自己的口味的。按照李成坤見面來看,顧正宏是給他驚喜的,提前準備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可能是他們早就清楚自己的口味,到的時候只要做就成了。這裡唯一進出的只有李成坤的侍衛長,不需要吩咐中就完成了這許多的事情,真是應對了主席說的:他們可不簡單哪!

    看見周恩來喜歡吃,李成坤感到這番功夫也並非沒有下對,幸好早些時候調查清楚了周恩來的喜好。李成坤在周恩來談話的時候悄悄向馬賁打個手勢讓他拿出了關於這方面的情報,找出了周恩來對食物的喜好,這才讓讓廚師做出了這些菜來。周恩來雖然沒有注意到這點,卻也發現了這頓飯好像早已按照自己的口味準備好了,心生感歎,他們對自己瞭解頗深,而自己對他們瞭解僅僅只在皮毛之上,這是遠遠不夠的。

    突然想起一事,周恩來放下筷子問道:「據說,李將軍下令嚴格控制各種配給,想必是食物緊缺,為招待我做出這些菜來,是否合適?」李成坤微微一笑,低下聲音說:「我可是偷偷告訴你,每次招待貴重客人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廚師多做一點。但也不能要求過高,否則多出預算的一大筆錢可是要請客的人自己付帳的,我們這也是沾了恩來兄的光,改善改善伙食。」

    聽到這句話,他才突然想起流傳出對李成坤的評價,無論在日本之留學生活,還是長期軍旅生涯,均嚴格控制自己。在軍隊中和士兵同吃同住才能有如今之成就,在中國軍隊中除了共產黨外,也是僅有做到這點的軍隊。外人甚至盛傳,正是他們這些高級軍官和士兵同吃,利用他們豐富的資源,才使得士兵的食物從各個方面都得到了飛躍的提高,遠遠超出其它軍隊。從這點來看,他也決不是貪圖吃喝的人物,相反是個性格堅韌的人。看來這次加餐真的是用來招待自己的,否則大可不必用這幾個自己喜歡的簡單菜來招待,大可以做得更好些,那就不僅僅只有這幾個簡單的菜了。

    起點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