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之王 第一部 第八十一章 視察
    我來到黑龍江邊界視察備戰情況,與蘇聯邊界地區我們的防禦工事經過幾年的修繕補充,也算差強人意了。這次我們又進行了一些擴充,規模相對蘇聯軍力來說還是小了點。過去幾年也談到了邊界問題,我們一直不主張修建要塞,我認為我們的目標不應該如此的短淺,修建要塞雖然防守作用比較好,可是成本太過高昂不符合我們的實際經濟情況,最重要的是和我們進攻防禦的思想不相吻合。

    撫遠守軍指揮官黑龍江邊防軍張旭上校指著對面的蘇聯國境向我們介紹:「出了邊界不遠就是伯力,伯力是蘇聯遠東軍區司令部所在地。撫遠雖然距離他們司令部很近,可是由於從撫遠無論是到黑龍江的路線還是工業等無論對我們還是對蘇聯來說都沒有重大的價值,主攻方向在這裡的機會很少。不過我們也不能小看蘇聯野心,畢竟這裡離他們的指揮、交通樞紐太近了,足以威脅到他們的鐵路運輸和指揮系統,何況多一點土地對他們來說也是不亦樂乎的。」

    我很滿意的點了點頭,一路上看他的部隊軍容整齊,訓練有素,對這裡情況極為熟悉,更難得的是對大局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是個人才。看他意猶未盡的樣子,笑著問道:「你還有什麼看法?說出來大家聽聽。」心事被看穿了,微紅了臉說:「我一直有個不成熟的想法,如果出奇兵端了蘇聯的遠東司令部對我們即將開始戰鬥會起到的非常重大影響,甚至可以改變戰局也說不一定!當然蘇聯人也不會讓我們輕鬆得手,這幾年我對他們兵力部署、防衛以及他們的各種習慣比較關注,也許可以從這方面下手。」

    我和四哥相互一笑,對四哥說:「等下給他介紹我們掌握的情況,派到『白狐』分隊和他們熟悉一下,也許他們一起會想出什麼好的方法也說不定。好了,你們去忙吧,我突然想起了以前的一些事情,想一個人在這裡靜一靜,想點東西。」他們退下了以後我對大哥說:「當初是一腔熱血從軍,也沒有想到什麼報國上面來,只是不想學無所用罷了。但是第一次出關沿路上千里的路上看的情況讓人心碎,國家已經到此地步,內有軍閥混戰,戰亂連連,民不聊生,外有列強侵擾,毫無主權。這對我的刺激是不言的,小時候不懂事,稍微大了點就去了日本。當時我一直不懂為什麼日本人看不起我們中國人,我以為是自己的原因,就拚命學習,終於超過了所有的日本人,他們才對我有所顧及,可是為什麼連那些飯都吃不飽日本貧民也用鄙夷的眼光看著我們呢?

    我看了很多日本歷史和他們的書,他們的文化雖然從中國流傳出去,卻以自己狹隘的思想去曲解了這些文化。日本人奉行的強者為尊,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上至天皇下至貧民百姓骨子裡都有一股好戰的血液,鄙夷這些年慘遭外族侵略、瓜分的中國。在他們眼裡中國人不是人,是豬!當年旅順被他們佔領時候全城僅餘三十六人,還是留下整理屍體的,全城五萬餘人被屠殺殆盡,姦淫擄掠無所不為。

    你知道嗎?我們的東北就是日本和和俄國人戰爭的主戰場,多麼好笑,擁有上億國民、軍隊百萬之眾的中國居然讓兩個國家為爭奪中國的領土,在中國領土上進行大戰,他們兩國屠殺中國人不計其數,在這裡他們燒燬房屋、姦淫擄掠……閉上眼睛還能夠聽到中國無辜亡魂的哭泣,現在你看情形有多麼的類似。三十多年過去了,中國還是這麼的弱小,他們卻更加的強大起來,侵略的慾望也越來越大。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君子,但卻知道基本的禮儀,來而不往非禮也,這麼多年他們給我們這麼多的『禮物』,我一直想找個機會還給他們,我想現在可能是時候了。」

    大哥聽了我的話一震,一直以來,我做為一個指揮官和政府首腦表現也相當出色,可是他總是覺得少了點什麼,今天終於明白了,是野心。僅有的兩次出兵擴大自己的範圍也是根據了發展的需要和參謀部的計劃來的,對其餘大部分地方興趣缺乏,一再表示對內戰打自己人興趣不大,相反的是對內政、經濟和軍隊興趣卻十分的濃,手握重兵卻對周圍勢力好像無害,容忍了各種勢力的發展。對國內關注遠小於對國外的關注情況,也許當初他大規模組建機械化部隊和航空兵部隊的意圖就不在日本,或者是只有小部分是為了日本。在他眼裡也許根本沒有把日本人放在心上,在中國也許只有他有這個資格吧!

    回想這些年訓練來,不禁大吃一驚,原來……我看著他笑了,說「你不會介意我瞞著你們吧,多少年了,我一直期待有這麼個機會,雖然這次形勢對我們非常不利,可是我從來沒有如此充滿信心……也許這天快要變了。」大哥喃喃的說:「是該變天了……」在政府不抵抗的時候,先向外展示自己的實力讓國人看到了抗日的希望,在全國組成統一的抗日陣線後又聲息全無,一出手就擊中日本要害,在全國歡騰的時候沒有人去想這不可能是短時間可以做出來的,五年磨一劍,其中又有多少的艱辛不足外人道悉。

    這些年寒冷氣候下的軍事訓練、後勤保障訓練、大規模機械化訓練……日本人坦克極少,大規模平原坦克戰是不可發生的,黑龍江已經是中國的最北端,氣候也是最惡劣的地方,這種訓練只有針對蘇聯而來。蘇聯遠東、西伯立亞氣候非常寒冷,有大面積的平原地帶,非常適合機械化戰鬥,那麼買先進而昂貴的中型坦克對付日本人有點大材小用的感覺,對付強大的蘇聯軍隊龐大的坦克火炮部隊卻是非常的合適的。

    甚至想到當初去蘇聯的時候,斯大林拒絕見面是蘇聯看不起,但是他也沒有盡力去爭取,如果當初爭取了斯大林也許會見面那情況就不是現在這樣了吧。大哥問到我:「成坤,你當初去蘇聯的時候有沒有想和他們搞好關係?」我輕鬆的說:「當然有這個想法,可是人家看不上咱們,有什麼辦法?」大哥說,我是問你真心話,我聽了也認真的對他說:「當初要是他見我的話我只會向他購買一些東西,不會和他們有什麼大的發展的。蘇聯是我們的鄰居,可是你會忘記外蒙,會忘記海參崴,忘記庫頁島,忘記被他們佔領的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他們什麼時候平等對待過我們中國人,中東路事件不是表明他們一樣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分裂蒙古並長期駐軍也是對我們的友好?

    從德國的希特勒上台後他的目標就對準了蘇聯,等德國在歐洲站穩了腳跟接著倒霉的就是蘇聯,那個時候也是我們收復領土的最佳也是唯一的機會了,這些年我一直期望這一天的到來。只要過了這場危機我們就有足夠的力量將日本趕出去,那個時候就沒有誰可以阻擋我們壯大起來了。蘇聯這次一定要打好,讓他們佔不到便宜,畢竟這裡是我們的國土,戰爭中受到傷害的都是我們中國人。哦,對了,那些邊界地區城市的居民遷移工作怎麼樣?這裡我看就辦的不錯,一定要照顧好那些遷移百姓的生活,天氣轉涼了,厚帳篷、棉被、棉衣、食物的供應都要萬無一失。」

    大哥說:「這些事情都好辦,孫立人要走了,只有三個師夠嗎?」我苦笑說:「現在我三十個師都可以抽調出去,以我們現在情況要和蘇聯作戰,能保障三個師的彈藥消耗已經是我們最大能力了。步槍彈還可以通用,大量的衝鋒鎗和大炮彈藥卻是無處補給,淞滬地區不適合大規模的作戰,我們等把握蘇聯的情況後對他們進行支援。現在三個補給充足的師要比缺槍少彈的十幾個師作用大的多,我對自己的兵有信心,相信孫立人不會讓我失望的。」

    大哥也知道後勤的確是個問題,這些年我們針對這個問題專門成立了後勤指揮學院,培養了大批的專業的後勤人員,在黑龍江等三省也建立比較完備的後勤補給的機制。由於這段時間大批的後備役人員被招回部隊,部隊大規模的調動,後勤機構全負荷運轉保證了各種調配、運輸的正常,也正是這樣可以抽調的補給人員非常的少,要保障我們到上海這千里運輸線這也是最大的限度了。

    這些年改裝武器步槍也是二、三十發彈夾,衝鋒鎗常規部隊裝備的就是德國按照我們的要求設計的性能非常好的M38型(在我們裝備後德國方面少量試裝,受到部隊的高度好評,後成為德國制式武器。),預備役部隊稍差M18改進型,兩種衝鋒鎗都是一樣的消耗子彈。他們一天消耗的槍彈抵得上中央軍近十個師的消耗,以主力步兵師整編十二師為例就有四千支衝鋒鎗,開槍速度極快,一眨眼的工夫一個彈夾三十多發子彈就打得乾乾淨淨。帶二十彈夾的步一式步槍一萬二千支,德制反坦克槍八十支,輕重機槍近六百挺。六○口徑迫擊炮八十四門,八一口徑的迫擊炮五十四門,二○口徑高射炮十八門。75MM的輕步兵炮二十門,150MM的重步兵炮六門,105MM的輕榴彈炮三十六門,150MM的重榴彈炮十二門,37MM反坦克炮七十五門,噴火器九具。全師共二萬一千八百四十五人,馬匹近五千匹,各種運輸汽車達到五百輛多還有少量的偵察用摩托車。大部分槍彈要靠我們自己補充,炮彈除了了輕步兵炮中央可以給點支援外,其餘全部要靠我們從千里只外運輸過去,這對我們原本就緊張的運輸的壓力是不言的。

    我的想法在幾個月後得到了證實,龐大的中國軍隊在日本優勢的火力面前被壓制了,戰術老久的中國指揮官沒有注意到戰場協調,協同作戰一團糟糕,側翼很少或者根本沒有掩護頻頻被日軍從側翼得手,最終喪失了戰場主動權。慢慢恢復元氣的日本航空兵駕駛蘇聯戰鬥機出現在淞滬戰場後,原本火力不佔優勢的中國軍隊在日本飛機和地面部隊猛攻下損失慘重,側翼終於被突破,導致整個戰線全線崩潰。在這場戰鬥中孫立人中將的表現尤為突出,是中國軍隊中幾乎唯一的亮點,面對日本狂攻猛打,日軍的正面進攻、夜襲、側翼突擊均沒有奏效,日軍在長達六個月的進攻中在這塊陣地上丟下了五萬多具屍體,孫立人帶領的軍隊僅損失二萬餘人。在防線崩潰的時候僅孫立人的陣地毅然不動,參戰部隊均損失慘重,多守已無多大的意義了,在蔣委員長下令撤退後,孫立人被委任為第十五集團軍司令負責掩護部隊撤退。

    參戰的炮兵第十團和炮兵十四團,也是中央軍僅有的兩個重炮團,各裝備有二十四門中國僅有150MM重榴彈炮(30倍口徑和32被口徑兩種,十團是32口徑,射程為15KM,較30倍口徑遠2KM,但30倍口徑為德國制式裝備)。因為中央軍火炮極少,德國顧問的建議下蔣委員長把所有的火炮集中起來使用。炮十團基本訓練尚可,卻缺乏必要的偵察、評估手段以及複雜情況下的作戰訓練,但是火炮的炮彈只能依靠進口,且是最基本的榴彈和少量的穿甲彈,連普通的燃燒彈也沒有,更不談別的特種炮彈了。在上海城市戰的時候,各種火炮缺少,自動輕火力不強,沒有城市戰經驗,在城市中無法取得優勢。炮兵重炮無法進入城內,在城外射擊精度差,沒有燃燒彈等這些特種炮彈,面對困守堅固陣地的日軍無能為力。打到後期,庫存的炮彈幾乎消耗乾淨,在得知我們有這種炮彈後,甚至蔣先生親自打電話向我要炮彈。

    孫立人後來回憶那場戰爭說道:「我軍除我部外均缺乏必要的協同,戰爭初期在我優勢空軍轟炸後沒有及時進攻錯失了進攻良機。後在德國顧問指導下由有經驗的軍官和士兵組成了突擊隊,裝備精良武器,不計代價的向日軍縱深突進,不求佔領殺敵,而是以持續不斷的推進破壞日軍的穩定。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取得了一定的戰果,可惜的是部隊能力、訓練等各個方面的關係,沒有能領會執行德國顧問的真正的戰略意圖,沒有能擴大戰果。德國顧問的意圖是突破後後續部隊迅速的插上,形成對兩翼日軍的反包圍,徹底的消滅日軍。在前面部隊突破後後面部隊跟不上,即使後來有跟上來的時候也錯過了戰機,前面突擊部隊損失已經非常慘重,反而把自己陷入了日軍包圍中。但是這種作戰的思想非常值得我們的借鑒和學習。

    這場會戰也充分體現了後勤對戰爭的重要,我部在長達六月的戰鬥中傷亡極少,是因為他們炮兵部隊提供了足夠強大的火力支援。敵人的任何一次進攻都陷入我們的猛烈的炮火中,我軍炮彈消耗極大,後勤人員和後方多方努力才能保證足夠的供應,尤其是燃燒彈、高爆彈等特種炮彈的大規模運用給他們極大的殺傷,使得我部陣地在日軍的猛烈進攻下毅然不動……

    友軍對我們的武器羨慕不已,我們卻認為這是必然的結果。在我們大力發展工業,所以人都節約每一分錢為國家的時候,南京政府卻依然不顧人民死活,大肆鋪展浪費,官場腐化到了極點,政府已經離心離德,上至蔣委員長下至各級官員都只知為自己撈錢、撈權,對軍隊投入可謂……政府只知從外國購買武器,從來不知自己製造,即使中國可以製造同樣的產品且便宜不少的時候也不例外,只因為外購外國武器有數目龐大的回扣可拿。甚至山西和廣東地方武裝都擁有工廠可以自己製造大炮,而政府卻未造出一門,實在不能不說他們腐敗。當年慈喜為自己修建圓子,挪用了幾百萬兩海軍買軍艦的銀子,日本人卻上至天皇下至黎民全國性的捐款買下了中國定制先進戰艦,以至中國甲午海戰中國慘敗,失台灣、朝鮮,並被迫付給巨額戰爭賠款,損失何止幾百萬兩?歷史總在不斷的重演,幸運兒總是降臨在那些有準備人的頭上……」

    大哥看著我半天,沒有說話,就說:「天黑了,早點回去吧!剛接到消息,德國的第一批『無償援助』就快運到了,據說戈林按照德國元首希特勒的要求把自己的空軍裝備飛機調了一部分直接給我們,還有一些輕型的二號和三號坦克將隨後送過來,因為蘇聯這方面是走不通了,只能海運,這比較慢。要從那邊海運過來必須要和中央政府打聲招呼才行。再有英國、法國、意大利、美國都允諾給我們一定的援助。」我一笑說「蘇聯在這個世界上樹敵太多,大部分國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本來對共產黨執政就非常的不滿,偏偏他們又喜歡擴張侵略,搞得天怒人怨,最後是沒有好下場的,英、法縱容德國也是為了對付蘇聯。你看日本人侵略我們,佔領我們的土地他們連一句公道話都不說,這次卻主動的提供各種無償『幫助』給我們,他們的用心可見一斑,當然這次是他們自己願意給我們,我們當然不會拒絕。等下在去內蒙古的海拉爾去看看那裡的情況,回頭再看看東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