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之王 第一部 第六十八章 聯合
    余飛是第六軍第八師參謀長,戰前師長孫立人把他從31團參謀長上提拔起來的。在和日本人的交火中發現了日軍對戰場很敏感,反應比較迅速,只是太機械化了。在和他們頻繁的交火後發現,余飛發現他們太習慣於使用「臥倒」命令。

    他心中一動,突然有了想法,把自己的意見和師長說了,孫立人拍掌叫絕,認為日本人非上當不可,命令他馬上在31團陣地上實驗一下。在31團一個機槍陣地上,機槍連長張大喜接到命令後一臉的不樂意,還小聲的說:「***,師部那些人是不是有病,居然讓我們放空槍!」

    日軍在大批的增援後,在長春以東和我軍僵持,雙方互有進攻。日軍又一次的發起進攻,我們的戰士和日軍交手多次,心理素質不錯,在日軍到陣地前的時候都在掩體裡養神,沒有一絲的緊張。機槍陣地裡,張大喜正在和副連長下象棋,一副悠閒的樣子,絲毫不顧及日軍正在的進攻。新兵有些緊張,剛要伸出頭去看看,卻被老兵一下拉回戰壕,老兵叼著煙說:「***,不要命了,***小日本的槍法准的很,現在把頭伸出去找死啊!小日本有炮兵先『招呼』他們,我們現在看熱鬧就行了,要是沒有炮兵也要等他們近了先扔手榴彈炸得他們心慌再開火,這樣效果會好的多。」新兵聽了不停的點頭。

    張大喜看著日本人在遠處緩緩的移動,大部分到了師部指定的位置後,命令全連機槍全部猛烈射擊——只是對著天開槍,因為日軍還遠遠的在他們的射擊範圍之外。正當他們很鬱悶的時候,發現進攻的日軍突然全部迅速的臥倒,他們趴在地上用不了多久,我們的各種火炮就接踵而來炸在他們頭上,把趴在地上當活靶子的他們炸得魂飛膽破。

    這就是余飛根據日本盲目按照教條的習慣來實行的作戰計劃,等日本人走到我們的火炮、迫擊炮瞄準的預定位置後,突然用機關鎗猛掃。由於他們的士兵習慣於迅速臥倒,由於他們趴的地方已經經過我們精密的計算,我們的各種火炮按照預先測算好的位置猛烈而準確的擊中他們,而實際上他們趴下的地方遠在我們大多輕武器射擊範圍之外。

    在多次實驗後,日軍仍然沒有改進他們的衝鋒方式,孫立人立刻向上「級報告了這種經驗,迅速的在前線部隊運用起來,給日本人以很大的殺傷,戰後由於指揮有方被余飛被任命為第六軍副參謀長。我們也向前線官兵發出指示,要在戰場上靈活的運用敵人的各種缺點有力的打擊敵人。日本人沒有衝鋒開槍的習慣,只是由機槍、迫擊炮掩護衝鋒,我們衝鋒的時候因為有大量的衝鋒鎗,所以邊衝鋒邊開槍,連步槍也可以在行進中射擊。可以把槍架在肩膀上進行射擊,也可以把槍托夾在腰帶和肘部之間射擊。每跑兩三步射擊一次。子彈的呼嘯聲、彈頭的鳴叫聲,地上掀起的塵土,樹上折斷的樹枝和枝條都會削弱敵軍輕武器火力的威力。

    我們奉行的是:火力是戰鬥之本。戰鬥是依靠火力和機動取勝的,機動靈活的目的在於選擇一個最有利的位置,集中火力打擊敵人,也就是從背後或側翼打擊敵人。我們力圖讓每個士兵都應該知道,戰鬥中的傷亡取決於兩個因素:第一,敵人的有效火力;第二,我們自己暴露在敵人火力下的時間。我們的火力和夜間進攻可以減弱敵人的火力。只要我們做到我們迅速向前推進既可縮短我們暴露在敵軍火力之下的時間,這使得我們非常積極推崇進攻,對日軍我們的口號是進攻、進攻、再進攻!

    作戰中使用多麼強的火力都不會覺得過分。大規模的戰鬥中,不管打出去的是山炮、野跑還是重炮的炮彈,這些並不重要,使用這些武器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把日軍淹沒在一片火海中,至於這些炮彈是否擊中了目標也並不是什麼要緊的事了。戰鬥中是步兵打頭陣還是坦克充當開路先鋒,關鍵取決於所處地形的特徵和敵軍抵抗的程度。只要在地勢允許的條件下,即使在通過地雷區時會有一些損失,也應該由坦克快速出擊打頭陣。如果通過的是密林或需進攻既定陣地,或者是未經測定的反坦克炮陣地,那則需由步兵開路,坦克緊隨其後,以起到近距離炮火支援的作用。但無論前方情況如何,當部隊到達目標時,一定要有部分坦克協同抵達。這些坦克的目的是摧毀那些先頭坦克過去後又新冒出來的敵軍火力點。

    戰後我們關於叢林作戰、山地作戰、城市作戰大量的戰例進行了分析和總結,並把那些經典戰例和優秀的方法編進了教學大綱中。正面進攻、突襲、包圍戰實施的各種條件、環境、方法都有明確的歸納,火力支援、戰場補給、野戰醫院都根據戰鬥的需要進行改革,極力滿足戰士在戰場上的各種要求。野戰工事、反空襲、戰場偵察、夜間行軍、地空協同、野戰通信等等在戰場中經過了各種考驗,發現問題後迅速的解決,有利的支援了我們的戰鬥。戰鬥一打響,情報處和作戰處的軍官組成一個寫作班子著手撰寫戰後報告。報告以公歷的月為單位加以整理書寫,每個月的戰勢成為一個完整的報告。戰爭結束後,再以戰役為基礎重新整理彙編。這種報告包括各項命令、指示和各種作戰地圖等等,收藏在我們軍校檔案觀供學習和研究並考核戰果之用。

    我們在和日軍的戰鬥中學會了很多東西,每到一個地方都派出大量的偵察部隊和修築野戰防禦工事,哪怕只在那裡停留一天。日本人打仗很是古板,從他們的王牌部隊預備部隊都不喜歡派出多少偵察部隊,實際上這種部隊在他們的編制中很小,大部運輸還是靠馬車來實現的。所以離開了鐵路線他們的機動性就會銳減,讓我們重點破壞他們的鐵路運輸後,他們在相當的時間裡無法進行進攻,只是在飛機的掩護下龜縮不出。

    針對我們出現的各種問題,我們加強所以部隊軍事訓練工作。最先是加強官兵吃苦耐勞的訓練。如果他們在投入戰鬥之前已練就一副強壯的體魄,那麼在劇烈的戰鬥中,他們的體力就不至於下降得太快。在和日軍白刃戰中他們良好的體魄讓我們不少部隊吃了虧,所以很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安裝和拆卸迫擊炮和機槍在戰鬥中耗費很多時間。所以平時必須要不斷地進行拆裝槍炮的訓練,這樣操作起來就能得心應手而且在夜間也能完成裝卸任務,我們建議採用迫擊炮按照口徑梯級瞄準方法。我們必須加強我們夜間進攻的本領,成為我們進攻的有利武器。要磨快斧子、稿子和鏟子,並使其保持銳利,它們不僅用於興建各種工事還要用來為機械化部隊在複雜地形下開路。

    仗是由一個個排和班去打的,因此必須重視對小部隊作戰的訓練工作,這樣,小部隊的作戰也可以變得同密集隊形的操練一樣準確無誤。不失時機地果斷實施一項大體不差的解決辦法比10分鐘以後提出的一個完美無缺的解決方案更可取。從班一級部隊到團一級部隊,進行作戰訓練應使用沙盤,進行沙盤模擬演習的軍官和軍士應該下達他在戰鬥中將會作出符合實際的命令。沙盤不需要太過複雜。屋子背後一片平地就可以並且省事得多。官兵必須精通他們的武器裝備,必須用這些實戰需要的裝備進行訓練,調到戰場的裝備應該即刻可以使用。

    初次參加戰鬥的部隊各級指揮官包括司令官在內必須由作風硬朗的人擔任,戰鬥中,他們必須親臨前線。副官或者參謀部門必須編製反映傷亡、物資損失、俘虜人數、繳獲的物資以及人員和物資補充情況的詳細報表,隨時供指揮官參考。要記下請求炮火支援的時間和炮火支援來到的時間,如果支援未能到來,要如實記錄。擬就各種電文和命令必須使用簡練的軍事術語。最大限度地使用有線通信,從速度和安全考慮,一部有線電話抵得上3部電台。公路樞紐處的憲兵必須攜帶地圖或者示意圖,以此展示各條公路的走向以及部隊的位置。

    根據戰鬥的需要,總結和修改了大量的軍事大綱,以適應作戰要求。根據需要各種戰鬥經驗被傳授到每一個戰士,讓他們面對日本人不會再一無所措。日軍的在城市戰中的白刃戰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多數的士兵還不習慣使用刺刀。很多有武術底子的人喜歡用中國傳統武器,而且效果不錯,可是我們正規的編制沒有,刺刀的戰術還是北洋軍閥以前的戰術。日本人非常重視刺殺訓練,他們的技術是經過多次戰爭和改良後,非常適合日本人的戰術。日本人很矮但訓練得比較結實,有股陰狠勁,可他們的對手是我們。我們各種伙食不差,更重要的是我們都是北方大漢,明顯比他們魁梧有力,在開始吃了點虧後,我們開始學習他們的技術並改良找出他們的漏洞,用他們的技術還擊他們,後期他們已經負多勝少了。

    民國25年春發生了很多事情,剛到陝北的共產黨紅軍已經發展到幾萬人的隊伍。從前線撤退下來的東北軍、西北軍以及晉軍被命令圍剿紅軍,少帥的部隊從前線撤退下來後鬥志全無,和紅軍交手後被在紅軍以重大傷亡,全殲了兩個東北軍精銳師。少帥對他們經歷如此困難還有這麼高的鬥志非常好奇,加上紅軍釋放了大批東北軍戰俘,宣傳他們的抗日救國道理,很對在苦悶的中的少帥的胃口。

    雖然在理論和宣傳上,中國共產黨一直期盼著建立全國統一的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從「八一宣言」到瓦窯堡會議的「決議」均是如此;可在實踐中,由於中國共產黨長時間執行的是「抗日反蔣」的政策,蔣介石也頑固堅持其「安內攘外」的剿共戰略,在排除了南京政府參與的前提下,國防政府與抗日聯軍也就很難達到「全國統一」的要求。相應地,先建立地區性國防政府,再逐漸完善、擴充到全國範圍內,似乎不失為一條可行之。在熟知少帥的想法後,提出了建立西北國防政府的主張,1936年1月下旬,少帥與中共代表李克農即在洛川作了首次會談。此前,毛澤東曾電告李克農,可暗示張學良和王以哲,「彼方如誠意抗日反蔣,則我方可助其在西北建立穩固局面,肅清蔣的政府勢力,進一步助其回平津、東幾省,軍餉、械彈我方亦有辦法助其解決」。同時擬推展示各條公路的走向以及部隊的位置。

    他們主要的一環是打通取得蘇聯的外援,少帥表示可以和我商量。中國共產黨的意見是對外努力「打通蘇聯」,獲取國際援助,聯合西北各地方武力,與外蒙、蘇聯結盟,形成西北大聯合的抗日局面,對內迅速佔領寧夏,拉攏新疆盛世才、西北軍的楊虎城等人組織起聯合政府。少帥派人問我的意見,他自己也拿棋不定,雖然想抗日但是不想反蔣,要是得到我們的基本上大事可定,還可以得到蘇聯的大量的援助。

    我只說:「我不相信那些蘇聯人,他們要給的東西也有限,讓他們拿出十幾萬人的裝備就是謝天謝地了,要我們幾十萬部隊就比登天還難。少帥還應該記得民國十八年的中東路事件,那時共產黨可是那些蘇聯人公開的侵犯我們的主權和掠奪我們財富,蘇聯人極為不可靠,也是以自己利益為重,不可能全心幫助我們,不能對他們抱什麼希望。我們現在用的線路還是從他們手裡買過來的,可我們對外運輸線就靠他們不得不向他們低頭,我心裡窩著火。最主要的是居然提出和外蒙結盟,這是絕對不能夠容忍的,現在我們打日本是因為日本人分裂佔領我們的國土、對我們的人民燒殺搶掠。同樣蘇聯人也分裂了我們的蒙古,我們和蒙古結盟就承認了他們的地位,中國誰都不會原諒我們!

    去年我們和日本人交戰的時候,蘇聯人派了上萬人越過邊界進入我們領土,被我們趕了回去,雙方比較克制,沒有發生交火,但是這是個危險的信號,他們對我們的懷有叵測之心,不可不防!蘇聯已經在外蒙邊境附近增加了大量的部隊,在黑龍江邊界也增加了好幾個師,現在還有部隊陸續的開拔過來。他們進攻我並不十分擔心,我擔心的是我們在和日本人作戰的時候他們突然扯我們後腿,壓迫我們簽定簽定不平等的條約,那時後悔就晚了。我們在他們手中只是旗子,哪天和南京政府或者日本人達成協議犧牲品就是我們。」

    我對聯合蘇聯的建議興趣匱乏,對成立聯合政府的事情尤為反感,他們以為這樣就可以抗日了?這樣只會讓周圍的勢力更快的倒向南京政府,國民政府對聯合政府必將除之後快,後果只能是一場新的內戰。我對打自己人非常的反感,不想參與其中,我的戰士是抱家衛國,不是他們權力之爭的犧牲品。我只是想中國團結起來一致抗日,顯然很多地方是不現實的,地方軍閥都希望保存實力,在亂世中沒有軍隊就沒有一切,對這種局面很無奈。由於我們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們雖然手握重兵但仍然無力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共產黨聽到從少帥那裡轉來的答覆後,指揮部一片沉靜。黑龍江軍隊武器精良、訓練有素、軍隊龐大,有他們的可以最快的得到各種支援。訓練出大批正規部隊,重要的是那裡的人口急劇膨脹,很適合徵兵,從他們控制的內蒙古更是可以接受到蘇聯的援助,他們是整個計劃的重要的一環。毛澤東說:「我們小看了他對蘇聯和外蒙的反應,他們大部分東西都可以自己生產,大部分用不著蘇聯援助。他們幾十萬的軍隊不是像我們這麼低的消耗,上次戰鬥聽說他們用了上億發子彈和上百萬發炮彈,別的消耗更是驚人!」他一說,周圍的軍官們都嚇了一跳,現在紅軍戰士每人只是戰鬥前發極少的幾發子彈,每個戰士都把子彈當寶一樣,上億他們不敢想像是什麼概念。紅軍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炮,只有少量的迫擊炮,這些炮彈在炮兵眼裡比金子還寶貴,上百萬他們怎麼也不能相信。

    在大家平靜下來後,毛澤東接著說:「他們提出不打內戰一致對外的主張對我們很有利。但是我們成立聯合政府的事情遭到他們的強烈的反對,他們的意見是成立聯合政府並不能有利支援抗日,反而會引起國民政府的反對,形成新的內戰高潮。不過表示要是蘇聯可以按照他們的要求提出支援的話,即使拼乾淨所有的軍隊也要在明年把日本趕出去!」說完拿出了一張物資清單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