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之王 第一部 第六十六章 邀請
    在經過幾個月的艱苦的戰鬥後,我們和日軍在長春附近陷入了僵持,使得我們的邊界上前推進了幾百公里,就是這點土地讓我們犧牲了四十多萬的兄弟!這就是為什麼日本人可以侵略我們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民族不僅遠落在外國人的後面還因為我們從來就沒有團結起來過,少帥的悲哀也在於此吧!我在召見大批記者時悲傷的說:「這次戰鬥我們付出了四十萬將士犧牲的代價,換來的只有一個教訓,這個教訓不是敵人給的,是我們自己的人給我們的!我們將士滿腔的熱血希望能夠趕走日寇,收復失地,我們黑龍江的老百姓放心的把他們的兒子、丈夫交給我們,對我無比的信任,而我帶回的只是他們冰冷的軀體,我們黑龍江幾乎家家帶孝!三年來和日本人的戰鬥我們犧牲了近七十萬,那個省可以承受如此大的犧牲?可是我們在快要勝利的時候卻落的被出賣的下場,我們犧牲的將士永遠不會原諒我們,抗日是全民族的事情,然而卻要我們卻抵制幾乎所以的日本的進攻。什麼時候我們的民族才開始覺醒,什麼時候才能團結起來?我在對清華的學子說過,我們可以戰勝日軍,我們也確實做到了!我也說過我無法戰勝日本,因為我們中國不僅落後,更因為中國還在混戰、猜忌……不停的內鬥,如此國家如何可以與之抗衡?我們這次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幾乎消滅了日本在中國的大部分部隊,卻因為自己的人功虧一簣,讓人何止是心痛可以表示的?

    由於我們的部隊在與日軍的交戰中損失慘重,幾乎所有的常規部隊沒有一個是完整的,所以我們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將用來休整,黑龍江的老百姓在我任省政府主席的期間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昂貴了,現在輪到我為他們也做點實事了,我欠他們的實在是太多了。但是我們對待任何來犯之敵,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不管是正規部隊還是地方部隊,我們都秉承『人若犯我,加倍奉還』基本的原則給予猛烈的回擊,我不會在讓我們多苦多難的老百姓在受到任何人的欺壓,這是我對他們的承諾。」

    大規模的戰爭結束後,只是有局部的衝突,日軍在東北的實力大損失,在二三年內根本不可能進攻我們,這也許是我們戰鬥中唯一的值得高興的事情吧。雖然戰場上老兵比新兵更容易生存下來,我們的艱苦的攻堅任務都是訓練有素的老兵來完成,新兵預備部隊只是配合作戰,損失只佔了小半。那些經過我們幾年苦練的士兵幾乎犧牲了1/3以上,若是把日本人趕出去,即使我們拼乾淨了我們也無怨無悔,本來準備的和日軍的決戰我們估計可能犧牲的人數達到25萬以上,可惜還是功虧一簣。這次暴露了我們很多的問題,解決日本不是單靠軍事就可以取得成功的,在這幾年的時間內我們要憋足內勁,下次再和日軍的交鋒不會再讓他們佔到任何的便宜。

    戰爭過後留下的是無盡的悲傷,我們回到黑龍江卻受到了出呼我們意料的大規模的歡迎,全城的人都走上街頭歡迎自己的軍隊回歸。我心裡一熱,這就是我們全力呵護的老百姓,他們是我們最強大的後盾,我們為死去的戰友舉行了隆重的儀式,要求團以上的軍事主官分別親自到陣亡的戰士家裡去慰問,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各方面的問題,落實我們對烈士家屬的各種政策。我在家靜心思考了我們在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我們必須擴大我們勢力範圍盡可能多的增加人口,應付我們的軍事和建設發展需要。仔細回想起來從我入主黑龍江以來,對民眾的生活雖然有所改善,卻連連的戰爭讓他們付出了太多的代價,老百姓對我們的必須給他們以實質的回報,不能以憑空的口號去讓他們拚命,我們的必須讓他們在短時間內過上好的生活,讓老百姓對我們的未來抱有希望,在今後我們真正的戰鬥中可以堅持住自己的信念和夢想。

    在我們和日本人的戰鬥中暴露了許多的問題,指揮官已經習慣了正規的戰法,習慣直接執行命令但是很多地方不夠變通,相反中高級的指揮員靈活比較突出,看來對他們的訓練遠遠不夠。原來部隊中一直存在練一支人少的精兵和保持比較大的常規軍的討論,現在大家都閉上了嘴巴,面對成千上萬的敵人和上千架飛機和無數火炮的轟炸,不管你有多麼精銳,最後還是要被淹沒在人海裡。精兵是要練,他們在大規模的戰鬥中也有決定性的作用,在小規模的衝突更是如魚得水。常規部隊訓練和後備部隊也要抓緊,這次攻堅戰中就是那些老兵在起作用,新兵派了上去就大批是傷亡,如果就這樣的訓練他們上戰場只能是當炮灰,這樣絕對有違我們成立後備部隊的初衷。

    本來我們對飛機認識不清楚,雖然知道飛機在戰爭中的作用也向外購買了大批的飛機,但是沒有想到大規模的飛機會有如此大的效果。我們進攻長春這種大規模的攻堅戰都沒有損失多少人,面對他們飛機長達數月的轟炸讓我們損失慘重,雖然後來我們盡量想盡了方法讓這種損失減低了不少,日軍飛機對我們的威脅是不言的。我們大批的補給、車輛、人員被他們摧毀,在日軍增援後就是這些飛機打得我們抬不起頭,我們的火炮優勢體現不出來。我們的炮兵一開火陣地馬上就被他們轟炸,進攻的時候裝甲和坦克損失非常大,是他們為日軍站穩腳和我們僵持這麼久。我們在戰爭中研究了許多對付他們的方法,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那只是被動挨打,始終不能給我們進攻以實際,只能勉強防守而已。這促使我下定決心要建立一支龐大的航空部隊,不僅可以支援我們的戰鬥還可以給他們以實質性的打擊,這樣更加符合我們機械化的作戰思想,給機動的機械化部隊隨時以準確及時的火力支援,甚至在以後我們可以轟炸他們本土。

    我在向大家說出我們擴大空軍的想法後,在見識日軍那龐大威力十足的轟炸編隊後,都認識到我們的航空部隊必須強大起來。不僅僅要靠買飛機更要自己造飛機才行,飛行員要大量的培養起來,空戰中飛機和飛行員的消耗非常大,必須做好一切後備的準備工作,寧可人等飛機不可飛機等人,現在的航校必須擴大起來。要想盡一切辦法邀請所有可以邀請回的航空方面的華人華僑以及中國航空界的科技人員和外國航空專家。

    我看著王助的簡歷,有些興奮,這是史密斯的好友韋斯特維爾德專門寫信介紹給我。他在1908年8月奉派赴英國學習。他和巴玉藻、王孝豐、曾治經等九人由清廷籌辦海軍大臣載洵、薩鎮冰在出洋考察時帶往英國。1910年先入阿姆斯特朗海軍大學就讀,又進維克斯工廠實習。他們後來又進入德蘭姆大學學習機械工程,1915年畢業後留在英國監造中國國訂購的「應瑞」與「肇和」兩艘軍艦。因歐戰戰火蔓延,王助和巴玉藻等四人奉命轉赴美國深造。到美國後,先學習飛行技術,進麻省理工學院學習航空工程。在課程十分繁重的條件下,王助與巴玉藻仍主動去寇蒂斯和通用等飛機工廠實習,而且非常認真,從設計、製造到鉗工、鍛工等技藝無不刻苦鍛煉。1916年6月成為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第二期畢業生,王助、巴玉藻、王孝豐三人均獲得航空工程碩士學位。

    韋斯特維爾德曾經和好友威廉·波音研製了一架飛機B·W—Ⅰ型,但是飛機在起飛的時候有些故障所以美國軍方不願意定貨。在1917年韋斯特維爾德參加一戰後威廉·波音把公司改為波音公司,韋斯特維爾德是王助的同班同學,所以在走後推薦王助成為波音的第一任總工程師。經過多次改進,王助設計出一架雙浮筒雙翼的B&W—C型水上飛機,成功地通過了試飛。該機作為波音公司製造成功的第一架飛機和開闢美國第一條航空郵政試驗航線的飛機而載入史冊。美國海軍部認為這種飛機兼具巡邏艇和教練機的雙重功能,一次就訂購了50架,新成立的波音公司從此開始站穩了腳跟,並逐步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飛機製造公司。

    王助和巴玉藻的實踐經歷和成就,使他們得以路身於美國航空界先驅者的行列。王助本來可以在波音公司繼續工作,幹出一番大事業,但他很快離開了。起因是「B&W—C」型水上飛機試飛時,由於美國軍方的種族偏見,不讓他進入試驗現場,他因此憤而辭職。他和巴玉藻等這批有才華的青年早已立志回國建廠,要為自己的祖國設計和製造飛機,於1917年冬毅然回國。王助他們是我國最早的一批留學歸國的高級航空工程技術人員。

    我看完了後拿起讓我們的情報人員收集的王助回國的情報,1918年王助向海軍部申請建立小型飛機場的建議得到批准,在福建馬尾海軍船政局內,創辦了我國首家正規的飛機製造廠——海軍飛機工程處,後改稱為海軍製造飛機處。任命巴玉藻為主任,王助、王孝豐、曾治經為副主任,並批准了開辦費5萬元。由於當局者對製造飛機認識不足,重視不夠,且購買外國飛機還可以取得回扣,因此製造飛機的計劃和經費極難批准,原批准的開辦費始終未曾撥下。在這種條件下,飛機製造根本無法按計劃進行。王助等人利用原有造船的機器設備,集中優秀技工,進行專業培訓;篩選國產材料,測試物理性能;吸收歐美技術,改革創新;殫思竭慮,闖過道道難關,終於1919年8月為中國海軍設計製造成功第一架水上飛機——「甲型1號」初級教練機。試飛時因操縱不當,飛機失速側滑墜水,人存機毀。飛機工程處第二年又製造出同型飛機一架,順利通過了試飛。以後每年設計新機1~2架,從1918—1930年的12年間,海軍飛機工程處陸續設計製造出教練機、海岸巡邏機、魚雷轟炸機等飛機15架,並培養出我國第一代航空工程技術人才,使馬尾成為中國航空工業的搖籃。由於飛機工程處重視質量和人才培訓,飛機的製造水平不斷提高,性能並不低於同時代歐美各國的產品。例如,1928年7月製成的「海鷹」和「海雕」號水上魚雷轟炸機,總重2500千克,最大時速180千米,最大飛行高度3800米,爬升率為161米/分,裝有機槍機炮,攜帶炸彈8枚後還能帶魚雷。1930年製成的「江鴻」號飛機,曾由福建馬尾飛至漢口,經受了長途飛行的考驗,顯示了我國當時較高的飛機製造水平。

    王助後來升任後又調入軍政部航空署任上校參事,這是當時航空署最高的技術級別。在去年和美國合資建杭州飛機製造廠第一監理,為中方最高負責人。情報最後顯示飛機廠以維修為主和極少量的生產和研究任務。王助為人嚴峻,基本不參與政治是典型的知識分子代表,但是對政府的黑暗腐敗有些無奈,政府經常剋扣研究經費,對他們提出的量產飛機均被拒絕,原因並不是中國的飛機不好而是從外國購買飛機可以吃到不少回扣。而好友巴玉藻1928奉命赴柏林參加國際航空展覽會,並考察德、法、英、比各國航空事業。1929年初,經日本回國。巴玉藻返回馬尾不久,突患腦疾,6月不治而卒,終年不滿37歲。風華正茂,繼志以終,令人痛惜。經名醫診斷為腦中毒,疑遭外人暗算,讓王助傷心不已。

    從各個方面的情報顯示來看他們只能算是一個研究機構,雖然各個方面非常的困難但是卻以自己的努力來跟上國際發展的趨勢。經過他們的努力使得我們在航空領域還有一線生機,在我瞭解德國強大航空業後讓我認識到他們和這種強國還有很大的差距,不是一下可以彌補的,但是他豐富的經驗和積極的向外國學習態度非常適合我們新的飛機廠的領導人。我們第一條生產線是引進美國的,他對美國非常的熟悉,對他們的技術人員的合作有非常好的關係。由於韋斯特維爾德正在中國我馬上他出面並派出了我們的官員一起去邀請他來黑龍江工作。

    我們在歐洲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辦事處高效的運作起來,不僅宣傳我們和日軍的大戰取得的戰果,堅定了華僑我們抗戰的決心,更重要的是他們接到的任務邀請所以有技術的在外的中國科學家和願意到中國的外國技術人員。一時間幾乎所有的在外的航空專家和科學家都接到了我們的邀請,向他們詳細介紹了我們的研究環境和條件,表明會給所以的科研人員最大的照顧和力所能及的幫助。也清楚的說明了我們現在的研究條件還無法和這些強國相比,我們會逐漸加大對研究的投入,我們熱切的希望大家都可以回國創業,為祖國的振興而努力。為了照顧大家的情緒,我們可以考慮讓大家保留在外國的工作、住房等等,如果希望回國的可以先考察我們的環境,如果覺得可以適合回國的工作我們非常歡迎,如果不適合我們也希望大家不管在什麼地方什麼國家都繼續為祖國的強大貢獻自己的力量。

    對我們邀請在外國的中國留學人員和在外的科學家心裡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他們對我們的先考察再決定是否回國工作的建議非常的心動,怎麼多年來在外學習不就是看見自己的祖國太落後,下定了決心來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來改善祖國的落後的狀態。很有一部分準備學了就回國服務,還有的是因為中國在他們的研究領域根本沒有涉及,沒有任何的研究的條件被迫呆在外國研究。更有的人曾經回國創業目睹了中國政治的黑暗,對科學研究和國內的生產毫不關心,他們更願意購買外國的同樣的產品而不是中國製造的,雖然兩者幾乎沒有任何差別,甚至中國的還要便宜很多。他們正是有了種種的顧慮才在外國定居下來研究,而沒有回到祖國,我們現在提供了這種機會讓他們非常的動心,畢竟外國不是自己的故鄉,無論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事實。在外國雖然在學術研究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可是外國人對華人的歧視並沒有因為自己曾經為他們作出的貢獻而減弱,反而不時爆發排外的浪潮,在外國要找工作也比當地人困難的多,雖然他們能力遠比不上我們的留學生和科學家。這一切讓海外的中國人格外的牽掛祖國和家鄉,在外的科學家都有一顆渴望抱國的熱情,是這個願望他們在學術和科研方面做出一個又一個的突破,表明了華人並不比世界上的任何人差,現在機會就在面前,他們如何不激動?

    由於在外的科學家非常的多,我們要求他們選出各地的華人代表他們回國參觀,他們的各種費用我們負責,要是有吸取的個人也可以回國看看,我們出往反的路費。他們的行動非常迅速,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等大批國家的科學家紛紛在我們的組織下回國參觀。我們為他們的到來進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讓他們在官員的陪同下任意的參觀我們幾乎所以的地方。在帶他們觀察老百姓的生活並在老百姓家中做客後他們感歎到,在中國還有這麼好的地方,真不容易啊!在東北大學他們看到的門類齊全的研究所讓他們大吃一驚,很多研究課題都是跟蹤世界的最先進的發展方向,雖然現在還沒有進入到和外國同樣的水平但也非常的有深度,中國很多方面的知名科學家都可以在這裡看到他們的身影。甚至很多專家看到正在建設的內蒙古冶金聯合廠和新開發出來的油田讓他們尤為驚訝,這種建設規模在外國也不多見,在行程中到處可以看見正在興建的各種工廠和忙碌的人,有別與其他的地方,他們的行人走路的節奏非常快,都高效率的工作,政府提倡有能力的工廠學習歐美流水作業,那些國防和關係民生的工廠都已經實現全天生產。對工人最底的工資和節假的休息都做了嚴格的規定,對那些嚴酷壓搾剝削工人的工廠指定了嚴格的處罰制度。

    他們在回國的時候路過中國的其他地方,相比這裡生機勃勃,人民安居樂業,對知識分子和科學的重視是在中國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原本以為參觀現象的都是政府安排的,那裡知道所以的地方都一樣,走在街上無論進那家,只要說是政府邀請的客人他們都非常的熱情,在考察的人員問會不會影響他們的生活時,陪同的政府官員說,這些吃的都是政府出錢,不會增加任何人的負擔的。在這裡老百姓對政府和軍隊是非常的愛戴,軍隊也沒有其他軍隊的囂張跋扈,對所以的人都非常友好。考察團成員簡直不相信看到的一切,在南京政府還在剿共的時候他們卻已經做到了從日本人手裡保衛建設了家園,他們也是中國人,也是從中國出去的,深知中國的現狀,看到了這裡的景象怎麼能不激動不鼓舞?在他們為期一個月的詳細的考察後,都迅速的回到國外,向那些等待他們消息的海外的科學家講述了所見的一切,並積極的邀請他們一同回國創業,大批的科學家拖家帶口的從海外歸來,也受到了我們熱烈的歡迎。在他們回來以後發現,自己的居所居然按照他們慣住的西式建立的,雖然沒有在外國的好,但是風景非常的美,飲食也非常好,讓他們確實感受到了我們對他們的誠意。

    當我從戰場回到哈爾濱的時候,立刻趕到家裡,發現兒子不在了,問警衛員他們到那裡去了?警衛員說:「鄧小姐帶兩個少爺出去玩去了,這段時間顧副司令沒有時間,加上鄧小姐很喜歡兩個少爺,少爺也喜歡鄧小姐。顧司令就要鄧小姐幫他照顧少爺,鄧小姐一有空就帶他們到學校去玩。」我聽了噢了一聲,我出去從演習到打仗幾乎一年沒有回來了,把這小子一個人丟在家裡這麼長時間,真不是合格的父親,好在幫他找了個哥哥回來有人陪不會那麼寂寞了。我帶上馬賁說走去看看我兒子長什麼樣了,就帶著他直奔東北大學走去。

    東北大學比我們離開的時候更美麗了,學校擴大了很多,學校在師生們的努力下平整一清,大片的空地被種上了小草和大樹,在到處可以依稀看見學習的身影,給人以平靜的感覺,看著那些忙碌的學子感到的是勃勃的生氣。我到了女學生的住所,門外有警衛,看管比較嚴,不讓男孩子進去把我們也攔在了外面。馬賁看了我朝我笑了笑,他很明白我不是想憑自己的身份破壞他們的規定,也想問我到底怎麼辦。我不理他看見前面走來了兩個漂亮的女孩,我走了上去對他們說:「對不起,打擾一下,請問你們認識中文系三年級的鄧佳馨嗎?」她們抬頭就發現我正在看著她們的眼睛,其中一個長的很可愛的女孩說:「真是巧啊,鄧佳馨和我們住在一起,不過她一般是不見男孩子的哦!」我聽了只是一笑說:「就說他帶的小孩的家長來找她了,她知道的。」她們聽了說:「原來是思玉家裡人啊,難怪!」說完就要我等在外面自己進去找人了。

    她們回到住的地方,鄧佳馨正和另外的一個女孩在逗思玉和劉清玩。他們走過去馬上抱起思玉說:「來,姐姐抱!」四歲的小思玉非常的討人喜歡。就在他們玩的時候突然聽到一股清脆的聲音,思玉馬上掙脫他們跑了出去,鄧佳馨把他擋住了,他馬上踢起鄧佳馨來說:「爸爸來了,思玉要去見爸爸!」就在鄧佳馨一楞的時候跑了出去,劉清也跟著跑了出去,那兩個剛回的女孩說:「糟糕,忘記和你們說了,剛才有兩個說是思玉的家人的人來找鄧佳馨,我們玩著忘記和你們說了!」鄧佳馨一聽馬上跑了出去,她們也跟著出來。

    我在外面等著無聊,順手摘下一片樹葉不由自主的吹了起來,記得這還是在去山西的路上見紫玉吹起我覺得好聽央她教我的,一晃怎麼多年都過去了,兒子也這麼大了,可是與她相見的情景卻越來越清晰的回憶起來。在我吹的時候就聽見思玉邊叫邊對我跑了過來,不小心被地下的石頭拌倒了,我看著他一言不發,劉清看見馬上跑過去想扶起他,他沒有理會劉清,自己爬了起來,一步一拐的走過來。我看著他露出了笑容,不愧是我的兒子,我過去抱起他,問兒子疼嗎,他說恩,我馬上幫他揉了起來,兒子就倒在我的懷裡對我說:「爸爸,我好想你!」我聽了眼角都濕了,我對兒子說:「爸爸再也不會離開你了,你以後就跟在爸爸身邊好不好?」兒子聽了笑了起來竟然倒在我懷裡睡著了。那幾個女孩看見我們相間的一幕,都非常的感動。

    我看見鄧佳馨他們走來,對她說:「謝謝你照顧我兒子這麼長的時間,以後有空多來我們家裡坐坐。」在我走後,那幾個女孩就說起來,他們問鄧佳馨說:「這麼他這麼年輕就有一個兒子,他妻子怎麼不幫他帶孩子?」由於一直鄧佳馨都是說這孩子是他伯伯朋友的兒子,加上思玉非常可愛所以大家都沒有問。鄧佳馨說:「他是誰你們以後會知道的,到時候你們不要吃驚哦。他妻子在生下小思玉後就難產去世了,前段時間他因為太忙沒有時間帶兒子,我看思玉可愛就帶他出來玩的。」大家聽了都哦的一生,那個可愛點的女孩說:「雖然他很年輕,可是我總是看不透他在想什麼,他的眼睛有些散漫,在吹出那段音樂的時候有股淡淡的憂傷,在他的臉上看不到同齡人的那種青春的味道,他的一言一行都有非常大的感染力,讓人不由的遵從。」聽她這麼一說,大家都感覺到的確是這麼回是,對我的身份進行了各種猜測,鄧佳馨看著鬧成一團的姐妹暗暗的想:要是她們知道他的身份回是什麼反應呢?真是期待啊……

    看著熟睡在我懷中的兒子,我感慨萬千,這些年在外虧欠兒子良多,一直沒有能好好的照顧兒子,很對不起紫玉為我所做的一切,當初為了照顧兒子毅然把他從老爺子手中把他的孫子搶了過來。這幾年我們的血染紅了大地,雖未能夠將日本趕出中國,但是也為我們爭取了有利發展的時間,讓我們可以有段時間安心的發展。我準備在這段時間親自教兒子,給他打下基礎,以後不管他想幹什麼都能順利點。

    我們前方打仗後方一直比較穩定,敵特很不容易的滲透進來,為了防空我們把飛機派遣了不少回來保衛重要的工廠等目標。很多高炮部隊被留在了我們的後方保衛家園,使得我們前方的防空力量不足不得不用其他的辦法彌補,這是我們所有的戰士都一致要求,大家都說當兵不能抱家衛國還有什麼臉去見家鄉父老,面對這樣的戰士我們還能說些什麼?我們在前方苦戰,後方不停的生產各種物資我們的戰鬥,建設步伐從來沒有停止過,就在靠近戰場的地方我們苦戰長春進行攻堅戰的時候建設工人打出了我們的第一口油井,為了慶祝我們收復長春,特地把油田稱為「勝利」油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