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飛虎 第一卷,長風起兮雲飛揚 第九十七章,亂起洛陽
    不是小飛故意不上傳新書:四月末小飛被急調外地工作,無固定網絡,只能週末回家,無法沖榜,所以一直沒上傳新書;而且,由於三年沒寫,竟然聯繫不到以前的編輯,後邊的很多事情都沒得談,正努力尋找中……但再晚不過下週三,,一定上傳!再次致以歉意……我也向快點開始!br第九十七章,亂起洛陽br深秋的洛陽,滿目蕭瑟,冷冷的秋雨卻澆不滅人們心中那開始熊熊燃燒的**之火。br三天後,在漢靈帝病倒的三天後,在各方壓力和猜忌下,以張讓為的宦官集團終於向各方勢力正式通報了漢靈帝病倒的消息。br為什麼張讓他們敢這樣大膽,隱瞞了這麼長時間漢靈帝的病情呢?其實,這與漢靈帝立嗣問題有很大關係。br漢靈帝有兩個太子候選人,一個是何皇后的兒子劉辯(就是未來的漢少帝);一個是王貴人的兒子劉協(就是未來的漢獻帝)。其實在古代都講究立長不立幼年,但偏生這劉辯自己不爭氣,雖然母親貴為皇后,舅舅何進貴為大將軍,但他卻生性懦弱,為此漢靈帝十分不喜歡他,所以一直就有立劉協為太子的心思。br說倒這裡不能不提一下漢靈帝這個皇帝是怎麼當上的。br漢靈帝劉宏能登上皇帝位,是幸運的。因為他的上一任皇帝漢桓帝劉志雖然36歲而終,但身後並無子嗣,年輕的竇皇后(桓帝死後被尊為太后)及其父親竇武,把繼承人的年齡設定在少年段。劉宏的曾祖父是河間王劉開,父親解瀆亭侯劉萇與桓帝劉志是堂兄弟,劉宏是桓帝的親堂侄,漢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劉儵以光祿大夫身份與中常侍曹節帶領中黃門、虎賁、羽林軍一千多人,前往河間迎接劉宏。建寧元年(公元168年)正月二十日,劉宏來到夏門亭,竇武親自持節用青蓋車把他迎入殿內。第二天,登基稱帝,改元為「建寧」。br這樣,劉宏便懵懵懂懂地由一個皇族旁支已經落魄了的亭侯子弟,搖身一變而為萬乘之尊。br所以說,漢靈帝從他的出身,本身就決定了他不在乎廢長立幼,而他的出身也正是他欣賞劉備的基礎,雖然有皇戚身份在身,卻都是家道開始中落的子弟。br旦有些事情也不是他這個東漢王朝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想怎樣就怎樣的,皇帝的表面雖然風光,但背後的心力交瘁,身不由己卻也不是外人能體會的。br先說,大將軍何進和滿朝文武都支持立劉辯為太子。但是大太監張讓卻和劉協的祖母,也就是竇大後關係很好,而且出於從宦官集團的利益考慮,他們支持劉協為太子。br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漢靈帝想立劉協卻擔心後黨勢力干政,於是這次病倒後,默認了張讓不向百官通報的行動,就是怕有人趁機鬧事。br然而,天下大事又豈能以為他的意見而扭轉?儘管他身為人皇。而又有多少人在對這個皇帝的位置虎視眈眈呢?br///////////br這邊張讓等人無奈,因為既然已經有人知道了天子重病的消息,再隱瞞下去,只能是欲蓋彌彰,只好對外宣佈了漢靈帝病倒的消息,一時間天下輿論大嘩。很多人都在猜測是不是以張讓為的宦官把漢靈帝毒倒了。現在這個時候,是一個十分敏感的時期,但洛陽城內看起來卻要比外州郡平靜,各方勢力誰都不想率先打破僵局,因為大家都是聰明人,誰都知道,先起事的那個人肯定會成為天下共討的逆賊。到時候雞飛蛋打就得不償失了。br但表面的平靜並不表示下面不斷湧動的驚濤駭浪,各方勢力都在加緊展自己的實力,同時拉攏、分化著對方,誰準備的越充分,誰的把握就大一些。br劉備這幾天也沒有閒著,一邊等待著幽州方面程長風的信息,一邊處理自己的西園軍中軍營。而且他現在活的的確很滋潤,那倒霉的西園軍上軍校尉元帥蹇碩被太史慈打成白癡後,就被劉備派人送回了皇宮,當然說法是這樣的:一夥暴徒突然襲擊了西園軍,蹇大人帶兵奮勇殺敵,不行頭部受到對方奇怪武器的重創,現在昏迷不醒。br張讓等人雖然懷疑,但其他幾個校尉也都對外統一了口徑,而且一同呈上去的還有他們親筆簽名的戰果匯報,想反悔都不成。br而蹇碩既去,劉備這個中軍校尉當然就接替他成為了西園軍名義上的最高統帥。至少大將軍何進和張讓等人暫時沒有對此提出異議。br一切似乎開展的很順利……br而對於大將軍何進主動對他拋出的橄欖枝,劉備只是輕輕的把那一點尾巴抓在手裡,等待情勢的變化。既不拒絕,也不點頭,只是與典軍校尉鮑信的關係進了許多。因為,即使最後不與何進聯盟,從個人角度來說,劉備也是非常欣賞鮑信這樣身在亂世之中,一心為國的人的,雖然他未免有些愚忠?如果不是他已經投了何進,劉備甚至想把他拉到自己這邊來。br又過了半個月,宦官們在壓力下,每天都要對外通報皇帝的病情,而以三公九卿為主的士大夫集團也自的組織了一個什麼監視會,天天去皇宮探望靈帝,奈何靈帝的確病重,也只能隔窗看看了事。但危在旦夕的局勢總算緩和了許多。br而這個時候劉備對西園軍中軍營的改編基本完成,當然他並沒有改變園軍的軍隊編制,主要是加強了紀律,先一條就是對令出不行者格殺無論;然後就是把膽敢在軍營內造謠生事,污蔑長官的兵痞子和一些明顯的間諜,全部找了個理由殺掉。br最後,也是最得中軍營軍心的舉措就是,從下級官兵提拔上來一批大家愛戴的軍官,取代原來的那些軍官,這個過程中當然有反對者,但當幾個反對者被以令到不行當場被太史慈斬殺後,中軍營眾人人驚服。br經過幾日鐵與血的改造,整個西園軍中軍營面貌渙然一心,幾個起初還抱著懷疑的校尉,眼見劉備手下的眾兵變得如此模樣,再對比自己自己軍營內依舊懶散的軍紀,對劉備也是佩服不已。br這邊西園軍的改造完畢,那邊程長風的信也就到了,隨信而來的還有三支千人的騎兵隊,帶隊的人卻是張合。br當然,張合帶領的三千人的飛虎軍團的騎兵隊都是分批、混在長風商隊內進入洛陽的。br信中程長風叮囑劉備,該下狠手時萬勿有婦人之慈,因為現在的形勢已經不在飛虎軍所能控制的範圍內,而在這種失控的情況下,一方面固然要尋找、團結盟友,另一方面必須痛下殺手,把一切可能危害全局的人和事扼殺在搖籃裡。而且,最主要的是,未來將有一個餓更危險的敵人出現,所以現在要做的就是最大的保存實力,穩固在洛陽的這根釘子!br而他派張和和兩千飛虎軍團的騎兵來就是給他這個實力,這三千人足可以抵擋住十倍普通的東漢中央軍。br而劉備接到程長風這樣準確的信息後,立刻主動進入了大將軍何進的府,正式於之結成了同盟。br然後,劉備才向何進提出,從幽州抽調完全屬於他劉備自己的三千士兵,協助大將軍您成事。br何進雖然身為大將軍,但他畢竟不曾親自統軍打過仗,因此對這三千人的能力理解成了,「多三千人的話,勝算又多了一點,而且三千人的話對未來應該沒有什麼威脅?」如此思量下,他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劉備的要求,並親自給這三千人編了軍籍,歸於劉備的西園軍統轄。br何進那裡想到,自己一時不察,放進來的是三千頭猛虎。br///////////br有了這三千人的加入,劉備信心更足,乾脆整個人都般進了軍營來住,至於漢靈帝賜給他的那府,就暫時充做了飛虎軍的另一個聯繫處。br而且,何進還命令鮑信全力配合劉備,鮑信本身就很佩服劉備的為人對下嚴明,對上卻不阿諛,乃是正人君子。他也十分羨慕劉備治軍的方法,雖然他的典軍營的軍紀在西園軍各營中已經算是不錯的了,但他還是乾脆讓劉備幫助他把典軍營整治了一番。br就這樣,短短一個月內,程長風擁有了在洛陽城內一個牢固穩定的鍥子,狠狠的釘在東漢王朝的心臟上,讓這個巨人得心跳又加運行了許久。br/////////////////br「程大哥,洛陽現在如此,你不著急麼?」諸葛亮簡直有點無法理解現在程長風悠閒的態度了,自從接到劉備的來信後,整個幽州的軍政高層都震動不小,因為誰都知道這漢靈帝要是真的突然病死了,對程長風未來的展並無好處,誰能保證下一任皇帝不拿他這個衛國侯開刀?樹大招風的道理這些人都懂得。br但我們的程大人,卻在派出張合及兩千騎兵以後,就變得忙碌起來,完全不顧洛陽方面的動向。br眼見程長風專心於處理飛虎軍內部事務,似乎對千里外的洛陽生了什麼並不關心,這讓諸葛亮,包括田豐等在內的其他人都很奇怪。br所以說,今日諸葛亮的提問等於為大家問一樣,眾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計,看程長風怎樣回答。br「呵呵,孔明不要著急,洛陽現在還亂不了,只要防住一點,萬事無憂也。」程長風笑道。br「是哪一點。」這話如果換做是另一個人說出來,諸葛亮肯定要把那人當瘋子看,即使不是瘋子,也是傻子。但既然程長風這樣說了,出於對程長風的信任,諸葛亮陽起了小臉準備認真聆聽。br「孔明,你以為目前我們飛虎軍最大的敵人是誰?」程長風反問道。br「這個,是鮮卑?」諸葛亮也不能確定。br「不,鮮卑是我們的敵人而且的確很強大,但目前我們最大的敵人卻不是它,解決它還要在明、後年。」程長風搖頭道。br「我知道了,是各地的軍閥!」諸葛亮苦著小臉想了半天,忽然道。br「為何這麼說?」程長風一喜,卻故意問他。br「各地軍閥擁兵自重,現在雖然有當今天子的存在,以及朝廷的存在,他們不敢妄動,但一旦當今天子病危,或者駕崩,他們必然要以各種理由殺進洛陽,道時候天下大亂,我們飛虎軍再想收拾殘局就很困難了,至少鮮卑很有可能趁機南下。」諸葛亮分析道。br「好孔明,說的不錯!」程長風讚許的拍了拍諸葛亮的肩膀。br「那大人這幾天都在忙碌的就這件事情?」田豐問道。br「嗯,正是,我觀當今天下,最有實力的除了我們飛虎軍,莫過於涼洲刺史董卓,他手下有帶甲之士近三十萬,這西涼民風彪悍,董卓手下這些士兵又常年和西鮮卑等族交戰,戰鬥力極強。而且根據西涼太守馬騰來信講,這個董卓野心極大,一直有進京的打算。所以我這幾日一直在研究對付他的方法。」程長風覺得是該向自己的手下托底的時候了。br///////////br東漢涼州刺史部。br董卓最近心情很不好,因為他派人給大將軍何進送去的結盟的橄欖枝,一直沒有得到回應。br這樣他極度鬱悶和不解,本來他以為憑他西涼三十萬帶甲之士的勢力,何進應該很高興看到自己與其結盟才對,但那想到,派去結盟的使者都有一個月了,連個音信都沒有。br「莫非遭遇了意外?被強盜劫殺了不成?」董卓胡思亂想,「不能啊,那使者隨身有五百名西涼鐵衛保護啊?」br「大人,李儒大人求見,正在門外等候。」一個衛兵在門外道。br「哦,快叫進來!」董卓十分依仗自己這位第一謀事,這兩年靠他出了不少壞注意,要不他也不會把自己女兒嫁給李儒的。br「拜見刺史大人!」李儒一進來,先跪倒拜禮,能在性格易變的董卓手下得意這麼久,他這人還是頗有幾分本事的。br「李儒,你來的正好,我問你,當日你說我寫信予那大將軍何進,說我們可以位他外甥當皇帝的事情助他一臂之力,他就會給我們一個名正言順的進京機會。可是這都已經過去月餘,為什麼還沒有消息啊!」董卓口氣不善。br「呃,這個,董大人,非我杜撰,按常理,和我們對何進的瞭解,他應該是會同意我們這個建議的……現在,再等等吧……」李儒現在是嚇得一身冷汗,在涼州,誰要讓董卓生氣,那可不是鬧著玩的,現在那些讓董卓生氣的人哪一個不是自己掉腦袋,全家死光光哩。br「哼,你還要老夫再等多久!」董卓怒道。br「這個……」李儒心中哀歎。br正在這個時候,門外傳來報告聲:「董大人,洛陽來信了!」br/////////////br東漢允州刺史部,陳留境內。br曹操剛剛收到程長風的來信,信中詳細的告訴了他漢靈帝病重的消息,並請他做好準備,防止允州,以及附近的州郡軍閥的動向。br曹操收到信後,非常重視,因為他也從中看到了動亂即將來臨的徵兆。br幫助程長風提防其他軍閥的動向肯定是毋庸質疑的,關鍵是程長風在信中還提到,希望他能在漢靈帝去世前擴大地盤,打出一片自己的根據地。現在從時間上來看留給曹操的時間也就是不到一年,如何迅擴張呢?br「各位,你們怎樣看呢?」曹操召集來眾將,把程長風的意思和眾人說了。br「明公,我有一點不明。」一個年輕文士站了出來。br眼前這位相貌俊秀的年輕文士姓劉名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人,乃漢光武帝的兒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劉曄從小就膽識過人,汝南名士許邵躲避戰亂到揚州時就評價說劉曄有輔佐帝王的才能。劉曄能文能武,為人機巧,膽識過人,對於情報的收集,天下局勢、敵情的分析,對手心理的掌握都有其過人之處,是三國時代最出色的情報參謀之一。br他是在程長風打敗鮮卑後,聞得曹操的名聲,才新近投靠曹操而來的。br「哦,是劉先生,請講。」曹操客氣道。br「這個,明公,衛國侯大人的建議雖然好,但有一點不可不察。」劉曄皺眉道。br「哪一點?」曹操問道。br「嗯,那就是讓我們擴大地盤這一點。」劉曄道。br「此處有何不妥麼?」曹操問,他開始只是覺得這一點在時間上太緊了些,並無不妥之處。br「這個,主要是因為明公現在身無官職,如果妄動,恐有人說明公意欲謀反。」劉曄分析道。br「哦,這個好辦。」曹操笑了,他抖出程長風隨信帶來的一張委任書,原來程長風把曹操列為了自己幽州軍的一部,讓劉備以剿滅陳留境內的黃巾軍餘部為理由,從何進那裡求來一張委任書,大概的意思就是委任曹操為允州軍曹。至於原軍曹,即刻調任洛陽大將軍府聽命。反正現在漢靈帝病重,調換一、兩個州郡的軍曹的權利,他何進還是有的。br「衛國侯大人想的的確周全,此計甚妙。」劉曄看了看那張委任。br「怎講?」曹操問道。br「明公,你不是說迅擴大實力很難麼,但衛國侯大人此信中,其實已經教給您方法了。」劉曄笑道。br「哦,在哪裡?」曹操有些疑惑。br「就在這裡!」劉曄一指那委任書上的一句話。br曹操定睛去看,只見那上面寫道:「因允州黃巾餘孽生事……特委任前議郎曹操為允州司馬軍曹,帶兵收剿!」br「哈哈,子揚聰慧,解決之道正在於此。」曹操撫掌笑道。br「正是,大人大可只剿不殺,收為己用,那黃巾軍餘部皆能征善戰,若收取來,還怕實力不夠麼?」劉曄也笑道。br「嗯,就依劉先生,我即刻給我兄弟程雲去信,呵呵,他做事想的的確周全,操自愧不如啊。」曹操笑道,然後佈置下去不提。br////////////br東漢都城洛陽,西園軍營內,大漢望鄉侯,虎賁中郎將領西園軍中軍營校尉,正與除了已經變成白癡的蹇碩以外的其他六個校尉商議一些事情。br其實,面對這些分屬不同勢力的校尉,劉備很是頭疼。雖然現在破虜將軍,典軍校尉鮑信已經成為了他堅定支持者,但其他五人校尉的態度卻是模稜兩可。br以劉備目前掌握的實力,尤其是張合帶領那三千名飛虎軍團的騎兵加入後,已經完全越了這其他五個五校尉和起來的實力。但劉備現在並不想依靠武力解決問題,現在能多團結一份力量,對後面應對將要來臨的更大挑戰都是有好處的。br雖然程長風還沒有告訴劉備董卓的事情,但劉備卻知道大哥信中提到的挑戰絕對不會是和幾個外戚、士大夫、甚至宦官集團鬥爭這麼簡單。br「諸位,今日我找各位來,一不為軍事,二不為當今天子的病體。我這裡只想何各位將軍,我大漢的忠良,說幾句體己話。」劉備決定打開天窗說亮話,有時候開門見山,單刀直如,比那掩掩藏藏更得人心。br果然,劉備此話一出口,除了鮑信以外的其他個校尉都是一楞,然後陷入了思索狀態。br「我知道各位都是我大漢忠良的後代,像趙將軍那是趙公甫十二代孫子,有名的良臣後代。」劉備一指議郎,助軍左校尉趙融道。趙融立刻面露喜色。br「像鮑信兄,令尊大人鮑丹是我朝的肱骨之臣。」劉備微笑著向鮑信,鮑信微笑致敬。br就這樣,劉備挨個把這六個西園軍的父輩們讚頌了一番,實在父輩上沒什麼成績的,也要讚美他本人青出於藍勝於藍,光宗耀祖。br這番話說下來,西園六校尉人人面帶喜色。誰不想聽好話,尤其是像劉備這般不留痕跡,從長輩入手的讚美,不但不給人阿諛奉承的感覺,反而分外舒坦。br其實,劉備說這番話,別無其他,目的,就是為了拉近與幾人的關係。br果然,這些校尉們愈的感覺劉備為人好,是真好,不是假好。br「各位都是忠良後代,世代食我大漢俸祿,應心存報國之心。」劉備眼見這話說的差不多了,一改口風。br「這是自然,我等即為朝廷重臣,自當以國家大義為重。」鮑信表態支持劉備。br「其實,我不知道各位想過沒有,什麼才算國家大義?」劉備忽然接著鮑信的話問道。br「為天子盡忠,為黎民造福,此皆為國家大義。」一直不說話的議郎,助軍右校尉馮芳突然道。br「嗯馮校尉說的很對。」劉備讚賞道,「但說的並不全面。」br「還請劉大人賜教。」馮芳恭敬道。br「記得我在幽州時,衛國侯大人曾說『家國天下,諸事煩瑣,若尋其大義,一為民族,二為國家,三為百姓,四為天子。』各位大人可能覺得衛國侯這話奇怪,我當時亦不得其解。可是,後來,當我看見我大漢大好兒郎,為了抵抗鮮卑異族,不顧性命,不顧安危,我忽然明白,他們不是為自己,也不是為天子,他們只為這國家和民族,也就是說——他們才是心存大意!」劉備說道,四周忽然變得安靜下來,所有的人都沉默了。br「各位大人可曾想過,現在我們在做什麼?在無盡的內鬥!就拿前朝大將軍竇武來說,他是外戚,但他可是徹底決斷我大漢匈奴威脅之人啊!他死之後,鮮卑崛起,我輩誰人可當?當然,他貪贓妄法,不尊天子,固然該死!那麼現在呢?當今天子病危,宦官亂政,可是我心疼的看見我們當中的各位,卻還在各自為著自己的利益,自己集團的利益去爭奪,而全無這個國家,還有我們大漢民族的安危!」劉備這話說的十分激烈,這些校尉卻無言反駁。的確,他們平日裡誰不以忠臣自居,可那會想到自己這樣其實是在內耗呢?br「我是衛國侯的兄弟不假,我是天子的堂弟也不假,但我,更是大漢的子民。你們看衛國侯為了我們大漢,甘願面對鮮卑,帶領我大漢熱血男兒殺敵破虜!再看看那些所謂的我朝重臣,他們又幹了些什麼?每天勾心鬥角,好不快活!難道你們跟隨他們一起做這樣的事情,也是為我國家大義麼?」劉備的話說到這裡已經完全談開了,眾人皆面有愧色,一時滿座無語。br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