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 第五卷 第92節、療效才是硬道理
    暢把生產的事情交給趙海軍,自己和傅教授投入了醫抗癌藥物的研究中,醫院方面正在用暢舒公司的抗癌一號進行對其它癌症的治療效果的研究,從醫院反饋的結果來看,這種藥物對其它的癌症也有一定的抑製作用,但不能徹底根除。因為從基因變異的角度來看,不同的癌症,雖然有一些相同的發病機理,但反應在基因序列上,還是有些許不同,這些不同就造成了不對症的藥物不能徹底根除病灶的現象。

    即使是這個結果,對暢舒公司和醫院也是一個極大的鼓舞,結合手術、化療等一些西醫手段,這意味著能延長患者數年的甚至十餘年的壽命。相對以前的治療手段,已經是一個極大的進步了。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針對白血病的抗癌二號藥物的研究進展得比較順利。不過,這裡說的順利只是在研究思路和方向上,具體到配方上,大部分藥物也是可用的,只是少部分需要調整,並且在劑量上也有所增減。這項研究,如果沒有李暢的變態的模擬仿真功能,即使找到了研究思路,要完全研究出合格的抗癌藥物出來,還是有相當長的一段研製週期,並且還不一定能保證可以研製出來。如果按照常規的試驗方法,要對很多種藥物的組合,藥物的不同劑量的組合,這種遍歷的工作量是驚人的大,其過程也是驚人的漫長。

    李暢現在每天的生活節奏分成了幾大塊,上午去學校,這個學期選了生物工程系的本科課程的太多地學分,還是要花點時間去圖書館翻書。對李暢來說,閱讀就是翻書。李暢開始想用一種變態的學習方法。就是直接掃瞄圖書,然後在大腦裡復原圖書,做過這種試驗之後,李暢哭笑不得地發現,在大腦裡,圖書的存在形態是微結構,獲得的信息只是圖書的紙張和墨的信息,也可以把進行模式識別,把文字抽取出來,不過這樣做怪累的。還不如直接翻書來得爽快。其實,在李暢看來,翻看散發著油墨氣息的書本,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如果有力學系那邊有趙教授的課就去聽聽,順便把以前自學時碰到地問題向他討教一番。趙教授一周也就兩次課,李暢每次都從趙教授的授課和其後的請教資訊獲益良多。經歷了李暢幾次魔鬼般的咨詢之後,趙教授一見李暢也有點頭疼。因為只要有李暢在,課後的休息特定是取消了,中午節省了午飯錢,因為都是李暢請客吃飯。可是吃了幾次後,趙教授才發現李暢的飯不是那麼好吃的,從那以後,如果趕上中午飯,李暢客氣地要請客,趙教授都會逃之夭夭。跟他在一起吃飯,早晚會被他沒完沒了地問題弄得沒了胃口。

    朱珠母親出院之後,基本上是在家隱居,很少下樓。她現在是明星人物。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被人認出來,然後就會被一幫子人圍上,被一堆的問題包圍,最恐怖的是,有人會直接塞給她一個裝滿人民幣的信封,然後問她要主治醫生的電話、地址,或者托她的關係找醫院的熟人。經歷了幾次騷擾之後,她就很少下樓了。

    在西部牛仔酒吧,朱珠的日子也不是很輕鬆,還真的有一些消息靈通地人士。打聽到那個癌症痊癒的患者的女兒是在這家酒吧工作,於是變著法子來接觸朱珠,有很多人是來打聽消息的真偽。也有一些人是想找朱珠托關係。

    好在李暢沒有浮出水面,他們也不知道李暢和朱珠地關係。所以,朱珠還能對付得了。對於那些咨詢事情真偽的人,朱珠自然實話實說,對於那些托關係的人,朱珠也想辦法推辭了,送來的錢一分錢也不敢收。雖然她知道只要自己開口,李暢鐵定會同意的,可是,她不會向李暢開這個口的。她覺得自己本來就幫不了他什麼忙,就更不能給他添麻煩了。並且,在她強烈的愛戀下伴生著的強烈的自尊也不想讓李暢小看了自己。不過,酒吧的營業額上升了不少。

    在陳陽和張艷、趙基那裡,朱珠也沒有透露這場鬧得紛紛揚揚地醫療界的大事的主角是李暢。陳陽倒是猜到了幾分,他對於李暢地本事有種霧裡看花的感覺,不過這個傢伙還算是一個嘴嚴的人,朱珠不說,他也樂得沉默。他也不想因為這點小事惹得李暢不高興。

    醫院這邊,情況也好不了多少,院長有遠見,記者招待會之後,預見到即將到來的熱潮,馬上進行病房的調配,在擠

    科室資源的情況下,把腫瘤科的病房數目擴大了一倍樣,醫院也根本招架不住蜂擁而來的病人。最後,醫院不得不貼出告示,只接受胃癌患者,因為目前最有效的、也是唯一治癒的,就是胃癌。

    —

    每天院長都會收到一堆條子,接到無數個電話,亢奮之餘,可憐的院長差點得了神經衰弱症,打電話寫條子的這些人哪個都得罪不起,雖然這個醫院是蕭氏家族投資的私人醫院,但也是對外營業的,也要面對各級的婆婆。

    對於報紙上、網絡上出現的各種質疑的報道、攻擊性的言語,趙海軍按照李暢的要求,根本不加理會,也不直接與記者打交代。趙海軍做了一個更絕的事,他招聘了兩個沉默寡言、脾氣極好的人,用他們來對付蜂擁而來的記者,往往記者問了十個問題,這兩個人還是一副沉思狀,然後很瀟灑地兩手一攤,無可奉告四個字是他們對付記者的箴言、法寶。

    也是因為暢舒的這種不合作態度,記者對這家公司有了些怨言,下筆之間也惡毒了些。即使對公司進行正面報道的報社,筆下也很謹慎。

    爭論得越激烈,傳播面就越廣,知道的病人就越多,暢舒公司沒有花一分廣告費用,卻造成了一個極好的廣告效果,以至於在這件事之後,還有一些廣告公司對暢舒公司的這種做法津津樂道,認為是一種極好的廣告策劃,不做廣告的廣告,效果反而出乎意外的好。

    不過,病人才不管這些,病人雖然也關心這種藥物是否真的有效,也關心報道和傳言的真偽。但是他們有兩種很基本的思路,一個思路是,反正癌症都是絕症,不管有沒有效,先去看看,大不了花一點錢,去民間找偏方還要費不少功夫,冒不少風險呢,何況這至少還是正規的三級甲醫院,出了什麼問題也有負責的地方。第二個思路是,這家醫院和藥品製造廠家跟一般的騙子不大一樣,要換了其它醫院,如果有這種靈丹妙藥,廣告早就做得鋪天蓋地了,哪裡想這個醫院那麼低調。病人對那些宣傳如何如何有療效的藥物,如何如何包治百病的營養品早就有了很強的逆反心理,蕭氏醫院和暢舒公司的這種做法反而提高了在病人中的信譽度。

    最讓病人信服的是,這個醫院控制入院的人數,每次只接受三十例病人,痊癒一個,再補充一個。跟那些騙子醫院的做法大相逕庭。人們的心態都是追漲不追落的,如果醫院死乞白賴地要把病人拉進來,病人反而會心生疑慮。現在發現這個醫院的病床千金難求,病人家屬反而鉚足了勁想把病人安排進去。

    這樣的結果是催生了另外一個產業,掛號的黃牛黨。腫瘤科負責朱珠母親治療的主治醫生的專家門診一周只有兩次,每天十個掛號單,每個掛號才十幾元,而黑市已經漲到一千元一個,還有價無市。而號稱關係極鐵,能安排病床的黃牛黨,開出的價格已經達到了一萬元。

    隨著第二例、第三例胃癌患者的痊癒,以及其它一些癌症患者的狀態好轉,媒體上的質疑和攻擊漸漸減少,這些病人成了醫院的義務宣傳員。畢竟,把病症根除才是硬道理,其它說什麼都是假的。如果這個時候還頂風而上,說些不中聽的話,估計病人的怒火就會把這家媒體給拆了。

    當抗癌二號的成功之日越來越逼近的時候,李暢發現了自己面對著一個更大的問題。

    藥材不夠用了。

    在研製抗癌一號的過程中,對藥物的要求很高,很多藥材必須要在特定的地方出產的才有用,並且有些藥材對出產的年代也有要求,這樣就大大限制了藥材的來源。畢竟,各個地方醫藥公司收購的藥材也是良不齊,品級相差很大,即使都是同一品級的藥材,其實質上的藥效也有很大的差別。

    雖然之前收購了不少,但是由於只是在研究階段,收購的種類非常多,但是每種藥材收購的數量卻不多,並且試驗的工作量很大,在試驗過程中消耗的藥材也不少。而正式用到臨床的藥材,隨著醫院接收的病人越來越多,已經不能滿足需要了。

    如果能有自己的農莊,專門按要求嚴格種植藥材,也許情況會好得多吧,李暢萌生了一個大膽的念頭。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