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無涯 第五卷 冷面市長 第17章 別有內情
    江村是一個常住人口超過四千人的大村,甚至比大溪9T在地的大溪村常住人口還多一千人。該章節提供在線閱讀干江村以前是干江鄉人民政府的駐地,後來省裡為了降低基層行政成本,開始推行鄉鎮體制改革,通過精簡鄉鎮的機構數量和精簡鄉鎮富餘人員,壓縮行政成本的目的。按照這個要求,凡是人口不足三萬的平原或丘陵地帶的鄉鎮一律撤並到其他鄉鎮中去。干江村當時雖然有近四千人口,但是轄區內其他村的人口數量有限,加起來不足三萬,最後就被合併到大溪鎮裡去了,干江村也從一個鄉政府所在地變成一個普通的村落。雖然行政地位降低了,但是無論從人口還是經濟繁榮程度來說,干江村都排在大溪鎮的第一位,即使是位於青梅嶺裡面的大溪鎮政府所在地的大溪村也要對干江村甘拜下風。只是此時繁榮的干江村像是多了一道傷疤一樣,一個巨大的廢墟地帶從干江村的西北部穿過,把干江村分為兩部分。

    趙長風此時就站在這個廢墟地帶,身後是市交通局局長陳心仁、縣委記馬千里、縣長周錫成等一眾官員。

    「人們都說拆遷工作是個難題,我看這裡的拆遷工作進行的很順利嘛。」趙長風指著這長長的廢墟帶說道。

    陳心仁在一旁說道:「這說明絕大多數老百姓還是通情達理的,只要把道理講明白,老百姓還是會政府的工作的。」

    馬千里和周錫成碰了個眼神,卻沒有說話。

    趙長風點了點頭,邁步向前走著,馬千里、陳心仁等一眾官員連忙緊緊跟上。

    干江村的展還是不錯,雖然說中間有這麼大一條拆遷行程的廢墟地帶,但是兩邊的商業氣氛還是很濃厚,商舖連綿不斷,人流絡繹不絕,一派興旺達的景象。這讓趙長風想起一句古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走過大半個街道,趙長風很是感慨,他停下來回頭看了看來路,指著這斑駁的斷牆殘垣問道:「這些地方拆了多久了?」

    東江段項目副總指揮王文封就在後面匯報道:「這裡的拆遷工作從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零零零年一月份就完成了。」

    「那……」趙長風用手在空中橫著劃了一下,「拆遷補償款都到位了?」

    「都到位了,在拆遷前都已經放到位,所以拆遷工作就進行的很順利。」王文封匯報說。

    趙長風點了點頭。往兩邊看了看。說道:「這條路為什麼一定要從這裡穿過呢?如果從村邊過去。是不是更好一點?」

    「線路是省道路勘察設計院專家定下來地。主要是為了配合蟒河四號大橋地選址。」王文封回答道:「按照二級公路地設計規範。對道路地弧度等技術層面都有嚴格地要求。如果從村外經過。那麼公路下了橋之後。就要繞一個大彎。超過了二級公路設計規範所要求地標準。」

    趙長風點了點頭。看了看拆遷地廢墟。又兩邊地商舖。又搖頭說道:「可惜了。可惜了。」

    「是啊。趙市長。是太可惜了。」馬千里在一旁附和道:「如果沒有被拆掉。這些房子現在還在揮著價值。現在。卻是一片廢墟。兩年半啊。真是可惜了。」

    「當時也是為了趕工期啊。」王文封在旁邊小聲解釋道:「如果知道後續資金有問題。那麼就不著急拆了。」

    趙長風意味深長地笑了笑。揮手說道:「上車吧。我們到大溪去看看。」

    於是大家都上了車,李振節和王文封在前面帶路,沿著一條水泥鋪就的四級公路,往青梅嶺上開去。

    趙長風靠在後座上,看似在閉目養神,實際上卻是在回味剛才的一幕。

    關於海東新線東江段工程,趙長風已經接到好幾封舉報信,其中有兩封舉報信都是反應東江段線路設計和征地拆遷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封舉報信寫道,大溪鎮黨委記朱永輝利用職權和海東新線東江段項目指揮部征地拆遷辦勾結起來,利用欺詐手段,大肆侵吞和騙取國家的征地拆遷補償款。信中反映說,大溪鎮黨委記朱永輝是干江村人,指使自己的親屬在東江段建設項目征地拆遷工作收購了三家停產的小廠,在上面突擊建造了數千平方米簡易廠房,在拆遷工作中騙取了高額的拆遷補償款。

    另一封舉報信的內容更為驚人,反映朱永輝通過向省道路勘察設計院的專家行賄,使本來應該從干江村外經過的道路從干江村西北角經過……

    趙長風本來對這兩封舉報信的內容將信將疑,但是今天到了干江村現場看了之後,就覺得這舉報信的真實度非常高。先不說這東江段線路有沒有必要必須從干江村中經過,單單是從這拆遷時機和征地拆遷補償款的放方面來看,這裡面就存在嚴重問題。為什麼在東江段其他標段的征地拆遷補償款還沒有放的時候,干江村這標段的征地補償款就全部放了?而且干江村拆遷工作進行的如此順利,竟然不存在一戶釘子戶,這也不符合當下的國情。現在拆遷哪裡會不存在釘子戶?當然,釘子戶的存在並不是說是國民素質不高,而是說是因為有政府部門或開商在拆遷的時候沒有充分考慮到被拆遷人的利益,甚至是刻意壓搾被拆遷人的利益,從而造成了釘子戶現象。

    但是現在,干江村的拆遷進行的這麼順利,是不是說明,東江段項目指揮部征地拆遷領導小組在補償方面都滿足了干江村拆遷戶的要求,所以拆遷工作就毫無阻力?如果說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明征地拆遷領導小組是嚴格按照法律和政策辦事的,那為什麼征地拆遷領導小組副組長石勇華又對松崗村村民那麼凶神惡煞?

    聯想起這些,那麼剛才項目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王文封的態度就頗值得玩味了。

    友情推薦:趙雲穿越了戰神;

    周瑜穿越了音樂家;

    孔明穿越了明家;

    張松穿越了記憶之王;

    華佗穿越了神醫;

    左慈穿越了神仙啊!

    張天祐,一個窮苦的高中生,被眾多三國牛人附身後,他牛了。

    名《三國牛人附身記》(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章節更多,作,!)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