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1776 正文 第一百六十節 糧食潛在危機
    柏對亞當斯這番話很理解,從目前來看,想讓大家馬建國,沒個一年半載的平穩專業討論,根本不可能獲得通過。而現在和英國的交戰進入了持久階段,根本不可能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來浪費在討論建立一個什麼樣國家身上。現在能保住國家就不錯了,至於選擇那種國體、政體有利於未來國家發展,誰願意現在就研究呀。

    亞當斯也是從幾天遊說的過程中,體會到了這一現實情況,才終於同意放棄現在和傑弗遜對抗,轉而共同先通過《邦聯條例》,再後繼考慮聯邦建國。

    這裡必須提到一點,早期美國元勳提倡邦聯也好,提倡聯邦也好,都沒有明確的提到政府組成形式。他們爭論重點明明是國家結構,不過卻經常把國家政權組織形式,也包含在國家結構中。譬如說到復合國家結構的聯邦制,一般就是包含了共和和集權的政治體制,所以也稱他們聯邦集權。

    說到底,此時那些西方的政治體制概念,伏爾泰、盧梭等人,現在都還在剛提出階段,並沒到廣為接受的程度;而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概念的馬克思則還沒出生呢。自然不能用後人劃定的標準,來劃分此時這些美國元勳們的政見。

    「亞當斯先生,如果你是想通過這次《邦聯條例》,來換取我們下次你的提案,那你可就想錯了。我們民主派,堅決反對聯邦集權的制度!」傑弗遜冷冷的說道。

    「我只是想把我們地爭論延後而以!」亞當斯恢復了冷靜,對傑弗遜地回答也很冷。

    民主派和聯邦派。並不是真正的對立派系。

    康柏和傑弗遜還想再說。漢考克已經忙著下結論了:

    「我看這樣挺好,把爭論延後,也許我們可以把它拖到戰勝英國後再討論。現在說什麼形式的國家結構,確實沒什麼大用。」

    康柏大惱,一個聯邦制地國家,一個統一的國內市場,那可是早一點到來,就能早一點有利於自己的財閥發展呀。怎麼會沒用?不過漢考克一這樣許可,他也不好反駁,畢竟漢考克說的也很有道理。

    「好吧!我也同意!」傑弗遜沒有猶豫,在漢考克許可了亞當斯的提議後,也笑著接受這個和解。

    他當然會同意,其實就算亞當斯提出先通過《邦聯條例》,再考慮聯邦建國,他也最終會同意。畢竟現實的建立邦聯。那才是他最迫切地願望。而且他本身對邦聯制還是聯邦制的根本態度,很難說清楚,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制度必須有利於國家發展。歷史上他反對聯邦集權。但是面對成立聯邦大勢已定,他也並沒有反對。而是盡量的往裡面塞自己的政治理念,直到當了總統後,還不停的改造著聯邦和聯邦政府。

    當他卸任總統以後,那時的聯邦和聯邦憲法頒布時已經完全兩樣,聯邦政權組織形式,也和華盛頓成立第一屆政府時基本不一樣。所以後世的美國人,把三權分立地真正聯邦,歸功於傑弗遜這位改造者,而不是其他開創者元勳。

    面對當事雙方達成一致,康柏這個本來想坐收漁利的傢伙,卻突然發現他基本什麼也沒得到,雖然本來就沒付出,只是看民主派和聯邦派雙方鬥,但就像在角鬥場上看人決鬥,看著看著,卻突然發現角鬥的人突然握手言和,不打了,這樣的感覺還真是很怪異。

    心中無奈,面上還必須得配合地露出鬆了一口氣的表情,那種彆扭勁就不必說了。

    亞當斯和傑弗遜達成一致,兩派地其他成員,當然也不會有太大意見,而康柏為了彰顯自己的大義,也同樣決定通過《邦聯條列》。

    最終,在表決前鬧得風風雨雨的一個法案,在真正表決時,竟然以絕對多數,平穩順利的得到通過。

    本來非法的美利堅合眾國,此後可算是真正有法可依了。不過和歷史上一樣,這部法律的生效日期,卻還是定在了戰爭英國之後。畢竟在英國沒有承認美國獨立之前,戰爭還在進行,國土大量被佔領的時候,這部法律的現實意義也實在有限。

    但旁觀的康柏相信,聯邦制和邦聯制,最終還是要接受一次正面見血的較量,這次雖然沒有最終打起來,但下次的時候,衝突將會更大。

    而大陸會議幸好也趕在二月前通過了這個議案,就在通過後幾天,一個從紐約傳來的緊急消息,卻讓大陸會議大吃一驚。

    英軍在二月初派艦隊突襲波士頓,成功的突破了岸防炮台的阻攔,炮擊波士頓港口的幾個船塢,導致船塢中已經製造完主體的幾艘巡洋艦,還有停靠在港口的幾艘美國海軍武裝商船,全都被毀。

    而且奧爾巴尼的英軍,也分出了一支三千人的陸軍,準備向波士頓發動攻擊。

    此時波士頓防守的只有八百正規軍,兩三千的平民武裝,波士頓駐防指揮官,已經向紐約緊急求救。而紐約的華盛頓將軍,也準備派兵救援,同時希望費城軍配合行動。

    費城立刻召開擴大的軍事會議,對華盛頓傳來的軍情進行討論。

    「唉!英軍到來後這麼長時間,終於還是準備進行開戰了!」列席會議的傑弗遜歎了一口氣。

    「現在即將春耕,如果我們不徵集平民參戰,必然會在戰場上輸給英軍,如果徵召平民參戰,則必然破壞春耕,全年的糧食生產就會泡湯。這可真是一個惡毒的主意!」康柏搖了搖頭。

    其實美國地廣人稀,土地

    基本上只需要少量土地來種糧食,大部分田地可以種物。一個大莊園主專業種糧的話。就可以供應一個小鎮的糧食。所以北美基本沒有大量缺糧地狀況出現過。就算戰爭打了兩年多,糧食基本也有保證,其他人都沒意識到可能出現地糧食危機。不過康柏的匹茲堡。卻曾經因為費城的大量戰爭難民,而知道過糧食危機帶來地困難,加上康柏本人對於糧食一直就非常重視,所以一看到英軍在這個時候開戰,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會影響糧食生產。

    「破壞糧食生產?」傑弗遜他們有點不怎麼相信。

    到是首次列席會議的稅務總局局長漢密爾頓,馬上發表了他的意見。

    「我從去年開始就在研究我們的糧食狀況。雖然和英軍的戰鬥。讓我們幾個大城市周圍地糧食生產受到毀滅性破壞,整個東部,糧食大量減產,但是僅僅是各州西部那些沒有受到戰爭破壞的村鎮生產糧食,加上以前的存糧,也基本能滿足我們三百萬合眾國人的糧食需要。不過現在戰爭不斷進行,越來越多的青壯勞動力被抽調,即便按照正常發展。糧食到明年也會出現大概五萬人份的缺口,然後因為繼續大戰而逐年增大,按正常增加速度計算,可能會每年多增加五萬人份的糧食缺口。而如果對於今天春天的耕種不加重視。臨時調人參戰,那麼今年秋天。我們地糧食就會不足。具體缺口,將取決於抽調人數。」

    漢密爾頓的一番話,讓其他列席會議成員大驚失色。

    雖然沒有擔心過糧食問題,但並不是代表他們不知道糧食問題的重要性。坐在這裡的人,都是一時之選,對情況都看得很明白,在這個戰爭地危急關頭,如果糧食再出現問題,那勝利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

    「另外,」漢密爾頓繼續補充道:「我也找過賓州地官員,知道本來費城的存糧很充足,但是去年費城保衛戰的時候,大量糧食被轉移,甚至為了防止落入到英軍手中,而對部分來不及轉移的糧食,提前進行了銷毀。雖然能去年秋天進行了糧食補充,但遠遠不如以前,現在費城在秋收前,缺糧約為兩百萬磅,如果不從外地調糧,今年再過幾個月,費城就要開始實行糧食配給了!」

    這句話一出,眾人不僅是面色大變,很多人直接急著問漢密爾頓:

    「你的根據從哪裡來的?怎麼沒有其他人說過這樣的情況?」

    「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戰,也會缺糧?我的莊園上,隨便一個奴隸在兩百英畝土地上灑上種子,秋天就可以收穫上百磅的糧食,我們怎麼還會缺糧?」

    最先發問的,基本上是不信任漢密爾頓的人,而且基本上是大莊園主。

    實在是因為費城缺糧,對在座的眾人造成的影響最直接,面對這樣關係到切身的情況,每個人都不願意只聽過就算。

    「漢密爾頓先生曾經找我要過各州的工農業生產數據,我也知道他從費城市政廳哪兒瞭解過費城的情況,我想他這個結論,應該是有正確數據來源的。」大陸會議秘書湯普森給漢密爾頓作證。

    漢密爾頓,在康柏的有意扶持下,雖然身份只是一個稅務總局局長,但是他能夠碰到的地方,卻絕對非常多。這些工農商方面的數據,就是由康柏預先向各方打了招呼,才讓他能夠順利地收集到。要不然就算漢密爾頓對這方面再感興趣,也不可能作深入的研究。

    而康柏的投入,現在就得到了回報,漢密爾頓不但通過精確的數據,在旁邊證明的了康柏的觀點,還直接給康柏提供了一個對他很有利的說話環境。

    「大家不用驚慌,其實糧食的問題,只要我們意識到了,想要解決他並不困難。」康柏出來安慰大家的情緒。

    「畢竟我們北美別的不多,就是土地多,而且玉米、土豆這些作物,都是非常高產的作物,玉米甚至一年可以幾熟,多種幾撥就能補回來。我剛才之所以說要大家要注意英國在這個時候開戰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趁著這次各州州長差不多都在費城機會,提醒一聲,大家千萬別忽視了自己境內的糧食生產。」

    「噢!確實不能再讓太多的人去當游擊隊,還要抓好農業生產。」亞當斯這個代理州長率先響應康柏。

    其實做這個決定最不痛苦的應該是他和北卡羅來納州的州長。

    他們這兩個州,是北美游擊隊最活躍的地方。因為黑森軍的燒、殺、搶、掠,激起的民憤實在太大,很多農民都不種地了,乾脆拿上武器當游擊隊,殺英軍去了。

    但美國人嘴中的游擊隊,和中國人口中的游擊隊僅僅是字面意思相同,真正涵義和別人看待它的態度,有很大區別。

    美國的正規歷史中,雖然肯定了南方游擊隊對戰爭勝利的功績,但對他們的很多行為,一般都是強烈批判的。譬如虐待俘虜,甚至殺死投降的英軍,以及允許收繳俘虜的私人財物、強行「徵用」一些平民的物資等等。不少非官方的資料中,甚至稱他們為打著抗英旗號的強盜、馬賊。

    甚至當時的報紙,就有不少人刊登文章,認為黑森軍在這兩個州的殘酷鎮壓,是因為這兩個州的「游擊隊」太多了、太過分,引來了他們的報復,呼籲政府應該宣佈這些游擊隊非法,應該禁止之類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