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愛 正文 愛情無味(下)
    松媽走後,修紅和張松之間有了隔閡.張松怪修紅對他家人太冷淡,無人情味.就因為修紅對他母親的不容納,所以母親和妹妹才縮短了來訪的時間.實際上等於是修紅變相地趕走了他母親.修紅認為張松的指責毫無道理.你自己家裡人來訪,由你負責接待.怎麼成了我的事情?而張松認為,母親來訪的目的是修紅.而且以後將成為一家人.修紅理應表現得更加熱情,大方,周到一些.吵了幾次,鬧得有些僵了.原來要結婚的興致又沒了.

    松媽倒是一如既往的熱情,每次張松打電話回去都要對修紅問長問短,如果碰巧修紅也在張松的身邊,還非要和修紅說幾句,

    比較松媽的熱情,修紅的冷漠讓張松更加不滿.

    直到六月底,修紅讀博士的正式通知書來了.倆人想起原來的結婚計劃,這才把各自心裡的小小不愉快擱置起來,繼續他們的結婚計劃.

    接下來考慮的就是房子.

    學校的年輕教師現在已經不可能在學校分到房子了.如果結婚,要麼自己買房,要麼就先佔一間集體宿舍結婚,婚後倆人再慢滿攢錢買房.

    修紅對生活要求不高.如果家裡有條件,先給付個付,再用自己工資慢慢還貸款,是個比較現實的主意.如果家裡實在拿不出錢來,就在她的宿舍裡暫且窩居,也不是不可以.反正宿舍夠大,倆人住不成問題.

    張松信心滿滿地說:他家早就開始給他結婚買房存錢了.買房付個付是不成問題的.結果,張松打電話回去一問,只有不到十萬.這筆錢在張松那樣的家庭算是很大的一筆了.但是相對於現在c市的房價,杯水車薪.張松一直在讀書,沒什麼錢,修紅雖然工作了.不過那點工資,幾乎沒有存下什麼.

    倆人一商量,修紅說回家問問媽媽,看能不能也要點錢,把付湊齊.再用修紅的工資貸點款,買個5o平左右的小居,兩人能住就行.

    暑假時,兩人回去分頭和自己家人商量.

    修紅回家一說要湊錢買房結婚,引起了家庭的軒然□.因為在榆陽,年輕人結婚,一般都是男方準備房子.就算是付不起全款,也要付個付.家裡的表哥們結婚前,都是姑媽把房子準備好的,哪有女方還要湊付的?再細細一問現張松家的條件那麼差,所有的人都搖頭.尤其是知道修紅媽還見過張松,更是連她都被責備.

    這個結果和修紅預料的完全一樣.修紅不在乎別人的意見,只是覺得連累母親一同遭到責難有些內疚.

    范明秀其實對張松的家裡條件也不是很滿意.只是女兒堅持,她也不好反對.她自己攢了十萬元左右.本來要等著修紅結婚的時候辦嫁妝的,現在,范明秀答應都拿出來給修紅買房.

    修紅這邊搞定.張松那邊卻出了狀況.暑假回來,張松帶來了他媽媽的意見.松媽堅決不同意只買五十平的小房,要買就買大房,至少四室兩廳.

    「買那麼大房幹什麼?」修紅實在不解.

    「我媽說我們結婚後.她要和我們一起住,好照顧我們的生活.」張松說.

    修紅一聽,最先想到的不是哪裡有那麼多錢來買大房子,而是以後要和牛皮糖一樣的婆婆成天朝夕相處.修紅的頭翁地一聲好像大了一圈,不知道該說什麼?

    「我們都這麼大了,還需要你媽媽照顧?」修紅問.

    「雖然現在不需要.可以後呢?等我們有了孩子,不就得要我媽來幫我們看孩子.再說我媽來了,家務事就不用我們操心了,每天回家就有現成的飯吃多好.」張松無限憧憬著.

    修紅搖搖頭:「我怕我和你媽一起住不習慣.」

    「怎麼會不習慣?我媽那個人可好了,熱心,勤快,不挑剔,在我們那裡,沒有人不說她好的.她上次她來,你不也看見了嗎?你對她那麼冷淡,她計較了嗎?還一個勁地說你好.我們那裡的人現在都知道我媽有個好兒媳婦.」張松始終不明白為什麼修紅不願意和自己家人親近.

    不提上次來的事情還好,一提,修紅心裡就彆扭.從和松媽見面的那一刻起,修紅就有種感覺:她和松媽不是一路人.

    在修紅原來的生活環境裡,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象母親那樣特別善良,永遠都與人為善的人.另一種是「修家」的人.總是高高在上,趾高氣揚.這兩種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不會耍心眼.母親是善良,沒有耍心眼的「能力」.而修家人是不屑於耍心眼.在修家人看來,只有那些虛偽的,庸俗的小市民才以耍心眼來求得或保全他們的利益.所以,修家人縱有千般不是,有一個優點,就是不虛偽.

    而松媽給修紅的感覺就是太「戲劇」.無論是一見修紅所表現的熱情,還是隨後提行李,吃飯,到逛商店買鞋.讓修紅感覺到的就是一幕幕自編自導的戲.似乎一點小事,她都能搞出點綵頭來,因為修紅沒有按照她的劇本去演,戲劇的結局不如她所願,就讓張松有了指責修紅理由.而實際上,到了最後修紅也不明白:為什麼松媽的來訪,從接待到提行李,到請吃飯,到買鞋都是她的義務?因為她沒有完成這些義務,就被張送理所當然地指責.

    修紅對於人際關係一向來不願多動腦筋.對和松媽的相處也是如此.當修紅確定自己和松媽不是一路人後,就決定以後對松媽敬而遠之.所以,修紅對松媽未來要和自己一起生活,幾乎是不假思索地拒絕.她沒有興趣一天到晚,陪著松媽「演戲」.

    在修紅的內心裡,她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是修家人.如果硬要她追本求源,她寧願覺得,自己更像母親那邊的人.她和修家其實沒有什麼相似的地方.修家的基因在她的身上完全消失了.但是,松媽好像一面鏡子,修紅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奶奶,姑媽們的影子.修紅有著修家人不虛偽的優點.她對張松母親的小市民氣不由自主地蔑視和厭惡.她幾乎不用思考,就可以把奶奶和姑媽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那些諷刺挖苦小市民,包括修紅外婆家的那些話語和詞彙,原封不動地用在松媽的身上.認識到這點,她對自己多少有些厭惡.原來血緣這東西竟是如此頑固,無論自己多麼避之不及.一不留神,本性還是會顯露出來.而更讓她厭惡自己的是:自己竟不能說服自己改變對松媽的看法.

    張松自然是無法理解修紅的想法.他以為修紅的拒絕只是因為她對自己母親的不瞭解.於是,他用了很多的事實來說明他母親是多麼善良,友愛.比如:他舅舅生了第二胎以後,家庭困難養不起兩個孩子,他母親就把舅舅家的大女兒接到自己家,當自己的親女兒撫養.再比如,他叔叔家要買房子,錢不夠,松媽知道後馬上把家裡僅有的兩萬塊錢送上門去,後來一直沒讓叔叔還.

    松媽的口號就是:都是一家人,有我一碗粥喝,就不能讓別人餓肚子,

    松媽既然對親戚們那麼好,那麼以後修紅和張松結婚後,松媽是自己家人的修紅,一定會對修紅千般,萬般的好……

    而聽了張松的勸說,修紅對未來更加絕望,她彷彿看見張松家就像一團亂麻,而現在這團亂麻越來越大,如果修紅真的和張松結婚,她的後半輩子就和這團亂麻扯不清楚了,以後和修紅一起生活的不僅僅只有張松,還有他父母.妹妹,還可能有舅舅,叔叔家,以及張松的一切社會關係……

    修紅不敢想像這樣的生活.

    修紅覺得自己進如了一個怪圈,她從小到大,看見母親在修家幾進幾出,委曲求全,看著修家人的臉色過日子.為了討好修家各色人而忘了自我.她為母親深深地悲哀.也決不想在重複母親的生活.尋找未來的伴侶時,她刻意以父親作鏡子,尋找和父親截然不同的人.就是為了避免自己重複母親的人生.到頭來,卻是和母親類似的命運等著自己.這不能不說是個諷刺.張松家的人也許不會像修家的人那麼張狂,可是松媽決不僅僅是熱情善良.修紅做不到母親那樣寬容,那樣賢惠,那樣忍辱負重.她身上來自修家人的自私和傲慢是不可能讓她去迎合他家的生活,更不可能將自己的生活和一群不相干的人攪和在一起.他們的未來只可能是災難.

    張松越來越不能理解修紅.原來的修紅很隨和,很善解人意,對他人生活沒有太多的要求.正是因為這樣,張松才對她和他家共同生活充滿了信心.他其實也明白修紅和自己家人之間一點矛盾沒有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並不是不可調和的.既然以後都是一家人了,修紅也應該能包容他的家人.一家人難道不應該是互相包容的嗎.何況自己家人又不是壞人,和自己家人相處不是很難的事情.而修紅的表現得卻很自私而且固執.對他的家人一點都不能接受,甚至連試一下都不願意,一點退讓的餘地都沒有.

    他們的分歧一直沒有和解.到了年底,倆人都已經疲憊不堪,又都不能放棄自己的立場.倆人的關係似乎走到了瓶頸.張松意識到修紅的自私和自我,以後不太可能成為他們張家賢惠的好媳婦.自己雖然愛她,但也不能為了愛情背叛曾經養育自己的父母.修紅也明白和張松繼續.那麼就只能接受和他一家人長期共處的事實.她可能做不到,那麼也就只有和張松分開了.

    終於,在2oo5年的最後一天,他們波瀾不驚地結束他們三年的戀情,

    戀情結束,修紅有一段傷心的日子.這段日子過去以後,又覺得是一種解脫,起碼不用再和「牛皮糖」有交際了.伴隨著解脫感的又有一種前途未僕的空虛.

    誰都知道,在中國,女人的學位越高,找男朋友的範圍就越窄.過完年修紅就要26歲了.對單身女人來說,這是一個尷尬的年齡.

    如果修紅能預測到和張松是這樣的結局,也許她就要重新計劃她的人生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